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 第1册 | ||
| 定价 | 280.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毛庆传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74088 | |
| 重量 | ||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册为第1册,内容包括:裸电线与导体制品、绕组线、通信电缆与电子线缆以及光纤光缆四大类产品的品种、用途、规格、设计计算、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等。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的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总前言
总论
本册前言
第1章概述与分类
1 1 概述
1 2裸电线及导体制品的分类
1.2.1 裸单线
1.2.2 裸绞线
1.2.3 型线与型材
1 3架空绞线
1.3.1 常规架空导线
1.3.2特种架空输电线
1.3.3架空地线
1 4其他绞线
第2章裸单线及其技术指标
2 1 导体单线
2.1.1 圆铜线
2.1.2 单晶圆铜线
2.1.3 圆铝线
2.1.4 铝合金圆线
2.1.5 铝包钢线
目 录
第1篇裸电线与导体制品
2.1.6铜包钢线
2.1.7 铜包铝(或铝合金)线
2.1.8镀层圆铜线
2 2加强单元用单线
2.2.1镀锌钢线
2.2.2锌-5%铝一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线
2.2.3 铝包殷钢线
2.2.4 碳一玻璃纤维复合加强芯
2.2.5 铝基一陶瓷纤维复合加强芯
2 3型线及型材
2.3.1 电工铜线坯(圆铜杆)
2.3.2 单晶铜圆线坯
2.3.3 电工圆铝杆
2.3.4铜/铝扁线
2.3.5软铝型线
2.3.6 铜及铜合金接触线
2.3.7钢铝复合接触线
2.3.8钢、铝及铝合金复合接触线
2.3.9铝合金接触线
2.3.10铜和铜合金母线
2.3.11 铝和铝合金母线
2.3.12铜包铝母线
2.3.13 梯形铜及铜合金排
2.3.14七边形铜排
2.3.15 凹形排
2.3.16哑铃形铜排
2.3.17 空心铜导线
2.3.18 铜带
第3章裸绞线技术性能计算
3 1 裸绞线的系列截面
3 2裸绞线的结构计算
3. 2.1 简单绞线的结构计算
3.2.2 组合绞线的结构计算
3.2.3 型线绞线的结构计算
3.2.4碳一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芯铝(或铝合金)
绞线的结构计算
3.2.5 铝基一陶瓷纤维复合材料芯铝合
金绞线的结构计算
3.2.6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
结构计算
3.2.7 光纤复合架空导线(OPPC)的
结构计算
3 3单线及绞线单位长度质量计算
3.3.1 单线单位长度质量计算
3.3.2 绞线单位长度质量计算
3 4绞线直径计算
3 5单线及绞线截面积计算
3.5.1 单线截面积计算
3.5.2 绞线截面积计算
3 6绞线额定抗拉力计算
3.6.1 单一绞线
3.6.2钢(或铝包钢)芯铝(或铝
合金)绞线
3.6.3 钢(或铝包钢)芯软铝绞线
3.6.4铝合金芯铝绞线
3.6.5 碳纤维复合芯或铝基一陶瓷纤维
复合芯铝(或铝合金)绞线
3.6.6应力转移型导线
3.6.7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及爿
复合架空导线( OPPC)
3 7绞线弹性模量计算
3 8绞线线膨胀系数计算
3 9绞线耐振疲劳性能计算
3 10绞线200C时直流电阻计算
3. 10.1 单线直流电阻计算
3. 10.2组合绞线直流电阻计算
3 1 1 绞线交流电阻计算
3. 11.1 由磁滞和涡流引起的电阻
增量△尺,
3. 11.2 由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
电阻增量△尺,
3 12绞线载流量计算
3. 12.1 原理
3. 12.2载流量计算
3 13绞线电晕性能计算
3 14绞线短路电流及容量计算
第4章架空绞线及其技术性能
4 1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4.1.1 型号分类
4.1.2通用技术要求
4.1.3 铝绞线
4.1.4 钢芯铝绞线
4.1.5 防腐型钢芯铝绞线
4.1.6铝合金绞线
4.1.7钢芯铝合金绞线
4.1.8铝合金芯铝绞线
4.1.9 铝包钢芯铝绞线
4.1. 10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
4.1. 11 铝包钢绞线
4.1. 12镀锌钢绞线
4 2型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4.2.1结构特点
4.2.2产品型号
4.2.3典型产品设计参数
4 3典型大截面架空导线技术条件
4.3.1 ACSR - 720/50钢芯铝绞线及ACSR/Ai
720/50铝包钢芯铝绞线
4.3.2 JL/G3A - 900/40 - 72/7和JU G2A
900/75 - 84/7钢芯铝绞线
4.3.3 JU G3A - 1000/45 - 72/7和JL/G2A
1000/80 - 84/19钢芯铝绞线
4.3.4 JU G3A - 1250/70 - 76/7和JL/G2A
1250/100 - 84/19钢芯铝绞线
4.3.5 JLIXl/G3A - 1250/70 - 431和
JLIXl/G2A - 1250/100 - 437钢芯
