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作者 村上春樹
出版社 時報出版
装帧 平装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1368542
規格: 280頁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内容简介
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出發的理由!
村上春樹睽違十年,巡訪七國十一地、有溫度的行旅書寫!
寮國到底有什麼﹖
寮國只有寮國才有的東西,
你的人生也只有你人生才會有的樣子。
旅行雖會有疲倦、有失望,但一定也會有什麼!
「一個人到陌生的土地去旅行,光是呼吸著,
眺望著風景,都會覺得自己好像稍微變大人似的!
寮國到底有什麼?就是要尋找那什麼,
才要出發,旅行不就是這回事嗎﹖
那些風景是否會有什麼幫助?我不知道。
結果或許並沒有多大用處,只不過是回憶而已也不一定。
但本來,那就是所謂旅行不是嗎?那就是所謂的人生不是嗎?」 ?9?1村上春樹
本書是村上春樹睽違十年再次推出的旅行散文,收錄了他這二十年來造訪他國所寫下的隨筆,共計十篇,橫跨七國。2007年,推出書寫滯居美國麻州的隨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之後,村上春樹就沒有再出版旅行隨筆,之所以如此久才再出版旅行隨筆,是因為從某個時間點之後,村上就不太寫旅行裡的點滴,總覺得,若是旅行要一邊想著「這次旅行必須寫成紀錄」,旅行就會充滿緊張,無法放鬆,於是他決定「忘記工作,讓腦袋一片空白地安心享受旅行樂趣!」然而卻在多年後的某天,他偶然重讀自己所寫的旅行隨筆,心中竟微微湧起「啊!其他旅行如果有好好寫成文章那該多好」的懊惱,因回憶是無法如旅行當下那般栩栩如生地記憶那隨當地空氣起伏的心情與所見。於是,才再次有了《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這本旅行文集。
書名《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是書裡的一篇,也是他人生近幾次的旅行,更是他對旅行的定義。旅行之於村上,不為什麼目的,一如人生,不為什麼而來,走了,就會遇見「咦,有這個東西」的驚奇與發現,寮國也會有寮國才有的東西,我們的人生也會有我們人生才有的樣子!
那為何要旅行﹖寮國有什麼好去的﹖村上春樹是這麼說的:
「寮國到底有什麼?」
如果事先就知道那裡有什麼的話,誰也不會特地閒得無聊出門去旅行。去過幾次的地方,每次去也都一定會有「咦,有這個東西!」的驚奇發現。這就是所謂旅行。
對越南人所提的問題,我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我從寮國帶回來的東西,說起來除了少數土產品之外,只有一些風景的記憶而已。不過那風景中有氣味、有聲音、有肌膚的感觸。那裡有有特別的光、吹著特別的風。耳裡還留下誰口中發出的聲音。還記得當時心的震動。那是和只有照片不同的地方。那些風景將以只有那裡才有的東西,在我心中一直立體地留下,不僅現在,直到未來,也將相當鮮明地繼續留著。
那些風景是否會對什麼有幫助嗎?我還不知道。結果或許並沒有多大用處,只不過是回憶而已也不一定。但本來,那就是所謂旅行不是嗎?那就是所謂人生不是嗎?
旅行是一件好事。雖然會有疲倦,會有失望,但一定也會有什麼。那,你也不妨動身往某個地方去吧。
讀這本書,跟著村上春樹一起在世界移動,發現未知之地,也看見那還不認識的自己!
