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經傳十五講(修訂版)
作者:廖名春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頁數:480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466276
内容简介
《周易》在中國傳統經典中是有特色的,也可謂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之作。傳統中國的自然觀、人生觀、政治觀,都包羅在《周易》中。《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哲學、象數理論,深深影響甚至支配了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內各國人的思維習慣、人生態度,以至政治哲學。
本書作者為周易研究及古文獻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文獻學的功力,結合新材料及新發現,融會傳統易學源流,從普及的角度講解《周易》。由基礎而漸深入,由八卦、六十四卦卦畫、卦爻辭,及於《周易》的義例、成書與性質,繼而講論與本經形成一體的《易傳》—《彖傳》、《大象傳》、《小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與《雜卦傳》。甚見功力,時有創見。
對於普通讀者,細細讀畢,《周易》經傳的基本理論、哲學思想及脈絡,能夠漸漸把握和領悟。對於熟悉《周易》的讀者,若將本書與其他《周易》著作參詳閱讀,對《周易》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
作者简介
廖名春
1956年生,湖南武岡人。清華大學歷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湖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出土簡帛和先秦秦漢文獻的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合著,首要作者)、《荀子新探》、《帛書易傳初探》、《新出楚簡試論》、《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出土簡帛叢考》、《中國學術史新證》、《帛書〈周易〉論集》、《周易經傳與易學史續論》等書,在《歷史研究》、《文史》、《哲學研究》、《漢學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30餘篇。
目录
第一講
緒論
一 《周易》的特徵
二 學《易》的意義
三 學《易》的方法
第二講
八卦
一 八卦的卦畫、卦名和卦義
二 八卦之間的關係
三 八卦的卦位
四 八卦的生成
第三講
六十四卦的卦畫
一 六十四卦的產生
二 六十四卦的配對
三 六十四卦的卦序
第四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上)
一 乾、坤與屯、蒙
二 需、訟與師、比
三 小畜、履與泰、否
四 同人、大有與謙、豫
第五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下)
五 隨、蠱與臨、觀
六 噬嗑、賁和剝、復
七 无妄、大畜和頤、大過
八 坎卦與離卦
第六講
《周易》的卦爻辭(下經上)
九 咸、恆和遯、大壯
十 晉、明夷和家人、睽
十一 蹇、解和損、益
十二 夬、姤和萃、升
第七講
《周易》的卦爻辭(下經下)
十三 困、井和革、鼎
十四 震、艮和漸、歸妹
十五 豐、旅和巽、兌
十六 渙、節和中孚、小過
十七 既濟和未濟
第八講
《周易》的義例
一 二二相耦,相反為義
二 象辭相應
三 特殊的語彙
第九講
《周易》的成書與性質
一 從語言的比較論《周易》的成書時代
二 從文獻的記載論《周易》的作者與時代
三 《周易》的性質
第十講
《易傳》的形成和特質
一 《易傳》的形成年代
二 《易傳》的作者
三 《易傳》的特質
第十一講
《彖傳》
一 《彖傳》的體例
二 《彖傳》的思想
第十二講
大、小《象傳》和《文言傳》
一 《大象傳》
二 《小象傳》
三 《文言傳》
第十三講
《繫辭傳》
一 論占筮的原則和體例
二 論《易經》的性質
三 論《易經》的基本原理
第十四講
《說卦傳》
一 論六畫卦
二 論八卦
第十五講
《序卦傳》與《雜卦傳》
一 《序卦傳》
二 《雜卦傳》
第十六講
《周易》經、傳
一 《易經》
二 《易傳》
修訂版後記
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体现在对《周易》本身的解读上。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运用古老智慧来审视现代生活的指南。那些关于时位、中正的讨论,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反而显得格外珍贵。作者的论述总是能引人深思,比如他对“变”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变化无常,而是蕴含着一种审慎的智慧。我发现自己慢慢地在日常交往和工作抉择中,不自觉地运用书中提到的某些原则去衡量。纸张的触感和排版上的舒适度也为长时间阅读提供了保障,细节之处见真章,这绝对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的宝典。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初涉周易之学的门外汉来说。廖老师的讲授方式非常贴近生活,他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者,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在跟你娓娓道来。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易经》中那些晦涩难懂的爻辞和卦象,他总能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我尤其欣赏他那种“讲义”式的风格,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读完之后,感觉不再是单纯地在背诵口诀,而是真正理解了周易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智慧。那些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古老智慧,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这对我生活中的一些决策和思考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确实是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十五讲”这个结构有点担心,怕内容会过于零散,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廖名春先生的安排非常巧妙,每一讲都像是搭建起一个坚实的台阶,稳步地引导读者向上攀登。他讲解《周易》不是简单地罗列卦象,而是将它放在整个中国哲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宏观视野让人受益良多。我特别喜欢他分析不同版本和注释时那种兼听则明的态度,没有一味地推崇某一家之言,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辨析。这种开放性的引导,让我对学习经典有了更主动的热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读起来非常带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都透着一股朴实又厚重的气息,一看就知道是用心之作。港台原版这一点对我很有吸引力,总觉得原汁原味的东西更有价值。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作者的文笔老辣而富有洞察力,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普及读物,而是真正下了功夫去梳理和解读周易的精髓。我花了不少时间去消化其中的内容,尤其是关于阴阳变易的论述,每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它没有试图把周易变成某种预测未来的工具,而是将其提升到了探讨宇宙规律和人生哲理的高度,这才是真正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
评分我很少用如此高的评价给一本书,但对于这本《周易》的解读,我心服口服。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我之前尝试过其他几本易学书籍,要么过于神秘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工具化,失了其应有的深度。唯有这本,既保持了经典的崇高性,又兼顾了读者的可理解性。作者的学术功底深厚可见一斑,但他却选择了一种极其谦逊和亲切的方式来传达这些知识。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种亲近感油然而生,这不只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