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Op58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原价:21.00元
作者:柴科夫斯基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01
ISBN:9787540425418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Op.58,做于1885年。这部作品,D小调,其实是根据拜伦的同名诗剧创作的四个场面。在这部诗剧中,曼弗雷德对知识和生活感到厌倦和失望,从而放弃对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愿在人群中生活,独自躲在阿尔卑斯山上人迹不到的一作堡寨中,拒绝向命运之神和众精灵之王屈膝,拒绝修道院院长的挽救,一心寻求遗忘,宁愿在孤寂中死去。这部作品的四个场景,柴科夫斯基自己写作的说明是:1.曼弗雷德在阿尔卑斯山中徘徊。由于为人生种种奥秘的问题所苦恼,为毫无指望的强烈的痛苦和对罪恶的过去的回忆所折磨,他忍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曼弗雷的完全陷入神秘的魔法控制之中并威严的与地狱的强大势力交往。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能满足他徒然追求的那唯一的忘记。对他热恋而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撕碎了他的心,曼弗雷的极度的绝望永无止境。2和3都是画面性的间奏性,曼弗雷德的精神戏剧退居第二位。这里引入大自然和山民生活的背景,以衬托曼弗雷德的孤独。生活的美和欢乐就在他身边,但他的心灵得不到一点安宁。第2场景,柴科夫斯基解说的是:“阿尔卑斯山的魔女在瀑布激流上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的面前。”这时美丽的精灵的旋律。第3场景,柴科夫斯基的解说:“田园诗,山民的纯朴、清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最后一场是戏剧化的,柴科夫斯基的解说:“阿里曼的殿堂,地狱的宴饮。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现,爱丝塔蒂的幽魂应召而显灵。曼弗雷德得到饶恕。曼弗雷德之死。”地狱的统治者阿里曼的王国,在拜伦的诗中寓意为世界罪行的代表。曼弗雷德之死,即尾声,重现第一场结尾的葬礼进行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最后出现一段庄严的《安魂曲》,曼弗雷德的新主题在中世纪歌调《愤怒的日子》的背景上,出现在管风琴平静而宏伟的圣咏叹众,他得到了宽恕。他的灵魂凌空高飞。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在古典音乐领域摸爬滚打的爱好者,我对那些旨在提升演奏或指挥水平的教学用总谱抱有极高的期待。这份《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总谱在细节处理上确实展现了专业性。它不像某些出版物那样仅是简单地将原稿印刷出来,而是融入了大量可能有助于理解作品背景和演奏意图的批注和记号(尽管我关注的不是具体内容,但从装帧和版式设计上就能感受到其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乐谱清晰度和可读性上所下的功夫。在复杂的复调段落,声部之间的层次感依然保持得非常好,这对于我们分析乐团内部的平衡至关重要。当我沉浸在乐谱的宏大叙事中时,我仿佛能感受到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过程中那种近乎偏执的对完美的追求。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这份总谱从一个简单的参考资料,升华为一种严肃的学术研究工具,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智力上的挑战。
评分阅读任何一部大师的鸿篇巨制总谱,都是一次对自身音乐理解力边界的试探。这部《曼弗雷德》总谱的体量本身就令人敬畏,它所承载的浪漫主义精神是如此厚重,以至于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幅油画的新的层次。我个人发现,对比其他版本的乐谱,这份教学总谱在节奏处理和速度标记上似乎更加侧重于指导性,它在某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提供了明确的指示,帮助演奏者规避了常见的陷阱。这对于那些初次接触这部作品的指挥新手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仅仅罗列出乐谱,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耳边低语,引导你如何处理那些转瞬即逝的“Rubato”或是那令人心碎的慢板乐章中的“Tenuto”。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音符辨认,而是一场充满情感共鸣的对话。
评分这部《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总谱的价值,远超其作为“教学用谱”的定位。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份研究“俄国民族乐派”后期影响力的重要文献。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对巴尔萨克“浮士德式”文学主题的深刻理解,是令人拍案叫绝的。阅读总谱时,我得以抽离于演奏的层面,直接面对作曲家最原始的创作意图。那些大量使用的民族调式音阶和充满异域情调的旋律线条,都在清晰的五线谱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现。这使得分析工作变得异常高效和直观。它强迫学习者跳出传统德奥体系的束缚,去拥抱斯拉夫音乐特有的那种忧郁、激情与命运抗争的史诗气质。总而言之,这份总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解码柴可夫斯基如何将文学的宏大主题转化为纯粹的音乐语言,是深入理解其晚期创作风格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当我拿起这份总谱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在装帧和纸张选择上的考究。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和标记的乐谱来说,耐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份《曼弗雷德》的装订非常结实,即使经过多次的对折和摊开,纸张的韧性也足以承受。这种对物理媒介质量的重视,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尊重。当然,内容才是核心。这份总谱的版式设计非常优秀,字体大小适中,即便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研读,眼睛的疲劳感也大大减轻。这对于深入研究如此复杂、和声密度极高的作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便利。音乐的宏大叙事往往需要专注力,而一份设计不良的乐谱,哪怕内容再精彩,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而这份总谱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
评分这部被誉为“史诗般杰作”的《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 (Op. 58) 总谱》,在音乐学界和指挥家圈子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不仅仅是一份乐谱,更像是一张通往作曲家内心世界的地图,清晰地勾勒出他那复杂而又充满激情的创作脉络。首次阅读这份乐谱时,我立刻被其宏大的结构和细腻的情感张力所震撼。柴氏的管弦乐配器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低音提琴的深沉喟叹到圆号的英雄式宣告,每一个声部的处理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尤其是在第三乐章中,那些诡谲多变的木管声部,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将哥特式的浪漫主义推向了极致。对于那些致力于深入理解浪漫主义晚期交响乐编配手法的音乐学生而言,这份总谱无疑是一座宝库,每一个和声的转折、每一次主题的再现,都值得反复推敲和品味,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看”到音符,更要“听”到音色与情感的交织,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