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彩生活3: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长寿治病奇效方》是编者参考了大量医学古籍与现代医学书刊著作,收集了大量可行可靠的资料及长期从事医方的交流实践,精心筛选,认真整理,编写而成的。
◎《大彩生活3: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长寿治病奇效方》围绕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急需了解和解决的健康问题,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内容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阅读参考。
◎《大彩生活3: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长寿治病奇效方》汇集了各种偏方奇效方,从食疗到运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力求让中老年读者看过之后自己就能治愈各种小伤小病和疑难杂症,简单方便又科学,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百病自诊的家庭医疗顾问。
《大彩生活3: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长寿治病奇效方》以中老年人养生为中心,结合中老年人身、心方面的特点,辑录了多部养生经典的精华,既有简单、实用、高效的老偏方,又有操作简单、能激发身体正能量的日常保健小功法,融饮食、运动、日常保健于一体,让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轻松掌握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
张拓伟,医学硕士,心血管、老年病专家,擅长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从医理念:厚德载物,仁术为民。
第一章 懂老,才不会怕老
2 老的标准:外在、年龄或心态
2 老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你想过吗
2 怎样判断自己的身体开始衰老了
2 衰老是随着时间不知不觉进行的
3 了解中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3 呼吸系统的变化——随便动一动就喘不过气
4 神经系统的变化——年纪越大,就越健忘
5 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强势来袭”
6 消化系统的变化——牙齿松动、味觉下降、经常便秘
7 运动系统的变化——关节发出抗议
8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富贵病带来的困扰
9 泌尿系统的变化——各种泌尿系统疾病汹涌而来
10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改变
11 中老年人皮肤及五官的变化——功能都减退了
12 中老年人的其他变化——运动速度减慢的原因
13 身体衰老不要紧,心理衰老更可怕
14 困扰中老年人的七种迷思
14 一旦变老,身体也跟着不健康
16 只吃素,真的能防老吗
18 预防骨质疏松,就要大量补钙吗
19 我已经有白头发了,是不是变老了
21 我成天想睡觉,是不是因为老了累了
22 瘦子就一定能活到天年吗
23 打麻将算不算动脑
第二章 全方位构筑健康防线,让老年病远离您
26 五官保健,让你眼不花、耳不聋、牙齿好
26 做好眼部保健,不再只看满天星
34 按摩耳朵,还老年生活一份清楚
42 勤洗鼻子,预防鼻部疾病
50 口腔勤清洁,口气清新疾病消
58 简单叩齿法,让你牙齿坚固胃口好
64 养好筋骨,肩颈腰腿痛不再困扰您
64 养好筋,排除身体废物助长寿
70 养好骨,让您老当益壮
77 伤筋动骨为何需要一百天
79 养好筋骨的老偏方
82 养好五脏六腑是养生保健之根本
82 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
86 心强,五脏强,身体壮
14 困扰中老年人的七种迷思
14 一旦变老,身体也跟着不健康
16 只吃素,真的能防老吗
18 预防骨质疏松,就要大量补钙吗
19 我已经有白头发了,是不是变老了
21 我成天想睡觉,是不是因为老了累了
22 瘦子就一定能活到天年吗
23 打麻将算不算动脑
26 五官保健,让你眼不花、耳不聋、牙齿好
26 做好眼部保健,不再只看满天星
34 按摩耳朵,还老年生活一份清楚
42 勤洗鼻子,预防鼻部疾病
50 口腔勤清洁,口气清新疾病消
58 简单叩齿法,让你牙齿坚固胃口好
64 养好筋骨,肩颈腰腿痛不再困扰您
64 养好筋,排除身体废物助长寿
70 养好骨,让您老当益壮
77 伤筋动骨为何需要一百天
79 养好筋骨的老偏方
82 养好五脏六腑是养生保健之根本
82 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
86 心强,五脏强,身体壮
……
第三章 简易实用小功法,激发您活到天年的正能量
第四章 “食”来运转——吃好喝好,健康才能伴您左右
第五章 老年疾病的急救与家庭护理
……
困扰中老年人的七种迷思
进入中老年后,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身体可能会出各种问题,甚至常常杞人忧天,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陷入各种不正确的观念,其实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养生,就能够防患于未然。
一旦变老,身体也跟着不健康
年纪与老人症状并没有联系
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年人说,人上了年纪身体上的毛病也就跟着多了。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是不是真的上了年纪就会有一大堆毛病?我们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有些人还不到60岁就已经白发苍苍、视力模糊、牙齿松动,从外观上看也是满脸的沧桑,仿佛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全身的骨头就会散了一样。但同时也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已经80多岁了却依然健步如飞,耳不聋眼不花,吃得好,睡得香,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硬朗。由此可以证明,年纪与
身体的毛病并没有绝对的联系。
