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繪畫大師: 惠斯勒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 惠斯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礽喻 著
圖書標籤:
  • 惠斯勒
  • 唯美主義
  • 繪畫
  • 藝術史
  • 印象派
  • 藝術大師
  • 傳記
  • 藝術評論
  • 19世紀藝術
  • 美國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藝術傢齣版社
ISBN:9789866565991
版次:1
商品編碼:1600879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9-01
頁數:176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23*1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美國19世紀寫實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的生涯與作品介紹
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體現美國油畫寫實傳統的民風內蘊
詹姆斯.艾伯特.馬剋-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與艾金斯、荷馬同被視為十九世紀後半期美國寫實油畫的三巨頭。惠斯勒纔智敏銳,對現實世界中的美,懷有特殊的崇敬,是一位追求唯美主義的油畫大師。
惠斯勒1934年生於美國麻州的羅維爾城,九歲時隨父母遷往聖彼得堡,從小就顯露繪畫天賦,並進入聖彼得堡美術學院習畫。在聖彼得堡生活的七年,正是他的人生情感、想像力和愛好基本形成的時期。惠斯勒早期作品的鮮明、和諧和嚴謹的風格,跟聖彼得堡簡潔而純淨的美確實有著某種聯繫。 1848年,惠斯勒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惠斯勒兄弟重返美國康州的史東寧頓,他前後進入一所基督教會學校和西點軍校就讀,但功課拙劣,三年級讀完終於自動退學。後來他去華盛頓,要求國防部長戴維斯準他重返西點,戴維斯要他去見政府製圖組長賓漢上尉,賓漢發現他有繪圖纔能,1954年11月留他在製圖組工作。
惠斯勒在書上看到巴黎畫傢多采生活的描述,決心前往巴黎學畫。1855年夏天徵得母親同意赴法,而且從此一去未返。在巴黎,他嚮格萊爾學習,與畫傢庫爾貝相交甚好,之後又與馬奈以及其他年輕畫傢過從甚密。1863年在「落選作品沙龍」中與馬奈〈草地上的午餐〉一起展齣他的第一幅重要大型繪畫〈第一號白色交響麯:白衣少女〉(畫中愛爾蘭姑娘同時也是庫爾貝的模特兒),金黃色的頭髮、柔和、亮色調的布幔以及鋪在地闆上的狼皮,構成瞭一和諧的韻律。
惠斯勒與佔統治地位的學院派藝術及沙龍觀念,始終存在著分歧,也受到很多譏諷與嘲弄。但他最好的肖像畫正是在這幾年裡創作齣來的。這些作品充滿瞭對人的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深深的尊重,具有為寫實藝術所要求的高度簡練和嚴謹的風格。1871年,誕生瞭著名的〈黑與灰的組閤一號:畫傢的母親畫像〉--美國畫壇上的一顆明珠。高雅的銀灰色調,似乎可以觸摸到物體以及畫麵的筆觸,在簡練、質樸、自然的構圖上顯得和諧勻稱,這幅肖像最明顯地體現齣美國人民寫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這位上瞭年紀的美國婦女形象,像清教徒那樣嚴肅質樸無華而富於民主精神,生動感人。
惠斯勒很早就善於用音樂標齣自己色調的關鍵所在,如以「藍色交響麯」、「夜麯」來命名作品,反映齣他對色調結構的仔細推敲以及對豐富音響的追求。他一直是大自然的細膩詩人。他一生都畫風景,巧妙地畫齣大膽、概括、優美的作品。惠斯勒的油畫和版畫意味含蘊,優美異常,充滿創造性。
本書以百餘幅惠斯勒的作品圖片,穿插於其生涯各階段介紹中,希望透過圖文對照,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

目錄

前言(何政廣撰文)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追求品味完美的惠斯勒
多國文化背景─在美國和俄羅斯的生活
巴黎為傢的年輕波西米亞人(1855-1859)
◎拜師格萊爾與寫實主義影響
◎波西米亞三劍客─惠斯勒自創的三人社團
◎十九世紀中期在巴黎發展的美國藝術傢群像
◎音樂,形與色
鑽研鏤刻版畫的技術
◎藝術傢的版畫─法國係列 ◎兩極倫敦生活─泰晤士河係列 ◎李蘭德傢族與威尼斯係列版畫
以倫敦做藝術的舞颱(1859-1891)
◎法國海邊與西班牙之旅
◎白衣少女三聯作
◎1862第一號白色交響麯:白衣少女 ◎東方藝術的影響 ◎1864第二號白色交響麯:白衣少女
◎脫離庫爾貝影響的海景創作
◎南美洲之旅
◎1867第三號白色交響麯:白衣少女─新古典主義
◎為藝術而藝術與「六項計畫」
◎重新在肖像畫中找迴自信
◎泰晤士河畔夜麯
◎場場官司與樹立敵人的藝術
◎威尼斯之旅重振旗鼓
◎形與色的簡化
◎羅貝爾◎濛泰斯鳩肖像畫
晚期的名聲和獲得的肯定(1891-1903)
◎重迴巴黎和對新一代藝術傢的影響
結語
惠斯勒年譜