铝型线绞线
4.3.6 JLIXl/LHAl - 800/550 - 452铝合金
芯铝型线绞线
4.3.7 JU LHAl - 745/335 - 42/37铝合金芯
铝绞线
4 4特种架空导线
4.4.1 钢芯软铝绞线
4.4.2钢(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
4.4.3 铝包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4.4.4 中强度铝合金绞线
4.4.5 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
4.4.6碳纤维复合芯铝(或耐热铝合金)
绞线
4.4.7碳纤维一热塑性材料复合芯铝(耐热
铝合金)绞线
4.4.8 铝基一陶瓷纤维复合芯铝(或耐热合j
绞线
4.4.9扩径型钢芯铝绞线
4.4. 10 间隙式导线
4.4. 11 自阻尼导线
4.4. 12应力转移型导线
4.4. 13 大跨越工程用导线
4.4. 14 防冰雪导线
4.4. 15 亚光导线
4.4. 16低风压低风音导线
4.4. 17低蠕变量导线
4 5架空地线
4.5.1 镀锌钢绞线
4.5.2铝包钢绞线
第5章其他绞线
第6章裸电线性能检测与试验
第2篇绕组线
第3篇通信电缆与电子线缆
第4篇光纤线缆
参考文献
商品参数|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 第2册 | ||
| 定价 | 220.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吴长顺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74637 | |
| 重量 | ||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第2册,内容包括:电力电缆品种和结构、电性能参数及其计算、结构设计、热稳定性、载流量、性能测试以及充油电缆供油系统设计;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结构及绝缘层和护层的设计原则、品种、用途、规格、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等;电缆护层的分类、结构、型号、特性和用途、设计与计算以及性能测试等;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的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总前言
总 论
本册前言
第5 篇 电力电缆
第1 章 电力电缆品种、结构和性能 3
1. 1 电力电缆品种 3
1. 2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4
1. 2. 1 品种规格 4
1. 2. 2 产品结构 10
1. 2. 3 技术指标 13
1. 3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
1. 3. 1 1. 8/3kV 及以下产品 15
1. 3. 2 3. 6/6kV ~26/35kV 产品 28
1. 3. 3 48/66kV ~290/500kV 产品 38
1. 4 塑料架空绝缘电缆 53
1. 4. 1 1kV 架空绝缘电缆 53
1. 4. 2 10kV 架空绝缘电缆 59
1. 5 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64
1. 5. 1 乙丙橡皮绝缘低压电力电缆 64
1. 5. 2 乙丙橡皮绝缘中压电力电缆 68
1. 6 直流陆地用电缆 73
1. 6. 1 品种规格 73
1. 6. 2 产品结构 74
1. 6. 3 技术指标 76
1. 7 海底电缆 84
1. 7. 1 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海底电缆 84
1. 7. 2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 94
1. 8 导电缆 102
1. 8. 1 品种规格 102
1. 8. 2 产品结构 102
1. 8. 3 技术指标 103
1. 9 其他电缆 104
1. 9. 1 自容式充油电缆 104
1. 9. 2 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 107
1. 9. 3 钢管充油电缆 107
1. 9. 4 压缩气体绝缘电缆 108
1. 9. 5 低温电缆 108
第2 章 电力电缆电性能参数及其计算 110
2. 1 设计电压 110
2. 2 导体电阻 110
2. 2. 1 导体直流电阻 110
2. 2. 2 导体交流电阻 111
2. 3 电感及电磁力 113
2. 3. 1 电缆电感的计算 113
2. 3. 2 电缆护套的电感 116
2. 3. 3 电磁力的计算 117
2. 3. 4 电缆的电抗、阻抗及电压降 118
2. 3. 5 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及电流 118
2. 4 绝缘电阻 124
2. 4. 1 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 125
2. 4. 2 几何因数计算 125
2. 5 电缆的电容 127
2. 5. 1 电容的计算 127
2. 5. 2 多芯电缆的工作电容 129
2. 5. 3 电容充电电流的计算 130
2. 6 电缆的介质损耗 130
2. 6. 1 介质损耗的概念 130
2. 6. 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 130