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关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影响生活与健康的“元凶”都归为疾病,而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在这个几乎每个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的时代,要想正确地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方法是以其心理是否健康为依据,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患有疾病为判断标准。至于老年人经常说的“人老了,毛病就多了”,这句话并不单纯地是健康的问题,更多的是老年人的感受问题。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那些平常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年人,虽然并不全都拥有多么强健的身体,有的甚至要坐着轮椅进出,但是他们依然很快乐而且充满活力,这就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想要一辈子年轻是不可能的事情,与其担心、害怕即将到来的老年,不如积极行动起来,用积极热情的心态来年龄的制约。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尽管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如以前,但依然能够保持健康而积极的形象,甚至能够开创人生的另一个高峰。
……
健康是一种身体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这种心理状态会决定身体的状态。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而健康又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所以才有健康长寿这样的说法。每个人对衰老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身体稍有“风吹草动”就惊惶不安,常想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不是已经老了”。
随着时代信息推陈出新,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年人需要不断更新、提高,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而生活上,中年人既要照顾年长的父母,还要悉心教导正在成长的儿女。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如果不能劳逸结合,适当调整,很可能就会遭遇到疾病的烦扰。再加上一些不良的习惯,许多中年人已经成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的成员。
其实,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保健,虽然压力并不能减轻,但能让中年人远离“富贵病”、亚健康等问题的困扰,充满活力地面对挑战。
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的时间本应该是老年人种种花、养养草,享清福的日子。但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让老年人总是饱受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长寿仿佛变得遥不可及。
其实只要养生得当,尽管不能让每位老人都活到百岁,但是却可以让老年人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身体健康是生活快乐、幸福的基础,是长寿的前提。对中老年人来说,想要健康、长寿就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
这本书可以说是献给广大中老年朋友的一本健康养生指南。这本书吸取了多部养生经典的精华,是养生信息的集大成者,都是简便又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让中老年朋友一读就懂,一学就会,而且操作简单,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免去了频繁进出医院的烦恼。
通过阅读此书,中老年朋友可以轻松掌握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和保健常识,只要将这些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健康长寿就不再只是梦想。
将此书献给所有的中老年人,愿他们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地生活,延年益寿,幸福安康。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给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寻宝”体验。它不像那种面向大众的畅销书,随便在哪家书店的显眼位置都能看到,它更像是需要你主动去探索和挖掘的宝藏。书中的插图,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古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彩色印刷,多数是简单的黑白线条勾勒出的草药形态,甚至有些图形看起来像是早年间木刻版的图像,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家族流传下来的秘籍,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辨认和理解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表达方式。例如,书中提到某些方子需要用“新瓦罐煨煮”,这里的“煨煮”和现代的“小火慢炖”有着微妙的火候区别,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这种传统烹饪技术对药效的影响。这种阅读的“难度”,反而成了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因为它筛选出了真正有耐心、愿意为健康付出努力的读者。它要求我们慢下来,去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去尊重那些古老的智慧,而不是指望通过一扫而过就能掌握一切。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沉浸到一种修身养性的心境之中。
