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會史:基督教經典譯叢
原價:49.00元
作者:(古羅馬)優西比烏;(美)梅爾英,(美)梅爾英注;瞿旭彤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08032065
字數:397000
頁碼:53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會史,在史學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該書試圖重現從使徒時代到公元324年這三個世紀的教會曆史。全書共十捲,第一捲記載耶穌基督的生平,第二至第七捲敘述從基督教産生一直到羅馬皇帝戴剋裏先上颱的時期,第八捲記述戴剋裏先統治時期對基督教的大逼迫,第九捲記載瞭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西方的勝利和馬剋西敏在東方的再次逼迫,最後一捲記述瞭教會獲得寬容、和平以及羅馬帝國支持的曆史過程。
優西比烏的《教會史》是瞭解早期教會和羅馬帝國不可或缺的經典著作。該書不僅為早期的教會史提供瞭重要的曆史資料,而且為教會史的寫作立下瞭一種典範。這部著作使優西比烏躋身於約瑟夫、希羅多德、修昔底德等偉大的曆史學傢之列。
目錄
中譯本導言
引言
第一捲 耶穌其人其事
從奧古斯都到提庇留
評注優西比烏論耶穌
第二捲 眾使徒
從提庇留到尼祿
評注優西比烏論眾使徒
第三捲 傳道與迫害
從加爾巴到圖拉真
評注優西比烏的資料來源
第四捲 主教、作品與殉道
從圖拉真到馬可·奧勒留
評注信仰的捍衛者與辱沒者
第五捲 西部英雄與東部異端
從馬可·奧勒留到塞普蒂默斯·塞維魯斯
評注基督徒的苦難與申辯
第六捲 奧利金與亞曆山大的暴行
從塞普蒂默斯·塞維魯斯到德西烏斯
評注優西比烏的視野
第七捲 狄奧尼修斯與異議者
從加魯斯到戴剋裏先
評注亞曆山大的狄奧尼修斯
第八捲 大迫害
從戴剋裏先到加勒裏烏斯
評注四位皇帝
第九捲 大解放
馬剋西敏、馬剋森狄和君士坦丁
評注迫害的終結?
第十捲 君士坦丁與和平
評注優西比烏與君士坦丁
附錄1 優西比烏對約瑟夫之耶穌記載的徵引
附錄2 皇帝和主教更替年錶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著作,它成功地將數韆年的復雜變遷壓縮進一個清晰而富有條理的框架中,同時又沒有犧牲任何關鍵的細節。我喜歡它對“普世性”概念的持續追蹤和反思——教會如何從一個猶太教的小分支成長為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結構,這個過程中的文化適應與身份重塑,是全書最引人入勝的主綫之一。書中對教會與世俗權力關係的處理也極其精妙,無論是君士坦丁的皈依對教會結構的影響,還是教皇權力的興衰起伏,都寫得鞭闢入裏,充滿瞭曆史的諷刺感和宿命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雖然過程略顯艱辛,但一旦登頂,視野便豁然開朗。它不僅是一部資料匯編,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韌性與組織力量的史詩。我期待能有更多類似這樣深入淺齣、洞察力極強的曆史著作問世。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信仰與鬥爭的時代。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早期教會的形成、發展以及麵臨的挑戰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他敘述那些關鍵人物——比如那些在逼迫中堅守信仰的殉道者,以及那些為構建教義體係嘔心瀝血的神學傢——時的那種敬畏與理解。整個閱讀過程,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深刻的對話。書中對不同地域教會的差異性分析也十分精闢,讓我認識到基督教的傳播從來不是一條單一直綫,而是充滿瞭多元的張力和適應性。特彆是關於尼西亞信經形成過程的論述,那種思想上的交鋒和最終達成共識的艱難,讀來令人深思,體會到信仰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邏輯清晰,即便是對教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進基督教的宏大敘事之中。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信仰本質和曆史演變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非常審慎的態度拿起這本厚重的曆史著作,擔心它會是一部枯燥乏味的學術堆砌。然而,一旦翻開,我就被它那種史詩般的敘事魅力所吸引住瞭。它不僅僅記錄瞭“誰在什麼時候做瞭什麼”,更深入挖掘瞭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思想驅動力和文化語境。比如,作者對羅馬帝國晚期,異教思潮與基督教如何拉鋸、滲透,直至最終成為主導力量的描繪,簡直是大師級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修道主義興起那一部分,它揭示瞭一種對世俗化抵抗的深層渴望,以及這種運動如何重塑瞭中世紀的社會麵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震撼的,它強迫你跳齣當代視角,去理解那些古人的信仰結構是如何構建世界的。它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語言卻齣奇地具有畫麵感,仿佛曆史場景就在眼前徐徐展開,讓人欲罷不能。讀完後,我對“教會”這個概念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我通常認為曆史書讀起來會比較吃力,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儲備,但這本書的編寫方式非常體貼。它似乎非常瞭解普通讀者在麵對龐大史實時可能感到的迷茫,因此在關鍵概念的引入和重要人物的介紹上做瞭大量的鋪墊工作。讀起來,我感覺就像有一位學識淵博、又不失熱情的導師在旁邊循循善誘。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對於“異端”的論述。他沒有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審判那些被主流教會排斥的群體,而是深入探究瞭他們思想産生的土壤——他們試圖解決的那些真正棘手的神學問題。這種理解性的曆史觀,讓我對信仰內部的張力有瞭更深層次的共鳴。它教會我,曆史的進步往往伴隨著內部的撕裂與整閤,而教會正是這種人類精神探索的縮影。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人文關懷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宏偉的圖書館,裏麵的每一頁都散發著古老羊皮紙的香氣和智慧的光芒。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性的曆史節點時的公正態度。曆史記載往往帶有強烈的立場傾嚮,但這本書努力呈現瞭多方位的證據和解釋,讓讀者自己去判斷。比如,關於東西教會大分裂前夕的權力鬥爭和神學分歧,作者沒有簡單地將一方描繪成絕對的“正統”,而是展示瞭雙方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必然選擇。這種剋製而深刻的敘事,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對於長期關注西方文明源頭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不可或缺的參照係。它不僅是教會史,更是理解西方政治哲學、藝術風格乃至倫理觀念演變的關鍵鑰匙。我建議大傢在閱讀時,不妨準備一些筆記,因為其中蘊含的信息量極大,值得反復咀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