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书 名: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作 者:净空法师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7-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3-7-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书 号:ISBN 9787512608856
包 装:平装
定 价:30.00 元
内容简介
《无量寿经》,乃是净宗法门之根本所依。经中详明西方净土依正主伴,种种殊胜微妙不思议之庄严;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修行,勇猛精进,专 志庄严净土之因果;以及劝令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理事双彰之妙旨。令有缘者慕西方极乐世界之严净光丽,形色殊妙,进而发趣 道心,求愿往生,证三不退,入寂光净土。《无量寿经菁华》,乃是净空法师节录《无量寿经》之精句六十条,是法师针对现前社会人心之种种病态所下之法药,可以说句句都是精华,句句都是高潮。所以,无论是讲,无论是听,无论是读,都能提起很高的修学兴趣。
《晚晴集》是弘一大师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把重要的文句辑录下来所形成的。此书一共有一百零一条文句,如第yi条是由《金刚三昧经》录下来的,第二条是 由《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内录下来的,下面都注明出处。书中句句对我们修养处世、待人接物都是金玉良言。法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颇便今人阅读。
编辑推荐
★ 沉静心灵、放下烦恼,聆听净空老法师讲经
★ 一灯足破千年暗、一语能转万世迷
★ 法师慈悲心切,积累四五十年讲经的身后功底,为我们破除文字障碍,深入浅出、近取譬喻,宣达佛陀教育之根本,让我们能够破密开悟
作者简介
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zui多。
一九五九年,老法师于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已逾五十年,从无间断。老法师首倡 “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并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现在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听众,透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为坚实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学的圣贤教育基础,老法师提倡用儒之《弟子规》、道之《太上感应篇》与佛之《十善业道经》的教诲作为扎根教育。
法师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作为自己一生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试读章节
目 录
《无量寿经菁华》讲记序前 言正释经文《晚晴集》讲记 前 言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这一次在“大觉莲社”,预定四次八小时,介绍《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净土宗称为“大经”,我在美国曾经讲过几遍。过去几年,台湾印《大藏经》流通到全世界,已经超过十次以上,数量相当可观。《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这些中国古籍也都先后出版,流通到世界 各国图书馆,再也不怕失传。可是这么多的宝藏若无人读诵,依然非常可惜。几个人一生当中有机会将《大藏经》看一遍?纵然发心阅藏,也不能贯通。所以,我就 想到,假如能将经典中重要的句子摘录下来,让大家都能读诵研究,应用在生活当中,中国固有的文化与大乘佛法才真正能利益众生。弘一大师的《晚晴集》就是节录佛经与祖师的语录,共一百零一条。《晚晴集》我也做过一次通俗的研究讨论,同学们听了非常欢喜,我觉得这种方式值 得一试。于是这次我就在《无量寿经》里摘录了六十条,如果试验成功,我想《大藏经》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大正藏》总共一百册,假如浓缩成一册,就方便多 了。《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这些大部的典籍,也可以用此方法节录成为一册、二册,将来人人都有机会阅读。当然节录要有重点,要“应病与药”。现今的社会、众生有什么症状?社会秩序混乱,众生思想矛盾,无依靠、无安全感,究其根源,莫不是伦理道德之丧失,与因果之理与事实无人重视,这是现前社会病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的节录就要着重伦理道德与因果的道理与事实。我这次节录的六十条就是以整个社会病态作为标准,而不是对修净土的人所说的。如果对专修净土,我不会选择这些,一定选择四十八愿,与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是专修净土者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读了这六十条,可以说读了整部《无量寿经》。一部经不可能自始至终都契机,所以这一部经当中有不少冷场,不切实用,听起来就没有味道。而节录出来的句句精华,无论是讲、是听、是读,都能提起很高的修学兴趣。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持续关注的读者,我对这种高度凝练的“菁华”类书籍抱有极高的期待。它意味着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筛选和提炼,这对于时间有限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大的福祉。这本书的定位横跨了“佛教研究著作”和“哲学宗教”,暗示了它不仅是给信众看的,也欢迎哲学家和宗教学者来审视。我尤其好奇,在老法师的论述中,他是如何将《无量寿经》中那种宏大的愿力,与当下我们个体所面临的困境(比如焦虑、迷茫)进行对接和消解的。这种“经世致用”的智慧,才是真正考验一部佛学著作价值的标准。我希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能够像登山一样,每登一步,眼前的风景(对佛法的理解)就开阔一分,最终达到“智慧如海”的境界,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人望而生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引人入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常年在佛学边缘徘徊的读者的眼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期许与承诺。我总觉得,佛法浩瀚,犹如大海,想要真正领略其精髓,非得有高僧大德的指引不可。这本书从名字上看,似乎就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通往那片智慧之海的门径。尤其看到“无量寿经菁华”几个字,我立马联想到了净空老法师那深入浅出的讲经风格,他总能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经文,用最贴近生活、最让人心悦诚服的方式阐释出来。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能够真正将老法师讲法时的那种“慧津法雨”的感觉带出来,让人读起来,犹如亲临现场,沐浴在佛法的甘霖之中。这种结合了经典原义与现代人理解的著作,往往是初学者和老学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多的宝藏。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在哲学和宗教研究这个定位上,希望能看到对《无量寿经》在宗教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对后世思想影响的深刻剖析,而不是简单的教条复述。
评分从标题来看,这本书似乎特别适合那些对佛教哲学思辨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诵经指南,更被定位为“佛学经典哲学宗教研究著作”,这可就意味着它在学术层面上是有一定深度的。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佛教,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仪式或者简单的因果论上,必须深入到其背后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中去。净空老法师的开示,往往能将这些深奥的哲学命题,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展现出来。我猜想这本书的编纂者在整理“晚晴集讲记”时,必然是下了大力气,将老法师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听众的开示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归纳。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无量寿经》中关于“信、愿、行”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是净土法门的核心,也是区分不同修行路径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一脉络,那对提升我个人对净土宗理论的理解将是莫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组合,给我一种非常古典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晚晴集”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黄昏时分、万物沉静下来的意境,似乎预示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通透与豁达。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定力”,一种不受外界喧嚣干扰的专注。净空老法师的讲解,向来是以“真诚心”著称,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分享”他自己多年修行的体悟。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这种“体悟”的精髓保留下来,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学术著作的范畴,成为了一部具有灵性的文本。我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激发我内在觉性、让我对生命终极关怀产生更深思考的作品。从“智慧如海”的描述来看,我期待它能提供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不仅理解了经文的字面意思,更能体会到古人是如何在这种智慧的海洋中安身立命,找到永恒的宁静。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介绍,我心中的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现在的佛学著作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停下脚步、沉下心来细品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厚重感,从书名中透露出的那种对经典本身的尊重就可见一斑。它强调的是“菁华”,说明作者在整理和阐述时,必然是去芜存菁,直指核心。我个人对净空老法师的讲学体系素来推崇,他的讲解不拘泥于门户之见,更注重的是实践和心性的转化。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将那种“晚晴集”所特有的那种沉静、深邃的氛围捕捉下来。这种氛围,对于现代社会节奏过快的人来说,简直是心灵的避风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扎实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无量寿经》中那种对阿弥陀佛本愿的深刻体悟,以及我们自身如何通过信愿持名来契合这一大愿。那种从浩瀚的经藏中提炼出的,能够指导日常修行的具体方法,才是我最渴求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