评分我平时工作压力大,身体总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试过各种按摩、针灸,效果时有时无。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偏方集”时,最大的期待是它能不能提供一些立竿见影、操作简单的居家疗法。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把那些复杂的药理和复杂的制作过程都简化了。比如,针对我常有的睡眠不佳问题,书中提供了一个用家里厨房里常见的几种香料混合泡茶的方子。制作过程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称重,水煮,晾凉,睡前一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了一周,没有出现那种“吃了药立刻睡着”的强烈反应,但那种感觉是,入睡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深睡眠的时间好像也延长了,早上起来人也精神了不少。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强调的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身体调整,而非一蹴而就的“奇迹”。它教会你如何倾听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病痛的来袭。书中对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的解读,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的饮食结构,以前只是为了果腹,现在会留意哪些食物可以“助阳”,哪些可以“清热”,让吃饭这件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养生修行。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速效药都来得更持久、更令人安心。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充斥着“排毒”、“抗衰老”等热门词汇的养生书籍相比,这本书显得异常低调且务实。它没有过分渲染那些耸人听闻的健康危机,而是专注于解决中老年人群日常会遇到的,诸如关节不适、消化不良、精力不济这类普遍问题。我发现它对脾胃的调养篇幅非常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所谓的“疑难杂症”,在中医理论中,根源往往在于消化系统的衰弱。书中介绍的几款针对脾胃的食疗方,制作材料简单,副作用极小,非常适合长期坚持。我的一位长辈按照书中的一个“健脾粥”方子坚持了两个月,她反馈说,以前饭后那种腹胀感明显减轻了,整个人看起来都有神气了许多。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提供多少“特效药”,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基于自然食材的生活调理系统。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手册”,而不是一本“急救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吃喝拉撒,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这种朴素而深刻的理念,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不一般,封面设计得很有年代感,那种朴实无华却又透着一股子“真材实料”的味道。我本来对这种标题直白的养生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能被冠上“奇效”二字的,十有八九是夸大其词。然而,翻开目录,看到里头罗列的那些个药材名称,比如什么“山里老林采的XX草根”,或者是“祖传秘制XX油”,立马就勾起了我童年时奶奶在灶台边忙活的那些温馨画面。书里的排版很讲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术 বলল,更像是家里的长辈在一张泛黄的纸上,用毛笔认真抄录下来的笔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个偏方时,都会配上一些关于该药材的历史渊源,或者它在古代医书里的只言片语,这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方子,瞬间有了温度和故事感。比如,讲到某个泡脚方子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用量,还细致地描述了水温应该控制在多少度,泡完之后需要用什么材料擦干,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感觉作者真的把读者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在叮嘱。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养生书那样,上来就跟你谈什么最新的科研数据、复杂的分子结构,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教你如何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东西,来调理身体的小毛病。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不是在“推销”健康,而是在“传承”一种生活智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方子,背后可能藏着几代人的经验积累,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说服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抛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像极了邻里间经验丰富的大爷大妈在茶余饭后交流心得。它的语言极其口语化,甚至带着点儿地方色彩,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甚至偶尔还会让人会心一笑。我记得有一段讲到如何应对冬季手脚冰凉的方子,作者没有用“血液循环障碍”这种专业术语,而是直接说:“那是你体内的‘小火苗’快熄了,得赶紧加点‘柴火’进去。”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切,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问题的核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奇效”并非凭空捏造,它总是会巧妙地在介绍方子的功效后,附带一句“此方对某某体质的人效果尤佳,然体质不同,感受亦异,切勿盲目照搬”之类的提醒。这体现了一种极高的责任心,它知道草药的力量是双刃剑,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这一点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肃然起敬。很多养生书籍的弊端在于,它们把“治病”和“保健”的界限模糊化了,恨不得用一个万能药方解决所有问题。但这本书不同,它非常清晰地划分了“日常调理”和“急症辅助”的范畴,对于那些需要正规医疗介入的情况,作者也毫不含糊地指引读者及时就医,这种不越界的态度,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健康指南应该具备的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