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书 易经易传的智慧 译注原文白话文白对照周易全解易经入门预测学线装4册

周易全书 易经易传的智慧 译注原文白话文白对照周易全解易经入门预测学线装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之满 编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易传
  • 传统文化
  • 哲学
  • 预测学
  • 古籍
  • 线装书
  • 四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18785296539
商品编码:18785296539
开本:16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目录

 

(第一册)

                                                         周易注译与解析

                                                               上经

乾卦第一——(1)                                               豫卦第十六——(18)

坤卦第二——(2)                                               随卦第十七——(19)

屯卦第三——(4)                                               蛊卦第十八——(20)

蒙卦第四——(5)                                               临卦第十九——(21)

需卦第五——(6)                                               观卦第二十——(22)

讼卦第六——(7)                                               噬嗑卦第二十一——(23)

师卦第七——(8)                                               贲卦第二十二 ——(24)     

 比卦第八——(9)                                               剥卦第二十三——(25)

小畜卦第九——(10)                                         复卦第二十四——(26)

履卦第十——(11)                                            无妄卦第二十五——(27)

泰卦第十一——(13)                                        大畜卦第二十六——(28)

否卦第十二——(14)                                        颐卦第二十七——(28)

同人卦第十三——(15)                                     大过卦第二十八——(30)

大有卦第十四——(16)                                     坎卦第二十九——(31)

谦卦第十五——(17)                                         离卦第三十——(32)

                                                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34)                                      家人卦第三十七 ——(40)  

恒卦第三十二  ——(35)                                     睽卦第三十八 ——(41)  

遁卦第三十三  ——(36)                                     蹇卦第三十九 ——(42)  

大壮卦第三十四 ——(37)                                  解卦第四十 ——(43)  

晋卦第三十五  ——(38)                                     损卦第四十一 ——(44)  

明夷卦第三十六   ——(39)                               益卦第四十二 ——(45)  

夬卦第四十三——(46)                                         归妹卦第五十四——(58)

姤卦第四十四——(48)                                         丰卦第五十五——(59)

萃卦第四十五——(48)                                         旅卦第五十六——(61)

升卦第四十六——(50)                                        巽卦第五十七——(62)

困卦第四十七——(50)                                         兑卦第五十八——(63)

井卦第四十八——(52)                                        涣卦第五十九——(64)

革卦第四十九——(53)                                        节卦第六十——(65)

鼎卦第五十——(54)                                           中孚卦第六十一——(66)

震卦第五十一——(55)                                        小过卦第六十二——(67)

艮卦第五十二——(56)                                        既济卦第六十三——(68)

渐卦第五十三——(57)                                        未济卦第六十四——(70)

                                                         传文 

                                                        文言传

乾文言——(72)                                              坤文言——(76) 

                                                          彖辞传

                                                          彖辞上传

乾卦——(78)                                豫卦——(84)

坤卦——(78)                                随卦——(84)

屯卦——(79)                                蛊卦——(85)

蒙卦——(79)                                临卦——(85)

需卦——(80)                                观卦——(86)

讼卦——(80)                                噬嗑卦——(86)

师卦——(81)                                 贲卦 ——(87) 

比卦——(81)                               剥卦——(87) 

小畜卦——(81)                            复卦——(87)   

履卦——(82)                               无妄卦——(88)

泰卦——(82)                               大畜卦——(88)

否卦——(83)                              颐卦——(89)  

同人卦——(83)                          大过卦——(89)   

大有卦——(83)                         坎卦——(89) 

谦卦——(84)                            离卦——(90)

                                              彖辞下传

咸卦——(91)                               井卦—— (98)  

恒卦——(91)                               革卦 —— (98)

遜卦——(92)                               鼎卦—— (99)

大壮卦——(92)                           震卦 —— (99)

晋卦——(92)                              艮卦—— (99)

明夷卦——(93)                          渐卦—— (100)

家人卦——(93)                          归妹卦—— (100)

睽卦——(93)                             丰卦—— (101)  

蹇卦——(94)                             旅卦—— (101)

