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玩意》
作者:陳國泰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17/10/18
ISBN:9789620757181 語種:繁體中文 圖書分類:中國歷史
規格:精裝/292頁/230mmx250mm/彩色印刷/普通級/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作者的藏品,研究中國玩具業的歷史,題材深刻,而且圖文並茂,不論是愛好懷舊玩具人士或是歷史研究人士也可各取所需。
2. 此書從各種玩具形態,側寫西方及日本文化入侵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不同時期的事件對玩具業的衝擊,可視為另類中國文化發展史專書。
3. 本書新版加入大量玩具藏品相片、老照片及文件資料,數量超過1,000張。
作者陳國泰是中國玩具收藏家兼鐵皮玩具生產商。他憑着對中國玩具的熱愛,耗時多年爬梳歷史檔案,訪問原國營玩具廠老員工及設計師,從中整理出近代中國玩具工業的發展脈絡。
本書透過作者豐富的個人玩具收藏品、老照片,以及珍貴歷史文獻資料,敍述中國玩具由清末、民國初年、新中國成立後,以至八十年代初的故事。
作者簡介
陳國泰
1965年於香港出世,1982年移居新加坡。1986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院商業美術系,並於八十年代末開始收集古董玩具。1992年於新加坡文物館的「女皇廳」作首次個人玩具收藏展。1993年開始着手研究中國近代玩具史及專注於中國老玩具的收集。
1997年4月得新加坡博物館的大力協助,於博物館內展出為數五百多件的中國玩具,展覽為期三個月。同年,出版了一本英文版的中國玩具收藏的專書Marvin Chan Collection - Chinese Toys。1998年末,創立了The Toys Museum玩具品牌,開始從事設計與生產鐵皮玩具。2000年,開始編寫《中國小玩意》(初版),2007年出版。2005年11月,「上海玩具博物館」在新加坡開幕。
「就書中輯錄的這些資料來看,足見他收羅之宏富,更見他為玩具史研究所付出的辛勞。」 ——張樹年(張元濟之子)
「這本重要著作的出版,又將會是中國玩具史上男一個世界第一。這本關於中國老玩具的書,不僅只是簡單論述了上海玩具行業過去一個世紀的發展故事,而是是一部凝結Marvin(陳國泰)十年探索研究的心血之作。」
——Michael Koh(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前首席執行官)
「這本書肯定能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他們終會發現並知道,原來中國的玩具工業,不會只是你我看到今天『玩具反斗城』內出售的玩具那麼簡單。」
——Catherine Saunders-Watson(美國作家和專欄作家)
目....................................................................錄
上篇 一九四九年前的上海玩具工業
第YI章 中國玩具工業之歷史背景
玩具工業的誕生
民間玩具的發展
西學東漸而產生第一代的中國機械玩具
第二章 上海玩具工業的形成(1894-1918)
西方的玩具工業
洋玩具對中國傳統玩具的挑戰
明治維新後的東洋玩具
從鄙視、學習到發展
西方兒童教育理論在中國漸受重視
商務印書館製作教育玩具
近代玩具工業在民初時期的經營處境
第三章 上海玩具工業之發展及其黃金時期(1919-1941)
西化後的國貨玩具發展
國貨玩具的種種
鐵皮玩具
木製玩具
娃娃
賽璐珞玩具
布玩具
童車蕩馬
橡膠玩具
紙玩具
玩具時代
迪士尼玩具
廣告促銷類玩具
北京、天津等地的國貨玩具
偽滿州國玩具
上海工廠開始內遷
上海進入孤島時期
第四章 上海玩具工業之劫難(1942-1949)
抗戰對中國玩具發展的影響
抗戰勝利後之中國玩具工業
下篇 一九四九年後的上海玩具工業
第五章 新中國.新希望(1949-1965)
新中國之兒童玩具發展
「第一個五年計劃」加快玩具工業的發展
康元製罐廠在建國後的企業方向
中國玩具如日方中
「公私合營」後制定劃一標準方便出口
全面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大躍進
開發太空類玩具
充滿祖國特色的中國玩具
五、六十年代的玩具出口市場
第六章 文革對上海玩具工業之衝擊(1966-1976)
紅色宣傳工具
致命打擊
體現時代特徵的玩具
文革後的玩具工業發展
第七章 改革開放後的上海玩具工業(1977-1980’s)
八十年代中國玩具工業加快發展
金屬玩具式微國營廠調整策略
廣東取代上海成玩具生產基地
第八章 玩具人
黃均如
王統一
謝 革
袁文蔚
朱宏恩
吳君平
曲世賢
鄭昌祈
倪 巡
新版後記
初版後記
中國玩具工業發展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从专业收藏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在考证一些模糊的制造商信息、玩具的生产批次以及早期广告语方面,做得非常扎实。虽然是以轻松的“小玩意儿”为主题,但其背后引用的资料和考据工作量是巨大的,体现了港版书籍特有的严谨态度。我留意到,有些细节的标注极其专业,比如特定时期塑料着色的微小变化,或者某个玩具模具在不同年份的细微调整,这些都是只有真正的行家才会去深究的“冷门”知识点。对于希望系统化整理自己藏品体系的资深玩家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资料,它提供的背景信息和鉴定线索,比单纯的网上论坛讨论要可靠得多。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收藏”这个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而是一种文化寻根的过程。书中对不同时期玩具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剖析,非常深刻。比如,它如何探讨了战后香港物资短缺时期,孩子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自己的娱乐世界的韧性与智慧。作者对这些“小玩意儿”所承载的阶层变迁和社会情绪的捕捉,极其敏锐和精准。读完之后,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香港街头,耳边回荡着孩子们嬉闹的声音,那份感动是单纯看图片无法体会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和谐,那种老香港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微妙的做旧处理,仿佛真的能从纸张的纹理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来是下足了功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非常好,完全符合“商务印书馆”这个金字招牌应有的水准。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图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让人惊艳,尤其是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细节纤毫毕现。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旧时光的温柔抚摸,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本身就成了一件值得珍藏的“小玩意儿”。装帧的设计师绝对是个行家,深谙如何用物理形态来承载文化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布局简直是收藏界的典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避免了视觉上的拥挤。图片的配置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们被精心挑选和布局,有些是全页大图展示珍品细节,有些则是小图集合对比不同版本的差异,这种灵活的版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图片似乎是首次公开面世的私人珍藏,这对于收藏圈内的同好来说,无疑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博物馆特展画册,每一个跨页的设计都像是在为你拉开一个新的展示柜。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玩具收藏爱好者,我关注的焦点自然集中在内容呈现的深度和广度上。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年代编年史,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小玩意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复杂而迷人的香港民间文化网络。作者陈国泰先生的笔触充满了人情味,他不仅仅是在罗列物品,更是在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和那些与玩具一同成长的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已经消失的街头手工艺人的描写,那些关于制作工艺、材料选择的细致入微的描述,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了解收藏背后的“活历史”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