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藝術與設計入門
作者:Alan Pipes
出版:積木文化
页数:272
语种:繁体中文
装帧:膠裝
出版日期:2010-10-25
尺寸:21cm×28cm
ISBN:9789861203676藝術與設計都是視覺的語言,如何創作出可以激發觀者共鳴的作品,其實有規則可循,讀者並不需要辛苦獨自摸索。本書試圖從視覺創作的基本構成元素與規則二大面向,引領讀者進入藝術與設計的大門。
第一部分說明點、線、面、形狀、紋理、空間、時間和動作,以及色彩等基本元素,在藝術創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則從統一性、和諧、平衡、大小、強調與律動等美學規則,創作出具有美感的藝術與設計作品。而每頁提供的圖示不僅只是圖例示範,也是一種創作的激發。 除針對藝術史與設計史作廣泛的綜述,書末也放置了一些具有價值的網路與書籍資源,方便讀者做延伸閱讀。 本書不是一本純藝術欣賞指南,它提供了觀看、創作一件藝術作品的入門基礎,透過有啟發性的圖例、基本的視覺規則與元素的探索,讓有心致力於藝術創作者,可以從中建立自己的美學養成與藝術欣賞眼光,進而發揮於自己的創作上。
【本書特色】 ?視覺創作實用入門書:任何藝術創作皆是由點、線、面、顏色、空間……等構成,沒有和諧、平衡、比例……等基本美學規則,也難以成就一件傑出的藝術作品。 ?即使不從事藝術創作,也能培養良好的藝術欣賞眼光。理論輔以上百幅豐富的圖例,或是知名的繪畫、插畫、攝影與電腦3D圖示,即使不動手創作也能培養審美眼光。
第二部分則從統一性、和諧、平衡、大小、強調與律動等美學規則,創作出具有美感的藝術與設計作品。而每頁提供的圖示不僅只是圖例示範,也是一種創作的激發。 除針對藝術史與設計史作廣泛的綜述,書末也放置了一些具有價值的網路與書籍資源,方便讀者做延伸閱讀。 本書不是一本純藝術欣賞指南,它提供了觀看、創作一件藝術作品的入門基礎,透過有啟發性的圖例、基本的視覺規則與元素的探索,讓有心致力於藝術創作者,可以從中建立自己的美學養成與藝術欣賞眼光,進而發揮於自己的創作上。 ◎第一部 元素 ?第一章 點與線 ?第二章 形狀 ?第三章 肌理 ?第四章 空間——創造深度的幻覺 ?第五章 時間與運動 ?第六章 明暗深淺 ?第七章 色彩
◎第二部 規則
?第八章 整體性和和諧感 ?第九章 平衡 ?第十章 大小與比例 ?第十一章 對比與強調 ?第十二章 律動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叫做“视觉叙事”的概念,总觉得好的设计不应该只是好看,更应该能“说话”。这本书在这方面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已经烂熟于心的“三原色”或者“黄金分割”这类基础知识,而是直接切入了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构建情感连接和信息传递的深层技巧。特别是关于“设计中的情绪张力”那一节,作者引入了心理学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冷色调组合会带来疏离感,而暖色调的并置又会产生亲密感。书中列举的对比案例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们跨越了平面广告、网页界面乃至产品包装等多个维度,显示了设计语言的普适性。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视觉层级”的处理方法。以往我总觉得排版就是把字放上去,但这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字重、大小、对比度和留白,像指挥家一样精确地控制读者的目光流向。读完后,我重新审视了我之前做过的一些海报设计,瞬间茅塞顿开,发现自己之前错把信息堆砌当成了有效沟通,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呼吸”着去设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食谱,而是烹饪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大胆的色彩碰撞和精妙的排版布局,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性与艺术气息。我原本以为这种入门级的书籍会充斥着枯燥的理论,但它一开篇就用生动的案例和极富启发性的视觉语言,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比如,它对“形式追随功能”这个经典设计原则的阐释,不是用长篇大论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媒介上的作品,直观地展示了设计语言的演变与内在逻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负空间”运用的那一章,作者似乎拥有将抽象概念实体化的魔力,通过一系列简洁的图形练习,我立刻明白了留白在构建视觉平衡和引导视线中的关键作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的亲自指导下,一步步拆解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设计规律。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和“如何做”,这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设计领域的新手来说,无疑是搭建稳固知识体系的最佳起点。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后续学习的热情,让人迫不及待想拿起画笔或打开软件进行实践。
评分我是一个对“美”的本质很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一直想找一本能深入剖析设计“美感”来源的书,而不是仅仅教你如何使用软件。这本书在哲学层面的探讨,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没有回避那些宏大议题,比如“什么是好的设计?”、“现代审美是如何被媒介塑造的?”。书中穿插着对包豪斯、瑞士风格乃至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精炼总结,但这些历史回顾并非为了炫耀知识储备,而是为了说明设计语言是如何不断自我革新和相互影响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克制”在设计中的力量的论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过度装饰的时代,这本书反而旗帜鲜明地提倡“少即是多”的精髓,并通过分析那些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阐释了这种克制背后蕴含的强大自信和对受众的尊重。阅读时,我常常停下来沉思,思考自己日常接触的各种设计,究竟是遵循了某种永恒的美学原则,还是仅仅是短暂的流行符号。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帮助我跳脱出单纯的“喜欢/不喜欢”,进入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设计美学的书,十有八九都是“纸上谈兵”,看完后感觉自己懂了一堆理论,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手忙脚乱。然而,这本工具书的实用性绝对是超乎预期的。它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验证”。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困境,总是将复杂的设计原理转化为一系列可以立即上手的练习。例如,在讲解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时,它不是空泛地谈论“一致性”,而是提供了一套包含Logo、标准色板、辅助图形和版式模板的详细流程图,并配有清晰的步骤说明和修改建议。我跟着书中的提示尝试去设计一个虚构咖啡店的VI,每走一步,书中的内容都能给我及时的反馈和方向修正。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学习到实际产出的距离。我不再需要去猜测哪个字体配哪个颜色更合适,因为书里已经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为我搭建好了基本的审美框架。对于那些渴望快速将知识转化为作品的实践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效率的加速器,它让设计学习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摸索。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本身就是一种关于“视觉传达”的教学范本,这一点必须单独提出来表扬。通常工具书的排版为了信息量最大化,往往显得拥挤和压抑,但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和自律性。页面的留白处理得极其讲究,每一张图例和文字块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确保了阅读的流畅性。色彩的运用也十分高明,它没有使用过于花哨的颜色来分散注意力,而是巧妙地利用高饱和度的色彩作为重点提示,其余部分保持沉稳的黑白灰调,完美地服务于内容本身。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外部作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裁剪和重构,以突出讨论的焦点,这种对信息“纯净度”的追求,本身就体现了高超的设计素养。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究的“优秀设计案例集”。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的版式编排技巧,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冗长的说明都来得有效和直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