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 [Jibasangyou plus Design]

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 [Jibasangyou plus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喜多俊之 著,郭菀琪 译
图书标签:
  • 设计
  • 工藝
  • 传统工艺
  • 现代设计
  • 文化
  • 日本设计
  • 手工艺
  • 设计哲学
  • 匠人精神
  • 生活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
ISBN:9789866031021
商品编码:16020681
包装:平裝
外文名称:Jibasangyou plus Design
开本:16開
出版时间:2011-10-04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工業設計+傳統工藝=未來!創新、暢銷、品牌大師實作班!
 
  1968年,當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喜多俊之邂逅日本美濃和紙的手抄紙匠師古田行三,成為他立志將振興與活化地方產業當成一生志業的開端。此後,喜多俊之積極與日本各地的傳統工藝職人合作,發展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品,例如以美濃和紙為素材設計的TAKO壁燈、以有田燒製作的HANA餐瓷等作品,成為聞名世界的日本國寶級設計師。本書即是記錄這四十年來工業設計師與傳統匠師的邂逅,因有感於「了解未來,才開始思索傳統的美好。」因此,他以「未來設計源於地方傳統工藝」為概念寫成本書,公開他與日本各地傳統工藝師傅跨界合作近四十年的記錄與心得,從工藝振興與產品設計的回溯,找到現代與傳統的交集。

内容简介

  未來設計,源於地方傳統工藝。
  
  本書作者喜多俊之,是日本國寶級的頂尖工業設計師,從1969年起,他就以義大利米蘭為據點展開設計生涯,並積極與日本地方產業接觸,與各鄉鎮的傳統工藝職人合作,發展融合傳統工藝的現代商品。喜多俊之親身實踐「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Glocalization= 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的設計概念,在西方的現代設計中加入日本傳統工藝的元素,巧妙融合東西方的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
  
  有感於「了解未來,才開始思索傳統的美好。」因此,他以「未來設計源於地方傳統工藝」為概念寫成本書,公開他與日本各地傳統工藝師傅跨界合作近四十年的紀錄與心得。從輪島的漆器、鯖江的眼鏡與手錶、美濃的和紙、有田的磁器、小田原的木工與燕市的鍛造案例,說明如何讓傳統工藝與思想融入現代設計,進而活化地方產業。
  
  作者主張,當今的工業設計品,除了需要「技術」之外,還要能為設計注入靈魂;此時,需要的是源於常民生活與傳統工藝的「感性」。
  
  一本書,道盡40年來工業設計、地方產業與傳統工藝交織而成的造物者故事。

作者简介

  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
  
  世界知名的工業設計師。大多數作品均被紐約近代美術館、巴黎國立近代美術館、慕尼黑近代美術館等世界級博物館做為永久收藏。
  
  194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69年起,以義大利米蘭與日本為據點,展開結合日本傳統工藝的工業設計生涯。設計領域橫跨家具、機器人、液晶電視、家庭日用品等。代表作品包括夏普(Sharp)液晶電視AQUOS等家電、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家用機器人wakamaru。
  
  近年除了在大阪藝術大學執教之外,還擔任中國的Red Star Award評審委員、新加坡政府的設計顧問等,不僅在日本,在歐洲、亞洲等也致力於教育活動。持續從事活化日本各地傳統工藝與地方產業的工作,並視之為人生志業。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王千睿 明基友達集團設計長
  王志仁 上海M.Style生色傳媒執行董事、臺灣《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
  李建國 iF設計大中華區總監
  官政能 實踐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張光民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陳禧冠 仁寶電腦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
  龍國英 日商龍國英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一致推薦(按姓名筆劃序)
  
  ◎傳統工藝師推薦(書中摘錄)
  
  地方產業,向國際起飛!
  
  「一個步驟至少耗費十年,持續才是力量」(新潟縣/黑川玲)
  
  「身為第三代的三十年。經常思考新的、別人沒有的東西」(神奈川縣小田原/露木清勝)
  
  「體驗全球觀點」(佐賀縣有田/池田和史)

目录

前言:給設計以靈魂
推薦序:如此的老靈魂,赤子心!官政能
推薦序:知道「未來」,才會開始思考「過去」的重要李建國
推薦序:有靈魂的人造物陳禧冠
推薦序:設計魔法點石成金,傳統帶動未來新生命張光民
推薦序:王志仁

