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大歷史: 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 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

紙的大歷史: 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 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亞歷山大.孟洛 Alexander Monro 著
图书标签:
  • 纸张
  • 历史
  • 文明
  • 文化
  • 科技
  • 蔡伦
  • 阅读
  • 传播
  • 数字时代
  • 人类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0849035
商品编码:16092324
开本:18开
出版时间:2017-03-22
页数:43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項簡單的中國發明如何包覆整個世界? 在紙的表面上,銘刻人類歷史上*為重要的理念。
來自中國的偉大發明──紙, 如何影響並改變世界?

亞歷山大?孟洛藉由《紙的大歷史》這本書, 探究紙張引發的人類革命和開創的文明軌跡
它的力量,絕對不「紙」如此!

看似輕薄柔軟的紙,是推進歷史的載具,
也是世界各地劃時代創新與大眾運動所使用的渠道
它撼動中西,掀起人類革命,改變了世界的樣貌!

紙在中國漢代的宮廷裡問世,為知識和思想理念的傳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在隨後的兩千多年間,紙張讓理念、宗教、哲學和宣傳能更便利地傳播全世界。紙張也是第*個成本夠低廉的書寫介面,它便於攜帶、可以印刷成書本、小冊、傳單和雜誌刊物,能夠被大量製造,並且可以廣泛傳布。紙張使得不同時代、不同群體間學者彼此的持續對話成為可能,他們各自的理念因此得以穿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建立關係。

孟洛的《紙的大歷史》一書便是追索紙這項劃時代發明的西傳旅程,故事從佛經譯者開始,他們是紙廣泛傳播到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主要原因。
《紙的大歷史》敘述了神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如何運用紙張,建立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知識世界,以及那些攜帶紙張、在絲路上絡繹於途的傳教士和貿易商旅。本書也清楚說明了當紙於1276年終於傳至歐洲時,它對於在書案前創造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學者與翻譯家而言,有多麼的不可或缺。

《紙的大歷史》顧名思義是在追索紙張從發明到發展的歷程,孟洛將本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部分為紙張在東亞的故事,第二部分為紙張在中亞與中東的發展,而第三部分則為紙張在歐洲的凱旋。藉由《紙的大歷史》,孟洛認為紙張開創了一個新世界,自由思想在其中得以成長茁壯,並且使得從科學到音樂的種種科目因此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紙的時代。現今,紙張仍然圍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它被堆放在書桌上,包裹著食物,攢放在我們的皮夾裡。但是,在這個數位世界,會是紙的時代畫上休止符的時候嗎?這是一個關於一項簡單的中國發明如何包覆我們整個世界的故事,在紙的表面上,銘刻著人類歷史上*為重要的理念。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孟洛(Alexander Monro)
曾在劍橋大學與北京修讀中文。曾在《時代》雜誌駐倫敦記者、路透社駐上海特派員,並參與中國朝代歷史《龍位》(The Dragon Throne)及《歷史上的七十次偉大旅程》(The Seventy Great Journeys in History)部分章節撰寫。曾主編兩本遊歷詩選,包括《中國詩選:城市與流放》(China: City and Exile)。
2010年得到傑伍德文學寫作獎助計畫(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Jerwood Award)獎金資助,支持《紙的大歷史》寫作,這本書是孟洛的第*本個人作品。現與妻子居住在英國科茨沃爾德(Cotswolds),並以當代中國為主題從事創作。

■譯者簡介

廖彥博
政大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著作有《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決勝看八年:抗戰史新視界》等;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編劇、籌畫。
譯作有《大清帝國的衰亡》、《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情婦史》、《OK正傳》、《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掙扎的帝國》等書。

目录

導讀  王舒津
台灣版作者序
第一章  紙張追蹤
第二章  文字始末
第三章  蓄積土壤
第四章  紙張問世
第五章  邊陲之地
第六章  紙張之雨
第七章  紙上生涯
第八章  交棒傳播
第九章  愛書之士
第十章  造書成冊
第十一章  新樂之聲
第十二章  巴格達學問盛世
第十三章  分裂的歐洲
第十四章  譯介歐洲
第十五章  新的對話
第十六章  車載斗量

