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编爱车热线书系 共4册
1.汽车构造透视图典:发动机与变速器 ISBN:9787111377832 定价:39.8元
2.汽车构造透视图典:车身与底盘 ISBN:9787111386537 定价:39.8元
3.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 ISBN:9787111411789 定价:39.9元
4.汽车不神秘:汽车构造透视图典 ISBN:9787111508250 定价:68元
内容简介
1.汽车构造透视图典:发动机与变速器
这是一本专为汽车专业人员、汽车爱好者等选编的精美专业画册。数百幅色彩缤纷的汽车透视图,可以让我们欣赏到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汽车细节,更可以详细了解汽车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精密构造和工作原理。本书囊括国内外主流汽车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构造图,并对图中的具体部件和名称给予详细注解,对比较复杂的结构还配上原理示意图,帮助读者理解汽车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新技术和原理。
2.汽车构造透视图典:车身与底盘
这是一本专为汽车专业人员、汽车爱好者等选编的精美专业画册。数百幅色彩缤纷的汽车透视图,可以让我们欣赏到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汽车细节,更可以详细了解汽车车身与底盘的精密构造与工作原理。本书囊括国内外主流汽车车身与底盘的构造图,并对图中的具体部件与名称给予详细注解,对比较复杂的地方还配上原理示意图,帮助读者理解汽车车身与底盘的·新技术与原理。
本书囊括国内外主流汽车车身与底盘的构造图,并对图中的具体部件与名称给予详细注解,对比较复杂的地方还配上原理示意图,帮助读者理解汽车车身与底盘的·新技术与原理
3.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
本书以图解的形式介绍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整个流程,包括汽车草图绘制、模型制作、样车测试方式方法,以及车身制造、发动机制造、总装配等汽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并列举汽车生产实例,详细说明汽车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工艺流程。本书以图为主,文字为辅,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适合汽车爱好者、汽车从业人员、汽车专业学生等阅读使用。
4.汽车不神秘:汽车构造透视图典
《汽车不神秘:汽车构造透视图典》是一本专为汽车爱好者、汽车维修服务人员及汽车行业其他从业人员等选编的精美专业画册。数百幅色彩缤纷的汽车透视图。可以让我们欣赏到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汽车细节,更可以详细了解汽车的精密构造和工作原理。
目录
1.汽车构造透视图典:发动机与变速器
前 言
,章 发动机基本构造/1
直列4缸汽油发动机构造图/1
奥迪2.5升直列5缸TFSI汽油发动机/2
V形6缸汽油发动机剖视图/3
奔驰V形6缸汽油发动机/4
奔驰V形8缸汽油发动机/5
迈巴赫V形8缸汽油发动机/6
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8
宝马4缸柴油发动机/8
奔驰V形6缸柴油发动机构造图/9
通用6.6升V形8缸柴油发动机/10
保时捷水平对置6缸汽油发动机/10
保时捷水平对置6缸汽油发动机剖视图/11
斯巴鲁水平对置6缸汽油发动机剖视图/12
斯巴鲁水平对置4缸汽油发动机剖视图/13
斯巴鲁水平对置4缸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 1 4
马自达RX-8跑车转子发动机/15
克尔维特ZR1跑车6.2升V形8缸汽油发动机分解图/16
宝马V形12缸汽油发动机分解图/19
第二章 发动机主体构造/20
大众1.4升直列4缸机械和涡轮双增压汽油发动机/20
发动机主体构造部件/21
发动机主要部件/22
奔驰SLS AMG 6.3升V8发动机气缸盖/23
奔驰SLS AMG超级跑车 6.3升V8发动机曲轴和活塞/23
第三章 发动机主运动部件/24
奥迪TDI柴油发动机/24
汽油发动机内部构造/25
直列4缸发动机气缸布局/26
宝马直列6缸发动机气缸布局/26
V形6缸发动机气缸布局(一)/27
V形6缸发动机气缸布局(二)/27
水平对置4缸发动机气缸布局/27
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气缸布局/27
发动机活塞连杆分解图/28
直列6缸发动机曲轴/28
发动机曲轴/29
链传动的双平衡轴曲轴/29
齿轮传动的双平衡轴曲轴/29
第四章 发动机配气正时机构/30
气门构造分解图/30
从气缸内观看到的进气门和排气门/30
通用汽车V形6缸顶置气门侧置凸轮轴发动机/30
每缸3气门单顶置凸轮轴(SOHC)/31
每缸4气门双顶置凸轮轴(DOHC)/31
奔驰AMG 5.5升V形8缸发动机气门机构/31
奔驰AMG 5.5升V形8缸发动机正时机构/32
正时链条和凸轮轴正时链轮/32
双顶置凸轮轴(DOHC)构造图/33
奥迪V形6缸3.0升TFSI汽油发动机正时机构/33
宝马V形12缸汽油发动机凸轮轴和电子气门系统/34
宝马电子气门系统原理示意图/35
宝马VALVETRONIC运作原理/36
宝马VALVETRONIC构造图/36
奥迪汽车AVS可变气门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37
奥迪汽车AVS构造示意图/37
第五章 发动机增压器/38
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示意图/38
奥迪2.5升直列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39
菲亚特带中冷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构造图/40
涡轮增压器构造图/41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示意图/41
带旁通控制的涡轮增压器构造图/42
涡轮增压器空气流通示意图/43
奔驰AMG 5.5升V形8缸发动机涡轮增压器/44
宝马V形8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构造图/44