第一章岐阜縣美濃的和紙
與抄紙匠師的邂逅
在塑膠的全盛時期
美濃和紙的現況

第二章石川縣輪島的漆器
與高州堂的邂逅
完全站在使用者的立場
漆器產品的魅力

第三章福井縣鯖江的眼鏡與時鐘
活用眼鏡技術的時鐘研發
如何傳達的重要性

第四章新潟縣燕市的餐刀具組
西餐餐具的產地──燕市
應該如何推廣高檔產品?
【專欄】地方的心聲:(財)新潟產業創造機構黑川玲
從事活化新潟縣生活產業二十年
一個步驟,至少需要十年
培育企業的設計力

第五章神奈川縣小田原的拼木工藝
與拼木工藝匠師露木氏的邂逅
【專欄】地方的心聲:(股)露木木工所 露木清勝
身為第三代的三十年
與喜多大師共事

第六章佐賀縣有田的瓷器
低價競爭下難以生存
「HANA」——花盤的誕生
活化地方產業的監製人
【專欄】地方的心聲:有田七藏/傳平窯池田和史
與設計師的合作以失敗經驗居多
監製人的彈性
以什麼決勝負
喜多流的宣傳術「創造一流」
「有田七藏」的成果

後記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简介,它探讨了在当今数字化和快速迭代的设计领域中,如何重新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的智慧与精神。 --- 《設計的溫度:手藝精神與數位時代的和聲》 書籍簡介 在一個由像素、演算法和快速原型迭代主導的時代,設計的本質似乎正被推向一個極致的效率和標準化。然而,越來越多聲音指出,這種趨勢正在逐漸抽離設計的「人性」與「深度」。當我們追求極致的簡潔與功能性時,那些源自世代積累的材料知識、手工的觸感以及蘊含在傳統工藝中的時間感與在地文化,正成為亟待重拾的寶貴資產。 《設計的溫度:手藝精神與數位時代的和聲》並非僅僅是一本回顧傳統技藝的圖錄,而是一次深入的哲學對話與實踐探索。本書旨在探討,當代設計師如何能夠有效地將「手作精神」——那種對材料的深刻理解、對細節的執著,以及時間沉澱出的工匠心性——融入到面向未來的設計語彙之中。 第一部:在失衡中尋找平衡——數位浪潮下的設計焦慮 本書的開篇部分,首先對當前設計領域的普遍現象進行了冷靜的剖析。我們習慣於在螢幕上觀察最終的成果,卻往往忽略了從概念到實體轉化過程中的物理限制與材料的內在敘事。設計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這導致了許多設計的「膚淺化」,即外表光鮮,內在缺乏張力。 我們將探討「效率至上」的文化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了設計中的「慢思維」。傳統工藝的價值,恰恰體現在它對時間的尊重——每一刀、每一錘、每一次的打磨,都是對材料的傾聽與回應。本書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在高度標準化的工業流程中,設計師如何因過度依賴軟體工具而逐漸喪失對材料本質的直覺判斷力。 第二部:材料的語言——重拾工匠的觸覺記憶 核心章節深入探討了材料科學與人類感知的交匯點。傳統工藝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們是與特定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世代智慧緊密結合的結果。例如,日本漆器對濕度的微妙要求,或皮革鞣製中對天然植物單寧的精準掌握,這些都不是透過數位模擬可以完全捕捉的。 我們將考察一系列經典工藝的「語言」: 木材的呼吸: 如何理解年輪的走向,以及木材在溫度變化下的細微膨脹與收縮,這決定了家具結構的持久性與美感。 金屬的記憶: 鍛打、鑄造與焊接技術如何賦予金屬以獨特的紋理和力量感,這與當代雷射切割的精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纖維的脈絡: 從傳統織布到編織,探討手工染色和天然纖維的細微差異如何為產品注入無法複製的「不完美之美」(Wabi-Sabi的現代體現)。 本書主張,設計師需要重新訓練自己的「觸覺」,通過親身實踐(哪怕只是短期的學徒體驗),來建立起與材料之間更為親密的聯繫。 第三部:時間的尺度——工藝中的敘事性與永恆性 設計品承載著使用者的生活痕跡,但也應當承載創作者的時間投入。傳統工藝往往需要數倍於工業化生產的時間,這種時間的投入轉化為一種深層次的敘事。 本書將分析「修復」與「老化」的哲學意義。在當代文化中,物品一旦受損便容易被替換,但傳統工藝品則鼓勵修補與延續,每一次修復都是對其歷史的肯定。我們探討了如何將這種「耐用性」和「可傳承性」的思維,植入到現代產品的生命週期設計中,超越單純的「永續性」口號,真正做到為未來保留價值。 第四部:混種的可能——數位技術作為增效器,而非替代品 本書的結論部分並非呼籲回歸農業時代,而是探討如何實現「混種設計」(Hybrid Design)。數位工具,如參數化設計、3D掃描和電腦數控機床(CNC),若能被視為擴展工匠能力的工具,而非取代手工勞動的手段,將會產生驚人的化學反應。 我們將呈現一系列創新案例,展示設計師如何利用數位精度來優化傳統工藝的難以控制的部分,例如用精確的掃描數據來指導複雜木榫的組合,或利用算法生成複雜的紋樣基礎,再由手工進行最終的細化和質感處理。重點在於:技術應當服務於工藝的深度,而非犧牲深度以換取速度。 面向讀者: 本書適合所有關心設計本質的專業人士——從產品設計師、建築師、服裝設計師到對手工藝術懷有熱情的收藏家和消費者。它提供了一種審視當代設計實踐的批判性視角,並指引一條在效率與深度之間,重塑設計靈魂的可行路徑。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創新,往往發生在對既有智慧的重新詮釋與尊重之中。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我一直认为,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美观的物品,更在于它们能够赋予使用者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靈魂”这个词,非常抽象,却又无比重要。它意味着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人心,引发共鸣,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傳統工藝”的引入,则让我对这种“靈魂”有了更具体的联想。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探讨传统工艺所蕴含的那些被现代工业生产所逐渐淡忘的特质,比如手工的温度、材料的真实感、或是工匠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当这些特质与现代设计所倡导的简洁、高效、人性化相结合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些充满创意的实践,了解设计师是如何从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并将之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现代设计作品。它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何某些设计能让我们一见难忘,为何它们能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设计潮流中,找到那些真正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带来长久愉悦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国潮”的思考,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我们总是习惯于向外学习,但其实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无数珍贵的传统工艺等待被发掘和创新。“給設計以靈魂”这个说法,让我联想到那些老祖宗留下的物件,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或装饰,更蕴含着哲学、情感和生活的智慧。而“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的结合,让我想象到的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是过去与现在的碰撞,更是中国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全新表达。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这种“遇見”?是简单地将传统元素堆砌在现代产品上,还是会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本质,并将其精神内核通过现代设计语言传递出来?它会展示哪些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传统工艺如何在现代家居、服饰、甚至是科技产品中焕发新生?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这种文化认同感和设计自信的思路,让我们不再盲目追逐外来潮流,而是能够从自身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并能走向世界的优秀设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給設計以靈魂”——这简直直击我的心灵!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身边的许多设计,虽然在功能上无可挑剔,在视觉上也足够时尚,但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少了那种穿越时空、触动人心的力量。而“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这个副标题,更是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常常在想,那些古老的、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在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的加持下,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是会变得陈腐老旧,还是会焕发新生,甚至超越以往?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画面:精雕细琢的木器,搭配简约的现代家具;古朴的纺织技法,融入前卫的服装设计;或是传统陶瓷的釉色,在现代家居饰品中散发出温润的光泽。这本书,仿佛就是一本关于这种奇妙碰撞的宝藏地图,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跟随作者的指引,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灵魂”背后的故事,去感受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去理解什么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设计,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堆砌。我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所见到的每一个设计,发现它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蕴含着匠人温度和历史沉淀的“灵魂”。

