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里德利经典作品集共3册:理性乐观派+ 先天后天+美德的起源 经济书籍 经典著作 补货预售

马特·里德利经典作品集共3册:理性乐观派+ 先天后天+美德的起源 经济书籍 经典著作 补货预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特里德利 著
图书标签:
  • 马特·里德利
  • 经典作品集
  • 经济学
  • 社会科学
  • 理性乐观
  • 先天后天
  • 美德
  • 文化
  • 思想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五缘图书音像旗舰店
出版社: 机械出版社
ISBN:2017032714211
商品编码:22125447011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向我们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了以加速趋势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明王朝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讲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同时在大自然生物多样性方面创下新高。本书观点独到、新颖,具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思考怎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马特·里德利,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and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色皇后》(TheRedQueen)是他口碑很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机构的主席,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序言
当思想有了性 / 1
第1章
更好的今天 / 9
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第2章
集体大脑 / 37
20万年前至今的交换和专业化
第3章
制造美德 / 65
50 000年前的以物易物、信任和规则
第4章
养活90亿人 / 91
10 000年前开始的农业耕作
第5章
城市的胜利 / 118
5 000年前的贸易
第6章
逃离马尔萨斯的陷阱 / 144
1200年之后的人口
第7章
奴隶的解放 / 160
1700年后的能源
第8章
发明中的发明 / 185
1800年后的收益递增
第9章
转折点 / 207
1900年以后的悲观主义
第10章
当今时代的两大悲观源头 / 232
非洲和2010年后的气候
第11章
结语 / 258
对2100年的理性乐观态度
致谢 / 266
后记 / 269
译者后记 技术改变世界 / 270
注释及参考文献 / 271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两个人的处境都比自给自足时要好过了,而且两个人都获得了1个小时的闲暇时间。
  其实,上面的内容不过是我从石器时代的角度重新讲述了一遍股票经纪人李嘉图1817年定义的比较优势概念罢了。“2他用的例子是英国用布匹换葡萄牙的葡萄酒,但论点是一样的:
  英国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生产布匹需要100个人一年的劳动,如呆酿造葡萄酒的话,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故此,英国靠着出口布匹来进口葡萄酒是有荆自勺。在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可能只需要80个人一午的劳动,而在该国生产布匹,则需要90个人一年的劳动。所以,该国出口葡萄酒而进口布匹是有利的。哪怕葡萄牙进。的商品在本国可以用少于英国的劳动量生产出来,这种交换扔然可以进行。
  李嘉图定律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当中都是正确成立的,同时也出人意料。这样的命题仅此一例。这个概念极为简练,很难相信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要花那么长时间才把它琢磨出来(也很难相信经济学家们用了那么长时间才对它做出定义);同时,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其他物种没能利用它。我们似乎是经常利用它的 一物种,实在颇令人感到费解。当然,这么说并不完全对。进化发现了李嘉图定律,并将之应用在了“共生”上面,比如地衣类植物藻类与真菌的合作关系,又比如奶牛与瘤胃中细菌的合作关系。物种内部同样存在这类现象,比如身体细胞之间、珊瑚群中珊瑚虫之间或者鼹鼠群之间鼹鼠们的交换。蚂蚁和白蚁取得的巨大成就(光是它们,就占了所有陆生动物总数量的1/3)毫无疑问要归结到劳动分工上。昆虫的社会生活不光建立在个体复杂行为的增加之上,“更是建立在个体之间实现专业化的基础之上。”亚马孙雨林里的切叶蚁,一处巢穴里就可能聚集着数百万只,工蚁分化成四种不同的等级:小工蚁、中工蚁、大工蚁和超大工蚁。有一种切叶蚁的超大工蚁(又叫兵蚁),体重可以相当于500只小工蚁。


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原书第4版) [Nature via Nurture:Genes,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2001年2月,学界宣布,基因组包含的不是如原先所预想的10万个基因,而是只有3万个。这个令人震惊的修改导致一些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人类基因其实不足以解释人们的所有不同方式的行为:我们必定是由后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生物学再一次要被放在先天-后天的争论这张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上撕扯。
  广受赞誉的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主张,正在出现的真相比这种神话要有趣得多。后天培育依赖于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后天培育。基因不仅预先规定大脑的广义结构,而且它们还吸收塑形的经验、因应社会的线索,甚至运转记忆。它们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结果。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60多年之后出版的这本《先天后天》,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基因的理解中所发生的一场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原书第4版)》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

序 言
12个有胡子的人
第1章
万物之灵 /1
第2章
众多本能 /27
第3章
先天与后天—绝妙的对偶 /54
第4章
疯狂的原因 /79
第5章
基因的第四维度 /102
第6章
成长岁月 /124
第7章
学习经验 /147
第8章
文化之谜 /167
第9章
“基因”的七种含义 /193
第10章
一组悖论式的寓意 /209
结语
稻草人 /232
附录A关于作者 /238
附录B关于本书 /244
附录C延伸阅读 /248
致谢 /251
译者后记 /254
注释 /255

