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闻编辑学
定价:42.00元
作者:蔡雯,许向东,方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0193595
字数:589000
页码:349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蔡雯、许向东、方洁、方汉奇著的《新闻编辑学 (第3版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 五规划教材)》深入剖析各类新闻媒介的共同 规律和基本原则,同时侧重于纸质传媒——报纸,以 管中窥豹的方式阐述了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和作用以 及技术操作层面的理论。第三版立足媒介融合的大背 景探讨新闻编辑的规律,更新了部分陈旧的案例,对 结构和篇幅均进行了调整,更加适合现在的教学。
本书主要特点: ◇以全媒体新闻编辑业务为教学基本点,在各个 章节的内容编写中都突出媒介融合进程中融合新闻编 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采用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并重的方式,每一章 都穿插了若干独立的案例及相关分析,并在每节之前 对知识要点加以提示,在每章之后配有思考与练习题 。 ◇特别设计了贯穿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练习题, 引导学生将新闻编辑业务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将编 辑业务的各个环节整体串联,掌握从设计新闻产品、 策划报道、选稿改稿到版面设计的全过程操作。
目录
作者介绍
蔡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委员会新闻类委员、中国科技新闻协会理事、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及多家报社的顾问;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是新闻传播学界位“全国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精品课“新闻编辑”主持人;曾获得“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和嘉奖。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作为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想着二手书嘛,内容可能有些陈旧,或者有被划过的痕迹,阅读体验会打折扣。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它所探讨的很多核心问题,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石。比如,关于新闻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作者就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他没有回避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的视角问题,而是强调编辑如何在立场和平衡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支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标题的力量”的解读,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一个好的标题是如何抓住读者眼球,引导读者阅读,甚至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初步认知的。而一个糟糕的标题,则可能导致信息传达的偏差,甚至引起误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感觉作者是一位真正懂新闻、懂传播的人。此外,书中对新闻稿件的结构、逻辑和语言风格的分析,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即使我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也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任何需要写作和信息传递的场景都非常有益。虽然书本本身是二手的,但其中的智慧和经验,却丝毫没有褪色。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关于“如何与信息共处”的指南。我平时喜欢看各种新闻,但常常会觉得信息碎片化,缺乏深度,也难以把握重点。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教我如何去“编辑”新闻,而是从编辑的角度,教我如何去“理解”新闻。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闻稿件的构成要素,比如导语、主体、结尾,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他甚至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语言的细微之处,来影响读者的情感和认知。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新闻的节奏感”的讨论,作者指出,一个好的编辑能够通过对文章结构和段落的调整,来控制信息的传递速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信息,又不至于感到疲惫。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新闻报道,背后凝聚了编辑多少的心血和思考。虽然书本身是二手版本,封面略有磨损,但里面的内容却散发着一种历久弥新的光芒。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平时阅读新闻的习惯,并从中学习如何更有效、更有批判性地获取和理解信息。
评分拿到这本《[二手] 新闻编辑学》的时候,我确实抱持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对新闻编辑这个行当本身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组织、呈现信息,这门手艺对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枯燥的术语和宏大的叙事,读起来会像在啃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太过遥远。然而,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新闻是什么”开始,一点点地铺陈开来。他用了很多贴近现实的例子,比如某个突发事件是如何被媒体关注,又如何经过编辑的加工才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标准,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个价值点是如何在编辑决策中发挥作用的,有时甚至需要权衡取舍。这让我意识到,编辑工作远不止是“改错别字”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基于判断和选择的艺术。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编辑处理方式的对比,更是让我看到了不同编辑理念和操作手法可能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虽然我还没深入到编辑流程的细节,但单就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对编辑角色重要性的认识,这本书就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正面临着一个信息筛选的困境。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庞大,真假难辨,我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帮助我辨别信息的价值和可靠性。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编辑在信息洪流中的“守门人”角色,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他详细讲解了新闻稿件在采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消息来源,到初稿的撰写,再到最终的版面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编辑的智慧和判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事实核查”的章节,虽然篇幅不长,但作者强调了核查新闻事实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核查方法,这对于我这样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此外,书中还讨论了新闻的伦理问题,比如如何避免侵犯隐私,如何平衡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新闻编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责任。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编辑,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闻的产生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了从一个更审慎的角度去审视我所接收到的信息。
评分拿到这本《[二手] 新闻编辑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内容非常接地气,而且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新闻的生命力”的探讨,作者认为,新闻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关照和回应。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编辑是如何在捕捉热点、挖掘深度、引发思考之间游刃有余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新闻体裁的分析,比如特写、调查报道、评论性文章,作者都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编辑的要求。这让我明白了,并非所有的新闻都遵循相同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内容和目的,采取不同的编辑策略。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文字的力量”,作者强调,即使是再深刻的内容,如果表达不当,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他对语言的锤炼、对词语的选择、对句式的安排,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虽然我不是从事新闻行业,但这本书所传递的逻辑思维、信息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对我日常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