2. 6. 3 油浸纸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的
特性 133
2. 7 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135
2. 7. 1 绝缘的老化及寿命概念 135
2. 7. 2 交流电压下电缆绝缘的老化及
寿命 135
2. 7. 3 多次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的
老化 137
...................................... 目 录Ⅺ .........
2. 7. 4 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的老化及
寿命 137
2. 8 电缆的电场分布及其计算 138
2. 8. 1 交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138
2. 8. 2 直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142
2. 9 绝缘击穿强度的统计理论 145
2. 9. 1 绝缘材料的寿命曲线 145
2. 9. 2 电缆绝缘击穿强度与电缆几何尺寸
的关系 145
第3 章 电缆的结构设计 147
3. 1 导体结构设计 147
3. 1. 1 绞合形式分类 147
3. 1. 2 绞合角和绞入率 148
3. 1. 3 zui小节距比、层数与单线根数的
关系 148
3. 1. 4 线芯的填充系数 149
3. 1. 5 导体结构 150
3. 2 绝缘结构设计 153
3. 2. 1 交流系统用的单芯、多芯电缆绝缘层
中的电场分布 153
3. 2. 2 绝缘的电气强度 154
3. 2. 3 油浸纸绝缘电缆的绝缘设计 155
3. 2. 4 塑料及橡皮绝缘电缆的绝缘设计 158
3. 2. 5 直流单芯电缆的绝缘设计 160
3. 3 屏蔽结构设计 161
3. 3. 1 聚氯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162
3. 3. 2 交联聚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162
3. 4 护层结构设计 162
第4 章 电力电缆的载流量 164
4. 1 长期允许载流量 164
4. 1. 1 导线交流电阻计算 164
4. 1. 2 介质损耗计算 165
4. 1. 3 金属护套损耗系数计算 165
4. 1. 4 铠装损耗系数计算 166
4. 1. 5 电缆的热阻计算 167
4. 2 电缆周期负载载流量 168
4. 3 电缆短时过载载流量 169
4. 4 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 169
4. 5 强迫冷却下的电缆载流量 170
4. 5. 1 强迫冷却的方式 170
4. 5. 2 介质损耗对载流量的影响及提高
传输容量的途径 170
4. 5. 3 强迫冷却时允许载流量的计算 172
4. 5. 4 冷却管道中压力降落的计算 174
4. 5. 5 电缆线路电气参数计算 174
第5 章 电缆的热力学特性 179
5. 1 电缆的热稳定性 179
5. 1. 1 电缆的热稳定性条件 179
5. 1. 2 电缆的发热曲线 180
5. 1. 3 电缆的散热曲线 181
5. 2 电缆热力学性能设计 181
5. 2. 1 塑料绝缘电缆 182
5. 2. 2 油浸纸绝缘电缆 183
第6 章 电力电缆的性能测试 187
6. 1 导体直流电阻的测试 188
6. 2 绝缘电阻的测试 191
6. 2. 1 测试目的 191
6. 2. 2 绝缘电阻与泄漏电流 191
6. 2. 3 测试中电压与时间的选择 192
6. 2. 4 测试方法选择 192
6. 2. 5 测试绝缘电阻的直流比较法 193
6. 2. 6 高温下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 194
6. 2. 7 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 194
6. 3 电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试 195
6. 3. 1 测试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 值的
意义 195
6. 3. 2 测试电压的选择 196
6. 3. 3 tanδ 的测试方法 197
6. 3. 4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199
6. 3. 5 测试实例的质量分析 200
|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 第3册 | ||
| 定价 | 180.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8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上海电缆研究所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 中国电工技术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73982 | |
