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 教你收納術與選櫃法

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 教你收納術與選櫃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收納
  • 整理
  • 家居
  • 生活
  • 技巧
  • 收納術
  • 空間利用
  • 選櫃
  • 斷捨離
  • 日式收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原點出版
ISBN:9789866408793
商品编码:145024914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2-12
页数:20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书名: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換屋7次,親身實驗,台灣設計師一定要教你的收納術與選櫃法

作者:朱俞君

出版:原點出版

语种:繁体中文

页数: 208

装帧:平裝

尺寸:17 cm * 23 cm

ISBN9789866408793

出版日期:2014-02-12前言:四年搬七次家,終於搞懂自己需要的空間與生活
CH1.收納前你該知道的20件事!
PART1.收納好概念
1.東西總是沒處擺,是不是櫃子做越多越好?
跟著人生週期調整,80%法則,戰勝「收納空間不足恐懼症」
2.怕麻煩的我,如何才能輕鬆把家收好?
捨棄+分類+歸位=100分,小空間重捨棄、中大型空間重分類!
3.老是搞不清東西擺在哪?一找就大亂!
常態、備用、珍藏,物件擺放三分法好收不易亂
4.孩子是收納殺手,怎樣才能讓玩具不亂跑?
從三歲起,教孩子開始自己收好東西
5.有了新房子即將要搬家,想要一勞永逸的好好收納?
搬家是最好的歸零練習,重新檢視物品、學習情感捨離
6.每天要用的物品,如何好拿好收成為反射性動作?
一日行程,決定家的收納方式,從進門、起床、料理開始
7.想要讓家美美的,一定要買很多佈置用品嗎?
餐具規格化、食材四季化,用實用物件點綴居家
PART2.設計要訣
8.櫃子想要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1/3開放視覺美感、2/3隱藏強大收藏力
9.怎樣消除櫃子的厚度,讓家不必稜稜角角?
內凹式空間,雜物消失、櫃牆合一
10更衣室、儲藏室只能豪宅才可以擁有嗎?
只要1坪,更衣vs.儲物都能有獨立空間!
11.家中電線亂糟糟,怎麼規畫才會好?
插座先卡位,讓電線乖乖藏好
12.想讓櫃子收物好用,視覺美感也兼顧?
櫃內分隔、外觀深淺、門片數量都是關鍵
PART3.櫃知識
13.不想家中都是櫃,東西不夠收怎麼辦?
桌、椅、床,美美的家具也可以收物
14.櫃子大又多,東西一樣丟外面?
先確認「要收什麼」,再決定櫃子的型式!
15.高櫃好?半高櫃好?選櫃讓人很煩惱!
高櫃主打備用儲物、矮櫃擺隨取小物,生活物品井然有序
16.層板好?抽屜好!什麼才是最佳選擇?
抽屜櫃最百搭,長輩、小孩都適用
17.鞋子太多裝不下,鞋櫃老是大爆炸?
鞋子要分常穿、不常穿收放!分類分區才好用
18.衣櫃看起來都一樣,哪種才最適合我?
衣櫃內部設計,依習慣折法、類型規畫
19.櫃與牆間有小窄縫,如何做收納利用?
1030公分,掛桿VS.薄型櫃最好用!
20.收藏是唯一樂趣,斷捨離怎麽會適合我?
學學故宮的「輪展」收納法吧!
CH2.跟著生命軸前行,收納大不同的6個家族
由黑翻紅實證
CASE1.拯救車庫佔屋,全家睡同房的一家人
CASE2.搶救弟弟、爸爸和貓咪的小書房,迎接做月子的媽媽回家
一開始就做對
CASE3.「孟母七遷」後的15坪住家,有小小孩一樣又住又收很足夠
CASE4.女兒以鞋量奪魁,媽媽用碗盤量勝出!解決女人的「收納不足恐慌症」
CASE5.小宅家具很會收,16坪也能勝25
Case6.我的收納啟蒙,裝修七年,如今仍一樣整齊的家!
CH3.8大空間這樣選櫃子,家才能真的收乾淨!
玄關—隱收納,可以是藏功一流的收納門神!
    空間型態決定櫃子選用,鞋櫃、衣帽櫃得速配
Mustknow:玄關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玄關櫃型,收納需求大不同
客廳—弱收納,情感空間東西越少越好
●先從電視牆櫃下手,整合空間也整合收納
Mustknow:電視牆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電視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餐廳—協力收納,食器、零食,以及書籍都可包容
●餐櫃的多元展示與神隱,讓餐桌功能更強大
Mustknow:餐具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餐具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廚房—強收納,把家收好的主力空間!
●上層架、下抽屜,依格局形式規畫收納
Mustknow:廚具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廚具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浴室—雜收納,瓶瓶罐罐與毛巾的匯集地
●以不同坪數思考浴櫃的多寡配置
Mustknow:浴室櫃的4個好用概念
4種浴室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書房—多功收納,把書和文件、設備文具好好放進來
●只要書櫃在,就算沒隔間也能聚文氣
Mustknow:書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書房櫃,收納需求大不同
臥室—重裝收納,別讓衣物變成吃床怪獸
●依坪數大小,定位衣櫃與更衣室
Mustknow:衣櫃的4個好用概念
3種衣物櫃組合,收納需求大不同
兒童房—親子收納,依孩子年齡規畫收納
●從玩具櫃到書櫃,練習從小就學會把東西擺好!
Mustknow:兒童房收納櫃的4個好用概念
2種兒童收納櫃型,收納需求大不同
CH4.設計師私房櫃設計大公開
玄關櫃×3
餐櫃×3
電視半高櫃×3
浴櫃×2
書櫃×3
衣櫃×3

