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里希那穆提新书,一本不可思议的,以色彩与静心方式疗愈负面情绪的彩虹之书。
全套共7本,分别以彩虹颜色定主题,寓意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快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彩虹。此本“聆听万物之美”为橙色系列。
2、全书旨在提醒我们:
你若疏远了自然,也就疏远了人类,你若跟自然断了关系,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它的美。如果我们不爱大自然,也就不会爱整个人类和动物。
3、一种单纯与美好,一种和谐与自然。等待有心人来跟大自然展开对话,唤醒人们对地球的爱。
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力量,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跟大自然的交流与联系,继而我们失去了对美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与大自然合二为一,一切都与灵魂的归处相呼应。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完成那份单纯与美好,和谐与自然。
4、冥思坊是中国唯独 一家被克氏基金会认可的“克氏中国委员会”,本套系列书均由冥思坊翻译团队组织翻译
5、国内目前最漂亮最有质感的一套克氏经典图书。
本套书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装帧,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系列,一个心情。读完克氏这七本书,将积攒彩虹能量,让生活变得完满精彩。设计125*185规格的小开本形式,拿起来有质感,读起来有品位。适合休闲静心时随时随地阅读。集齐一套可以获赠画册一本(可做欣赏画册,可做笔记本使用)
6、本书克氏表达主要意思是什么?
这本书给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大自然与世界的描述,对我们内心世界做了一个禅悟。他告知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你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他的美。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从而将体内那份纯然、温柔、敏感与万物之美的感应塑造起来,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
7、克氏与其它宗教导师的不同之处:
常有人将克氏与佛陀相比较。克氏对于佛陀是尊重的,佛陀或者宗教能让你觉得很合理,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感悟,大智慧。等等。但是克氏的表达,会一下子质疑并且否定你内心深处最亲切,最舍不得的一个东西,比如“对外界的依赖”。 要知道克氏永远不给你“舒服”与“自我陶醉”的余地。而是一针见血的暴露你的问题及羞愧你的行为。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的阅读群体:
克氏说话的对象是整个人类。是所有那些有兴趣听他讲话的普通人们。是想要追求智慧与寻找正确生活方式的明智者。
(1)、心智自由者喜欢读克。
因为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自己平衡生活中的纷纷扰扰。这样读克氏的书无阅读障碍。
(2)、经常对自己作观察的人喜欢读克。
对自己作观察,就会看到自己内心越挣扎,越矛盾,行动就会越激烈和暴力,因为内在矛盾越大,行动和创造力也就越惊人。
(3)、会冥想的人喜欢读克。
冥想是件非凡的事,其本身就是种极大的喜悦。如此,冥想之中就是寂静,寂静本身也即行动。
(4)、IQ180以上,喜安静,喜思考,鹤立独群,高冷艳者适合阅读。这类人多半自醒,明白且智商颇高,生活比较有节奏,有品位,有自己的特性,不随泼逐流。这样的群体读克氏不费劲,基本只要专注了就完全领悟大师的指点,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开启行动。
《聆听万物之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力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类书籍。
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给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大自然与世界的描述,对我们内心世界做了一个禅悟。他告知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你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他的美。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从而将体内那份纯然、温柔、敏感与万物之美的感应塑造起来,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
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谈话、讲演、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他一生都在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地位,亲手解散了为他成立的世界明星社,并退出通神学会。他反对胶条主义和偶像崇拜,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出来。
前言
壹 / 你怎样,世界就怎样
浦那
