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列宁全集:第五卷(第二版 增订版) | 作者 | 列宁 |
| 定价 | 40.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128603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 字数 | 页码 | 522 | |
| 版次 | 2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卷收录列宁1901年5月至12月的《从何着手》、《新的激战》、《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等著作23篇,作为收录《对梁赞诺夫<两种真理>一文的意见》等文献10篇。列宁在本卷所收的的著作中进一步阐发了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制定了党在革命形势下的政策和策略,批判驳斥了经济派及其他一些非无产阶级理论家的错误观点,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与第二版相比,本卷未增加新文献。全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为主,依此校订。对第二版中的文字做了规范,对一些句子做了调整,对发现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做了改动。对书后的注释、索引做了修改和规范,以反映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901年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从何着手? |
| 序言 | |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是没得挑剔,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一看就是那种可以珍藏的好书。我平时读书比较喜欢实体书,那种油墨的香气和翻页的触感是电子书完全替代不了的。虽然是“增订版”,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校对和排版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庄重和严谨,阅读体验极佳。我个人对这类经典文献的物理呈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套书完全满足了我对“经典”应有的尊重。尤其是这种经典著作,如果装帧粗糙,会让人在阅读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但这一版做得很到位,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去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思想重量。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阅读这种“鸿篇巨制”是有些望而却步的,总觉得太晦涩、太宏大,难以消化。但这次翻开这本,发现它的结构其实比我想象的要清晰得多。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辞海,而是紧密围绕着当时的具体问题展开的。我尝试着先从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读起,发现一旦代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作者的焦虑和判断,那些理论反而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这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背景知识储备,但一旦跨过最初的门槛,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非常过瘾的,有点像解开一个复杂的谜团。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除了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官方叙事外,更要看那些在变革前夜,思想家们如何挣扎着为未来描绘蓝图。阅读这些经典,与其说是学习某个既定的结论,不如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如何在面对巨大社会动荡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并试图构建一套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性的理论框架。这套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历史的纵深感,它提醒我,任何革命性的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理论辩论和深刻反思的结果。它让我对“历史必然性”这个概念有了更辩证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重新梳理我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理解,感觉有必要回归到最原始的一手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很多二手解读难免会带有后世的滤镜或时代局限性,而直接阅读原著,哪怕是翻译过来的,也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作者当时的思考脉络和语境。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在特定历史转折点上的论述逻辑,那种在复杂局势下如何构建理论体系的艰难过程。这种深入文本内部的探索,就像是跟着思想家本人进行了一场艰难的智力跋涉。比起那些碎片化的论述或者观点提炼,完整地阅读一卷,更能体会到思想的连续性和深度。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我发现不同版本的翻译在某些关键术语的把握上确实存在细微的差别,这对于理解政治哲学中的精确含义至关重要。这次选择这个“增订版”,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在术语翻译上的审慎态度去的。很多概念,比如“无产阶级专政”或者“民主集中制”的早期阐释,其细微的语义偏差可能会导致对整个理论框架的误读。我特意对比了几处早期译本的争议点,发现新版的翻译确实更加贴合现代政治学对这些概念的普遍理解,同时也尽量保持了原文的力度,这对于学术上的严谨性是极大的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