解卦——(94)                             巽卦—— (102) 

损卦——(95 )                            兑卦—— (102)

益卦——(95)                             涣卦—— (102)

央卦——(96)                             节卦—— (103)

垢卦——(96)                              中孚卦—— (103)

萃卦——(97)                              小过卦—— (104)

升卦——(97)                              既济卦—— (104)

困卦——(97)                             未济卦—— (104)

                                    象辞传

                                   象辞上传

乾卦——(106)                         大有卦——(116)

坤卦——(106)                         乾卦——(116)

屯卦——(107)                          豫卦——(117)

蒙卦——(108)                         随卦——(118)

需卦——(109)                         蛊卦——(119)

讼卦——(110)                         临卦——(120)

师卦——(111)                         观卦——(121)

比卦——(111)                         噬嗑卦——(121)

小畜卦——(113)                      贲卦——(122)

履卦——(113)                         剥卦——(123)

泰卦——(114)                          复卦——(124)

否卦——(114)                        无妄卦——(124)

同人卦——(115)                      大畜卦 ——(125)

颐卦——(126)                             坎卦——(127)

大过卦——(126)                     离卦——(128)                    

                                        象次下传

咸卦——(129)                        井卦——(141)     

恒卦——(130)                        革卦——(142)       

遜卦——(130)                        鼎卦——(143)     

大壮卦——(131)                    震卦——(143)      

晋卦——(132)                       艮卦——(144)     

明夷卦——(132)                    渐卦——(145)     

家人卦——(133)                   归妹卦 ——(146)     

睽卦——(134)                       丰卦——(146)     

蹇卦——(135)                        旅卦——(147)     

解卦——(136)                        巽卦——(148)     

损卦——(137)                         兑卦——(149)     

益卦——(137)                         涣卦——(150)     

央卦——(138)                          节卦——(150)     

垢卦——(139)                       中孚卦——(151)     

萃卦——(139)                       小过卦——(151)     

升卦——(140 )                       既济卦——(152)     

困卦——(140)                        未济卦——(152)     

                                  系辞传

                                    系辞上传

第一章——(154)               第七章——(158)

第二章——(155)               第八章——(158)

第三章——(156)               第九章——(161)

第四章——(156)               第十章——(162)

第五章——(157)               第十一章——(163)

第六章——(157)               第十二章——(164)

                                  系辞下传

第一章——(166)               第七章——(174)

第二章——(167)               第八章——(175)

第三章——(169)               第九章——(176)

第四章——(169)               第十章——(176)

第五章——(169)               第十一章——(177)

第六章——(173)               第十二章——(177)

                                   说卦传

第一章——(178)               第七章——(181)

第二章——(179)               第八章——(181)

第三章——(179)               第九章——(182)

第四章——(180)               第十章——(182)

第五章——(180)               第十一章——(182)

第六章——(181)              

                                    序卦传

上经——(184)                        下经——(186)

                                    杂卦传

杂卦传——(189)

                                 第二册

                              周易研究

                             第一篇 《易》明辨

简易——(193)                       交易及其他——(197)

变易——(195)                       结语——(198)

不易——(196)

                                  第二篇 三与四和不三不四

三才是上古思想的高峰——(199)               做人难,难做人——(201)

三四爻属于人位——(200)                          不三不四的人物——(202)

                                     第三篇  先阴后阳

说“阴阳”不说“阳阴”——(203)                     《易》逆数也——(204)

循环逻辑——(204)                                       一阳一阴非道也——(205)

佛家主张先阳后阴——(206)                         答案未必在周易——(206)

                    第四篇  “一君二名”与“二民一军”辩解

治域广狭说——(208)                   

道家阴阳说——(208)

语焉不详说——(209)

政权分合说——(209)

君主民主说——(209)

得二说得一——(210)

厚下安宅说——(211)

                  第五篇   卦,是什么

卦者挂也——(212)                                  

卦者象也——(212)

卦象不是形式——(214)

卦画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体——(214)

 

义理宝库的巨大功能——(215)

卦者时也——(217)

卦者情境也——(221)

 