| 重量 | ||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第3册,根据电线电缆组成的材料特性共分为四篇,主要包括金属及导电材料,纸、纤维、带材、电磁线漆、油料、涂料,塑料,橡胶和橡皮,内容包括品种、组成(配方)、性能、成型工艺、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等。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 录
总前言
总 论
本册前言
第9 篇 金属及导电材料
第1 章 概述 2
1. 1 电线电缆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2
1. 2 金属材料常用名词及其含义 3
1. 2. 1 导电性能 3
1. 2. 2 物理力学性能 4
1. 2. 3 工艺性能 6
1. 3 重要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能 6
第2 章 铜及铜合金 8
2. 1 铜 8
2. 1. 1 电线电缆用铜的技术要求 8
2. 1. 2 电线电缆用铜的性能 9
2. 2 铜合金 12
2. 3 铜及铜合金制品 13
2. 3. 1 圆铜线 13
2. 3. 2 铜母线 14
....
9. 1 金属材料成分分析 87
9. 1. 1 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分
定价:¥150.00
作者:毛庆传
I S B N :978-7-111-57830-7条码书号:9787111578307上架日期:2017/9/8出版日期:2017/9/1版 次:3-1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第4册,内容包括:电力用裸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线电缆与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附件、安装敷设与运行维护,并对各类产品安装及运行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以及防腐与保护措施也做了详细介绍。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的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总前言
总论
本册前言
目 录
第13篇电力用裸线附件、安装敷设与运行维护
第1章输电线路用裸线附件结构与试验
1 1 总则
1 2架空线金具
1.2.1 接续金具
1.2.2 悬垂线夹
1.2.3耐张线夹
1.2.4防护金具
1 3发电厂、变电站金具
1.3.1 T形线夹
1.3.2设备线夹
1.3.3铜铝过渡板
1.3.4大电流母线金具
1 4架空线、发电厂、变电站用
金具的试验
1.4.1 试验项目
1.4.2试验方法
第2章架空线的安装敷设
2 1 放线工艺
2.1.1 放线前准备
2.1.2放线施工
2 2架空线的弧垂计算及观测
2.2.1 弧垂、线长及应力计算
2.2.2 初伸长
2.2.3观测档弧垂计算
2.2.4弧垂观测与张力测定
2.2.5 弧垂误差及调整量计算
2 3架空线的紧线工艺
2.3.1 紧线前的准备工作
2.3.2 紧线方法
2.3.3 过牵引张力计算
2 4 附件安装与接头连接工艺
2.4.1 跳线安装
2.4.2 护线条安装
2.4.3 悬垂线夹安装
2.4.4 防振锤安装
2.4.5 阻尼线安装
2.4.6 间隔棒与均压环安装
2.4.7接头连接工艺
2 5施工质量要求及验收
2.5.1 放线质量要求
2.5.2 紧线质量要求
2.5.3 附件安装质量要求
2.5.4架线验收项目
2.5.5竣工试验
2 6交叉跨越的测量与计算
2.6.1 交叉跨越距离要求
2.6.2测量方法
2.6.3跨距计算
2 7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安装与架设
2.7.1 安装前准备工作
2.7.2放线架设工作
2.7.3紧线工作
2.7.4附件安装
2.7.5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连接
2.7.6注意事项
第3章架空线的运行与维护
3 1 架空线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内容
3.1.1 巡视
3.1.2预防性检查和测试
3.1.3 季节性事故和外力破坏事故的预防
3 2架空线运行规程
3.2.1 巡视
? 3.2.2预防性检查和测试
3.2.3 架空线运行规定
3.2.4架空线的维护与检修
3.2.5 特殊区段架空线的运行维护
3 3新型耐热导线
3.3.1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ACCC)
3.3.2 铝基陶瓷纤维复合芯铝绞线
(ACCR)
3.3.3 铝包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 ASInvar)
3 4 引起架空线路缺陷、损伤的主要原因
及预防方法
3.4.1 架空线的防雷
3.4.2 架空线的振动和防止振动的措施
3.4.3 架空线的覆冰(雪)及预防措施
3.4.4 架空线的防腐蚀
3.4.5 架空线的电气过负荷
第4章电力牵引用接触线接头、安装敷设
及运行维护
4 1 接触线的连接
4.1.1 接触线接头
4.1.2与绝缘器连接
4.1.3终端下锚连接
4.1.4电气连接
4 2接触线的安装与敷设
4.2.1 悬挂方式
4.2.2下锚方式
4.2.3放线与架设
4 3接触线的运行和维护
4.3.1 磨耗
4.3.2高度调整
4.3.3拉出值调整
第14篇电力电缆附件、安装敷设及运行维护
第1章电力电缆导体连接器材与
安装工艺
1 1 概述
1.1.1 机械压力连接
1.1.2加热连接
1.1.3 表带触指插拔式连接
1 2压缩连接用导体连接金具及压接工艺
1.2.1 压缩连接用连接金具种类