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 [The Origins of Virtue]


《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是对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互助与信任所做的细致研究。如果真如达尔文所说,进化实行的是严格的适者生存原则,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相互协作,形成复杂的有机社会?《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对人类信任与美德进行了饶有趣味的研究,并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个体私欲与互助并非绝不相容。实际上,人类的合作本能或许就是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行为的一部分进化来的。互助协作能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从中受益。正如作者所说:“社会之所以能够运作,并不是人类有意使然,而是因为它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人类秉性。确切地说,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赞誉
作者简介
致谢
序言

第1章 基因的社会
俄罗斯套娃式的合作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胚胎
蜂巢里的叛变
肝脏的反叛
寄生虫的世界
更大的利益

第2章 劳动分工
集体主义精神
大头针制造商的比喻
技术的石器时代

第3章 囚徒的困境
鹰与鸽
蝙蝠兄弟

第4章 分辨老鹰和鸽子
捕猎蛇鲨
“以牙还牙”的致命弱点
巴甫洛夫上场
敢于叫板的鱼
第一批说教者
鱼可不可信任

第5章 义务和宴会
黑猩猩用食物换取性交
劳动的性别分工
奉行平等主义的猿
分摊风险

第6章 公共产品和个人礼物
得到容忍的偷窃行为
社会市场
礼物作为武器
与别人攀比摆阔

第7章 道德情操论
复仇是不理性的行为
履行诺言
公平很重要
道德感
让其他人做利他主义者
道德情操论

第8章 部落主义的灵长类动物
有态度的猴子
海豚不为人知的一面
部落时代
蓝绿过敏反应

第9章 战争的根源
自私的群体
入乡随俗
100万人不可能都错了,这么多人能错吗
爱你的邻居,但是恨其他所有人
选择你的伙伴

第10章 从贸易中得到的收获
贸易战争
商业法律
金与银
只要比较一下

第11章 作为宗教的生态学
宣扬和实践
石器时代的大灭绝
羊圈里的狼
美德的召唤

第12章 财产的威力
公地所有者的权利
提防那些鼓吹国有化的人
利维坦的悲剧
实验室里的高贵野蛮人
如果它能移动,那就充分利用它
囤积的禁忌

第13章 信任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高贵的野蛮人
重建的天堂
谁偷走了集体
引文来源及注释