                                                          第六篇    何谓“天地之心”

群阴剥阳——(223)

一阳来复——(224)

生动是天地之心——(225)

天地之心为无与静——(227)

动静结合始见天地之心——(229)

人者天地之心也——(229)

天地之心是阴阳消长的规律——(231)

玄是否为天地之心——(232)

天人合一与扶阳抑阴——(234)

情义双关的命题——(236)

天地之心的美学意义——(237)

天地之心的实践意义——(239)

                                                    第七篇“制器尚象”与“居则观象”

此象非彼象——(240)                           《易》生于象——(246)

《易》者象也——(240)                         是耶非耶  奇谈怪论——(251)

占以象为本——(245)                              合理调改——(254)

                                                    第八篇   囫囵吞《易》

难解的“利见大人”  ——(256)                           《临》具《乾》德之说——(269)

是谁“利见大人”  ——(256)                              闻氏的说法——(270)

谁是九五爻中的大人——(260)                         结语——(271)

八面玲珑的观点——(261)                                  解《易》难于上青天——(272)

孔装及以孔传为本的观点——(263)                 《蒙》卦初六爻辞怎么讲——(273)

高氏的说法——(266)                                 《蒙》卦初六《象》辞怎么讲的含义——(275)

李氏的说法——(268)

                                                   第九篇  大《易》是否不言有无

孔子的有无——(278)                                    孔传的第二个“有”——(284)

无和無有何区别——(279)                              太极图——(286)

《易》有太极是什么——(281)

                                                      第十篇  象乎    辞乎 

汉《易》与宋《易》——(289)                       观象玩辞——(291)

孔子的体会——(289)                                      难解的“以”字——(294)

象辞之辩——(290)

                                                    第十一篇  《易》苑漫步

难过的文辞关——(297)

难解是周易的本性——(299)

象的优缺点——(300)

《易》象的表意功能——(300)

语言表意的局限性——(304)

世上没有“纯粹”的事物——(305)

存在和无的统一——(307)

所谓纯阳者,即非纯阳,是名纯阳——(308)

《乾》与《坤》是一物两体——(310)

人谋、鬼谋,先人后鬼——(312)

周易无鬼神——(314)

周易不迷信鬼神——(318)

周易焉能成为宗教——(320)

周易不是魔术和木乃伊——(322)

什么是鬼神——(323)

易传中的鬼神——(326)

人在前,鬼神在后——(328)

鬼神源于生死——(329)

神字的奥义——(332)

何谓神明——(338)

何谓神武而不杀——(340)

                                          第十二篇 《易》立于交

 

《易》生于交——(342)

占成于交——(344)

经文中的交字——(346)

传文中的交字——(349)

《易》体首尾的交义——(353)

互体见交义——(353)

文明的交义——(354)

                                             第十三篇 “大人”屑谈

孔子对周易的活学活用——(355)

大人是何等人物——(357)

何谓天地之德如何与天地合德——(359)

孔《易》与周《易》的合德——(362)

天地合德与《乾》《坤》合德——(366)

何谓“与日月合其明”——(369)

《坎》《离》与日月——(371)

“与四时合其序”的含义——(373)

何谓鬼神如何与鬼神合  其吉凶——(374)

先天后天,运用自如——(378)

                                       第十四篇  《易》卦的功能及《易》与蓍的关系

吉凶者得失之谓也——(382)                      蓍生《易》还是《易》生蓍——(383)

定吉凶与见吉凶——(382 )                         占非《易》的本质功能——(386)

                                                第三册

                                             第十五篇  周易的本性

引言——(389)

孔子的《易》占观——(389)

孔子的周易观…——(391)

周易的教化作用——(396)

周易的道德占筮观——(398)

朱熹的周易观——(399)

只有周易是《易》——(399)

“易”者变也——(400)

生生之谓《易》——(402)

《易》象的本质是什么——(404)

《易》象的功能性——(404)

《易》象的来源——(414)

《易》象的根由——(415)

《易》象种种——(416)

辞生于象——(420)

精义入神的观象系辞——(421)