宝马V形12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构造图/45
通用汽车V形6缸机械增压发动机/46
机械增压器转子/47
水冷式中冷器散热部件/47
机械增压器工作过程示意图/48
奥迪汽车3.0TFSI发动机机械增压器构造图/48
带中冷器的机械增压发动机进气示意图/49
机械增压器构造图/50
奥迪V形6缸3.0升发动机机械增压器构造图/50
奔驰汽车机械增压发动机构造图/51
奥迪汽车3.0TFSI发动机机械增压器/52
奥迪3.0升发动机机械增压器冷却系统/52
奥迪3.0升TFSI发动机(机械增压燃油缸内直喷)/53
第六章 发动机进气和排气/54
汽油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构造图/54
汽油发动机四行程工作原理示意图/54
汽油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剖视图/55
奥迪3.0升V形6缸TDI柴油发动机进气示意图/56
保时捷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进气歧管/56
发动机节气门体和进气歧管构造图/57
奥迪R8超级跑车4.2升V形8缸汽油发动机进气流程图/57
奔驰A200汽车直列4缸汽油发动机/58
奔驰V形8缸汽车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长度构造图/59
奔驰V形8缸汽车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长度
机构原理示意图/59
奔驰汽车排气系统示意图/60
4缸双联型排气歧管/60
雷诺汽车直列4缸柴油发动机排气流程示意图/61
第八章 发动机起动和点火系统/70
不带分电器的发动机构造图/70
带分电器的点火系统示意图/70
火花塞构造图/70
汽车蓄电池构造图/71
汽车发动机起动机构造图/71
汽车发动机起动机外观/71
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72
汽车发电机构造图/72
汽车起动和动力传递流程示意图/73
第九章 发动机冷却和润滑系统/74
散热器和风扇构造图/74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75
讴歌V形6缸VTEC汽油发动机构造图/76
汽车发动机水泵构造图/76
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示意图/77
保时捷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布局示意图/77
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78
奥迪A8汽车发动机机油泵内部构造图/78
宝马V10发动机机油泵内部构造图/78
通用汽车V形8缸发动机润滑系统示意图/79
奥迪3.0升V6 TFSI发动机润滑循环系统/80
使用5个机油泵的保时捷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润滑系统/80
采用干式油底壳的奥迪5.0升V10 TFSI发动机/81
奔驰SLS AMG发动机干式油底壳/81
4缸不干涉型排气歧管/61
TDI 柴油发动机排气清洁系统原理示意图/62
奥迪Q7 TDI车型排气清洁系统工作原理流程图/62
奥迪A8 3.0TDI柴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颗粒过滤器/63
奥迪A 8 3.0TDI柴油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6 3
第七章 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64
福特嘉年华燃油供给系统/64
燃油供给系统示意图/64
奥迪A8轿车燃油箱构造图/65
单点燃油喷射系统示意图/66
多点燃油喷射系统示意图/66
缸内燃油直接喷射系统示意图/66
缸外燃油喷射系统示意图/66
奔驰V形6缸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67
奥迪直列4缸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67
奥迪缸内燃油直喷发动机喷油器构造图/68
通用汽车直列4缸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68
宝马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69
通用汽车缸内燃油直喷发动机喷油器/69
第十章 节能和新能源动力系统/82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82
丰田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监视图/83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构造图/83
奔驰E400混合动力变速器+盘式电动机/84
奔驰E400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构造图/84
盘式电动机构造图/85
盘式电动机+发动机/85
奔驰E400混合动力汽车工作过程示意图/85
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的水冷却系统/86
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高压蓄电池的冷却系统/86
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构造图/87
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图/87
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电子控制模块的冷却系统/87
奥迪A3 e-tron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88
奥迪A3 e-tron纯电动汽车构造图/88
奔驰B级车燃料电池车型/89
第十一章 发动机与变速器组合/90
奔驰汽车V8发动机和7速自动变速器/90
雷诺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91
斯巴鲁4缸水平对置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动力总成/92