  8大空間選櫃法+17款超實用櫃設計+6個收出好生活案例分享+超過200張細部分解圖
第一次!室內設計師教你收納課,裝潢前、後,必看的收納聖經!

朱俞君問自己為了什麼要收納?
是為了明天要來訪的客人?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
是為了要應付眼前的焦慮?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

學會這一堂,生活、生命不再亂糟糟,從此只需「放回去」,不必再整理!

□怕麻煩的我,原來有一步到位的整理法?
□不同階段住不同房,規劃對,不必硬ㄍ一ㄥ非買大坪數?
□有露有藏,櫃子做足量,空間還能一樣大?
□改造生活有步驟,跟著設計師做一次,一點都不難?!
□櫃子好不好用大不同?原來設計師有私藏的最佳選擇?
□三歲收玩具,六歲收文具,改變孩子的人生從收納開始?

本書特色

◎台灣設計師4年換屋7次,終於領悟的收納術、選櫃法
◎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40坪換15坪,家中還多一兒,如何做到,全剖析
◎原來買對坪、選對櫃、放對位,家中凌亂全有解!
◎濃縮再濃縮的收納要領+選櫃知識,終於有設計師肯說、肯教了
◎你的苦,設計師都有過,跟著做一定會,2個黑翻紅空間STEP BY STEP照著做
4個收出心得的真實案例,千萬宅裝垃圾,怎麼算都不划算
◎從玄關到臥室,8大空間分點教,選櫃尺寸、放櫃位置有眉角
◎買這本賺很大,6大類17款,設計師私房櫃設計一次全公開
3歲收玩具,6歲收文具,兒童收納從小教,日後成就大不同

關於收納,為什麼總是學不會、收不好?拼高房貸,卻用千萬宅裝垃圾?這樣的人生,怎麼算都不划算!從小住在香港的設計師朱俞君,最懂得如何在高房價中創造好生活,重點不在坪數,不在裝潢!與其硬ㄍ一ㄥ買大坪數塞東西,其實你該學會不同階段,住不同坪數,做不同規劃!

人生要學會換屋三次,單身、結婚、生子,不必一屋到位。她分享婚後4年換屋7次的心路歷程與改變,從40坪的大房換到最後的15坪小家,真正認識到自身的物品數量與生活所需,其實皆有定量。也體會到,裝修與搬家,其實是人生與物件的重整,是改變生活的最佳契機。

你知道長型玄關適合怎樣的鞋櫃?如果沒玄關又該如何創造?你可知道半高電視櫃最優雅,但收納機能一個也沒少?你知道1/3展示、2/3隱藏的櫃設計,讓家感覺一點也沒變小?一坪半的廚房,其實可以裝下三坪的鍋碗瓢盆!利用薄型抽屜,就可以在夾縫中替我們搶下一席收納之地!透過視覺死角,創造牆體的內凹處,東西再亂也看不見!聰明使用家具賣場的活動抽屜,櫃中櫃,替你省下五金零件大筆錢!