辞象的基本功能——(423)

诗象与诗歌性质不同——(424)

辞象的表意功能超过文辞——(427)

与卜辞及其他占书的比较——(428)

《易》象从何处来——(451)

来源的几种学说——(453)

来源的合理探索——(458)

“变”是周易的灵魂——(463)

《易》的变性源于天地的变性——(464)

《易》的体系是在变化中形成的——(465)

序变数变、卦变、爻变及其他——(467)

推天道以明人事——(470)

天地之前是什么——(471)

六十四卦的占卜性序列(不入经传的八宫卦序)——(473)

帛书《易》序的占卜性——(475)

周易出自圣人之手——(476)

周易不是占辞大杂烩——(477)

周易的两重性——(478)

《易》占的两重性——(482)

《易》占的独特性——(488)

非理勿占——(492)

《乾》道论——(497)

非德勿占——(499)

未占有孚——(506)

占术粗疏——(510)

观事绎卦——(511)

占法大略——(513)

穿凿而汗漫——(515)

拟古占法——(517)

爻象之占——(519)

与《火珠林》占法的对比——(521)

占验的概率…——(522)

综述语及儒家占筮观——(523)

                                 第十六篇  周易思维论概

《易》之失,鬼乎卦乎——(531)

辩证思维的滥用——(531)

狡猾的辩证法——(532)

王昭素的阿谀诡辩——(533)

《左传》的玩弄概念——(535)

佛家《易》学也如是说——(536)

《易》象非符号——(536)

《易》象的性能——(538)

《易》象是寓理之器——(540)

辩证思维的鼻祖——(541)

两点论——(543)

六十四卦是三十二个阴阳对立统一体——(546)

阴阳互交互变——(549)

物极必反——(550)

知“几”、知“度”、知“中”——(551)

知“时”——(552)

时中——(558)

关于量变与质变——(559)

“知几,其神乎”——(562)

天人合一…·——(565)

寓理于占——(567)

寓理于象——(571)

有褒有贬——(572)

四面八方——(576)

模糊不清——(579)

结语——(582)

                                            第4册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做人智慧

胸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586)

无论何时都要站得直,行得正——(590)

懂得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592)

自助者天助——(594)

不贪图享受的人会赢得大享受——(595)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597)

苦难使人奋发向上——(599)

没有恒心会很快失败——(602)

乐天知命者无忧——(604)

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608)

人到无求品自高——(611)

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614)

事情一开始,就应想到后果——(616)

天地鬼神都说谦逊好——(617)                吉祥黄衣,谦逊之德——(644)

善恶到头终有报——(619)                       有的放矢,善待失败者——(645)

岁月留声人过留名…——(622)                 放下偏见,亲疏不二——(645)

不结交小人——(624)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646)

欲使兴旺,先尝艰辛——(627)                  口是勉励不是贬损——(647)

做事千万不可众叛亲离…——(630)         支付谎言的代价——(647)

诚信合作才会成功——(632)                   以德近人,功成身退——(648)

记住“进退存亡得失”六字箴言——(637) 洞察端倪,慎重修复——(649)

做人要慎重保晚节——(639)                    甜言蜜语,心存忧惧——(65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641)                  新部落——沉默的群体——(651)

怀才不彰显,中正处世——(643)              以人为镜,可以正身——(651)

谨慎开口,免生烦恼心——(643)              三人同行必损一人…·——(652)

                                                             清醒是一种自觉——(654)

 

                                           易经的处世智慧

人生要尽力争取到好位置——(658)                  人生没有笔直的路——(685)

口不饶舌,言行必果——(661)                           仗义执言,还是“好好先生——(686)

人生而平等,结果则迥异——(661)                    该出手时才出手——(687)

给奉承者坐“冷板凳”——(664)                         用温柔弥合分歧——(689)

未雨绸缪是良策——(664)                                莫到琼楼最上层——(690)

志向坚定,踏上青云路——(666)                         做人谦虚是美德——(692)

在静时运用第三只眼——(666)                          穷寇勿追见机而作——(694)