尾聲  漸褪的蹤跡
謝詞
譯後記  廖彥博
參考書目

纸张的起源与演变:一部跨越千年的文明编年史 书籍名称: 纸的史诗:从泥板到光纤,记录人类思想的载体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人类书写材料的历史演变脉络,深入探讨从早期文明的泥板、莎草纸,到中世纪羊皮纸的兴衰,再到印刷术普及的推动力——纸张,乃至当代数字媒介的崛起,这一系列变革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的知识传播、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媒介技术史,而是一部以“记录”为核心,贯穿数千年文明进程的宏大叙事。 第一部分:文明的拓印——远古的书写载体 在纸张尚未诞生的漫长岁月中,人类文明的知识和信仰被刻画在各种坚固或易逝的材料上。本部分将细致描绘这些早期载体的特性、使用场景及其对早期社会形态的影响。 1. 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世界:楔形文字的基石 我们将追溯到苏美尔文明,探究泥板如何成为最早的“数据库”。详细描述制泥、刻写、干燥与烧制的工艺流程。泥板的优点在于其耐久性,使得数千年前的商业契约、神话传说得以流传至今,但也暴露了其笨重、难以大规模复制的局限性。我们将分析泥板档案库在城市管理和法律体系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2. 尼罗河畔的遗产:莎草纸的辉煌与衰落 转折点出现在古埃及。莎草纸(Papyrus)的出现是书写材料轻便化的一次重大飞跃。本书将详述莎草的取材、制作工艺——从植物茎部的切割、编织到压制成册的复杂步骤。莎草纸不仅支撑了古埃及的宗教文献和文学创作,还通过希腊和罗马文明,成为地中海世界官方文书和学术交流的首选载体。然而,其对特定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以及其脆弱的保存性,最终限制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3. 雕刻的永恒:石碑、甲骨与竹简的文化担当 考察特定文化圈中,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记录的独特实践。在中华文明早期,甲骨文的钻刻与占卜活动紧密相连,体现了早期文字与神权之间的关系。而在先秦时期,竹简和木牍因其相对低廉的成本,成为官方和私人文本的主要载体。详细阐述这些载体在形态上的特点(如编联方式、书写工具的适配性),以及它们对古代思想家著作传播的影响。竹简的厚重,往往也成为“学富五车”这一概念的物质基础。 4. 欧洲的奢华与信仰:羊皮纸的贵族时代 随着罗马帝国衰落和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兴起,动物皮革制成的羊皮纸(Parchment/Vellum)成为知识保存的主流。本书将深入剖析羊皮纸的制作过程——从兽皮的刮削、浸泡到拉伸,这是一个劳动密集且成本高昂的过程。羊皮纸的出现标志着知识的中心从世俗的行政机构转移到修道院。我们将探讨抄本(Manuscript)艺术的繁荣,介绍装饰艺术(Illuminated Manuscripts)如何将宗教叙事与视觉美学完美结合,以及羊皮纸的高昂价值如何间接导致了知识的精英化和垄断。 第二部分:知识的民主化——革命性的书写变革 本部分聚焦于一场彻底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技术革新,探讨了新材料的引入如何打破了知识的壁垒。 1. 纤维的革命:植物基新材料的探索与应用 在东方,对轻便、廉价书写材料的持续需求催生了新的技术路径。本书将详述古代工匠如何通过对植物纤维(如麻、树皮、渔网的碎料)的浸泡、蒸煮、打浆和抄捞,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介质。这种新材料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书写和储存知识的门槛,为大规模的文化积累奠定了物质基础。 2. 雕版印刷的先声与活字的前奏 介绍在纤维材料成熟后,如何与早期的复制技术相结合。雕版印刷的出现,使得文本的精确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文本的流通速度,也对原稿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分析这一技术在宗教典籍和官方诏令传播中的效力。 3. 书写工具的进化:从毛笔到羽毛笔的适配性挑战 新材料的质地对书写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对比毛笔在纤维材料上流畅的晕染效果,与欧洲羽毛笔在羊皮纸或早期纸张上需要更精细的尖端处理。这些工具的演变,反过来也影响了文字的书写风格和速度。 第三部分:知识的扩散与现代性的形成 本部分将分析新材料及其伴随的印刷技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社会结构和思想范式的转变。 1. 印刷术的全球性影响: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当新材料与机械印刷技术(如古腾堡的金属活字)结合时,知识的传播效率实现了指数级增长。本书将论证廉价、易得的印刷品如何成为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爆发的核心燃料。文本的标准化和精确性,促进了科学方法的建立和现代民族语言的形成。 2. 知识的重量与图书馆的诞生 随着文本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人类需要新的方式来组织、分类和存储信息。我们将探讨现代图书馆学的萌芽,以及大型知识库的建立如何成为现代大学和学术研究的先决条件。纸张的普及,意味着“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或教会的特权。 3. 工业革命的驱动力:纸浆的工业化生产 进入19世纪,对书籍、报纸、包装材料的巨大需求,使得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本书将详细介绍木浆化学处理和机械制浆技术的发明,如何将知识的载体推向真正的“大众化”时代,并探讨这一转变对全球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初期挑战。 第四部分:数字洪流中的物质性反思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探讨在电子屏幕和云存储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传统书写材料的地位和意义。 1. 电子文本的“去物质化”:优势与隐忧 分析数字化媒介如何通过其无处不在的连接性、即时搜索能力和极低的复制成本,彻底颠覆了知识的物理形态。这种“去物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信息持久性、真实性验证(如“深度伪造”)和数字鸿沟等一系列深刻问题。 2. 传统载体的文化身份:档案与艺术的坚守 尽管数字技术占据主流,但传统载体并未消亡。本书将阐述它们在特殊领域(如国家档案、艺术收藏、高端出版物)中不可替代的“物质性”价值。对珍贵手稿和古籍的保护,体现了我们对历史物质证据的尊重。 3. 媒介的未来:纸与屏的共存之道 总结人类记录历史的漫长旅程,探讨在未来信息生态中,不同载体将如何根据其功能和需求进行分工。本书试图在对过去媒介的致敬中,为我们理解信息时代的复杂性提供一个广阔而深入的历史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巨著。