保时捷中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跑车发动机与变速器动力总成/93
雪佛兰克尔维特跑车动力总成/93
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部件/94
离合器构造及液压操纵系统/94
奥迪A5四轮驱动轿车柴油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器/95
第十二章 手动变速器/96
4速手动变速器构造示意图/96
5速手动变速器原理示意图/96
雷诺汽车6速手动变速器/97
通用汽车6速手动变速器/97
雷诺汽车6速手动变速器/97
奥迪TT四驱跑车6速手动变速器/98
奥迪四轮驱动车型用6速手动变速器/99
奔驰6速手动变速器(一)/100
奔驰6速手动变速器(二)/100
雪铁龙电控半自动变速器构造图/101
第十三章 序列式变速器/102
宝马序列式变速器( S M G )构造示意图/ 102
宝马序列式变速器(SMG)构造图/103
宝马序列式变速器(SMG)/103
第十四章 自动变速器/104
奔驰汽车7速自动变速器/105
通用汽车6速自动变速器/106
通用前驱汽车6速自动变速器/106
奥迪汽车6速自动变速器/107
奥迪汽车6速自动变速器构造示意图/107
液力变矩器构造示意图/108
液力变矩器原理示意图/108
奥迪A8轿车8速自动变速器/109
第十五章 双离合变速器/110
雷诺汽车双离合变速器/110
大众汽车双离合变速器的离合器/110
大众汽车6速双离合变速器/110
奥迪汽车7速双离合变速器构造图/111
奥迪汽车7速双离合变速器原理示意图/111
大众汽车6速双离合变速器原理示意图/111
奥迪Q5车型7速双离合变速器/112
奥迪7速双离合变速器1档工作状态/113
奥迪7速双离合变速器2档工作状态/113
保时捷汽车7速双离合变速器/114
奔驰汽车7速双离合变速器/115
第十六章 无级变速器/116
无级变速器构造图/116
无级变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116
斯巴鲁四轮驱动汽车无级变速器构造图/ 1 1 7
无级变速器工作轮和金属链/117
奔驰A级车无级变速器A面/118
无级变速器钢带/119
无级变速器工作轮/119
奔驰A级车无级变速器B面/119
无级变速器变速原理示意图/120
无级变速器构造图/120
奥迪汽车无级变速器构造图/120
2.汽车构造透视图典:车身与底盘
前言
,章 整车基本构造
标致207 轿车构造透视图/1
奔驰B 级轿车构造透视图/1
迈巴赫轿车构造透视图/3
迈巴赫轿车动力传动系统/3
雪佛兰CAMARO SS 跑车构造透视图/5
雪佛兰CAMARO 跑车/5
奥迪A4 轿车四驱款构造透视图/6
大众PASSAT 轿车构造透视图/6
大众高尔夫旅行车构造透视图/7
布嘉迪威航超级跑车构造透视图/7
奥迪TT 敞篷跑车四驱款构造透视图/8
奔驰E COUPE 双门轿跑车构造透视图/10
奔驰E COUPE 双门轿跑车车身构造图/11
保时捷Cayman S 跑车构造透视图/13
保时捷GT3 RS 跑车构造透视图/15
奥迪R8 超级跑车构造透视图(一)/16
奥迪R8 超级跑车构造透视图(二)/16
SMART FORTWO COUPE 构造透视图(一)/17
SMART FORTWO COUPE 构造透视图(二)/17
奔驰C 级轿车构造透视图/19
奔驰C 级轿车底盘构造图/19
奔驰C350 双门轿跑车构造透视图(一)/20
奔驰C350 双门轿跑车构造透视图(二)/21
奔驰CL 级轿车动力传动系统构造透视图/22
奔驰CL 级轿车构造透视图/23
奔驰CLS 级轿车底盘构造透视图/23
第二章 车身基本构造
轿车车身尺寸示意图/24
汽车通过性能尺寸示意图/24
奔驰CLS级轿车车身钣金件分解图/25
福特嘉年华两厢轿车构造透视图/25
雷诺LAGUNA轿车构造透视图/26
雷诺LAGUNA轿车车身构造透视图/26
宝马3系敞篷轿跑车承载式车身构造透视图/27
奥迪Q5承载式车身构造透视图/27
奔驰G级车非承载式车身构造透视图/27
第三章 车身安全设计
大众PASSAT轿车车身安全设计/28
奔驰E级轿车车身安全设计/28
沃尔沃轿车车身安全设计示意图/29
奥迪A3敞篷轿车加强设计示意图/29
标致407轿车车身安全设计示意图(一)/30
标致407轿车车身安全设计示意图(二)/30
迈巴赫汽车车身构造图/31
迈巴赫汽车车身底板构造图/31
马自达CX-5车身底板构造图/31
雷诺轿车侧面碰撞示意图/32
奔驰GL车型侧面撞击力分散示意图/32
奔驰GL车型正面撞击力分散示意图/32
奔驰E级轿车正面撞击力分散示意图/33
奔驰E级轿车侧面撞击力分散示意图/33
大众高尔夫车身安全设计构造图/34
大众JETTA车身安全设计构造图/34
大众JETTA车门防撞梁实景图/35
第四章 车身轻量化设计
保时捷跑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构造图/37
奔驰CL双门轿车轻量化车身设计构造图/39
奥迪R8超级跑车轻量化车身设计构造图/40
保时捷跑车轻量化车身设计构造图/40
宝马新5系轿车车身用材示意图/41
奥迪TT跑车车身用材示意图/41
第五章 动力传动系统
标致407 轿车构造透视图/42
标致407 轿车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系统/42
标致407 轿车前桥构造透视图/43
标致407 轿车底盘构造透视图/43
宝马3系敞篷轿车构造透视图/44
宝马M5轿车动力传动系统构造透视图/44
宝马7系轿车底盘构造图/45
奔驰SLR跑车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系统/46
奔驰SLR跑车构造透视图/46
奔驰SLR跑车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系统/47
奔驰SLS AMG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系统/48
奔驰SLS AMG超级跑车构造透视图/48
奔驰SLS AMG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系统构造透视图/49
奔驰SLS AMG超级跑车后桥构造透视图/49
雪佛兰克尔维特跑车构造透视图/50
雪佛兰克尔维特跑车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系统/51
雪佛兰克尔维特跑车构造透视图/51
奔驰S级轿车四轮驱动系统构造透视图/52
奔驰S级轿车四轮驱动系统/53
奥迪A7 Sportback轿跑车构造透视图(一)/54
奥迪A7 Sportback轿跑车四轮驱动系统/54
奥迪A7 Sportback轿跑车构造透视图(二)/55
宝马X5车型四轮驱动系统/56
宝马X5车型底盘系统/56
大众途锐四轮驱动系统/57
奥迪A4四轮驱动轿车动力传动系统/57