急躁妄动,无处容身——(668)                            成人之美,亲近有加——(696)

在行动时要把握形势——(669)                         走好,不要踩着老虎尾巴——(697)

冷静处理突然的羞辱——(672)                         刚柔相济,密切合作——(699)

动不如一静——(673)                                       真正成功,没有不经过困难的——(701)

赞同就意味着软弱吗——(674)                      憧憧往来,事倍功半——(703)

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675)              人生的贵人可遇不可求——(704)

 

耐得寂寞,成就功名——(677)                         足够热忱,足够动力——(706)

绝不能盲目大干——(678)                                面对突变要从容镇定——(708)

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680)           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710)

察见渊鱼者不祥——(681)                               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711)

任何时候尊重别人都没有害处——( 682)          目光跳出亲眷的圈圈——(713)

千里江堤,毁于蚁穴——(683)                           凡事从小事做起——(716)

 循循善诱,慧眼识人——(717)  

做事抓重点才不乱——(718)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749)

爱憎分明,亲疏无别——(719)                    先扬后抑的“击蒙——(749)

打天下要有朋友相帮——(721)                   彼此妥协,才会共享胜利——(750)

刚强辅佐,沿袭政体——(723)                     山高水险,行路难,不畏难——(750)

成功贵在坚持自我优势——(724)               坦言消解芥蒂——(752)

同人与门,坦荡包容——(726)                    强强联合竞争中的合作——(753)

好的开始有助于成功——(727)                  以真诚取得对方信任——(754)

身居优位,历练通达——(728)                   做事有始有终的人才有成就——(755)

有思想更要有行动——(729)                     用真诚给友情打补丁…亲半非…——(757)

“随时”者昌,“随人”者亡…——(731)           大事有原则,小事要灵活——(758)

窥视内心,以身作则——(732)                   张弛有度,本色待人——(760)

温暖互换好人缘…来未——(735)               骄傲,行动的资本——(760)

越出名,就越要小心——(737)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当由——(761)

见好就收是高手…非年面中——(738)          墨守成规还是标新立异果——(763)

恩威并用,宽猛相济——(739)                  珍惜时间,就是抓住当前——(766)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740)               借题发挥,机不可失——(768)

柔顺刚烈,随机而施——(742)                  君子自强不息——(769)

终日乾乾,勤勉成功——(743)                     支持、掩饰达成共荣——(770)

审时度势,待机而发——(744)                 欲得天下,人心不可不得——(771)

飞龙在天,时机成熟——(745)                   装饰光润,心悦诚服——(773)

防微杜渐,知错而返——(745)                 富贵功名到了极点要谦虚——(773)

“处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746)           规避是非,消除祸事——(776)

友善接触,魅力再现——(747)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776)

小事之中大禅机——(748)


