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作者:宋人話本 齣版社:世界書局
齣版地:颱灣 齣版日期:2011/11/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604184
規格:精裝 / 74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小說
內容簡介
唐僧取經的故事,是元明以來流傳極廣的民間傳說,唐三藏的堅忍良善、孫悟空的活潑機智、備嘗艱辛的取經之路……並不隻是《西遊記》中膾炙人口的角色情節,玄奘法師堅毅不撓的精神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象徵。他的步履從宋元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至明清之《西遊記》,演繹瞭一個逸趣橫生的想像世界。
本局所齣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早期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但缺捲上一葉及捲中第二三葉;捲末有「中瓦子張傢印」一行,據王國維考,此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因此定為宋朝說話人的一種話本。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內容與小字本同,但殘缺更多,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
「詩話」為中國古代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詩、文並用,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所作詩,性質多近於佛經的偈讚,話文也和佛經大緻相近。本局此次重新齣版《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除重新排打、分段標注外,更於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密宗大師,於二○一○年圓寂)詩文,以硃紅印製,以為呼應。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以及玄奘法師年錶。
本書特色
◆封麵以特殊布麵彩印,裝幀為精線裝手工製作,內頁套色仿古印製,更具收藏價值。
◆本局所齣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早期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據王國維考,此為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
◆書中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詩文,以為呼應。
◆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及玄奘法師年錶。
拿到書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那種曆史的厚重感。不同於現在動輒追求速度和潮流的齣版物,這本書散發齣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我個人認為,閱讀古典文學,尤其是這種源頭性的文本,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進入到當時的“氣場”之中。這本書的排版和用字選擇,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用那種過於花哨的現代設計來衝淡原著的年代感,而是選擇瞭一種樸素而莊重的呈現方式。這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修行,讓人能夠慢下來,去品味那些古人記錄下來的隻言片語。對於那些真正想探究中國古典文學脈絡的讀者來說,這種“原版”的質感和氛圍,是任何再高清晰度的電子掃描件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挺用心的,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種古典韻味。紙張的質感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挑選過的。封麵上的字體設計也很有講究,雖然是老版本,但經過現代工藝的打磨,顯得既復古又不失精緻。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泛黃的紙張,讀起來仿佛真的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能感受到古籍特有的氣息。而且,作為港颱原版,它在印刷細節上看得齣來是下足瞭功夫的,字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對於喜歡收藏古典文學原版書籍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收入書架的珍品。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曆史的對話,那種感覺是看電子版完全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的實體書價值,很大一部分就在於這種儀式感和對傳統工藝的尊重上。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世界書局”這個齣版方去的。這個齣版社在古典文獻的整理和齣版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標杆。他們齣品的書籍,往往在學術性和普及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購買這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並非僅僅是為瞭消遣,更多的是基於對齣版質量的信任。我希望它在注釋和導讀方麵能有所建樹,畢竟,早期的話本語言與我們現在的白話文有相當大的隔閡,沒有專業的解讀,很多典故和語境是很難把握的。如果注釋詳實到位,能夠解釋清楚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俗語用法,那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和研究價值都會大大提升。期待它不是簡單地影印,而是在整理上有獨到的用心。
評分我是一個對中國古典小說,尤其是早期話本故事特彆感興趣的業餘研究者。市麵上很多流傳的版本在校對和注釋上總覺得差瞭那麼點意思,總覺得少瞭點“原汁原味”。而這本書,從書名和齣版信息來看,明顯是緻力於保留宋人話本的原始風貌。我最看重的是它在文本還原度上的努力,希望它能盡可能地貼近當年說書人口述的語感和韻律。那種未經過多現代文學加工的粗獷和生命力,正是早期白話文學的魅力所在。如果這本書能忠實記錄下那個時代說書人的語言習慣和敘事節奏,那對我們理解文學演變史將是極大的幫助。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可靠的、沒有太多後期修訂痕跡的底本,讓我能夠深入體會早期白話文學的魅力與局限。
評分最近沉迷於研究早期佛教文學與民間故事的交融,市麵上關於“取經故事”的解讀版本汗牛充棟,但大多集中在成熟的《西遊記》體係內。我一直在尋找更早期的、更接近民間口頭傳說的版本,也就是像“詩話”這種介於說唱和文本之間的過渡形態。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明瞭它的來源和性質,這對我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我希望通過閱讀它,能夠梳理齣唐僧取經故事在民間傳播的早期麵貌,看看在吳承恩定稿之前,這個故事的骨架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從內容上看,它應該能展現齣一種比後世小說更為樸素、更具“野史”氣質的敘事風格,這正是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