作者简介
一九四九年生於日本京都府,出生後不久即搬到兵庫縣。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一九七九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餘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目录
查爾斯河畔的小徑 波士頓 1
有青苔和溫泉的地方 冰島
想吃美味的東西 奧勒岡州波特蘭、緬因州波特蘭
兩個令人懷念的島 米克諾斯島、斯佩察島
如果有時光機器 紐約的爵士俱樂部
造訪西貝流士和郭利斯馬基 芬蘭
大哉湄公河畔 琅勃拉邦(寮國)
棒球、鯨魚、甜甜圈 波士頓 2
白色道路與紅葡萄酒 托斯卡納(義大利)
從漱石到熊本熊 熊本縣(日本)
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雾笼罩的清晨,一切都是朦胧的,需要耐心去拨开那层薄纱才能看到清晰的轮廓。作者的叙事节奏极其缓慢,像是在用一种近乎散步的步伐丈量着世界,没有那种急于抛出结论的迫切感,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留给了观察和沉思。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等待”的描写,他用了一整页的篇幅来描述等一班火车的心情,不是抱怨时间的流逝,而是捕捉了光线如何变化,人们的表情如何微妙地更替,甚至连空气中的湿度都仿佛被捕捉了下来。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对时间的态度,我们总是试图去填满每一个空隙,却错过了生命中那些最丰润的“留白”。这本书迫使你慢下来,去倾听那些平时被我们视为噪音的环境音,去留意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过滤掉的“无用”细节。这种哲学层面的引导,远比直接的理论说教来得深刻和持久,它像是在你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让你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的琐碎。
评分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闪过的不是具体的情节,而是一系列色彩和温度的组合。它给我留下的“后劲”非常大,就像品尝了一口浓烈的、回味悠长的茶。这本书仿佛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它只是在你阅读旅程走到终章时,轻轻地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通往自我探索的门。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被我忽略的“风景线”,比如在地铁里观察行人的鞋子,思考他们赶往何处,或者在下雨天,特意去闻泥土和湿气混合的味道。这种阅读体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或知识获取,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校准”工具,帮助我重新设定了自己感知世界的频道。它没有提供答案,却提供了一种提问的方式,一种更深层次、更具文学性的生活体验方式。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重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全新感悟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对“失落感”的探讨,那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郁,贯穿始终却又从未变得沉重。它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悲伤,而更像是经历了一场盛大庆典后,独自一人面对散场的空旷。作者似乎总是在寻找某种失落的连接点,无论是对某个模糊记忆的追溯,还是对某段已逝友谊的缅怀,都处理得极其克制而又饱满。例如,有一章提到了一个已经消失的旧式咖啡馆,他没有大肆渲染它的消失有多么可惜,而是着重描绘了当年坐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喝的咖啡的味道,以及窗外行人匆匆的影子。这种对“不在场”的描绘,反而比直接描述“在场”更富有感染力。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怀旧的距离感”,让你既能感受到那种情感的重量,又保持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位置,不至于被卷入情绪的漩涡,这是一种高超的情感平衡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透着一股时间的沉淀感,而不是那种廉价的雪白。封面上的插画,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踏入一个充满未知与诗意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处理的用心,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这绝不是随便印刷就能达到的效果。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惫,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著作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散发出的那种“好书”的气息,是那些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批量生产读物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对物质载体的尊重,也让我对内容本身抱有了更高的期待,仿佛作者和出版社在用这种物理形态告诉你:“我们对你即将阅读的东西是认真的。” 这种精致感,让我在书架上每一次看到它,都会忍不住想要再次摩挲一番,感受那种独属于纸质书的温度和重量。
评分语言风格方面,这本书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精确性与跳跃性并存的特质。你以为他要走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结果他突然一个急转弯,跳到了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意象上,但神奇的是,等你读完下一句,你会发现这个跳跃其实是精准地将前文的情绪或主题做了另一种隐喻的诠释。用词上,很多地方的选择非常大胆,甚至有些生僻,但放在特定的语境下,却能爆发出强大的画面感。比如,他用“月光下的锈斑”来形容一种被时间侵蚀的记忆,这个组合既冷硬又带着一丝浪漫的哀愁。我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想把那个词组在脑海里多回味几次,感受它带来的多重意境。这本书不适合“扫读”,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与情感的攀岩,需要你全神贯注,才能体会到那些精心布置的“陷阱”和“休息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