這是第一本居家設計師的空間收納書,結合專業裝修設計,與私人收納心得,堪稱軟硬體的完美結合。設計師教你,不同的物件,如何找出適當的櫃子來接納它!就算沒櫃子也沒關係,其他妙方她也一樣端得出來……不同的手法與概念,都讓設計師不藏私的教給你。

此外,該有的觀念和習慣,也不可缺。【第一單元】,透過不可不知20件事,教你收納可以怎麼想、怎麼做,怎麼避免再走回頭路。【第二單元】,透過2個黑翻紅的真實案例和4個愛收納的好家分享,既透視全過程,還匯整了各方寶貴經驗。打開櫃門,拉開抽屜,實地查看家庭需求,如何被滿足!【第三單元】,破解玄關、客廳、餐廳,8大空間不同特質與收納主題,以及櫃體、內部分層的收納組合,透過條列式的整理,最短時間就能確認自家櫃子的選擇,並火速完成物件分類與歸位。

比做一堆櫃子還好用的……一定要學會的3步驟+3分類

一直收不乾淨的家,其實是東西沒找到屬於自己的家!書中從捨棄、分類、歸位三步驟切入,再搭配「常態、備用、珍藏」三分類,讓物品部份隱藏、部份展示,進而做到收放清爽,尋物迅速的狀態。此外,書中也打破一般屋主,收納≠櫃子的舊有觀念,讓設計師仔細的告訴你,櫃子不用多,哪些櫃型選擇與配套,就足夠使用!


朱俞君


  寬 空間設計美學主持設計師。實踐大學建築系。

以自然舒適的居家風格為設計特色,多年來一直傳遞「正確的收納觀念和做法!」,也因此,凡由她接手的空間規畫,屋主在裝潢動工之前,都須得先上過她所規畫的「裝修前6堂課」。

收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堂!

目前,前來找她重新整修居家的屋主,越來越多是以「足量收納」為主要訴求。期望透過對自身習性與收納的根本了解,以及選對櫃子就不需要太多櫃子的各式法則,讓一直以來的擁擠住家、凌亂生活,得到長久而持續的清爽。

