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48.00元
作者:彼得·D.希夫(Peter D. Schiff);安德鲁·J.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86729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岛经济学》=《国富论》 《经济学原理》。沉闷枯燥的科学竟然如此通俗易懂,上至90岁下至9岁都喜欢得不得了!千万读者惊呼:经济学竟然可以这样解释!
内容提要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
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
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对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专业而又生动的分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让从9岁到90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岛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它本就该属于那个地方。
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机智幽默的手法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胀的根源,利率的影响,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讨论,却常常被误解。对于那些想走出误区,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常识的读者,这本书会带来惊喜。
目录
推荐序/ XI
珍藏版序言/ XV
序言/ XXI
写在前面/ XXXV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001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015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033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偿还贷款!
第四章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045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057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为什么会有储蓄/ 079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基础设施与贸易/ 095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111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121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141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一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两条鱼。
第十一章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153
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有必要,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167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24 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国。
第十三章“鱼本位”的破灭/ 179
频繁兑换真鱼开始对存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191
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209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棚屋价格不是逐渐下跌,而是直线下降。棚屋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棚屋价格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227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国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缓兵之计/ 241
朱特尼亚群岛爆发了一次更加严重的棚屋崩溃风暴。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名为IMF(岛际海上渔民组织)的跨洋机构仓促成立,并立即推出了一项计划。
第十八章占领华孚街/ 255
由失业工人、棚屋购买者等年轻人组成的联盟发起的“占领华孚街”运动,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成为后危机时代挫败的象征。
第十九章无鱼不起浪/ 273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293
致谢/ 299
推荐序/ XI
珍藏版序言/ XV
序言/ XXI
写在前面/ XXXV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001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015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033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偿还贷款!
第四章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045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057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为什么会有储蓄/ 079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基础设施与贸易/ 095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111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121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141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一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两条鱼。
第十一章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153
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有必要,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167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24 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国。
第十三章“鱼本位”的破灭/ 179
频繁兑换真鱼开始对存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191
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209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棚屋价格不是逐渐下跌,而是直线下降。棚屋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棚屋价格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227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国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缓兵之计/ 241
朱特尼亚群岛爆发了一次更加严重的棚屋崩溃风暴。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名为IMF(岛际海上渔民组织)的跨洋机构仓促成立,并立即推出了一项计划。
第十八章占领华孚街/ 255
由失业工人、棚屋购买者等年轻人组成的联盟发起的“占领华孚街”运动,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成为后危机时代挫败的象征。
第十九章无鱼不起浪/ 273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293
致谢/ 299
作者介绍
彼得·希夫
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现任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他的观点常被各大新闻媒体引用,曾成功预测2008年经济危机。他还著有超级畅销书《美元大崩溃》。
安德鲁·希夫