1.2.2压缩连接用连接金具的规格、
型号和结构尺寸
1.2.3 压缩连接用工具和模具
1.2.4压接工艺要点
1 3钎焊连接用导体连接金具及焊接工艺
1.3.1 焊料
1.3.2助熔剂
1.3.3钎焊用连接金具
1.3.4钎焊工艺
1 4螺栓和螺旋夹紧连接用导体连接金具、
表带触指插拔式连接器及连接工艺
1.4.1 螺栓和螺旋夹紧连接用导体连接
金具及连接工艺
1.4.2表带触指插拔式连接器及
连接工艺
1 5 电缆导体压接和机械连接
接头试验方法
1.5.1 热循环试验
1.5.2机械试验
第2章中低压电力电缆附件
2 1 概述
2 2油纸绝缘电缆附件
2.2.1 油纸绝缘电缆附件品种
2.2.2 lOkV及以下电缆附件
2.2.3 35 kV电缆附件
2 3挤包绝缘电缆附件
2.3.1 挤包绝缘电缆附件品种
2.3.2 安装工艺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2.3.3绕包式电缆附件
2.3.4热收缩式电缆附件
2.3.5 预制件装配式电缆附件
2.3.6冷收缩式电缆附件
2.3.7模塑式电缆附件
2.3.8 浇铸式电缆附件
2.3.9 内锥插拔式电缆终端
2.3. 10 内锥插拔式电缆终端产品
安装工艺简介
2 4其他电缆附件
2.4.1 过渡接头
2.4.2架空绝缘电缆附件和金具
2 5 电缆附件用材料的性能要求
2 6 中低压电缆附件的试验
2.6.1 充油电缆终端及接头各类试验
2.6.2 纸绝缘电缆终端及接头各类试验
2.6.3 交联电缆终端与接头各类试验
第3章高压电缆终端与接头
3 1 概论
3 2终端的结构型式
3.2.1 敞开式终端
3.2.2全封闭变电站用电缆终端
3.2.3 象鼻式终端
3.2.4 柔性直流电缆附件
3.2.5 高温导终端
3 3 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型式
3.3.1 自容式充油电缆接头
3.3.2钢管充油电缆接头
3.3.3 塑料电缆接头
3 4终端与接头的设计
3.4.1 导体连接的方法及其设计
3.4.2绝缘设计
3.4.3机械设计
3.4.4热性能问题
3.4.5 热力学性能问题
3 5终端与接头的安装工艺
3.5.1 充油电缆及钢管电缆终端与
接头安装工艺要点
3.5.2 高压交联电缆终端及接头
安装工艺要点
3 6终端与接头的试验
3.6.1 充油电缆及钢管电缆终端及
接头各类试验
3.6.2 高压交联电缆终端与
接头各类试验
第4章 电力电缆敷设
4 1 电缆的牵引计算
4.1.1 牵引力计算式
4.1.2摩擦系数及阻塞率
4.1.3 电缆盘轴孔摩擦力和牵引钢丝
绳重量
4.1.4 侧压力计算公式
4.1.5 电缆受力允许值
4.1.6 电缆的允许小弯曲半径
4.1.7 电缆线路牵引计算
4.1.8 水底电缆张力计算
4 2直埋电缆的敷设
4.2.1专用工具
4.2.2施工前准备
4.2.3敷设电缆
4.2.4重要事项
4 3排管电缆的敷设
4.3.1专用工具
4.3.2检查排管
4.3.3敷设电缆
4.3.4重要事项
4 4水底电缆的敷设
4.4.1 电缆盘置放陆地牵引
4.4.2船上敷设
4.4.3 防护措施
4 5其他安装敷设方法
4.5.1 隧道敷设
4.5.2架空敷设
4.5.3桥架敷设
4.5.4桥梁敷设
4.5.5垂直敷设
4 6竣工试验
4.6.1核相试验
4.6.2绝缘耐压试验
4.6.3护层耐压试验
4.6.4油阻试验
4.6.5油样试验
4.6.6参数试验
第5章电力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
5 1 技术管理
5.1.1 电缆线路装置记录
5.1.2 电缆线路图
5.1.3 电缆线路总布置图
5.1.4 电缆和附件结构图
5.1.5 电缆附件安装工艺
5.1.6 电缆线路专档
5.1.7维护记录
5.1.8年度事故分析统计
5 2线路巡视
5 3故障点测定
5.3.1 电桥法
5.3.2 脉冲回波法
5.3.3定点试验
5.3.4漏油测量
5 4故障分析
第1 5篇通信电线电缆与光缆附件、安装敷设及运行维护
第1章通信电缆接续与附件
1 1 全塑通信电缆缆芯接续
1 2全塑电缆护套的连接密封
1 3 电缆接头的保护
1. 3.1 保护电缆接头的常用材料
1.3.2接头保护层的制作
1.3.3 监测线的安装
1 4终端设备
1.4.1 分线盒、交接箱
1.4.2 电缆配线架
1 5 电缆的成端 278
1.5.1 全塑通信电缆的成端要求
1.5.2 综合布线系统对绞电缆的
成端要求 278
第2章通信电线电缆的安装敷设
2 1 架空墙壁电缆及室内电缆的安装敷设
2. 1.1 架设吊线
2.1.2安装挂钩
2.1.3 架设架空电缆
2.1.4 沿墙壁及在室内敷设电缆
2.1.5 架空电缆的地线保护及
防碰保护安装
2 2直埋式电缆的敷设
2.2.1 电缆沟及电缆埋深
2.2.2 挖沟
2. 2.3单盘电缆检验
2.2.4敷设电缆
2.2.5 电缆保护、填沟及埋设标石
2.2.6 直埋电缆与其他建筑物的间距
2 3管道电缆的敷设
2.3.1 电缆管道及管孔选用
2.3.2 敷设电缆前的准备工作
2.3.3敷设电缆
2.3.4人孔内的电缆排列
2.3.5 电缆引上
2 4水底电缆的敷设
2.4.1 水底电缆铠装型式的选用
2.4.2埋设深度
2.4.3 水底电缆长度的确定
2.4.4 水底电缆的敷设
2.4.5 水底电缆的保护及末端加固
2.4.6标志牌的设置
2 5 综合布线系统对称电缆的敷设
2.5.1 -般敷设要求
2.5.2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电缆要求