《古籍瑰宝:周易精读与应用》 概述 《古籍瑰宝:周易精读与应用》是一套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智慧结晶——《周易》的学术性与实践性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以严谨的考证、深入的解读和多元的应用为核心,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提供一条清晰、透彻、富有启发性的《周易》学习路径。全书共分为四卷,采用线装装帧,尽显古籍的庄重与雅致。其内容涵盖了《周易》的原文、传注、白话翻译、易学思想梳理,并特别针对易经的预测学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力求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的《周易》世界。 内容详解 第一卷:溯源 · 易经原典精析 本卷是理解《周易》的基石,侧重于《易经》原文的严谨呈现与深刻剖析。 原文校勘与注解: 卷首部分将呈现经过精心校勘的《易经》原文,力求还原其最接近古籍的样貌。每一卦、每一爻的原文,都配以详细的注解。这些注解并非照字面释义,而是溯源古代文献,结合历代易学大家,如汉儒的象数学、宋明理学的义理学说,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注解的准确性、系统性和深刻性。重点在于解释原文的象、数、理,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卦爻辞的象数解读: 深入分析每一卦的卦象和每一爻的爻象,阐释其象征意义。例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仅仅是一句励志箴言,更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提炼,以及对人生行为的指导。对于象数学的解读,将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于艰涩的数术推演,而是侧重于展示象数如何与卦爻辞的含义相互印证,共同构成《易经》的整体智慧。 宇宙生成与变化规律: 探究《易经》如何通过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概念,阐释宇宙的生成、演变和发展规律。从无极到太极,从太极生两仪,到四象、八卦,再到万物的生成,本卷将清晰梳理《易经》的宇宙观,帮助读者理解“易”即是变化,是宇宙万物永恒不变的规律。 原始哲学思想浅析: 梳理《易经》中蕴含的早期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刚柔并济、中和之道等,探讨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第二卷:传衍 · 易传智慧通览 本卷聚焦于《易传》,即“十翼”,作为解释和阐发《易经》经文的重要文献,是理解《易经》义理的关键。 《易传》原文精讲: 详细解读《易传》的各个篇章,包括《彀》、《彀辞》、《文言》、《系辞》、《说卦》、《杂卦》等。针对每一篇的论述,将深入剖析其核心思想、论证方法以及其对《易经》经文的补充和发展。 义理与象数之辩证: 重点阐述《易传》如何将《易经》的象数之学提升到义理的高度。例如,《系辞传》中关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论述,是如何将《易经》从一套占卜工具提升为一部哲学著作的。 人生智慧与伦理道德: 深入挖掘《易传》中关于君子之道、仁义礼智信等人生修养的论述,探讨其作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源头。例如,如何从卦象爻辞中体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如何通过“损益之道”来调整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 历代易学流派概述(简要): 在解读《易传》时,将简要提及历代易学大家对《易传》的不同解读和侧重,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易学史视角,但不做深入的学术争鸣,以保持内容的流畅性。 第三卷:通俗 · 译注与白话精读 本卷旨在打破《周易》的语言隔阂,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智慧。 原文白话文对照: 采用经典的线装四册形式,每页或每段原文下方,即时附有精准的白话文翻译。翻译力求忠实原文,同时又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避免生硬的直译,力求译文的流畅性和易懂性。 重点词句疏释: 对于原文中一些关键的、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如“易”、“道”、“乾”、“坤”、“贞”、“悔”、“吝”、“咎”等,将进行详细的疏释,解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并辅以经典的引用来说明。 卦爻辞的现代解读: 在白话翻译的基础上,对每一卦、每一爻的含义进行现代视角的解读。例如,如何理解“谦卦”的智慧在现代职场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如何理解“讼卦”的警示,如何在面临冲突时趋利避害。 易经入门引导: 针对易经初学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脉络和方法指导。从如何认识八卦、六十四卦的构成,到如何理解卦名、卦辞、爻辞的基本意义,再到如何结合《易传》进行整体理解,层层递进,循序渐进。 第四卷:玄机 · 预测学应用与实践 本卷将《周易》的预测学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其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指导决策的思维工具。 预测学基本原理: 解释《周易》预测学的哲学基础,如“天人感应”、“物极必反”等,以及预测学与《周易》象数、阴阳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常用起卦方法详解: 详细介绍《周易》中几种主流的起卦方法,如占筮法(如铜钱法)、纳甲法、梅花易数等,并对每种方法的步骤、口诀、注意事项进行清晰的图文说明。 卦象爻位解读技巧: 教授如何根据占得的卦象和具体爻位来判断事物的吉凶、走向和应期。这部分将结合大量的实例,展示具体卦例的分析过程,让读者能够触类旁通。 预测学的思维模式: 强调《周易》预测学并非宿命论,而是一种“因势利导”、“趋吉避凶”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帮助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提升自身的能动性。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如事业、财运、婚姻、健康、出行等,通过具体的卦例分析,展示《周易》预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将力求严谨,并突出其作为一种决策参考的价值。 易经预测学的局限性与道德约束: 在讲解预测学应用的同时,也会强调其局限性,提醒读者保持理性,不应过度依赖,并阐述《周易》作为一种智慧,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约束,预测学的使用也应遵循“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古训。 装帧与设计 本书采用传统的线装四册装帧,封面采用质感上乘的纸张,印有典雅的图案和书名,尽显古籍的韵味。内页纸张选材考究,墨色沉郁,阅读舒适。排版清晰,疏密得当,图文并茂,力求在视觉上也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适读人群 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系统学习《周易》的初学者。 对易经的预测学应用有兴趣,希望了解其原理与实践的读者。 从事国学研究、传统文化传播的学者和爱好者。 寻求人生智慧、事业指导、心理疏导的读者。 《古籍瑰宝:周易精读与应用》系列,旨在以最严谨的态度、最深入的解读、最通俗的语言,为您打开通往《周易》智慧殿堂的大门,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有韵味了!收到包裹时,那种沉甸甸的手感和线装书特有的古朴气息,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时代。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摸起来光滑又不失厚重,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我特别喜欢这种用心对待书籍的态度,能感受到出版方对《周易》这部经典的敬重。特别是那四册的组合,排版设计得非常讲究,既保留了原文的古籍风貌,又在细节处做了现代化的优化,让阅读体验既有文化厚度,又不失便利性。这样的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普通的书籍,而是穿越千年的智慧结晶。对于追求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物理形态无疑是加分项,让人爱不释手,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对预测学有兴趣的爱好者,我不得不说,这套书在实践层面的指导性是相当扎实的。以往很多介绍预测法的书籍,要么是只讲口诀秘籍,让人摸不着头脑,要么就是纯粹的学术探讨,与实际操作脱节。但这套《周易全解》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详细解释了每一卦象在不同情境下的取义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回避“占”的层面,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分析“时、位、中”这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我尝试着结合书中的注释去解卦,发现其提供的视角比我以前看过的任何材料都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它强调的是对“时空信息”的整合理解,而非盲目的随机猜解,这让我对易学预测的严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知往可知来”的智慧所在。