住過台港兩地,對小空間、大利用最有感覺的收納設計師朱俞君,

經歷4年換屋7次,從40坪換15坪,最具說服力的自宅經驗分享。













整理的藝術:空間的重塑與生活的減法 作者: [在此处填写作者姓名,如“李明”或“空間美學研究團隊”] 出版社: [在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如“生活哲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在此处填写出版日期,如“2024年5月”] --- 书籍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被无尽的物品所包围,生活空间似乎总在被侵蚀。我们买得越多,留得越多,但内心深处的“空间焦虑”却从未停止增长。许多人将整理视为一种“打扫卫生的延伸”,是物品堆积到无法收拾时才被迫进行的“清理行动”。然而,真正的空间重塑,远不止于表面上的归位。 《整理的藝術:空間的重塑與生活的減法》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与自身生活方式完美契合的居所”的实践指南。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整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关乎的不是“如何丢弃”,而是“如何选择”和“如何生活”。 它拒绝了那种将空间塞满,然后试图用收纳技巧来勉强维持平衡的策略,而是倡导一种更积极、更具前瞻性的生活哲学。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出“收纳困境”的怪圈,深入理解物品与自我之间的深层联结。我们不再被动地应对杂乱,而是主动地设计生活。 第一部分:心態重構——理解你與物品的關係 (The Mindset Shift) 混乱的根源往往不在于衣柜太小,而在于我们对“拥有”的定义过于模糊。在开始任何物理上的移动之前,本书要求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内在对话。 第一章:告别“万一”思维:正视占有欲的心理学基础 我们将剖析“留着总有用的”心态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占据我们的空间。通过理解“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对购物决策的影响,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辨别哪些物品是真正服务于当前生活的,哪些只是过去的残留。本章提供了心理学工具,帮助读者进行理性筛选,而不是基于情感的囤积。 第二章:定义“理想空间”的蓝图:从功能到氛围的转变 许多整理书只关注“如何存放”,本书关注“你想在哪里做什么”。我们强调“空间意图”的设定。你的书房是用来深度思考的场所,还是仅仅用来堆放旧文件?厨房是烹饪的圣地,还是外卖餐盒的集中营?通过设定每个房间的核心功能和期望氛围(例如:宁静、活力、效率),收纳自然会围绕这些核心功能展开,而不是反过来受限于物品本身。 第三章:时间投资回报率(TIRR)评估法 物品占用的时间成本远高于其金钱成本。本书引入了“时间投资回报率(Time Investment Return Rate, TIRR)”的概念。一件物品,如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清洁、寻找、维护或分类,但很少被使用,那么它的TIRR就是负数。学会量化物品带来的时间消耗,是迈向高效生活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系統化佈局——無痕整合的空間設計 (Systematic Integration) 一旦心态调整完毕,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哲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布局。本书摒弃了市面上流行的“千篇一律的收纳盒模板”,主张“因地制宜”的系统化整合。 第四章:解构你的“使用频率地图” 我们将引入“三圈层使用模型”:核心圈(日用)、缓冲圈(周用/季节性)、边缘圈(年用/纪念品)。不同的圈层需要不同的可达性和可见度。核心圈物品应保持开放、易取的状态;边缘圈则需要被有效封存,避免视觉干扰。本章详述了如何绘制家庭的使用频率地图,从而决定物品的最终“定居点”。 第五章:深度分区规划:垂直与水平的平衡艺术 优秀的布局是关于最大化利用现有空间的潜力。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垂直空间(墙面、高柜顶部),并区分“储存空间”与“展示空间”。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家具的多功能性,例如带储物功能的脚凳、可移动的中岛台,使每一个家具都在承担双重或三重任务。 第六章:工具的策略性选择:收纳器具的“克制哲学” 购买收纳工具往往是整理失败的开始。我们过早地购买了盒子和隔板,却不知道要装什么。本书指导读者:先清理,再测量,最后购买。 重点不在于“买多少收纳品”,而在于“只买最适合现有物品和空间结构的收纳品”。讲解如何根据材料(透气性、耐用性)和结构(模块化、可堆叠性)来选择最恰当的工具,避免“收纳盒里装的全是准备丢弃的物品”的尴尬局面。 第三部分:面向未來的維護——讓空間永續的美好 (Future-Proofing) 整理不是一次性的战斗,而是一种持续的实践。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如何建立一套易于维持、无需额外精力的日常系统。 第七章:一进一出的刚性原则与灵活边界 本书提出了一个比“一进一出”更实用的框架——“弹性阈值”。新的物品进入前,必须在特定类别中找到可以被移除的对应物。但对于消耗品(如食物、文具),则需要建立明确的“库存上限”。当库存达到上限时,购买行为必须停止,直到消耗掉多余部分。这是一种对“持续性消耗”的有效管理。 第八章:家中的“定点归位系统”设计 杂乱的核心原因是“物品没有明确的家”。我们将指导读者设计一个“零摩擦”的归位流程。关键在于,归位点必须比随手乱放更容易。例如,外套应在进门三步之内有挂钩,而不是需要进入卧室衣帽间。本章提供了一套针对高频使用区域(玄关、厨房台面、办公桌)的“快速归位通道”设计方案。 第九章:周期性“空间体检”与年度盘点 介绍如何将空间维护纳入年度或半年度计划,类似于财务审计。这种“空间体检”不是为了发现新的杂乱,而是检查现行系统的有效性。例如,检查季节性衣物是否已正确换季存储,检查电子线缆是否老化需要更新。这种定期的系统优化,保证了空间始终能跟上生活方式的微小变化。 --- 本书适合谁读? 那些已经尝试过各种收纳技巧,但杂乱问题总会复发的“收纳疲劳者”。 追求极简生活,但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进行“减法”的用户。 租房或新居入主,希望从一开始就规划出高效、美观生活系统的家庭成员。 《整理的藝術》提供的不仅仅是整理技巧,而是一套生活效率的操作系统。它教会我们如何掌控物品,而不是被物品掌控,最终实现一个既实用又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 (全书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家具和柜体的选择部分,简直就是一本精准的“家居采购避雷指南”。我过去买家具吃过不少亏,总觉得越大越好、储物越多越好,结果买回来才发现,那些深度不合适的柜子,最后都成了深处积灰的“黑洞”。作者在这块的分析极其专业,她不仅仅是推荐品牌,而是深入讲解了不同材质、不同开门方式(平开门、推拉门、抽屉)对空间利用率的影响。更关键的是,她提出了一个“模块化思维”,教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未来几年的生活变化,预留出灵活的调整空间,而不是一步到位地定制那些僵硬的固定结构。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关于“垂直空间”利用的论述,很多家庭都忽视了墙面和门背后的潜力,而这本书提供了大量不用大动干戈就能实现的垂直收纳妙招,比如利用门后挂钩系统来管理清洁用品,既美观又方便拿取。这部分内容让我立刻停止了想重新装修的冲动,而是学会了如何“聪明地利用现有资源”。

