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說莊子》係列叢書,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 作者簡介: 馮學成居士,1949年齣生於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瞭的海燈法師。經其舉薦,往參本光法師,後來更曆參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並於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近四十年來,馮學成居士於眾多明中殷勤參叩,飽覽經史,深入禪觀,從此意氣風發,自在齣入於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後在四川省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雲門佛學院、河北省佛學院任教,往來於四川、廣東、河北和湖北等地講學。近幾年在其開辦的龍江書院、粵海書院開講瞭大學、中庸、論語、易經、老子、莊子等講座,旨在以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曾齣版禪 宗等方麵的著作二十餘部。 |
| 內容簡介 | |
| 《禪說莊子》 係列叢書,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逍遙 遊》以“北冥有魚”、“化而為鵬”的誇張描繪,提齣瞭生命與精神自在逍遙的宏大境界,開啓瞭邁嚮廣闊天地的思考之門。莊子進一步提齣瞭“小知不及大知,小 年不及大年”這些在認識論上極為重要的問題,值得人們對社會生活和個人修養的局限進行反省。在這一篇中,莊子還提齣瞭“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 樣與老子《道德經》相唱和的人生修為的境界,配閤後麵“堯讓天下於許由”等一係列寓言故事,提齣一種尚、優美的人生價值觀念,這對中國後世的隱士思 想和隱士文學以極大的啓迪。《德充符》中,展開瞭對“形與神”關係的論說,用現代的思想來看,就是人類的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三者關係的問題。莊子藉 “老聃”之口,提齣瞭“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這樣的至境界,錶現齣對理性乃至生命的。 《禪說莊子 知北遊》 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知北遊》是《莊子》 中一篇很特彆的文章。它對修為的“理”和“行”兩方麵進行瞭多層次、多角度的模擬和演示。其中許多寓言故事及其虛擬人物間的對話,更是烘托齣道的境界 和韻味。《知北遊》中的寓言,可以看作是唐宋禪宗若乾精彩公案的另一源頭。許多禪師在演禪鬥機中,都自覺不自覺地與《知北遊》遙相呼應,甚至可以看作是 《知北遊》的禪宗版。當然,這隻有熟悉禪宗、領略個中三眛的人纔能心領神會。 《禪說莊子 人間世、養生主、應》 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不論 是莊子、道傢還是禪宗,都強調絕聖棄智,或者是不立文字。這應該是他們所共有的大原則。如果我們不棄智,不絕聖,就會陷入“以有涯隨無涯”的尷尬境地。隻 有絕聖棄智,我們纔能夠從這種尷尬中轉過身、迴過頭來。 《禪說莊子》 係列叢書,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在生 活中,麵對人與事之時,我們總會在精神上橫生枝節(精神上的駢拇),或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或者盲目跟風,孤芳自賞。這些,都不是值得錶揚的心態,不是 智慧,所以要把它清除掉。如何去掉精神上的第六指,達到道傢學說的大圓滿境地?《駢拇》和《外物》能告訴我們答案。 《大宗師》一篇是對前幾篇論述的遞進。開篇講“知天之所為,天而生也”,分析人的認知能力,“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似《齊物論》。認為道“在太極 之先而不為,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篇中一次提齣“真人”,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一次提齣 “坐忘”的方法,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馮學成居士在《禪說莊子:大宗師》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瞭莊子《大宗師》的豐富內涵。 《大宗師》一篇是對前幾篇論述的遞進。開篇講“知天之所為,天而生也”,分析人的認知能力,“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似《齊物論》。認為道“在太極 之先而不為,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篇中一次提齣“真人”,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一次提齣 “坐忘”的方法,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馮學成居士在《禪說莊子:大宗師》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瞭莊子《大宗師》的豐富內涵。 《在宥》 以通俗的語言,將莊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過逐句分析的方式進行解析,並結閤現實人生,突齣這兩篇文字的現實警訊與指導意義,為浮躁迷失的現代人指齣另一條安身立命的途徑。文字淺白易懂,說理深刻。 《禪說莊子》係列叢書,把莊子與禪宗一起講,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為映照,十分有趣。《莊子》共三十三篇,本叢書以篇為單位進行講解。《禪說 莊子:則陽》大緻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寫恬淡、清虛、順任的處世態度,抨擊迷戀權勢的人,後一部分則闡述宇宙的起源、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等。 |
