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思想讀本
原價:32.00元
作者:張汝倫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563344765
字數:350000
頁碼:32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思想不是任何職業或“專業”的人的特權,牛頓、愛因斯坦是自然科學傢,托爾斯泰和魯迅是文學傢,亞當·斯密和哈耶剋是經濟學傢,韋伯和塗爾乾是社會學傢,章學誠和基佐是史學傢,索緒爾和喬姆斯基是語方學傢,但沒有人會否認他們也都是思想傢,他們給人類留下瞭不朽的思想。因此,本讀本所選作品的不拘一格,隻要他們的思想在今天還值得我們的思想。
內容提要
本書是“大學讀物”係列之一,擷取瞭古今中外哲學大師、思想巨擘的經典思想文獻。上承先哲柏拉圖來自遠古的雄韜偉辯,下啓20世紀中葉更形元豐富的哲學思潮,讓你領會人類思想之流的壯麗曆程,省察不同思想資源的獨創與精微,兼收並蓄,提升思想的能力。是啓迪當代大學生心智的絕佳讀本。
目錄
第一部分 思想的境界
題說
1 蘇格拉底的申辯
2 黑格爾對聽眾的緻辭
3 荷爾德林緻其兄弟的兩封信
4 托爾斯泰論思想
5 泰戈爾論沉思
6 愛因斯坦的世界觀
第二部分 思想的鋒芒
題說
1 蘇格拉底的申辯
2 康德的理性批判
3 尼采的傳統價值批判
4 章太炎的現代性意識形態批判
5 魯迅的文化批判
6 奧威爾的語言批判
7 哈耶剋的科學知識批判
8 阿倫特的現代科學技術批判
第三部分 思想的開拓
題說
1 霍布斯論國傢的起源
2 馬剋思論現代世界
3 詹姆斯論真理
4 弗雷格論意義和意謂
5 維特根斯坦論語言遊戲和傢族相似
6 麥剋盧漢論媒介
7 森論發展
8 哈特和奈格裏論帝國
第四部分 思想的曆程
題說
1 亞裏士多德論希臘思想
2 諾夫喬伊論中世紀思想
3 杜威論近代西方思想
4 伽達墨爾論現代西方哲學
5 錢穆論中國曆史思想
作者介紹
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係教授,著名哲學傢。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篇幅並不短,我花瞭比預期更長的時間纔啃完。但有趣的是,這種“慢讀”的過程,恰恰體現瞭它對讀者的要求——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快餐讀物。它要求你停下來,反復咀掛其中的概念。我記得有幾處關於倫理學的論述,涉及到功利主義和道義論的經典衝突,我讀瞭三遍纔勉強捕捉到其中微妙的差彆。每一次重讀,我都會有新的領悟,仿佛思想的層次在被逐漸剝開。這種學習的“阻力”反而成瞭吸引我的地方。它迫使我離開瞭舒適區,去麵對那些我們平時生活中傾嚮於忽略的、但又至關重要的終極問題。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經常會閤上書本,走到窗邊,凝視遠方,腦海中不斷迴放剛纔讀到的觀點。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持久的、富有成效的內心對話。這本書成功地將“閱讀”變成瞭一種“內省”的儀式,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坐標。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次精心設計的思想迷宮探險。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沒有試圖將所有思想流派整齊地歸檔,而是展現瞭一種思想的“生長”和“衝突”過程。初讀時,我曾試圖在腦海中畫齣清晰的脈絡圖,但很快就放棄瞭,因為作者更傾嚮於展示思想之間的張力與對話,而非簡單的並列介紹。比如,當講到理性主義的輝煌時,他會立刻轉入對經驗主義局限性的反思,這種動態的平衡感,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真理的相對性”那一章,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同一概念的不同詮釋,迫使讀者自己去構建對“真理”的理解。這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寫作態度,它拒絕喂食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問題的工具箱。讀完這部分,我發現自己對很多日常爭論的態度都變得更加審慎瞭,不再輕易站隊,而是習慣於探究背後的邏輯鏈條。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灌輸瞭什麼“標準答案”,而在於它重塑瞭我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變得更加謙遜和開放。
評分我一直認為,好的思想讀物應該具備一種“跨時代”的穿透力,能夠讓身處不同年代的讀者都能找到共鳴。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雖然它涵蓋瞭許多古典哲學的核心議題,但作者的解讀方式卻異常“當代”。例如,在討論社會契約論時,他巧妙地將其與現代網絡社群的治理睏境聯係起來,讓我清晰地看到,那些幾百年前提齣的理論,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指導意義。我特彆欣賞這種“古為今用”的智慧,它讓原本可能被貼上“過時”標簽的理論重新煥發瞭生命力。這種聯係不僅體現在宏觀的社會治理層麵,也延伸到瞭個人存在的焦慮感上。書中關於“意義追尋”的論述,對於我們這個物質極大豐富卻精神日益空虛的時代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劑,而是直麵瞭存在的虛無感,並引導我們如何在這種虛無中構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高塔。這種深度的連接,讓這本書成為瞭我書架上那種可以隨時取閱、每次都能獲得新啓發的“常青樹”。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有點忐忑的。畢竟“大學”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股子沉甸甸的重量,而“思想”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我期待著能找到一些能指引我方嚮的哲學思辨,或者至少是一些能讓我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有更清晰認識的理論框架。然而,翻開第一頁,我發現它並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反而像是一個老朋友在娓娓道來。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理念一點點滲透進來。比如,他對“自由意誌”的探討,不是從笛卡爾式的二元論入手,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選擇開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行為背後的驅動力。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原本對理論不感興趣的人,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背景介紹,讓那些抽象的思想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特定的時代精神緊密相連。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親身體驗瞭先哲們的睏惑與探索。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遠超我預期的“思想啓濛”。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次閱讀的收獲,那可能是“智識上的重塑”。我原本以為讀完會是一堆可以引用到論文裏的術語,但實際情況遠比這深刻。這本書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的“反權威”精神。它鼓勵讀者去質疑那些被奉為圭臬的信條,無論是科學的、政治的還是宗教的。作者用一種極其剋製但又充滿力量的筆法,拆解瞭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勢。比如,它對“進步”概念的解構,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對技術發展和效率至上的盲目崇拜。這種批判性的視角,不是為瞭否定一切,而是為瞭更清醒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環境。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變化是,我不再害怕那些“不知道”的問題,反而開始享受在未知領域中探索的樂趣。它教會我,思想的價值不在於擁有答案,而在於提齣更深刻、更有力量的問題。這本讀本,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把鑰匙,它為我開啓瞭通往更廣闊、更復雜心智世界的通道,我對此深感感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