参考标准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电线电缆的综合性著作,虽然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但对于我而言,一些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电线电缆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却显得有些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材料,例如石墨烯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潜力,书中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太多具体的实验数据或市场前景分析。我知道这套书的侧重点可能并非如此,但作为一名希望紧跟行业前沿的工程师,我对这些方面的期望值自然会高一些。例如,书中关于特种电缆的部分,提到了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但对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绝缘性能,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解决方案或案例研究。另外,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下,对电线电缆提出的更高要求,比如动态载流量的预测、故障的自愈合能力等,书中也没有太多涉及。我希望未来出版的相关书籍,能够多关注这些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信息。也许这套书更侧重于基础理论和传统工艺的梳理,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在行业内工作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突破性的信息来激发新的灵感。不过,我依然认为它对于行业新人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宝典,能够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对于电线电缆的导体结构,例如单股、多股、绞合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分析了不同结构对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电缆的内部构造非常有帮助。然而,我对于电线电缆在极寒或极热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却感到意犹未尽。书中虽然提到了耐高低温性能,但对于在极端温度变化下,材料的脆性、蠕变、热膨胀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材料改性或结构设计来应对这些挑战,就没有提供更深入的指导。例如,在极地地区或高温工业环境,电线电缆的长期稳定运行是关键。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增加更多关于极端温度环境下材料行为的研究,以及针对这些特殊环境下的电线电缆设计方案和应用案例。此外,对于电线电缆的散热性能,书中提及不多,但在高电流密度应用场景下,如何有效散发热量,避免过热损坏,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评分这本书在工艺制造方面,特别是电线电缆的挤出、拉丝、绞合等基础工艺流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配以图文并茂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生产过程非常有帮助。但是,在我看来,书中对于电线电缆的质量检测和失效分析部分,还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例如,在失效分析方面,书中虽然提到了常见的故障类型,但对于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如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等,来精确诊断故障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显得比较笼统。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实际的失效案例分析,包括具体的故障现象、检测过程、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故障检测技术,比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或者在线实时监测技术,书中也没有涉及。在如今工业4.0的大背景下,这些技术对于提高电线电缆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期待未来的版本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为我们提供更前沿的检测和维护思路。
