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一部》
作者: 撒迦利亞.西琴
原文作者: Zecharia Sitchin
譯者: 宋易
出版社:新星球
出版日期:2017/09/26
ISBN:9789869503716
叢書系列:The Other
規格:平裝 / 42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 新時代> 靈性導師/靈訊
內容簡介
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
超越《上帝的指紋》,精通楔形文字的撒迦利亞.西琴博士,
以《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板的古老文獻提出
無可爭辯的文獻證據:關於地球的起源和人類來自外星的祖先
看得見證據的《創世記》
伊甸園、大洪水以及《聖經》中的故事是史實而非神話
《第十二個天體》30週年紀念版,
這部啟示性的大師級著作,將永遠改變人類的歷史觀和命運觀。
「我寫作的動力和渴望,就是還原《聖經》中的真實身分。」──撒迦利亞.西琴
人類是怎麼出現的?亞當又是按照誰的形象做出來的?
近年來不斷發現的證據與資訊,向我們顯示:一個更先進的外來文明,曾經居住在我們的星球上。
西琴博士畢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他精通蘇美楔形文字、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並綜合考古、古天文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新發現,在歷經三十年嚴謹的研究探索,他向世人還原《創世記》的故事是事實而非神話,重新建構了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歷程,證明神祕的第十大行星「尼比魯」的存在。他揭露天界間的諸神,從地球進行太空旅行的祕密,以及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人類的歷史。
◎ 納菲力姆──來自遙遠外星的淘金者──是如何創造出和他們樣貌相近的地球生物的?
◎ 希臘詞彙中的人類(anthropos)的意思是「總是仰望的生物」?
◎ 源於古代蘇美的e.ri.du一詞的earth(大地、地球),本意竟是遙遠的家?
◎ 天上的「諸神」,曾在13000年前引發大洪水來毀滅人類嗎?
◎ 當「他們」的星球每3600年靠近地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聖經》與科學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嗎?
◎ 在這浩瀚宇宙中,我們真的不是孤獨的嗎?
《地球編年史》的《第十二個天體》,彙集《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板的古老文獻,挑戰了現存人類的生命起源論,顛覆了傳統的宇宙觀,也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視野。
各界佳評
「重量級的學者組合……數千年來,祭司、詩人和科學家都曾努力解釋生命從何而來……現在,一位公認的大師,知名學者,帶著一個為驚人的理論來到我們面前。」──美國合眾新聞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刺激……難以置信……激進主義……但你不得不相信」──《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
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是一位國際上備受尊敬的作家和研究者,從1976年起,陸續出版一系列作品,在全球引起巨大的迴響。這部一套七冊的《地球編年史》至今已被翻譯成20幾種語言,印刷將近2000萬冊。
在書中,作者結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新科學發現,重新編織並複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類史。他提供的證據顯示,古代神話並不僅僅是傳說或人們的幻想,而是被我們日漸淡忘的遙遠史實。
這套編年史從45萬年前,太陽系中的第12個天體尼比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1982年發現並命名的第十大神祕行星──上降臨地球的外星高智能生物阿努納奇對地球的統治開始,經歷人類崛起以及大洪水災難,到西元前2023年近東地區蘇美人滅亡為止,重新建構了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全部歷程。作者的新穎觀點具有強大的衝擊力,使這系列書造成的影響力持續30年,至今不衰。
作為世界上少數能解讀蘇美楔形文字的學者,撒迦利亞.西琴同時也精通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一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活動。他的研究甚至被歸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西琴學」。他的研究表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獨,因為在經過了3600年的一個軌道運行週期後,第12個天體即將返回。
撒迦利亞.西琴於1922年出生於俄羅斯亞塞拜然庫班,童年在烏克蘭度過。成長之後赴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歷史、語言學、經濟學及神話學等。2010年10月9日病逝於美國紐約。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这些内容时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和近乎狂热的探索精神。书中对于不同文化符号和神话传说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作者似乎能轻易地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找到共同的“回响”,并试图解释其背后的统一根源。这种跨文化的整合能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博学和广阔的视野。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许多看似不相关的文化现象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和连接,仿佛世界上的所有知识都开始被一个更大的逻辑框架所串联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人类文明的演进。它并非单纯地复述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历史,而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理论体系。我个人对书中探讨的周期性灾难与文明兴衰的关系非常感兴趣,那种宏大的时间尺度和对地球地质活动的深度结合,让人对“历史”二字的理解瞬间提升到了一个不同的维度。每一次读到关键性的转折点,我都会下意识地停下来,去思考作者的论据是否站得住脚,这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阅读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思考维度。它迫使你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定论,去寻找更深层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动力机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复古而又带着一丝神秘感的排版,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深邃的哲学意味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遥远而晦涩的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知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宏大而又令人信服的叙事框架。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时间的旅人,穿梭于不同的纪元,亲眼目睹那些被历史尘封的重大事件。书中对宇宙观的构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挑战我们既有的认知边界,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深思:我们对自身存在和起源的理解,是否真的足够全面?那种被引领着跳出舒适区的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历史叙事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或许一开始会带来一些冲击,因为它确实打破了许多既定的观念。但正是这种“打破”的过程,才体现了它真正的价值。书中对某些科技发展节点和关键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即便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他也能用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推导将其铺陈开来,让读者在惊奇之余,也感到了一丝逻辑上的自洽。我更看重的是它激发了我的探索欲,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古老知识体系的另一扇门,让我开始主动去寻找和比对更多不同的资料来源,这对于一个求知者来说,是最好的馈赠。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故事性。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引人入胜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使得即便是对某些专业领域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其思维的脉络。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古代文献解读的部分,那些被主流历史学界忽略或误读的文本,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他就像一位侦探,从蛛丝马迹中重构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个推论都建立在细致的考证之上,让人感到既震撼又信服。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吸收知识,不如说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原来如此”的惊叹,这种持续的、高质量的智力刺激,实在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