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梁实秋、林语堂为代表的众多亲历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位极具争议性的文人——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林语堂生平片段的追忆。在众人多角度的回顾中,四位文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流变、人际交往等细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均为与这四位大家有过直接接触和生活的人,因此读起来真实可信,读者宛如进入历史现场一般。
本书的众多史料均为大陆所鲜见,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真相,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的传奇经历,林语堂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等等
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1923年赴美留学,后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1949年到台湾,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实秋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现代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组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传记《苏东坡传》等
1.中国现代史的丰富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完整呈现!
目前已出版《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甲午到抗战》《十四年:从1931到1945》《冯玉祥传》《蒋廷黻回忆录》《一个女人的自传》《亦云回忆》等!
新一辑《赵元任早年自传》《自由的人:民国文坛忆往》《少帅春秋》《问学谏往录》《王映霞自传》《陈布雷回忆录》《富有意义的人生》再续佳作!
2.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林语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四位极具争议性的文人,本书是他们身边人的追忆,尤其真实可信。
3.本书的很多史料为在大陆首次披露,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间的多角恋细节,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真相,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的传奇经历,林语堂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等等
一、新月诗人徐志摩
1、陆小曼与王赓、徐志摩、翁瑞午 (赵家铭提供,靖一民原作)
2、徐志摩先生轶事(蒋复璁)
3、从蒋复璁之逝谈到徐志摩的感情世界(赵家铭)
4、徐志摩与太戈尔访华韵事(杨允元)
二、“沉沦”才子郁达夫
1、郁达夫其人其文(秦贤次)
2、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悲剧(刘心皇)
3、郁达夫前妻王映霞自白(选载)(王映霞)
4、郁达夫遗孀谈他的晚年与遇难(选载)(马力)
5、关于郁达夫之死(刘心皇)
三、“才情未尽”闻一多
1、谈闻一多(一)(梁实秋)
2、谈闻一多(二)(梁实秋)
3、谈闻一多(三)(梁实秋)
4、谈闻一多(四)(梁实秋)
5、谈闻一多(五)(梁实秋)
四、幽默大师林语堂
1、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2、林语堂先生:我的英文老师(薛光前)
3、林语堂先生与我(陈石孚)
4、追思林语堂先生(徐訏)
浙江省海宁县*热闹的镇砂石西山惠力寺,过桥对面有一家宜园茶馆。硖石的绅、商、学界,早晨六时起来,共聚的一个茶馆,实在是硖石一个公众俱乐部。有的洗脸漱口,也在那里解决。我每从外边回家,第二大早晨必到宜园,人人如此。在宜园除了品茗,还可以吃点心,可以从面馆叫面来吃,我总吃虾仁拌面,百吃不厌,好像别的地方没有吃拌面的:并且日子久了,各人有各人的座位,我是外来的,就不拘了。东家长,西家短,好久下去,到了宜园,一切都知道了。志摩的尊人申如七叔,他是常客,也可说是硖石的领袖——硖石商会会长。志摩从幼年起,他做的作文,申如七叔常常带到宜园来传阅,所以硖石人的心目中知道申如七叔有个杰出的儿子——徐章垿,志摩的原名。
下午两三点钟到宜园去吃晚茶,晚茶的客与早晨不同,也有下围棋的。晚茶也可以叫点心,我吃的是烧卖。我偶一为之,很少去吃晚茶的。但是宜园有一好处,吃了早晚茶,人都见到了,免得一家一家去拜望,所以我每次回家,早晚去吃一次茶,藉此去与熟人碰碰头。外边来个朋友,也带到宜园去。胡适之先生为了志摩的婚事也曾到硖石向徐老太爷进言,住了两天,申如七叔也带胡先生到宜园去吃过茶。他送了一副对子,写的是“一间东倒西歪屋,几个南腔北调人”。据说是汪容甫题赠家乡一茶馆,胡先生用来送宜园,这副对子的下落,我就不知道了。
下午五、六点钟,吃完晚茶回家,在通津桥拐弯入吴家廊下,拐角上是宝和新酒馆,大约六点左右,徐蓉初先生风雨无阻坐在酒馆柜外高凳上。他是志摩的大伯,与小桐溪吴氏为至亲,吴氏自吴槎客先生筑拜经楼藏书,与黄丕烈、陈简庄同时,以校讐著称。其子寿阳(字虞臣)及其孙之淳(字鲈乡),三世藏书,均富著述,与吾家别下斋颇有往还。吴氏藏书于洪杨后散佚,*后所余,闻均为蓉初先生所得。但是他秘不示人,我询之志摩,他也没有看见。我每次回家,在宝和新酒店见到,必定要立谈多时,他懂古董。有时我与先生等到賨和新斜对面的天乐园去吃晚饭,从宝和新叫酒及两三样酒菜,天乐园的豆腐羹真是美极,百吃不厌。家乡对人的吸引力就是吃食,因此中国餐馆享誉世界,并不是偶然的。
硖石蒋、徐两姓是镇上两大家族,我们与徐家有两重亲,所以徐志摩于杭州DIYI中学毕业后,先在天津,后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时,在北京就借住在我百里先叔家,百里先叔是梁任公(启超)的弟子,所往来的如张君劢、张公权昆仲都与梁任公有师友的关系。志摩的尊人徐申如先生因百里先叔及经济商业的关系,认识了张公权这家人,申如七叔因此也结成了徐张的婚姻。张幼仪嫁到徐家,只有十六岁,志摩年二十,伉俪情笃。志摩于民国七年赴美留学,做了梁任公的拜门学生,初在克拉克大学习银行及社会学,毕业后,进哥伦比亚大学习政治学。民国九年由美转英,初进伦敦大学。其尊人徇其请,送其夫人张幼仪女士赴欧,一块留学。申如七叔初希志摩读政治经济,以便经商致富,飞黄腾达,故志摩到英,初进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其后思想大变,爱好文学。其时与梁任公的政治伙伴林长民(字宗孟)及其女公子林徽音亦在伦敦。林宗孟与志摩颇为相得,时相往还,志摩实心恋徽音,然年龄及父执的地位,不敢出诸于口。志摩改习文学后,又转学牛津大学,于是徐张婚姻,乃告破裂。民国十一年志摩向幼仪提出离婚,但幼仪被志摩双亲认为寄女。其时张君劢居住在德国,幼仪乃依兄在德,研习教育〔据说幼仪后来于民国廿六(一九三七)年曾在硖石筹建中小学各一所,正在动工期间毁于抗战炮火中一。民国十一年林徽音回国,志摩也就回国