第六章 差速器和分动器
四轮驱动车型三个差速器位置示意图/58
前桥和前差速器构造透视图/58
奔驰M级车型前桥和前差速器构造透视图/59
奔驰M级车型后桥和后差速器构造透视图/59
奔驰S级四轮驱动轿车前差速器构造透视图/60
差速器侧齿轮和行星齿轮示意图/60
差速器环齿轮示意图/60
差速器构造透视图/61
轮间差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61
奥迪托森C型中央差速器和钢链带构造图/62
奥迪Q7四轮驱动系统构造图/62
托森C型差速器构造透视图/63
奥迪托森C型中央差速器构造透视图/63
和变速器整合在一起的冠齿中央差速器/64
奥迪冠齿中央差速器构造图/64
奥迪A6四驱轿车转矩分配控制示意图/65
奥迪冠齿中央差速器与ESP配合工作原理示意图/65
大众汽车四轮驱动车型Haldex中央差速器和后差速器/66
大众高尔夫四驱车型后桥构造图/66
大众高尔夫轿车四轮驱动系统构造图/67
大众途观底盘构造透视图/67
保时捷卡宴汽车动力传递系统构造透视图/68
保时捷卡宴汽车中央差速器构造透视图/68
宝马X3车型xDrive全时四驱系统/69
宝马X5车型xDrive全时四驱系统/69
奥迪A6轿车quattro运动型后差速器工作原理图/70
奥迪A6 轿车quattro轿车运动型后差速器位置示意图/71
新奥迪A6轿车 quattro车型运动型后差速器/71
奥迪quattro运动型后差速器构造图/72
奥迪quattro运动型差速器工作原理图/72
新奥迪A6 quattro运动型后差速器分解图/73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后轴差速器)/74
宝马X6车身构造透视图/75
宝马X6动态驱动力分配显示/75
奔驰4MATIC四轮驱动系统分动器/76
保时捷汽车中央差速器和后差速器/76
奔驰GLK车型四轮驱动系统/77
奔驰Unimog汽车分动器和差速器位置图/77
第七章 传动轴和半轴
雷诺KOLEOS汽车传动轴和半轴位置示意图/78
欧宝INSIGNIA汽车四轮驱动系统/78
奔驰GL级汽车四轮驱动系统/79
福特嘉年华(Fiesta)轿车前桥和半轴/79
球笼式万向节所在位置示意图/80
传动轴万向节作用示意图/80
十字轴式万向节构造示意图/80
奥迪A8轿车球笼式万向节构造透视图/81
球笼式万向节构造示意图/81
第八章 转向系统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构造示意图/82
可变转向齿比转向系统构造示意图/82
循环球式转向系统构造示意图/83
奔驰S级轿车转向系统构造图/83
奔驰GL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构造图/84
奔驰E级轿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构造图/84
大众汽车随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85
随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构造图/85
奥迪A6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分解图/86
奥迪A6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86
奥迪汽车动态转向系统构造图/87
奥迪A6汽车动态转向系统构造图/87
雷诺Laguna GT轿车后轮转向系统示意图/88
雷诺Laguna GT轿车后轮转向系统俯视图/88
宝马汽车整体转向系统示意图/89
宝马汽车后轮转向构造示意图/89
沃尔沃汽车溃缩式转向柱示意图/89
第九章 悬架系统
标致207 RC轿车悬架系统/90
麦弗逊式悬架系统/90
麦弗逊式悬架系统构造图/90
奔驰C级轿车悬架系统构造图/91
奥迪Q5汽车悬架系统构造透视图/91
非独立悬架常见形式/92
独立悬架常见形式/92
奔驰C级轿车前悬架构造图/93
三连杆式前悬架构造图/93
奔驰E级轿车三连杆麦弗逊式前悬架构造透视图/93
奥迪A6轿车五连杆前悬架构造图/94
配备空气减振器的奔驰S级轿车前悬架构造图/94
大众PASSAT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构造图/95
奥迪R8跑车双叉臂式前悬架构造图/95
通用LaCROSSE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构造图/95
钢板弹簧式非独立后悬架系统/96
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系统/96
标致107轿车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扭力梁非
独立悬架系统/96
MINI Cooper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系统/97
MINI Cooper汽车悬架系统/97
奥迪R8超级跑车双叉臂式后悬架系统/98
奔驰R级汽车四连杆式空气后悬架系统/98
奥迪A6轿车四驱车型梯形连杆后悬架系统/99
奔驰C级轿车多连杆式后悬架系统/99
奥迪A6轿车主动式空气悬架控制系统/100
奥迪A6轿车主动式空气后悬架系统/100
奔驰R级汽车双叉臂式空气前悬架系统/101
奔驰E级轿车多连杆式空气后悬架系统/101
奔驰S级轿车AIRmatic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示意图/102
奔驰S级轿车空气后悬架系统/103
奔驰空气减振器/103
奔驰C级轿车阻尼可调式前减振器/104
奔驰C级轿车后减振器/104
奔驰S级轿车空气减振器/104
奔驰S级轿车自动调节式减振器/105
奔驰S级轿车主动车身控制系统(ABC)工作
原理示意图/105
奥迪电磁减振器构造图/106
电磁减振器工作原理图/106
奔驰A级轿车自适应减振器构造示意图/107
奔驰A级轿车带瓦特连杆的扭力梁后悬架系统/107
第十章 制动与安全系统
奔驰S级轿车制动系统控制线路图/109
鼓式制动器构造分解图/110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示意图/110
保时捷汽车通风盘式制动系统/110
盘式制动系统原理图/111
盘式制动器构造分解图/111
奔驰SLS AMG超级跑车陶瓷制动盘/112
奔驰SLS AMG超级跑车制动盘/112
制动钳构造图/113
陶瓷制动盘构造图/113
保时捷BOSTER S跑车前制动盘冷却空气流向/113
奔驰M级汽车制动系统/114
真空制动助力器原理图/114
雷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全车布局示意图/115