评分

我最近对“慢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概念非常着迷,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动了我对这个方向的探索。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追逐潮流、更新换代,却忽略了那些承载着时间、情感和匠心的高品质物品。我总觉得,真正好的设计,不应该是短暂的流行,而应该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甚至随着时间流逝而更显珍贵的。而“傳統工藝”本身就蕴含着对材料的尊重、对细节的打磨以及对自然的和谐。当它与“現代設計”结合,我设想这会是一种对过去智慧的致敬,同时也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全新解读。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如何将传统工艺的精髓,例如手工的温度、天然材料的质感、或是独特的纹理和图案,巧妙地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创造出既有实用性又不失美学价值,并且更具人文关怀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揭示这种结合的艺术,让我们理解,一件有灵魂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表的吸引,更是内在价值的体现,是能够与使用者建立情感连接,并在岁月中沉淀出独特魅力的存在。它或许能帮助我辨别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并启发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拥抱和欣赏这种融汇古今的精妙。

评分

光看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了。“給設計以靈魂”——多么富有诗意且深刻的表达!我一直认为,很多现代设计虽然在形式上很完美,但往往缺乏一种温度,一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东西。而“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则点明了这条可能通往“灵魂”的路径。我常常在想,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蕴含着多少智慧和情感,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而当这些古老的力量,遇上现代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寻宝图,带领我们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传统工艺中的宝藏,然后通过现代设计的巧思,将它们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希望它能展示出,传统工艺并非是过去时代的遗物,而是可以与时俱进,成为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或许,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件真正具有灵魂的设计,是如何将物质的形态与精神的内涵融为一体,从而触动我们的感官,温暖我们的心灵,并最终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