我们对地球没有爱,只有利用。因为我们不爱自然,也就不知道怎样爱人类和动物。
和平不在政客和牧师手中,也不在律师或警察手中。和平是头脑的一种状态,有爱就有和平。
新德里
要能够创造,我们需要相当富足的内在,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真相,当我们能够接纳真相,那份富足才能出现。
贰 / 空无之中,万物俱在
孟买
如果我们可以谈谈美的话,它并不只呈现为物质形态,本质上美就是那份敏感,就是那份对自然的观察。
你是人类,并非个体,因为你还是世界,是群体大众。你是这个可怕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只有当头脑没有了问题,当它彻底从占有、贪婪和野心的社会结构中解脱出来时,才称得上个体。
自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种子生发而来,从大地成长而来,我们是万物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很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跟它们是同类。
瓦拉纳西
生活即是一场运动,你就会在你的行动中自然、自如、轻松地进入那种交流的状态。如果你探究得更加深入,你就会发现你不但与自然、与世界、与周遭的一切有了交流,也跟自己有了交流。
叁 / 生命是最神圣的存在
萨能
所有人类的意识都是相似的。不管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我们都经受了各种苦难、痛苦、焦虑、不安和恐惧。
你永远无法明了你和星辰之间的距离,你和你的妻子、丈夫或朋友之间的距离。因为你从未抛开意象看过任何东西,那也是为什么你无法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爱。
给宇宙带来混乱的只有人类。他们残忍无情又极其暴力,无论在哪里,都会给自己和周遭世界带来痛苦和混乱。毫无慈悲心。
布洛克伍德公园
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以及我们内心的世界?我们内心的世界是如此错综复杂,所以我们就想先从了解自然界开始。
肆 / 美本身即是美德
欧亥
寂静不是寻常之物,不是两段噪音之间的空挡。和平并非两场战争的间歇。当你留心观察时,当你没有动机、没有任何需求地观察,寂静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思想,无论做什么,都琐碎小气;而情感又是那么脆弱而具有欺骗性,无论哪个,即使作出最疯狂的努力,也无法促成这些事情发生。
也许爱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爱,意味着慷慨与关怀,意味着不伤害他人,不让他人有负罪感,意味着宽厚有礼,说话、用心都出自一片慈悲心肠。
拉杰哈特
美是必须去体验的东西,而不是捂在头脑里的记忆。比起一幅画、一个设计、一张美丽的脸庞或者优雅的姿态,美是更为深刻、广阔的东西。只有自我消失,美才会存在。
马德拉斯
如果你知道了怎样看一朵花,那当中就包含了永恒。如果你知道怎样看一颗星星、一保存片密林,在那样的观察中就有着空间和永恒。请关注你切身的生活。你有着无穷的潜能。
精彩语录摘录:
1、你若疏远了自然,也就疏远了人类。你若跟自然断了关系,就会变成屠杀者。为了得利、为了“运动”、为了获取食物或知识,你屠杀海报的幼崽,屠杀鲸鱼、海豚和人类。于是自然怕了你,收回了它的美。
2、头脑中的巨大空间,蕴含着不可思议的能量。
3、所谓“正确”的关系并不存在,好好了解“关系”才是实在的事。正确的关系意味着接受一个模式,就像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和正确地思考是两回事。正确的思想只是遵循正确的、可敬的东西,然而正确的思考是一个运动;它是了解的产物,而了解就是不断地历经修正和变化。
4、我们对地球没有爱,只有利用。如果我们真的爱地球,就会节制地使用地球的物产。也就是说,要是我们去了解我们跟地球的关系,就应该非常谨慎地利用地球的物产。
5、我们一直在利用自然,不是用它来逃避,就是用它来达成成功的目的。我们从未真正停下来,停下来爱这一片大地,爱这大地上的物产。我们从未欣赏过富饶的田园,我们衣食的来处。我们从来不喜欢用我们的双手去耕种——我们以手作为耻。
6、因为我们不爱自然,也就不知道怎样爱人类和动物。
7、我们已失去了那份温柔、那份敏感、那份对万物之美的感应,然而只有恢复那份敏感,我们才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系。
8、只有摆脱占有的习性,才可能获得那份敏感,不只是对自然的敏感,还有对人类的敏感,对生命无止尽的挑战的敏感。
9、当我们指望一位领袖来带领行动时,一定会选择一个我们认为会帮助我们超越自身问题、自身痛苦的人。然而,因为我们是困惑的,选出的领袖本身自然也是困惑的。
10、生活,即行动;存在,即进入关系。关系之外,不存在行动,我们无法孤立生活,孤立是不可能的。
11、如果我们指望群体,就不会有出路,因为群体意味着领袖,而且群体总是会被政客、牧师和专家剥削。
12、要正确地行动,就必须正确地思考;要正确的思考,就必须有自我的认识。
13、正确的行动来自对我们自身的了解,不只是了解自我的一部分,而是了解自我的全部内容,了解我们矛盾的本性,我们全部的种种。
14、只有每个人发现真相,世界才会有幸福和平。
15、宗教意味着寻找真相,它跟组织化的信仰、寺庙、教条或仪式都毫无关系。然而我们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存在的构造形式,却陷入了信仰、迷信之类的东西当中。
16、你的世界,即你自己,是一个培育智力和空洞心灵的世界。如果你反现自身,会看到你正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17、要能够创造,我们需要相当富足的内在,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真相,当我们能够接纳真相,那份富足才能出现。
18、我们是肤浅的,智力发达,擅长各种伟大的发明,制造最具毁灭性的清算彼此的工具,加剧彼此之间的分裂。但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我们的心中没有歌声。因为我们心中空空荡荡。