金融服务行业媒体与市场顾问,目前主要负责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的传播与媒体管理。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接触经济学这类书籍,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远,也太过深奥。但《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这个书名,却意外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鱼”和“美元”,这两个非常具体的意象,加上“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我更倾向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互动来学习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论。所以,我抱着一种“也许能看懂”的期待来翻开它。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一个虚构的小岛,变成一个经济学的“实验室”。这个小岛上的居民,他们会经历怎样的经济活动?从最初的简单交换,到后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的经济现象,整个过程会是怎样的?特别是“美元”的出现,它在小岛的经济体系里扮演了什么关键角色?它会不会解释一些我们平时会接触到的经济概念,比如货币的本质、价值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成因,甚至是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aha moment”,就是那种突然恍然大悟的时刻,让我觉得“原来经济学是这样的!”。我设想,也许作者会通过一些巧妙的对话和情节设计,将那些复杂的经济原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理解了它们。我也不希望这本书的篇幅太长,太多的专业术语会让我望而却步。我期待的是一种流畅自然的阅读体验,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评分这本《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包装挺有意思的,封面上的海岛和鱼,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故事的氛围。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听起来就很枯燥,什么供需曲线、货币政策,感觉离我的生活特别遥远。但这个书名,尤其是“故事”这两个字,让我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我本身也不是什么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是一个普通读者,平时顶多看看些财经新闻,了解点大体的概念。所以,我更期待的是它能用一种更平易近人、甚至有点趣味性的方式,来讲解经济学的原理。我特别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把“鱼”和“美元”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还能讲明白复杂的经济学概念的。比如,我很好奇,一开始他们是怎么引入“鱼”的,这个“鱼”在故事里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代表稀缺资源,还是劳动价值?而“美元”又是怎么出现的,它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货币,它的出现又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不会像教科书一样,上来就堆砌理论,而是能通过人物的对话、情节的发展,一点点揭示经济学的奥秘。我还在想,作者会不会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类比,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毕竟,经济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能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来理解它,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体验。我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也许会有一个小岛上的居民,他们一开始用物物交换的方式来交换东西,然后慢慢有了某种特殊的物品成为了交易媒介,再到后来可能出现了借贷、储蓄等等,这些过程听起来就充满了戏剧性。我尤其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小岛经济,也会出现像我们现实世界中看到的那些经济波动和问题。
评分对于《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颇为期待但又略带审慎的态度。在我看来,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一种距离感,总是与高深莫测的理论、复杂的公式联系在一起。而“小岛”、“鱼”、“美元”、“故事”这些元素,似乎是在尝试打破这种隔阂,用一种更具象、更具叙事性的方式来呈现经济学的世界。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编织成一个能够揭示复杂经济原理的“故事”。我的核心期待在于,这本书能否以一种真正“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我希望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名词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的互动,来展现经济活动的逻辑。例如,岛上的居民如何进行物品的交换?“鱼”作为一种商品,它的稀缺性是如何影响其价值的?而“美元”的出现,又会带来怎样的货币化过程,以及它在信用、储蓄、投资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aha moment”,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一些经济现象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我期待的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书,而是一本能够通过故事,让我们理解经济学底层逻辑的读物。
评分我拿到这本《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时,说实话,还有点犹豫。经济学这东西,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感觉离日常生活很远,更像是报纸上那些我不太懂的数字和图表。我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对这个领域几乎是零基础。但是,书名里“鱼”、“美元”和“故事”这几个词,像是有某种魔力,让我觉得它可能真的能让我这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甚至产生兴趣。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编织成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叙事。我的主要担忧是,它会不会像市面上很多“通俗经济学”的书一样,表面上讲得热闹,但骨子里还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最后读完还是觉得云里雾里。我希望这本书能真的做到“深入浅出”,用最贴近生活、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那些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原理。我脑海里想象着,也许会有一个关于资源分配、生产、消费的简单模型,在这个小岛的背景下徐徐展开。我非常好奇,“鱼”在这个故事里到底代表着什么?是劳动力的产出,还是商品的价值?而“美元”的出现,又如何改变了岛上的交易模式和经济结构?它会不会解释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稀缺性、机会成本、供求关系,甚至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但这一切都通过故事的叙述来完成,而不是枯燥的定义和公式。如果这本书能让我看完之后,能对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有一些新的认识,那我就觉得物超所值了。
评分读《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之前,我承认我对经济学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总是把它归类为“高冷”学科,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似乎有点遥远。但是,这本书的名字却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特别是“鱼”和“美元”这两个具体的事物,再加上“故事”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那种让人头疼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具象化、更易于理解的普及读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一群人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他们如何利用岛上的资源,比如“鱼”,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美元”这个概念被引入时,又会对他们的生活和交易方式带来怎样的改变?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通过这个小岛上的故事,来解释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他们是如何衡量“鱼”的价值的?“美元”的出现,是否会引发一些关于财富分配、贫富差距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经济现象,比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能够让我对经济学有一个全新的、更具象的认识,能够举一反三,理解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经济运作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