前言/序言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 一捲探尋藝術邊界的恢弘史詩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十九世紀末西方藝術史上最具爭議性、同時也最富魅力的畫傢之一——詹姆斯·阿博特·麥剋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的藝術生涯、理論建樹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這不僅是一本關於畫作的圖錄,更是一部細膩描繪藝術傢與時代精神交鋒的傳記,一次對「為藝術而藝術」哲學的徹底考察。 惠斯勒,這位美籍畫傢,終其一生都在與學院派的傳統美學進行著一場優雅而堅決的抗爭。他拒絕將繪畫視為敘事或道德說教的工具,而是將其提升至音樂般的純粹境界。本書將追溯他從波士頓的童年,到在巴黎師從查爾斯·加巴裏埃(Charles Gleyre),最終在倫敦確立其藝術王國的歷程。 第一部:藍調與灰色的奠基者 巴黎的洗禮與《藍色交響麯》的誕生 年輕的惠斯勒,初抵巴黎時,便被當時的寫實主義浪潮和即將興起的印象派先聲所吸引。然而,他並未完全追隨任何既定流派。書中詳述瞭他如何與印象派畫傢如馬奈(Manet)等人交往,汲取對光影和氛圍捕捉的技巧,但同時,他已開始展現齣對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浮世繪)的獨特偏好。 關鍵章節將聚焦於他早期的重要作品,如《藍色交響麯:泰晤士河景》係列。在這裡,我們將詳細分析他如何運用非傳統的命名方式——以音樂術語來命名繪畫,從而明確宣告其「形式主義」的立場。這些畫作摒棄瞭傳統意義上的「主題」或「故事」,而專注於色彩、線條和構圖之間的和諧關係。本書將引用當時的評論,對比古典學院派對這些「缺乏主題」的作品所錶現齣的震驚與不解。 第二部:倫敦的戰場與美學宣言 從「棕色與金色的肖像」到法庭的對決 定居倫敦後,惠斯勒成為瞭英國藝術界異數般的存在。他將自己打造成為一位極度注重個人風格與儀式感的「藝術貴族」。本書將深入探討他與當時的藝術評論巨擘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之間的著名誹謗案。 這場官司不僅是一場法律糾紛,更是藝術觀念的公開辯論。拉斯金指責惠斯勒的《夜麯:藍與金——落石燈船》是「拋擲顏料的鬍鬧」,索賠一韆英鎊。惠斯勒的反訴與最終獲勝,標誌著現代藝術觀念在英國取得瞭一次裏程碑式的勝利。我們將詳細解讀法庭文件和當時的報章評論,闡釋惠斯勒如何成功地辯護瞭藝術的獨立性,確立瞭「藝術的價值在於其自身的完美形式,而非其描繪對象的道德或敘事意義」的立場。 第三部:東方主義的精緻化與「和諧」的追求 從《日本花瓶》到「藝術的交響」 惠斯勒對日本藝術的熱愛是其風格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同於當時歐洲流行的、流於錶麵的異國情調,惠斯勒吸收瞭浮世繪中那種平麵化的處理、大膽的留白以及對邊緣裝飾性的精妙運用。 本書將專門分析他著名的「和諧」(Harmonies)與「變奏」(Variations)係列。這些作品,如《灰與銀:鋼琴前的女子》,展示瞭藝術傢對室內氛圍、光線氛圍的極緻捕捉。他筆下的人物往往麵容模糊,成為色彩和形狀的載體,如同樂譜上的音符。我們將探討他如何將這些肖像畫處理得如同風景畫一般,將「個性」溶解在「氛圍」之中。 第四部:黑色的肖像與風格的極緻 《黑色和棕色間奏麯:泰晤士河的黃昏》的深層結構 在晚期,惠斯勒的風格趨嚮更加內斂與抽象。本書將深入分析他那係列以黑色為主的肖像畫,探究這些作品如何超越瞭傳統肖像畫的意義,成為對人體形態與畫布空間關係的純粹探索。他如何運用極少的色彩對比,創造齣深邃、近乎冥想的視覺體驗,這也是他與後來抽象錶現主義先驅之間最微妙的聯繫之一。 結論:惠斯勒的遺產與不朽 本書最後將總結惠斯勒對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影響,從他對裝飾藝術運動的啟示,到他對形式主義美學的奠基性貢獻。他的「唯美主義」並非僅僅是膚淺的追求美麗,而是一種深刻的哲學立場——堅信藝術的解放。通過對其信件、日記和理論文章的梳理,我們得以窺見這位「藝術的王子」如何以其冷靜、優雅而又極具反叛精神的創作,永遠地改變瞭我們看待繪畫的方式。本書旨在讓讀者超越對其爭議性的錶象,真正領略這位大師在藝術邊界上所繪製齣的,永恆的「和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19世紀末的歐洲藝術思潮非常感興趣,而《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位藝術傢,更是對那個時代藝術精神的一次深刻的解讀。作者通過對惠斯勒的生平、作品以及他所處的藝術環境的深入剖析,展現瞭唯美主義運動的核心理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書中對惠斯勒與印象派、象徵主義等藝術流派關係的闡述,讓我對那個充滿變革和創新的藝術時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惠斯勒的繪畫,在我看來,總是散發著一種優雅而略帶憂鬱的氣質,這種氣質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曆和藝術追求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堅持自我,如何在藝術的殿堂裏追尋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它不僅是一本藝術鑒賞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獨立思考和勇於突破的書籍,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讀完《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我深深地沉浸在瞭那個時代獨有的藝術氛圍中,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親身感受瞭惠斯勒那如詩如畫的創作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藝術傢的生平與作品的梳理,更是一次深入的藝術探索之旅。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惠斯勒在美學理念上的堅持與創新,他如何挑戰當時的主流藝術觀念,如何在光影、色彩與綫條之間尋求極緻的和諧與優雅。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故事,無論是那些充滿東方韻味的“夜麯”係列,還是他標誌性的肖像畫,都展現瞭他對色彩和構圖的獨到見解。我尤其被他對於“為藝術而藝術”的追求所打動,這種純粹的美學態度在如今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書中對惠斯勒生活經曆的描述也同樣引人入勝,他與同時代其他藝術傢、文學傢的交往,他與評論傢們的論戰,都勾勒齣一個鮮活而充滿個性的藝術靈魂。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美”的定義,也激發瞭我對藝術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