EBD工作原理示意图/115
电子稳定程序(ESP)结构示意图/116
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原理示意图/116
紧急制动助力系统(BA)原理示意图/117
加速防滑系统(ASR)原理示意图/117
第十一章 车身附件与配置
奥迪A6轿车抬头显示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118
奥迪A6轿车LED前照灯构造图/118
奥迪Q5汽车LED前照灯构造透视图/119
奥迪Q5汽车LED尾灯构造图/119
雷诺汽车自动刮水器控制系统示意图/120
雷诺汽车自动前照灯控制系统示意图/120
雷诺汽车BOSE音响扬声器布局图/120
汽车空调工作原理示意图/121
奥迪A6轿车空调和暖风系统示意图/121
奥迪A6轿车驾驶座椅构造透视图/122
3.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
,部分 设计/1
,章 概念设计/2
市场调研/2
车型定位/4
造型概念草图/6
外观造型效果图/8
第二章 车身设计/12
车身尺寸大小/12
车身造型平衡/13
车身比例/14
车轮尺寸和轴距、轮距/16
“H点”与空间布局/17
电脑效果图制作/18
车身油泥模型制作/19
胶带图/22
油泥模型风洞测试/23
车身数模构建/26
车身安全防护设计/28
车身轻量化设计/32
第三章 动力系统设计/34
这本书在介绍汽车的能源系统方面,真的是面面俱到,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认知。我一直对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技术很感兴趣,比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以及现在越来越普及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书中对各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图解和文字说明,特别是对内燃机的燃烧过程、热效率的提升以及排放控制技术,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我以前总觉得混合动力汽车只是简单地把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但现在我才知道,它们内部的能量分配和管理系统是多么的复杂和精妙。书中对“能量回收”和“动力分流”等概念的讲解,让我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对于纯电动汽车,书中也详细介绍了电池组的结构、充电技术以及电机的工作原理,并且还对不同类型的电池,比如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进行了比较。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新进展,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汽车能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能源系统的介绍上,既有基础理论的讲解,又有前沿技术的展示,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车身结构和安全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硬核了。我一直对汽车碰撞测试的各种星级评定感到好奇,但总觉得那些报告过于专业,难以理解。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解和原理阐述,将车身笼式结构、吸能区域、高强度钢的使用等概念一一破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碰撞溃缩区”的设计理念的讲解,它说明了在发生碰撞时,车身前部和后部的溃缩区是如何通过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这一点让我深切感受到汽车制造商在安全设计上的良苦用心。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部署时机,以及安全带预紧器和限力器是如何协同工作,在碰撞发生时提供多重保护。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车身刚性”和“车身强度”的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激光焊接、点焊等先进工艺来实现的。这些细节让我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相信了那些高星级碰撞测试的含金量。此外,书中对于空气动力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车身的风阻系数如何影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高速稳定性,以及各种扰流板、扩散器等部件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汽车的外形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评分我一直对汽车的传动系统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绝对是我的菜。我以前总觉得变速器就是一个“换挡”的装置,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它里面包含着如此复杂的齿轮组和液压控制系统。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变速器,比如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以及双离合变速器(DCT)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图解和原理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组”的讲解,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动变速器是如何通过液力传动和齿轮组合来实现平顺换挡的。对于CVT,书中对“钢带”和“锥轮”的配合原理也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明白它为何能够实现无限接近的传动比。