基本信息
書名: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修訂本)
定價:20.00元
作者:洪修平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原江蘇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7806432716
字數:348000
頁碼:43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部禪宗研究專著繁徵博引,對許多重要的理論問題作瞭條分縷析的深刻闡述,論證充分、可靠。它的重要特點之一是視野開闊、視角新穎。作者堅持曆史的與邏輯的辯證統一,從外來佛教與傳統哲學文化的相互關係中探討瞭佛教的中國化過程,並從佛教中國化這個大背景下來考察禪宗的形成與分化發展。
目錄
序
序
緒論
章 人心與止觀:禪宗思想溯源
節 早期禪學概觀
第二節 般若與禪觀
第三節 人心、佛性與解脫
第二章 心境與心性:達摩禪之展開
節 藉教悟宗與安心符道
第二節 身佛不二與息妄顯真、任性逍遙
第三節 隨心自在、無礙縱橫
第四節 東山法門與禪宗初創
第三章 無心與觀心:南能北秀之分化
節 心境本寂、絕觀忘守
第二節 南北禪宗對立之形成
第三節 觀心看淨、方便通經
第四章 佛性與實相:曹溪的頓悟禪(上)
節 惠能與《壇經》
第二節 以空融有、空有相攝
第五章 識心與見性:曹溪的頓悟禪(下)
節 即心即佛、自在解脫
第二節 識心見性、頓悟成佛
第六章 超佛與越祖:南宗禪的繁盛
節 超佛任運與無心自然
第二節 越祖分燈與五傢宗風
第三節 楊岐黃龍與宋代禪學
第七章 禪宗與中國哲學
節 三教閤一與農禪並作
第二節 傳統哲學發展的環節
附錄
一 主要閱讀書目
二 主要參考書目
三 人名索引
四 詞語索引
後記
修訂後記
作者介紹
洪修平,1954年生,江蘇蘇州人。1977-1984年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係,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校。198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1995,赴美國作訪問學者一年。現為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兼
坦白說,初翻此書時,我略微感到有些畏懼,畢竟是修訂版,想必內容更為深化,術語會更加專業。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在嚴謹的學術性與廣泛的可及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他沒有犧牲深度去迎閤淺顯的閱讀趣味,但同時,他使用的比喻和引用的經典案例又極其貼切自然,能有效地幫助初學者建立起初步的認知框架。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理解人性的新視角。它教會我,很多我們今天視為理所當然的思維定勢,其實都可以在更古老的思想脈絡中找到其最初的萌芽和演變路徑。這種迴溯源頭的過程,極大地拓寬瞭我思考的維度,讓我對“當下”的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具耐心的處理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精妙絕倫,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綫性敘事,而是在宏觀框架下,進行瞭多維度的深入剖析。我發現,作者在處理不同流派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張力時,展現齣瞭驚人的駕馭能力。他沒有將它們簡單地歸類為“正統”與“旁支”,而是細緻地梳理瞭它們之間相互滲透、彼此參照的復雜關係網。特彆是對某些關鍵人物思想的對比分析部分,簡直可以作為學術範本來研究。作者似乎總能在最關鍵的節點拋齣一個極具穿透力的疑問,然後層層遞進,撥開迷霧,直抵核心。這使得閱讀的過程變成瞭一種主動的思辨過程,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不斷地與書中的觀點進行內心交鋒。這種高質量的智力挑戰,是閱讀此書最大的樂趣所在,它有效地避免瞭此類題材常見的沉悶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沉靜中蘊含力量的墨色調,配上字體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進瞭那個需要靜心體悟的東方智慧殿堂。我拿起它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麵而來的厚重感,這絕非那種輕飄飄的入門讀物,而是經過時間沉澱的結晶。內頁的紙張質地也頗為考究,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裝幀的工藝看得齣是用心瞭,書脊的連接處處理得十分牢固,翻閱起來毫不費力,可以想象,這本書是為那些願意伴隨作者進行一次漫長而深入的精神旅程的讀者準備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言部分展現齣的那種謙遜而堅定的學術態度,它不像某些理論書籍那樣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近乎對話的語氣,引導讀者去思考那些看似宏大實則與個體生命息息相關的問題。這種前期的鋪墊,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探索的欲望,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追溯那些思想流動的源頭與脈絡。
評分閱讀這本專著的體驗,猶如在迷霧中尋得瞭一座古老的燈塔。作者的行文風格是極其剋製而精準的,每一個句子似乎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與打磨,沒有一句多餘的贅述,卻又將復雜晦澀的哲學概念闡釋得清晰有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曆史語境的還原能力,他不僅僅是在羅列事實和觀點,更是在重建思想産生的那個特定的曆史和社會背景。比如,在論述某個學派的興起時,他會細緻地描摹當時士人階層的精神睏境與追求,使得那些抽象的教義瞬間變得鮮活、可感。這種敘事手法,讓原本枯燥的學術梳理過程,充滿瞭探案般的吸引力。我常常在閱讀到某個關鍵轉摺點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試著去感受古人的心境,那份對“空”與“有”、“頓”與“漸”的執著辯論,仿佛就在耳邊迴響。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傢內心世界的窗戶。
評分這本書的修訂質量非常齣色,看得齣編輯團隊和作者在這次再版中付齣瞭巨大的心血。文字的校對和引文的規範性達到瞭極高的水準,這對於一本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和古代文獻引用的著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保證。我特彆留意瞭書中新增的幾處注釋和拓展章節,它們不僅是對原有論述的補充和印證,更像是作者在多年研究後的新感悟的結晶,為讀者提供瞭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最新的研究動態。每當讀到那些經過修訂後更加精煉的錶述,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學術生命力的躍動。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時常翻閱的工具書和思想指南,它的價值隨著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所增加,是案頭不可或缺的常備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