19、太平洋的蓝有一种空灵出尘,特别是当你沿着海边向北行驶,一缕微风正好从西边吹来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太平洋是那样温柔、耀眼、清澈,满涌着欢乐。
20、给宇宙带来混乱的只有人类。他们残忍无情又极其暴力,无论在哪里,都会给自己和周遭世界带来痛苦和混乱。他们造成各种破坏,毫无慈悲心。
21、外在和内在的分裂,是冲突和痛苦的开端;他们就陷在这种矛盾中,这种永无尽头的传统中。外在和内在是思想想象和臆造出来的事物。思想是四分五裂的,它制造了混乱和冲突,也即分裂。思想无法带来秩序,无法育成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美德。
22、任何形式的冲突都不会促成创造性的思考,在我看来,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冲突极其本质,不了解自己到底是跟什么在冲突,只是一味地在问题中或在某个特定的背景或环境中挣扎,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23、我们的一生都耗在了挣扎之中,我们认为挣扎是生活所必经的部分。我们的内心存在着冲突,我们跟环境也存在着冲突,环境就是社会,反过来社会又是我们跟他人、跟事物、跟观念的关系。这种冲突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为冲突是生活的要素。
24、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是嘈杂的,没完没了地在跟自己喋喋不休——自言自语,或是在唠叨些神马,或是试图说服自己,让自己确信些神马。它一直在活动,在喧闹。我们的行动就出自那样的喧闹。任何源于喧闹的行动会制造出更多的喧闹、更多的混乱。
25、生活即是一场运动,你就会在你的行动中自然、自如、轻松地进入那种交流的状态。在那种交流的状态中——如果你探究得更加深入——你会发现你不但与自然、与世界、与周遭的一切有了交流,也跟自己有了交流。
26、关于怎样平静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跟自然亲密接触以及怎样看见一只秃枝上的飞鸟之美的问题。
27、头脑如果背负问题,就会变得迟钝、沉重和愚蠢。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自己的头脑,留意过你的妻子、丈夫和另据的头脑。如果头脑里纠缠着任何问题,那些问题——即使是数学问题,不管多复杂、多伤脑筋、多迷惑人、多费劲——都会令头脑迟钝。
28、你是人类,并非个体,因为你还是世界,是群众大众。你是这个可怕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只有当头脑没有了问题,当它彻底从占有、贪婪和野心的社会结构中脱离出来时,才称得上个体。
29、什么是时间?有一种是以年月日排列的时间,用钟表呈现的时间——那显然是必要的时间。你要修建桥梁的话,就需要时间。但其他形式的时间——就是“我会怎样”,“我会行动”,“我绝不能”——是不真实的,那只是头脑发明出来的。你饥饿的时候,有性或欲望方面的饥渴的时候,你是不会引入时间的,你想要立刻得到那个东西。所以,了解时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30、你知道,实际上我们没有爱——这是很悲哀的发现。实际上我们没有爱。我们有感受,我们有情绪,有感觉,有性欲,我们有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爱的回忆。但实际上,无情地说,我们没有爱。因为有爱意味着没有暴力,没有恐惧,没有竞争,没有野心。
31、和平不在政客或牧师手中,也不在律师或警察手中。和平是头脑的一种状态,有爱就有和平。
32、你怎样,世界就怎样。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
33、你和我已变得只会模仿,我们的外在和内在都在复制。在外在的事情上,在学习一门技术时,在跟他人在语言层面沟通时,很自然一定会有某种程度的模仿和复制。
34、如果你被逼到一个角落不得不看时,就会发现你一直以为的爱根本不是爱;那不过是相互满足,彼此剥削。
35、看,或者听——是生活中最难的事情之一。看和听是同一件事。如果你的眼睛被你的忧虑所遮蔽,就看不到落日的美。我们大多数人都以失去了跟自然的联系。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我们也都渐渐成了城里人,生活在拥挤公寓中,空间狭小,连抬头看一眼晨昏的天空都不可能。因此我们正在失去跟丰富的美的联系。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很少人会关注日升日落,很少人会去欣赏月光或是水面上浮泛的光影。
36、在我看来,我们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自己真正看清楚事物,不仅看清楚外在的事物,也看清楚内在的世界。
37、通常我们是在比较中,在人类拼凑而成的事物中了解美的,这表示我们总是把美归因于某个东西。我看到一栋我认为很美的建筑物,我认为它美,是基于我的建筑学知识,基于我把它跟以前见过的其他建筑物的比较。
38、一种纯粹的简单,也就是完全的谦卑。这时就没有达成什么欲望,没有往上爬的阶梯了。只有第一步,第一步就是永恒的一步。
39、你,就是中心,正在制造距离。你永远无法明了你和星辰之间的距离,你和你的妻子、丈夫或朋友之间的距离。因为你从未抛开意象看过任何东西,那也是为什么你无法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爱。
40、自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种子生发而来,从大地成长而来,我们是万物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很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跟它们是同类。
……