而对于双离合变速器,书中对“两个离合器”的协同工作原理的讲解,也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它能够在保证换挡速度的同时,还能兼顾燃油经济性。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差速器”和“分动器”等辅助传动部件的作用,这让我对汽车的动力传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的非常到位,我下单的时候还担心书会因为长途运输而有所磕碰,结果拆开快递,看到严实的纸箱和内部的缓冲材料,心里的石头就放下了。书本身印刷质量也很高,纸张厚实,触感细腻,翻阅的时候不会有廉价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的配色也很有科技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汽车的专业书籍。打开扉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插图部分尤其出色,色彩饱满,细节丰富,每一个零件的构造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对于我这种对汽车构造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天书”被一步步拆解开来,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例如,书中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的阐述,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图解,从进气、压缩、做功到排气,每一个环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火花塞点火的时机,活塞的运动轨迹都给出了非常直观的展示。这一点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汽车科普读物都要深入和易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的解析,这些在现代汽车上非常普遍的技术,我之前只是一知半解,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终于能明白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为什么能显著提升发动机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就连那些复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图示和功能说明,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上,亲眼见证着一辆汽车的诞生。
评分我一直对汽车的底盘系统非常着迷,尤其是悬挂和转向系统,它们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可以说是相当详尽的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比如麦弗逊式、多连杆式、双叉臂式等等,并且通过精美的三维立体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连杆、弹簧、减震器的连接方式和作用。书里还特别强调了不同悬挂结构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比如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的区别,以及它们在舒适性、操控性和成本方面的权衡。我以前总觉得汽车的“操控感”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背后有着如此精密的工程设计。比如,书中对“防倾杆”的讲解就非常到位,它解释了防倾杆是如何在车辆转弯时抵抗车身侧倾,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的。这一点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让跑车拥有“贴地飞行”般操控感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底盘部件中。此外,书中对转向系统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从传统的机械液压助力转向,到现在的电动助力转向,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响应速度、转向力度和燃油经济性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主动转向”和“后轮转向”技术的介绍印象深刻,这些前沿技术是如何通过电子控制和机械联动,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和灵活性,简直就是汽车工程的艺术。
评分我一直对汽车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非常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介绍,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以为汽车就是一块块金属组装起来的,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在每一辆汽车诞生之前,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制造流程。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原材料的选取,到零部件的冲压、焊接、喷涂,再到最后的总装和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激光焊接”和“机器人自动化”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现代汽车制造是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书中还对“模具设计”和“精密加工”等概念进行了讲解,让我明白为什么汽车的零部件能够如此精准地配合,从而保证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等管理理念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汽车行业在追求极致品质和效率方面的努力。