评分这本书在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的性能特点方面,做了很详尽的介绍,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橡胶等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耐候性、耐化学品性等。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合适的绝缘和护套材料,以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电气性能要求非常有帮助。但是,我对于电线电缆在动态载荷下的长期可靠性问题,一直非常感兴趣。书中虽然提到了疲劳性能,但对于在反复弯曲、扭转、拉伸等动态应力作用下,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和导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可能导致的早期失效机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需要频繁运动的场合,电线电缆的动态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我期待书中能够增加更多关于动态载荷下材料老化机理的研究,以及提高电线电缆动态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和材料选择指南。另外,关于电线电缆的阻燃性能,书中虽然有所介绍,但对于不同阻燃等级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复合材料或纳米技术来提升其阻燃性能,就没有展开细述。
评分我非常赞赏这本书对于电线电缆标准和法规的梳理,涵盖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行业标准,这对于确保产品合规性、进行国际贸易非常有价值。但是,我对书中关于电线电缆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论述,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书中提到了一些环保材料,例如低烟无卤(LSZH)材料的应用,但对于如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制造、使用到最终的回收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线电缆对环境的影响,就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关于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比例、废弃电线电缆的有效回收技术、以及如何设计易于拆解和回收的电线电缆结构等,都没有详细的介绍。在我看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电线电缆的研发和应用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增加更多关于环保材料的创新应用、绿色制造工艺的推广、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在电线电缆行业的实践案例。
评分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电线电缆的阻燃性能和防火措施的介绍,这对于提高电缆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阻燃等级的材料特性、阻燃原理以及相关的标准要求,非常有启发性。但是,我对于电线电缆在火灾发生时的烟雾产生和毒性释放控制,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书中虽然提到了低烟无卤材料,但对于如何进一步降低火灾时的烟雾密度、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例如卤素、一氧化碳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在人员密集场所、轨道交通、船舶等对烟雾和毒性有极高要求的环境,电线电缆的材料选择和防火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增加更多关于新型低烟、低毒阻燃材料的研发进展、以及如何通过材料复合、纳米改性等手段来优化电缆的防火性能。此外,关于火灾蔓延的抑制,例如通过电缆的结构设计或外层防护来防止火势通过电缆蔓延,书中也没有太多涉及。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电线电缆的机械性能方面,做得相当详尽,比如各种拉伸强度、弯曲寿命、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设备选型和质量控制非常有帮助。但是,我个人对于电线电缆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书中对于EMC的论述,似乎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比如电磁干扰的产生原理、屏蔽的基本方法等,但对于如何在实际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电缆结构、材料选择以及布线方式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缺少具体的指导和实例。例如,在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对EMC要求极高的领域,电线电缆的EMC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关于如何优化电缆屏蔽层设计、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以及如何进行EMC测试和认证的详细内容。