| 作者簡介 | |
| 馮學成居士,1949年齣生於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當知青期間,認識瞭的海燈法師。經其舉薦,往參本光法 師,後來更曆參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並於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近四十年來,馮學成居士於眾多明中殷勤參叩, 飽覽經史,深入禪觀,從此意氣風發,自在齣入於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1992年起,先後在四川省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雲門佛學院、 河北省佛學院任教,往來於四川、廣東、河北和湖北等地講學。近幾年在其開辦的龍江書院、粵海書院開講瞭大學、中庸、論語、易經、老子、莊子等講座,旨在以 國學為本,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曾齣版禪宗等方麵的著作二十餘部。 |
| 精彩文摘 | |
| 引言:腳跟與立場 從開始,爭取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莊子的《駢拇》、《刻意》、《寓言》、《繕性》這幾篇講一講。這幾篇文章都不長,兩次 講一篇或者一次講一篇,元旦後就結束瞭。這幾篇和前麵的不一樣。莊子前麵的題目很大,這幾篇比較集中,集中在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矛盾上。我們常講天人閤 一,修身養性,莊子在這裏給我們講明瞭正確的思想和方法。我們的價值觀應該落在什麼地方?對此,莊子有明確的交代。 如今什麼都要講科學,如科 學地工作,科學地生活,科學地認識等,但科學必須是閤理的,好像科學就是閤理的代名詞。在古代中國,當然沒有科學這一詞,但並不是沒有相應的這類學問,隻 不過不是這樣的形態而已。古代中國有一個涵蓋瞭科學,比科學還大,比科學還閤理的名詞,就是道,就是大道。我們工作要閤於道,生活要閤於道,認識要閤 於道,對這點,估計各位也不會有什麼懷疑。古代中國,用陰陽五行的平衡和運行來闡釋宇宙人生中的,雖然當時沒有望遠鏡,沒有顯微鏡,沒有實驗室,但其 規範和引申齣的很多道理,至今更應引起我們的深思,當然也歡迎科學參與到這一層麵來。那麼,莊子在這裏告訴我們什麼瞭呢? 莊子在這幾篇裏,的 確是大齣大入,旗幟鮮明地談論他的世*觀、價值觀,公然提齣自然性,無情地批判瞭社會性的種種不是。我也多次講過老莊學說和儒傢學說的關係。儒傢學 說,拿現在的說法就是執政黨,老莊學說應該是在野黨。在野黨老是要抓住執政黨的種種不是,他的弱點、他的麻煩、他的陰暗麵,攻其一點不計其餘。總之,盡量 要把儒傢和其他學派狠狠地批上一通。批的目的,是要突齣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原則。 《莊子》的文章,我已經講瞭十九篇,都是在理論上闡述道 傢學說的思想。這篇比較尖銳,完全站在批判儒傢學說的立場上,實際上也是對人的社會性的一種批判。社會性,我們往往隻看見它的優點,沒有看見它的弱點;隻 看見它的光明麵,沒有看見它的陰暗麵。現在對社會陰暗麵的披露也很多,但是很少如莊子這麼深刻。現在的環保主義者,綠色和平組織,也有一些很明、很深刻 的看法,但這些看法和見解,還是沒有超齣莊子所批判的這麼一個範疇。在現代科學技術、大工業生産無限製的發展,生態環境如此惡化的情況下,纔引發瞭現代的 生態學的發展。但是莊子在兩韆三百年前就有如此深刻的見解,真的是令我們當代人瞠目結舌。當然,這幾篇還涉及人的修身養性問題。現在社會病越來越重,精神 方麵的病越來越重,麻煩很多很多。通過對莊子這一係列文章的學習,大傢就可以感覺一下,我們處於現在的生活當中,自己的腳跟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上?這個就是 開場白。 …… |
坦白說,我屬於那種對枯燥的學術論述敬而遠之的讀者,如果一本書裏充斥著晦澀的古文和密集的注腳,我可能翻兩頁就放棄瞭。幸運的是,這套“禪說莊子”完全避開瞭這些陷阱。馮學成先生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懂得如何將深邃的哲學概念,拆解成一個個可以被日常經驗承載的小故事或小道理。例如他對“彼”與“我”的相對性探討,不是生硬的邏輯推導,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讓人立刻領悟到“萬物一體”的真正含義。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看問題的角度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過去我總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判一切,現在我開始嘗試站在另一個“物”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種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度也隨之增加瞭。這套書對人際關係的處理,對情緒的管理,都提供瞭極具操作性的指導。它不像心靈雞湯那樣空洞,而是紮根於最根本的生命智慧,提供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升級。
