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理學(第2版) | ||
| 定價 | 46.00 |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1月 | |
| 開本 | ||
| 作者 | ||
| 裝幀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65900020 | |
《精神病理學(第2版)》共分3篇15章,主要對精神病理學的基礎知識作瞭介紹,具體內容包括精神癥狀的修飾性術語、四種思維方式、現象譜、特徵的辨認和描述、現象學方法、成分分析等。《精神病理學(第2版)》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DIYI篇 引論
第1章 精神障礙的概念
1.1 精神障礙是一個異質範疇
1.2 精神健康與道德的區彆和聯係
1.3 精神障礙的原因
1.4 精神障礙的患病率
……
第2章 精神癥狀的修飾性術語
第3章 四種思維方式
第二篇 癥狀學方法
第4章 比較
第5章 現象譜
第6章 特徵的辨認和描述
第7章 現象學方法
第8章 成分分析
第9章 維度分析
第10章 分類
第11章 貫時性研究
第12章 跨文化的研究
第13章 量化與評定工具
第14章 統計法
第15章 第三者
第三篇 精神癥狀選編
參考文獻
中文索引
這本書在基礎知識的講解方麵,可謂是麵麵俱到,堪稱精神病理學的“百科全書”。從神經生物學的基礎,如神經遞質、腦區功能,到認知心理學中的注意、記憶、思維過程,再到社會心理學中的人際關係、社會支持係統,它都給齣瞭詳盡且易於理解的介紹。我尤其欣賞書中在闡述某些病理機製時,能夠清晰地勾勒齣理論模型,並輔以相關的研究證據。例如,在講解抑鬱癥的認知模型時,書中不僅提到瞭自動思維、負性認知圖式,還通過具體的例子說明瞭這些認知偏差是如何影響情緒和行為的。這種將抽象理論具象化的方式,大大增強瞭我的學習效率。此外,書中對於不同精神障礙的癥狀學特徵的描述,也非常精確和詳盡,讓我對各類疾病的臨床錶現有瞭清晰的認識。無論是幻覺、妄想的細微差彆,還是情緒波動的規律性,書中都力求做到客觀、科學的呈現,為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包含的知識量,更在於它所傳遞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精神。許又新教授在精神障礙概念的闡釋上,體現瞭高度的科學精神,強調實證研究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質疑和探索。書中關於精神病理學基礎知識的部分,對於我理解諸如焦慮、抑鬱、強迫等常見精神障礙的發生機製,提供瞭全新的視角。例如,在解釋抑鬱癥的生物學基礎時,書中詳細介紹瞭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功能,以及它們失調可能導緻的病理過程。同時,也並未忽視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而是將它們納入一個整閤性的框架進行分析。這種多維度、係統性的分析方法,讓我意識到,精神疾病的理解需要一個全麵而非片麵的視角。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S精神病理學(第2版)》,我首先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所摺服。許又新教授在精神障礙概念的闡述上,不落俗套,而是深入剖析瞭曆史演變、不同流派的觀點,以及現代精神醫學對精神障礙定義的不斷修正和完善。這不僅僅是名詞的堆砌,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讓我對“什麼是精神障礙”這一基礎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診斷標準的介紹,也並非簡單羅列,而是結閤瞭實際的臨床案例,講解瞭不同診斷係統(如DSM和ICD)的優劣,以及它們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這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讓我明白,精神障礙的診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細緻的觀察、嚴謹的推理和對患者病史的全麵掌握。特彆是在討論一些邊緣性、復雜性的精神疾病時,書中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化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其背後的多重因素——生物、心理、社會,甚至是文化層麵的影響。這種開放性的視角,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一本教科書,更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進行一場深入的學術交流。
評分許又新教授對於精神障礙概念的梳理,就像是在為精神病理學這座宏偉大廈打下堅固的地基。他沒有止步於現有的定義,而是帶領我們迴顧瞭精神病學發展史上那些關鍵的轉摺點,那些曾經被視為“瘋狂”的現象是如何被科學地納入研究範疇的。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精神醫學的進步。書中對“正常”與“異常”的界限的探討,也引發瞭我不少思考。精神障礙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它受到文化、社會價值觀以及科學認知水平的影響。教授在書中並沒有給齣絕對的界定,而是強調瞭功能損害、痛苦體驗以及社會適應性等多個維度,引導讀者形成一種動態的、辯證的看待精神障礙的視角。這對於理解和接納精神疾病患者,打破汙名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在這本書的齣版上,無疑是極其用心的。從紙張的質感到排版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醫學專業書籍應有的嚴謹與高品質。而內容本身,也同樣令人稱贊。它不僅僅是羅列知識點,更注重知識之間的邏輯聯係和係統性。書中對精神病理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對於一些復雜的概念,如人格障礙的形成機製、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生理學改變,作者都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解釋,包括圖示、錶格以及對比分析,力求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在介紹不同理論學派時,所展現齣的中立和客觀的態度,既肯定瞭各自的貢獻,也指齣瞭其局限性,引導讀者形成批判性思維。這種嚴謹而不失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既充實又不至於過於晦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