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揭示了汽车工业的神秘面纱,让我对那些我们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在关于汽车的材料科学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前总觉得汽车就是钢铁做的,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现代汽车的制造,已经涉及到如此多种类的先进材料。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车身轻量化”理念的讲解,它说明了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会不遗余力地使用各种轻质高强的材料,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书中还对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比如强度、刚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热成型钢”和“航空级铝材”等高端材料在汽车安全结构中的应用,这让我对汽车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型材料,比如“自修复材料”和“智能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汽车的设计理念和流程方面,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以前总觉得汽车就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一个成功的汽车设计,背后凝聚了无数设计师、工程师和市场研究人员的心血。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市场调研、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到最后的原型车制造和测试,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人机工程学”和“用户体验”的讲解,它说明了为什么汽车的内饰布局、座椅舒适度、操作便利性等等,都经过了周密的考量。书中还对“空气动力学”在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明白为什么那些跑车的外形都如此动感和流畅。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在内饰设计中的重要性,这让我对汽车的整体美学有了更深的体会。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揭示了汽车设计的艺术与科学,让我对那些充满魅力的汽车有了更深的欣赏。
评分这本书在关于汽车的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方面,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信息,这对我这样的普通车主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汽车故障的发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并且还配有大量的图解,让我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故障部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检查发动机故障灯”和“读取故障码”的讲解,它让我不再对仪表盘上的警告灯感到束手无策。书中还对各种汽车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机油、机滤、火花塞、刹车片等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为我的爱车进行日常的保养。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四轮定位”和“轮胎动平衡”等专业维护项目的意义,这让我对如何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了解汽车的构造,更能让我学会如何更好地照顾我的汽车,让它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评分我一直对汽车的电子系统和智能化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本书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自然吸引了我。书中对现代汽车中越来越重要的 ECU(电子控制单元)的作用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以前总觉得 ECU 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脑”,但现在我才知道,它就像汽车的“大脑”,控制着发动机、变速器、刹车、转向、安全气囊等几乎所有关键系统的运行。书中通过图示解释了 ECU 如何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做出指令,从而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CAN 总线”的介绍,它解释了为什么现代汽车内部有如此众多的电子元件,却能够如此高效地进行信息交互。这一点让我对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电子功能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比如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等,它们是如何通过对车轮速度、方向盘角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来保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驶安全。我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原理,这让我对未来汽车的自动化驾驶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