另外,关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电线电缆的损耗问题,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进电缆的阻抗匹配、降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等来减小损耗。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如果书中能给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将会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套书在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控制方面,对一些关键参数的讲解是比较到位的,比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工艺流程和进行质量控制是有益的。但是,我一直对电线电缆的绝缘击穿机理和预测方面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如何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性或者外加的测试手段来预测绝缘的长期寿命。书中对绝缘击穿的论述,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比如电场分布、电树枝形成等,但对于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如何通过精确的电化学分析、微观形貌观察、或者电气性能的长期监测来预测绝缘的潜在风险,就没有提供太多具体的实践指导。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关于绝缘老化加速试验、局部放电检测、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绝缘寿命预测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对于提高电线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压输配电领域。
评分这本书在电线电缆的接头和连接技术方面,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包括不同的连接方式、材料选择以及一些基本的安装注意事项。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电缆的敷设和维护是有帮助的。但是,我对于电线电缆在特殊应用场景下的连接可靠性,例如海底电缆的深海连接、航空航天领域的轻量化高可靠性连接,却觉得内容相对有限。书中对这些特殊连接技术的介绍,更多的是一种概览,缺乏对关键技术难题的深入剖析,比如高压水密性、抗拉强度、耐腐蚀性以及在复杂应力下的长期稳定性等。我非常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增加更多关于这些高端应用场景下,电线电缆连接技术的详细研究,包括具体的连接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可靠性评估方法。这些信息对于推动我国高端电线电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我发现这套书在介绍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作为电线电缆导体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细节,从铜、铝到一些合金,它们各自的导电性能、机械强度、耐腐蚀性以及成本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做出最优选择非常有帮助。但是,我对于电线电缆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尤其是深海、高温高压油气井等特殊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却觉得内容略显单薄。例如,书中提到了耐腐蚀性,但对于在强酸、强碱、高盐雾等复杂腐蚀性环境下,不同金属材料的长期性能衰减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特殊的表面处理或防护层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就没有展开细述。再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包内部的高压大电流电缆,对材料的耐热性、抗振动性、以及阻燃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虽然书中提到了耐高温,但对于如何在满足这些复杂需求的同时,兼顾成本效益,并实现轻量化设计,就没有太多的解决方案。我希望未来修订时,能够增加更多关于特种环境应用和前沿领域的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更实用的参考。
评分很好很强大,巩固知识的好书
评分还不错
评分各方面都还好,但是11号下单,20号才到,太慢了。
评分很好很强大,巩固知识的好书
评分电缆人的福音
评分很好很强大,巩固知识的好书
评分还不错
评分各方面都还好,但是11号下单,20号才到,太慢了。
评分各方面都还好,但是11号下单,20号才到,太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