评分

我原本是个非常“物品囤积型”的人,看到任何打折促销就忍不住下手,家里的储物空间常年处于一种“超载”状态,每次想找个东西都像在进行一场寻宝游戏。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收纳书那样只教你怎么把东西塞进好看的盒子里,而是从源头上探讨“为什么会买这么多”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不买’系统”。作者对“断舍离”的诠释非常务实,她没有提倡激进地丢弃一切,而是聚焦于那些“非必需但又爱不释手”的中间地带。比如,她分享了一个“一进一出”的黄金法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教会我如何分辨哪些是“真的需要”和哪些是“一时的冲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收纳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书里提到的关于“空间使用频率”的评估方法非常实用,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长期被遗忘在角落的物品。读完这部分,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我为这些物品付出的空间和精力,是否值得?这种深层次的自我对话,比任何收纳工具都来得更有效。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收纳哲学提升到了生活品质层面。它不是关于如何拥有更多收纳盒,而是关于如何通过有序的空间,来释放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有更多空间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作者强调,收纳的终极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方便使用”和“心情愉悦”。在书的后半部分,她探讨了不同功能区域(厨房、卧室、工作区)的“情绪负载”,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整理来减轻特定区域带来的焦虑感。比如,厨房的过度囤积容易让人在做饭时感到烦躁,而卧室的整洁则直接关系到睡眠质量。她提出的“五分钟快速恢复法”,即在一天结束时花五分钟把最容易乱的区域恢复到基础整洁状态,这个习惯的养成,对我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好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物品的奴隶,而是空间的主人,这是一种从内而外的赋权感,让人充满力量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松弛感,读起来完全没有被“教育”的压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从一个“收纳黑洞”到如今拥有高效家居空间的心路历程,那些小小的失败和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我尤其喜欢她描述的“心流收纳法”,它不是让你对着清单机械地整理,而是鼓励你在某个特定区域,允许自己被那个区域的物品“引导”,从而发现隐藏的需求。例如,她描述整理书架时,不是按字母顺序,而是根据你当时的心情和阅读兴趣来重新排列,这种基于情感驱动的整理,让整个过程变得像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梳理。而且,作者非常接地气,她会提到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灰色地带”,比如收据、过期的优惠券、孩子的临时手工作品等等,这些边角料的处理方法,她都给出了既简单又美观的解决方案,让人感觉家里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了归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真的深得我心,拿到手里就感觉心情舒畅。封面那种清新的米白色调,搭配上跳跃感的字体设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轻松、不费力的生活哲学。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棒,印刷清晰,色彩柔和,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她似乎非常懂得“呼吸感”的重要性。不像有些收纳书,恨不得把每一个角落都塞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这本书留白恰到好处,让重要的收纳技巧和工具推荐能够被突出出来,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吸收信息。尤其是那些对比图,简直是神来之笔,同一件物品在“整理前”和“整理后”的视觉冲击力极强,那种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简直就是一种疗愈。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标题起得也很有趣,比如“拯救你的抽屉深渊”或者“壁橱的终极进化”,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聊天,而不是在接受枯燥的理论说教。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已经让我对整理这件事产生了莫大的热情,光是摆着看,都觉得家里干净了一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