評分這十來冊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但讀起來卻是輕盈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比的藝術。我個人尤其推崇其中關於“順應自然”的部分。在現代社會,我們被教育要不斷地“奮鬥”、“超越自我”、“逆天改命”,但莊子卻教我們“與道同行”,適時地放下和退讓。馮學成的解讀恰到好處地平衡瞭這種“齣世”與“入世”的張力。他清晰地闡明,莊子的“順”不是消極的無所事事,而是一種洞察瞭事物運行規律後的主動選擇,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積極。這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徵服,而是源於對自我邊界的清晰認知和對外界規律的順應。這套書讓我學會瞭在不完美的世界裏,尋找並建立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那種安寜和確定感,是任何外在成就都無法取代的寶貴財富。這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有價值的非虛構類書籍之一。
評分老實說,我最初買這套書是帶著一點“打卡”性質的,覺得馮學成是大傢,總歸得讀一下,但沒想到它竟然能成為我案頭常備的案頭書。它的魅力在於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認知框架的哲學教材。舉個例子,書中對“德充符”的闡述,讓我明白瞭什麼是真正的“德”,它不是外在的標榜,而是內在的充實與自然流露。我開始學著不再刻意去“錶現”自己,而是將精力放在提升內在的修養上,結果反而獲得瞭意想不到的尊重和內心的平靜。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是任何速成方法都無法給予的。馮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力量,它不咄咄逼人,卻能精準地擊中你心頭的疑惑,然後溫柔地給齣答案。他引用的當代案例和生活場景也十分巧妙,使得兩韆多年前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人感覺莊子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我們身邊,分享著他的洞見。
評分這套《禪說莊子係列【套裝11冊】馮學成 禪說莊子知北遊+達生+逍遙遊、德充符 等》著實讓我對古代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莊子的思想高深莫測,難以親近,但馮學成的解讀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瞭那扇緊閉的大門。他沒有過多地陷入艱澀的文本考據,而是用一種極其現代、貼近生活的語言,將莊子那些看似飄渺的“齊物”、“逍遙”闡釋得淋灕盡緻。特彆是他對“心齋”和“坐忘”的講解,讓我這個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倍感焦慮的人找到瞭一個安頓心靈的角落。讀完“逍遙遊”那幾篇,我仿佛真的跟隨那大鵬鳥一起展翅高飛,暫時掙脫瞭塵世的種種羈絆,感受到瞭那種絕對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逃避,而是在看清現實的本質後,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從容和曠達。書中對於人生睏境的剖析,也極其精準,讓我反思瞭許多自己過去執著於名利和得失的愚昧之處。那種“無用之用”的大智慧,如今看來,纔是真正的大用,它指導著我們如何更有質量地活著,而不是僅僅地生存。全套書的編排也十分用心,脈絡清晰,對於理解莊子的整體思想體係非常有幫助,不是零散的碎片化解讀,而是一套完整的思想構建過程。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思想史頗有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必須承認,這套書的深度和廣度是超乎我想象的。我之前看過其他版本的莊子解讀,大多側重於文學性或者純粹的哲學思辨,顯得有些晦澀難懂,或者流於錶麵,無法觸及核心。但馮學成的這套“禪說”,真正做到瞭“知行閤一”的引導。他不僅僅是在“說”莊子,更是在“教”我們如何“活齣”莊子。尤其在論及“知北遊”時,那種對宇宙本源和個體生命關係的大格局描繪,讓我這個習慣於綫性思維的人,感受到瞭一種思維上的拓展和解放。他沒有迴避莊子思想中那些看似矛盾和悖論的地方,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更高的辯證法,引導讀者去擁抱復雜性,而不是強求單一的確定性。這種對復雜世界的接納,極大地緩解瞭我對於“必須成功”的焦慮感。閱讀過程非常享受,文字的韻律感也極佳,讀起來就像是在聆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節奏舒適,引人入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