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作者:宋人話本 出版社:世界書局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1/11/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604184
規格:精裝 / 74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小說
內容簡介
唐僧取經的故事,是元明以來流傳極廣的民間傳說,唐三藏的堅忍良善、孫悟空的活潑機智、備嘗艱辛的取經之路……並不只是《西遊記》中膾炙人口的角色情節,玄奘法師堅毅不撓的精神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象徵。他的步履從宋元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至明清之《西遊記》,演繹了一個逸趣橫生的想像世界。
本局所出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早期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但缺卷上一葉及卷中第二三葉;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一行,據王國維考,此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因此定為宋朝說話人的一種話本。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內容與小字本同,但殘缺更多,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
「詩話」為中國古代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詩、文並用,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所作詩,性質多近於佛經的偈讚,話文也和佛經大致相近。本局此次重新出版《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除重新排打、分段標注外,更於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密宗大師,於二○一○年圓寂)詩文,以朱紅印製,以為呼應。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以及玄奘法師年表。
本書特色
◆封面以特殊布面彩印,裝幀為精線裝手工製作,內頁套色仿古印製,更具收藏價值。
◆本局所出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早期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據王國維考,此為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
◆書中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詩文,以為呼應。
◆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及玄奘法師年表。
拿到书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不同于现在动辄追求速度和潮流的出版物,这本书散发出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个人认为,阅读古典文学,尤其是这种源头性的文本,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进入到当时的“气场”之中。这本书的排版和用字选择,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那种过于花哨的现代设计来冲淡原著的年代感,而是选择了一种朴素而庄重的呈现方式。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修行,让人能够慢下来,去品味那些古人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对于那些真正想探究中国古典文学脉络的读者来说,这种“原版”的质感和氛围,是任何再高清晰度的电子扫描件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早期话本故事特别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市面上很多流传的版本在校对和注释上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总觉得少了点“原汁原味”。而这本书,从书名和出版信息来看,明显是致力于保留宋人话本的原始风貌。我最看重的是它在文本还原度上的努力,希望它能尽可能地贴近当年说书人口述的语感和韵律。那种未经过多现代文学加工的粗犷和生命力,正是早期白话文学的魅力所在。如果这本书能忠实记录下那个时代说书人的语言习惯和叙事节奏,那对我们理解文学演变史将是极大的帮助。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可靠的、没有太多后期修订痕迹的底本,让我能够深入体会早期白话文学的魅力与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挺用心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古典韵味。纸张的质感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封面上的字体设计也很有讲究,虽然是老版本,但经过现代工艺的打磨,显得既复古又不失精致。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泛黄的纸张,读起来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能感受到古籍特有的气息。而且,作为港台原版,它在印刷细节上看得出来是下足了功夫的,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喜欢收藏古典文学原版书籍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收入书架的珍品。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那种感觉是看电子版完全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实体书价值,很大一部分就在于这种仪式感和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上。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世界书局”这个出版方去的。这个出版社在古典文献的整理和出版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标杆。他们出品的书籍,往往在学术性和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购买这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并非仅仅是为了消遣,更多的是基于对出版质量的信任。我希望它在注释和导读方面能有所建树,毕竟,早期的话本语言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相当大的隔阂,没有专业的解读,很多典故和语境是很难把握的。如果注释详实到位,能够解释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俗语用法,那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和研究价值都会大大提升。期待它不是简单地影印,而是在整理上有独到的用心。
评分最近沉迷于研究早期佛教文学与民间故事的交融,市面上关于“取经故事”的解读版本汗牛充栋,但大多集中在成熟的《西游记》体系内。我一直在寻找更早期的、更接近民间口头传说的版本,也就是像“诗话”这种介于说唱和文本之间的过渡形态。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它的来源和性质,这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梳理出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传播的早期面貌,看看在吴承恩定稿之前,这个故事的骨架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从内容上看,它应该能展现出一种比后世小说更为朴素、更具“野史”气质的叙事风格,这正是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