我不是那种一口气就能读完的书籍类型,我更倾向于将它拆分成几个部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停下来,去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关于“媒介考古学”的问题。它迫使我跳出日常生活的线性时间观,从一个更长远、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知识的流动与权力的更迭。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纸”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文明的神经系统”如何被构建和重塑的深度报告。每一次翻阅,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更深一层的隐喻。对于任何对传播学、历史、或者仅仅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轨迹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且引人入胜的参照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工具的升级。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极其开阔,让我这个平日里只关注科技前沿的读者,对“媒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它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去歌颂纸张的优点,而是深入探讨了纸张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思维结构和社会形态。举个例子,当提到活字印刷术在东亚和欧洲的不同发展路径时,作者巧妙地将语言的特性、政治结构的差异以及商业需求的变化编织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展现出一种跨文化的宏大视野。我特别欣赏它那种批判性的眼光,比如它探讨了知识精英对信息垄断的维持,以及纸张普及后,新的社会阶层是如何通过对文本的掌握来重新定义权力的。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都在使用的打印文件和笔记,那份“理所当然”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次的革命与妥协。这种历史的纵深感,是其他同类题材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它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用词却又极其精准和现代,读起来丝毫没有隔阂感。很多段落的措辞和句式结构都充满了文学性,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历史普及读物,而是在品味一篇精心打磨的散文。其中有一段关于中世纪修道院抄写员生活的描写,那种对寂寞、对信仰、对手抄本那种近乎虔诚的执着,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几乎能闻到羊皮纸上残留的墨水味。这种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史范畴,升华为对“记录”这一人类本能的赞歌。它让我们意识到,纸张不仅仅是一种材料,它承载着人类对永恒的渴望,是对记忆的固执守候。这种对人类核心需求的洞察力,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得非常精准,绝不拖泥带水,但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又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深入剖析。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你会发现,书里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艺术插图作为佐证,但这些材料的呈现方式非常巧妙,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成为了推动叙事向前发展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描述到造纸术西传过程中那些充满戏剧性的外交博弈和技术盗取时,那种紧张感简直不亚于一部悬疑小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数字时代”这一章节时所采取的对比手法,他不是简单地宣布纸张的“死亡”,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纸张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艺术品收藏、身份凭证的物理锚定)所展现出的“超乎想象的韧性”。这种充满辩证法的论述,让人不得不深思我们究竟是继承了过去,还是彻底抛弃了过去。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厚度和那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封面设计给镇住了。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那种枯燥的学术专著,堆砌着晦涩难懂的文献和人名,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他没有把“纸”这个看似寻常的载体仅仅当作一个发明来讲述,而是把它融入了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大背景中去审视。从那些古老的羊皮卷、莎草纸的黯淡光芒,到蔡伦那划时代的突破,再到后来的手抄本时代,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知识是如何一步步挣脱束缚,走向大众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擅长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穿插那些极其生动的细节,比如某一处纸张制作工艺的微小改进,如何引发了信息传播效率的几何级增长,那种如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真的跟着那一张张纸片,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它不仅仅是关于纸张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思想解放和信息载体变迁的史诗。

评分

没有塑封,包装有点太简陋了,好在书没有破损。看了下目录,不错的内容。

评分

非常好的书,非常喜欢!支持京东!

评分

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评分

好书好价,值得入手。给京东点赞~

评分

很好还不错,就是没有封膜

评分

很棒的书,全新正版,送货超快,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

没有塑封,包装有点太简陋了,好在书没有破损。看了下目录,不错的内容。

评分

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评分

越来越喜欢台版书。很不错的宝贝,就是希望以后能加强包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