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自由的人》。光是这两个字,就仿佛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广阔的画卷,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梁实秋和林语堂,两位名字如雷贯耳的文坛巨匠联手,更是让这份期待值瞬间拉满。我一直觉得,能够真正做到“自由”的人,不仅是身体上的无拘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一种不为世俗所累,不被外界纷扰所动的从容与淡定。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通过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为我们揭示通往这种“自由”境界的路径。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依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思考的力量。也许,它会像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埃;又或者,它会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内心深处渴望的自由模样。总之,这本书自带一种悠远的意境,让人心生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跟随两位大师的笔触,去感受那份属于“自由的人”的独特气息。
评分“自由的人”,这两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力量。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我总觉得带着一种淡淡的香樟木气味,温文尔雅,又不失敏锐的观察力。而林语堂先生,他的文字则像一杯陈年的普洱,醇厚而回甘,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趣味。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他们二人共同对“自由”这个永恒主题的一次深入探讨。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认识并摆脱内心束缚的论述,比如如何面对焦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或许,他们会借用一些历史典故,或是生活中的小故事,来阐述他们对“自由”的理解,那种不刻意追求,却自然而然散发出的那种淡然与从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心灵的慰藉,更希望它能引导我去思考,在平凡的生活中,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
评分“自由的人”——这个书名,总让我想起那些在天地间翱翔的飞鸟,或是深邃海洋中悠游的鲸鱼,它们似乎不受任何束缚,尽情地展现着生命最本真的姿态。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带着一丝淡淡的怀旧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而林语堂先生,他的笔下则常常洋溢着一种通达的智慧和对人生乐趣的深刻理解,读来让人豁然开朗。这两位大家联袂,我猜想他们在这本书中,大概是借着对某种精神境界的描绘,来探讨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寻回那份久违的内心宁静与独立自主。我期待书中能有那些关于生活哲学的思考,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名利所困,不被得失所扰。或许,他们会分享一些具体的处世之道,又或许,只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隽永的譬喻,引导我们去思考,去体悟,究竟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自由”。
评分《自由的人》——这个名字,一听就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脱的境界,一种不被外界定义的生命姿态。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总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功底,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友聊天,轻松而又富有启发。而林语堂先生,他的笔触则更加洒脱不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智慧。我猜想,这两位大家合著这本书,很可能是想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自由”这一概念,也许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个人权利、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那些关于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以及如何平衡个人欲望与集体利益的讨论。也许,他们会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背景下“自由”的理解进行对比,来为我们揭示一条通往内心真正自由的道路。
评分每次看到《自由的人》这个书名,我都会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敢于挑战常规、坚持自我思想的先驱者。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一直非常喜欢,他那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总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忍不住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而林语堂先生,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西方现代思想巧妙地融合,他的文字充满了哲思,又不会显得过于晦涩。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从某个独特的角度,去解析“自由”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自由,更可能是精神上的解放,摆脱那些无形的枷锁,比如恐惧、偏见、或是人云亦云的观念。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但又不失个人独立性的探讨。或许,他们会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人物的经历,或是描绘一些理想中的生活场景,来阐述他们对“自由的人”的理解,那会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思想盛宴。
评分好东西,感谢京东提供的服务,太大帮助
评分好东西,感谢京东提供的服务,太大帮助
评分很不错的一套书,活动买入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很满意。
评分好东西,感谢京东提供的服务,太大帮助
评分挺喜欢,还没看,继续买买买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很满意。
评分挺喜欢,还没看,继续买买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