探索人类文明与未来的思想巨著:精选思想家文集 本套精选文集汇集了当代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们对人类社会、经济运行、道德基础及科学前沿的深刻剖析。这些著作跨越了经济学、社会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多元化视角和坚实的理论框架。我们精选的这三本著作,虽然探讨的主题各异,但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揭示驱动人类进步与理解复杂性的深层机制。 第一册:全球化的逻辑与经济的演进——理解财富创造的本质 (此处代指一本聚焦于宏观经济、全球贸易或金融体系运作的经典著作,旨在阐述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和挑战。) 本卷深入剖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底层逻辑。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是对数十年经济思想演变的一次系统回顾与批判性审视。作者从历史的纵深出发,追溯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市场理论的发展脉络,重点探讨了生产力、专业化分工以及技术创新在财富积累中的核心作用。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开放性与交换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根本引擎。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和严谨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全球化如何通过打破地域限制,最大化比较优势,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物质福利水平。然而,作者并未陷入盲目的乐观,而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摩擦与不平等进行了坦诚的探讨。他详细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并探讨了国家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重点章节包括: 比较优势的再解读: 超越李嘉图时代的经典框架,探讨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比较优势如何被“创造”和“培养”。 金融系统的双刃剑: 审视现代金融工具的效率与风险,特别是对于资产泡沫形成机制和系统性危机的深入剖析。 技术颠覆与劳动力市场: 探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岗位的冲击,以及社会政策应如何适应这种结构性变化,确保技术红利能够普惠大众,而非仅仅集中于少数精英手中。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工具箱,帮助读者穿透日常经济新闻的迷雾,把握世界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和潜在的结构性风险。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理解“为什么市场有效”,更要思考“在何种条件下市场可能失灵,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 --- 第二册:人性的深层结构——从生物学角度审视社会行为 (此处代指一本探讨人类心智、道德起源或行为遗传学基础的著作,侧重于揭示人类天性与环境互动的复杂性。) 第二册将读者的目光从宏大的社会经济结构拉回到微观的人类自身。本书站在进化生物学、行为遗传学和认知科学的交汇点,旨在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被塑造”的产物,还是“天性”的决定者? 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证据链,论证了人类的许多社会倾向、偏好乃至道德直觉,都深深植根于我们漫长的进化历史之中。这本书避免了将人性简化为简单的“基因决定论”,而是强调了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Nature via Nurture)。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亲缘选择、互惠利他主义在早期人类社群中如何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并探讨了这些古老的心理模块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引发新的冲突和适应挑战。 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来理解冲突、合作、性别差异乃至政治立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 “心智模块”理论: 探讨人类大脑是否由一系列针对特定问题而进化的专用模块构成,以及这些模块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偏好。 对“社会建构论”的回应: 本书并非全盘否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而是主张文化是建立在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之上的,文化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与人类基本天性的契合程度。 理解偏见的起源: 通过进化的视角,作者揭示了部落主义、排外心理等看似负面的特征,在远古生存环境中如何是一种适应性策略,并探讨了在当代多元社会中如何理性地管理和克服这些本能反应。 阅读此书,读者将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洞察力,理解为什么人类的社会行为常常呈现出看似矛盾的统一体——我们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也潜藏着深刻的冲突倾向。 --- 第三册:社会秩序的粘合剂——道德、信任与文明的构建 (此处代指一本聚焦于道德哲学、社会资本或信任机制的著作,探讨社会稳定和共同体形成的关键要素。) 如果说第一册关注的是财富的流动,第二册关注的是人性的根源,那么第三册则聚焦于如何将这些拥有复杂天性的人们组织成一个有效、稳定且能持续繁荣的共同体。本书深入探讨了“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功能。 作者认为,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最终依赖于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而这个结构的基石并非法律或契约,而是信任(Trust)和互惠规范(Reciprocity Norms)。本书系统地考察了信任如何在小规模群体中自然萌芽,以及它是如何被扩展到陌生人构成的现代国家和全球网络中的。 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许多我们视为“美德”的品质——如诚实、责任感、慷慨——在本质上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机制。 核心议题包括: 信任的层次与跨越: 区分了基于亲缘、基于声誉(Reputation)和基于制度的信任,并分析了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信任资本的积累和损耗过程。 制度的道德基础: 作者探讨了法律和政府权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对既有社会道德直觉的正式化。当制度设计与人们的道德预期发生背离时,社会秩序将面临瓦解的风险。 公共领域与“共同善”: 深入分析了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强调了公民对共同体的责任感和自愿奉献精神,是避免“公地悲剧”的关键所在。 这套文集共同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思想光谱,引导读者从经济的“理性人”假设,穿过人性的生物学限制,最终落脚于社会秩序的“道德粘合剂”。它们鼓励读者以一种跨学科、反思性的态度,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经济体系、我们自身的行为模式,以及我们共同建设的文明形态。阅读它们,是与当代最敏锐的思想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力量感,硬壳封面,字迹清晰,排版大气,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我平时阅读的习惯是喜欢找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同时又不会过于晦涩的书籍,而马特·里德利的作品恰好符合我的胃口。他的文字总是能带着一种宏大的视角,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支撑自己的观点。我尤其喜欢他那种充满建设性的论调,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总能找到乐观向上的基石。阅读的过程就像在与一位博学而睿智的朋友对话,他会引导你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让你对世界产生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赞赏,纸张的触感非常好,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我非常期待开始我的阅读之旅,相信这套作品能够带给我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评分

这套作品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人类进步的信念,他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分析来证明,尽管存在各种挑战,但人类整体的福祉和能力一直在持续提升。他对科技发展、全球化以及自由市场的解读,非常有说服力。而在“先天后天”部分,他则深入探讨了基因与环境在塑造人类行为和能力上的相互作用,这为理解个体差异和社会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我特别喜欢他引用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人类的某些本能和倾向。

评分

从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来看,我预感到这会是一次关于人类进步和社会演变的深度探索。马特·里德利的名声在外,他的著作总是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并且常常挑战一些既有的观念。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他如何平衡“理性”与“乐观”,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寻找进步的驱动力。我尤其对“先天后天”这个部分充满了好奇,人类的特质究竟有多少是遗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环境塑造的?这个问题一直是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焦点,我相信里德利会带来独到的见解。而“美德的起源”更是触及了道德伦理的根源,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探讨,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社会合作和集体行为。这本书的预售信息让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够提前获得这样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评分

“美德的起源”部分尤其引人入胜,它探讨了合作、信任和社会规范是如何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里德利并不把美德看作是天生的道德准则,而是从演化的角度来解释,那些有助于群体生存和繁荣的特质是如何被选择和传承下来的。他提到了“互惠利他”等概念,并用大量的例子说明,即使在看似自私的个体行为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促进集体利益的机制。这种对人类道德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三本书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关于人类文明发展、个体形成和社会运行的完整而深刻的图景。

评分

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被里德利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善于将宏观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个体故事相结合,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他并没有回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但他总是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那些促使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因素。这种“理性乐观”的态度,并非盲目的鼓吹,而是基于对事实的深入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判断。特别是关于“创新”和“交换”的论述,他将这些概念的演变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展示了它们如何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种视角非常开阔,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