本书中收录的这些讲话不同凡响,因为克里希那穆提为他所谈及的诸多心理问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视角和细微敏锐的洞见。例如在第二次讲话中,他就不安全、碎片化、认同和恐惧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他坚持重要的是聆听问题,同时对它们不要做任何事情。他说,这种聆听就像是在把种子播进土地里。“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让问题自己来回答——就像播入土地的种子一样。此时你就会发现种子会成长绽放然后枯萎。不要老是把它拔出来看看它是不是在生长。”这个说法就像歌曲的副歌一样贯穿在这次讲话的始终。
最后一次讲话的内容和语气中则含有一种辛辣的意味。克里希那穆提在讲话中督促我们意识到我们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从伤害、冲突、恐惧和悲伤中解放出来,我们依旧停留在自己狭隘的专门化的领域之中。他说,这种解放是“第一步”。这次讲话以一句极富宗教意味的话结束,其中包含了他深邃的洞察:“所以,如果你付出你全部的身心和头脑,你就会发现有一种超越所有时间的事物,此时就会有那样一种至福。它不在庙宇中,不在教堂中,不在清真寺中,那至福就在身边。”
本书中还包含了来自克里希那穆提其他著作的一些节选,它们捕捉到了孟买海滨的美丽和这座城市的氛围,也体现了他对人们敏感的关怀,无论对方富贵还是贫贱。
坦白说,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的名字中透露出一种对“万物”的包容性,这与我长期以来对“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的追求不谋而合。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征服”自然或将其“量化”,相反,它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敬畏与接纳。作者在描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时,也处理得极为克制和富有同情心,没有采取那种激烈的指责口吻,而是通过对比自然本身的韧性和脆弱,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不煽情、却极具力量的表达方式,才是高明的说服术。它教会了我如何更耐心地倾听,不仅是对自然界发出的那些宏大或细微的声音,更是对自身内心那些微弱的声音。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走在城市街道上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似乎提高了,能捕捉到平日里被高楼和车流声掩盖掉的一些细微的声响和光影变化。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开启内心感官世界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明,它没有那种急于求成的线性发展,而是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里。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描写了沙漠中日落的场景,那种对色彩层次的描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去描绘“壮观”,而是通过对微小元素的观察,比如沙丘边缘的轮廓如何被拉长、空气中悬浮的尘埃如何捕捉最后的光线,最终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私密的画面。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我曾经在旅行中错过的细节,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了”,而没有真正地“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注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背景噪音”。它的深度不在于罗列了多少专业术语,而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在场感”,读到某一页时,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发出的任何声响都会打破书中所描绘的宁静。这种沉浸感,是我近年来阅读其他同类作品中很少体验到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有一种哲学思辨的味道,它并非按照地理位置或生物分类来组织内容,而似乎是围绕着某种“感官体验”的递进展开。比如,某一章节可能从“听觉的寂静”开始,探讨声音的缺席如何反衬出内心世界的丰富,然后逐步过渡到对“触觉的敏锐”的探讨,描述树皮的粗粝、苔藓的湿滑。这种组织方式非常巧妙,它打破了传统科普读物那种刻板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走入一种更接近于冥想的路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引导读者去质疑自己对“自然”的固有认知。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时间的尺度”的探讨,他将人类短暂的生命周期与地质变迁放在一起对比,那种谦卑感油然而生。这种深层次的内省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察记录,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定位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一次深刻对话。
