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国中草药图典-(上.下册) | 出版社: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01 |
| 作者:杜同仿. 黄兆胜. 主编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80.00 | 页数:922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3595272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 全面 实用
传承中药精粹
宣扬国医文化
让中医药学走向世界。
《中国中草药图典(套装上下册)》收载中草药1416味,每味药物中文之后附有英文,要按该药之来源、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进行译写,各药物均附以原植(动)物的原色彩照,另附药材或饮片的原色彩照。
上册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防风
香薷
山橘叶
荆芥
羌活
生姜
附:生姜皮
白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黄荆叶
桧叶
胡荽
香菊
附:荚蓉菊根
柽柳
土羌活
香茅
山黄皮
香花菜
假芫荽
九层塔
鹅不食草
兰香草
牡荆叶
豆豉姜
蜂窝草
石上柏
防风草
酒药花
疏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淡豆豉
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木贼
柴胡
葛根
升麻
浮萍
冰糖草
咸虾花
倒扣草
路边菊
五色梅
玉叶金花
丁癸草
细叶桉叶
鸭脚木
水麻叶
伤寒草
水翁花
无患子
苦丁茶
牛奶树
水蜈蚣:
南天竹
臭草
斩龙剑
山白菊
黄牛茶
剪刀草
大头陈
隔山香
榕树须
华山矾
星宿菜
九头狮子草
鸡谷草
一箭球
合萌
附1:合萌叶
附2:合萌根
附3:梗通草
剪夏罗
附:剪夏罗根
牡蒿
附:牡蒿根
黄皮叶
附1:黄皮果
附2:黄皮根
附3:黄皮果核
桉叶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栀子
淡竹叶
穿心莲
三丫苦
地胆头
羊蹄草
海芋
山芝麻
大沙叶
水仙桃
积雪草
蛇泡筋
小扁藤
虎皮菜
大叶金花草
过塘蛇
荸荠
牛白藤
阿尔泰紫菀
南蛇筋
酸浆
附1:酸浆根
附2:挂金灯
芭蕉根
清热燥湿药
龙胆
土黄连
苦参
黄芩
黄连
黄柏
小檗
金鸡豇豆
鸡脚刺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附:紫草茸
水牛角
犀角
青黛
牛黄
青天葵
鬼羽箭
蛇莓
紫背天葵
白背三七
千屈菜
酸模
附:酸模叶
狗肝菜
岩椒草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忍冬藤
八角莲
连翘
紫花地丁
蒲公英
重楼
鱼腥草
千里光
景天
犁头草
白蔹
鬼针草
败酱
柳叶
天葵子
扶桑
无莉根
大血藤
胡萝卜
自消容
大蛇药
土银花叶
白毛夏枯草
野菊花
虎耳草
玉带根
罗裙带
了哥王
假苦瓜
玉簪花
金荞麦
黄藤
白鲜皮
漏芦
山乌龟
苘麻
附1:苘实
附2:苘麻根
苦藬
附:苦鼓根
青酒缸
石龙芮
铁海棠
附:铁海棠花
大青草
三叶委陵菜
附:三叶委陵菜根
水葫芦
竹节蓼
鹅脚木叶
附:树头菜根
洋蓍草
茄子
附1:茄叶
附2:茄花
附3:茄根
虎尾兰
地皮消
梓白皮
附1:梓木
附2:梓叶
附3:梓实
抱树莲
照山白
刺黄连
马蹄蕨
乌蔹莓
江南山梗菜
米碎花
杜茎山
水苏
清扫利咽药
板蓝根
附:大青叶
射干
木蝴蝶
马勃
山豆根
竹蜂
蝙蝠葛
附:蝙蝠葛根
黄鹌菜
蟛蜞菊
广东土牛膝
岗梅根
扛板归
萍菜
金果榄
山大刀
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
万年青根
附1:万年青叶
附2:广东万年青
金线吊葫芦
胆木
橄榄
钓兰
鬼灯笼
金锁匙
余甘子
无花果
灯笼草
百两金
佛甲草
老鼠拉冬瓜
挖耳草
清热止痢药
马齿苋
白头翁
……
下册
止血药
活血祛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
植物形态忍冬:多年生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高9m。茎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和腺毛。叶纸质,对生,叶柄密被短柔毛:叶片长圆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花萼5裂齿,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急尖;合瓣花冠左右对称,二唇形,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柔毛和腺毛,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日后变金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口附近;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和雄蕊都伸出花冠外。浆果球形,黑色。花期4~7月:果期7~11月。
红腺忍冬:特点为叶片下面密生柔毛并杂有橘红色或橘黄色短柄腺毛;花冠唇形,与萼等长,向下反曲;花柱无毛。山银花:特点为苞片极小,长l~2mm,披针形,韭叶状;萼筒外密被短糙毛;花冠白色转黄色,外被稍展开的短糙毛及长短两种腺毛。
我当初选择这套《中国中草药图典》,主要是看中了它“图典”这个名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作为一名长期在外工作,接触各种食材和养生方法的人,我常常遇到一些不太认识的植物,有时甚至会因为误食而引发不适。这套书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饱和,细节清晰,完全能够帮助我准确地辨认出各种药材。我特别喜欢它将相似的药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并标注出关键的鉴别要点,这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在某个偏远地区看到一种貌似某种草药的植物,凭借着书中详细的图片和描述,我才得以辨认出它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而非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这种实践性的指导,让我觉得这套书不仅仅是摆设,而是真正能够服务于我的日常生活,提升我的辨识能力,也让我更加谨慎地对待身边的植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评分不得不说,《中国中草药图典》在内容编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它并非简单地将药材按拼音或笔画排序,而是根据药材的功效进行分类,比如“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尤其是我在遇到一些身体不适,想要大致了解可能适用的中药时,这种分类法就显得尤为方便。每一味药材的介绍都条理清晰,从药材的图片、别名、来源,到详细的功效、用法用量,再到注意事项和禁忌,信息量非常大,却又不会显得杂乱无章。我尤其赞赏它在“用法用量”一栏中,会根据不同的炮制方式给出不同的剂量建议,这体现了中医药的精细化与科学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套书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信任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养生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中草药的图书。《中国中草药图典》给了我惊喜。它不仅收录了常见的药材,还涵盖了许多不太为人所知但具有独特功效的草药。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我喜欢它在介绍每味药材时,都会提及相关的经典方剂,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在介绍当归时,书中不仅详细说明了它的功效,还列举了许多以当归为君药的经典方剂,如四物汤等。这对于想要学习方剂、深入了解中医治疗原理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民间验方和单方,这些宝贵的经验补充,使得这套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
评分这套《中国中草药图典》真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精美的插画深深吸引。每一味中药都配有栩栩如生的彩色图,仿佛我正置身于药材的生长之地,亲手采摘一般。文字说明更是详尽,不仅介绍了药材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甚至连炮制方法都一一列举。我尤其欣赏它在传统应用之外,还穿插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古老的智慧与科学的探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对中药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像我这样,对中医药有着浓厚兴趣,但又希望获得更全面、更科学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份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健康和自然神奇力量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学到新的知识,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体验。
评分这套《中国中草药图典》的出版,无疑是对中医药知识普及的一大贡献。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文字描述上,尽量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过于艰深的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尽管如此,它并没有因此牺牲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相反,在很多关键的知识点上,它都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让我能够深入理解。比如,在介绍某种药材的“归经”时,它不仅说明了药材进入哪个脏腑,还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归经。这种刨根问底的解释方式,对于我这样喜欢追根究底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此外,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精美,纸张厚实,印刷清晰,作为一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既实用又具有收藏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