评分

评价二: 我之前接触过好几本《易经》的译注本,但很多要么是过于学术化,看得我云里雾里,要么是过于口水化,把精髓都给稀释了。这套书的解读方式,简直是为我这种想深入理解又怕钻牛角尖的入门者量身定做的。它在原文的旁边,紧跟着详尽的白话解释,这种对照的布局真是太人性化了。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爻辞”和“卦辞”时那种克制而精准的把握,既没有过度发挥想象去“神化”易理,也没有一味地做枯燥的字面翻译。它更侧重于阐述古人观察自然、体悟人生的哲学思想,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读下来感觉思路很清晰,每翻过一章,都能对传统文化中那种深邃的思辨能力有更深一层的体悟。

评分

评价五: 我收藏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古籍经典,但很少有能像这套书一样,将“原文、译文、注释”这三者完美融合的。从阅读习惯上来说,我喜欢先看白话文理解大意,然后再对照原文,加深印象,最后通过译注来辨析其中的细微差别。这套书的排版布局完美支持了这种“三步走”的阅读路径。而且,译注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既有文人的风骨,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易懂性,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它没有试图用过于现代的词汇去“污染”古老的智慧,而是努力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清晰的结构来呈现复杂的思想。对于那些希望建立扎实基础、避免日后走弯路的读者,这套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基石。它是那种可以伴随我从初学者成长为深度研究者的“案头必备”,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典范。

评分

评价三: 这套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易传”部分的梳理和注解。很多人都只关注《经》的部分,认为那是核心,但实际上,《象传》、《彖传》、《系辞》才是真正将《周易》从卜筮之书提升到哲学经典的关键。这套书在处理“易传”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译注者似乎非常理解经学研究的脉络,他们将不同篇章的思想逻辑串联了起来,让我看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完整的易学体系的。特别是对《系辞》中那种关于“生生之谓易”的阐述,讲解得深入浅出,将晦涩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转化为了可以指导日常思维的逻辑框架。这套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解卦”,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思易”,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中国哲学的认知边界。

评分

很满意的这是第二次买了

评分

书收到了,没用到这份服务。

评分

这个7天无理由退换还是不错的

评分

速度快

评分

很值得信赖的一个品牌,让我们无后顾之忧

评分

值得信赖

评分

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还可以

评分

物品完好,配送及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