评分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下了功夫的。我欣赏它在内容深度和外在呈现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纸张的选择非常讲究,不是那种亮得刺眼的铜版纸,而是带有天然纹理的哑光纸张,使得油墨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温暖的、有温度的质感。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特定章节,也不用担心书页会松动脱落。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插图或手绘草图——虽然我并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来源——却精准地契合了当时的文本内容。它们不是那种大而全的展示,而是非常克制和写意的点缀,仿佛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录下的灵感速写。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避免了纯文字阅读可能带来的单调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本身的尊重,而不是仅仅把书看作一个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值得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几笔灵动的白色线条,仿佛一下子就能将人拉入一个幽静的森林深处。初拿到手时,我还在想,这大概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自然随笔吧,但翻开扉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字的质感,就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有些不同寻常。作者的遣词造句有一种古朴的韵味,不像现在很多图书那样追求新潮或过于口语化,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沉静的叙事,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壁炉边娓娓道来他行走山川河流的见闻。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光影变化的细腻捕捉,那种对瞬间即逝的美的留恋和记录,让人在阅读时几乎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虽然我对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有限,但书中对于一些基本现象的描述,却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文字本身的愉悦。整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间距和行距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厚重的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茶会,让人愿意放下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品味其中的每一句话。
评分克氏的书,根本不用介绍,有多少买多少,达到他那种境界,真的难!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类书籍。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给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大自然与世界的描述,对我们内心世界做了一个禅悟。他告知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你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他的美。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从而将体内那份纯然、温柔、敏感与万物之美的感应塑造起来,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
评分收到了还没开始看 相信是本好书!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类书籍。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给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大自然与世界的描述,对我们内心世界做了一个禅悟。他告知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你就会变成屠杀者,自然怕了你,就收回了他的美。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从而将体内那份纯然、温柔、敏感与万物之美的感应塑造起来,唤醒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
评分还好~~~~~~~~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力度挺大,经济实惠,留着送人,好评
评分这位大师,能解释下我为啥单身吗
评分彩虹之书 一套已手全 非常喜欢 看着很舒服 刚看完一本 刚接触有点迷茫 但是感觉看了之后头脑清爽了不少 还需要再读一遍 精装硬皮 质量很好 读起来眼睛很舒服 服务很好 送货很快 非常满意
评分这位大师,能解释下我为啥单身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