我必須說,《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繪畫大師的刻闆印象。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藝術史論述,沒想到它卻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傳記小說,讓我欲罷不能。作者巧妙地將惠斯勒的藝術生涯與他的人生際遇緊密結閤,使得他對藝術的探索不僅僅停留在畫布之上,而是滲透在他生活的方方麵麵。書中對惠斯勒在倫敦、巴黎、紐約等地活動的詳細記錄,以及他與其他文化名流的深刻互動,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立體而真實的藝術傢形象。他對於作品命名的獨特方式,例如《灰與黑的奏鳴麯》或《孔雀藍與銀的夜麯》,更是充滿瞭詩意與神秘感,引導讀者從全新的角度去解讀他的畫作。讀到他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對色彩和形式的敏感度,讓我不禁驚嘆於他作為一位“美學傢”的天賦。本書不僅僅是對繪畫技巧的介紹,更是一次關於審美情趣的培育,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韻味的藝術作品。

評分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愉悅的閱讀體驗,就像品味一杯陳年的美酒,醇厚而迴味無窮。它不是那種隻告訴你“是什麼”的書,而是引導你去“感受”和“理解”。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分享瞭惠斯勒在藝術道路上的探索與掙紮,以及他如何在高壓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惠斯勒創作過程的細緻描寫,那些關於他如何處理色彩的微妙變化,如何捕捉瞬間的光影效果,都讓我對他的技藝有瞭更深的敬佩。書中的論述並沒有過多的理論堆砌,而是用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藝術概念解釋得通俗易懂,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受益。惠斯勒的畫作,在我看來,一直都帶有一種寜靜而疏離的美感,而這本書則幫助我找到瞭這種美感的源頭,它源於他對和諧、秩序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藝術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也更加堅定瞭去發現和欣賞生活中各種形式的美的決心。

評分

我最近讀瞭《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美學指南”。它沒有枯燥的學術術語,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美的細膩體悟和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筆觸,描繪瞭惠斯勒如何在現實的瑣碎與藝術的純粹之間尋求平衡。書中的一些章節,深入探討瞭惠斯勒對於色彩、構圖以及情感錶達的獨特理解,這些都極大地豐富瞭我對繪畫的認知。我發現,惠斯勒的畫作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正是因為他超越瞭單純的寫實,而是將個人的情感和對世界的感悟融入其中,創造齣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氛圍”。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唯美”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充滿詩意與寜靜的藝術世界,對美的感知力也得到瞭顯著的提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