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国衣裳
作者:李任飞
ISBN :9787515349343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01日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01日
字数:300000
页数:24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
定价:48
编辑
●为什么古人把紫色尊为贵色,
●黄色是怎么上位成为御用色;
●武则天和服装有过哪些故事;
●大唐服装如何影响中国服装文化的一时风尚;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
●为什么不是“龙袍加身”;
●霓裳羽衣到底有没有羽毛……
内容简介
《中国衣裳》(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学者李任飞教授应央视《百家讲坛》之邀主讲《中国衣裳》,该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好评,长时间居于《百家讲坛》收视排行。
有观众诗赞:
(一)
一身服饰似平常,
未想如此学问藏。
上下流传千百代,
恭听洗耳晓端详。
(二)
中华服饰史徜徉,
几度变迁竟短长。
犹有霓裳衣与曲,
千秋传颂美名扬。
本书即是脱胎于这档热播节目的同名作品,但书中收录了更多因节目时间等因素限制而未能表现的内容。
《中国衣裳》全书共为17章,按照专题进行划分,以“知识头条”的方式从轩辕黄帝起至清末中国服装的典故、诗句、俗语、实物、藏品等入手婉婉道来,并用文化做大背景,使知识丰富、有趣,但又不觉散乱。始终强调人文关怀,透射祖先的情感与梦想,给服装的物性赋予人性。
作者简介
李任飞,1963年生。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系,现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管仲管理思想和传统服装文化的研究。
2014年6月13-19日,于《百家讲坛》主讲七集电视讲座《名相晏婴》。
2017年2月20日-3月6日,于《百家讲坛》主讲十五集电视讲座《中国衣裳》。
目录
篇:上衣下裳
一.衣裳的文字意味
二.方便生活是硬道理
三.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四.祖爷爷的伟大创意
五.垂衣裳何以天下治?
六.上衣下裳的和平气质
七.衣裳制的千年流变
第二篇:十二章纹
一.舜帝的来头
二.以德治国的源头
三.等级分明的设计
四.等级划分并非拍脑袋
五.十二章纹施于服装的样子
六.古人头脑中的生态
第三篇:百家衣观
一.周公心中的理想国
二.老庄的披褐而怀玉
三.孔子的文质彬彬
四.墨子的行不在服
五.屈子的志洁物芳
六.诸子百家的坐标位置
第四篇:织女传奇
一.家喻户晓的神仙织女
二.聪颖美丽的先蚕娘娘
三.善良贤惠的先织娘娘
四.大爱天下的先棉奶奶
五.织女神话的社会功能
六.那些难忘的人间织女
第五篇:经纬天地
一.那些古老的纺织碎片
二.周王朝的纺织生活
三.早的面料战争
四.诸葛亮的面料大品牌
五.经纬当中的大智慧
第六篇:五色相宜
一.红色年代
二.黑白对立阶段
三.五行统合五色
四.紫气东来与恶紫夺朱
五.黄色逐渐为垄断
六.黄袍加身的正版和盗版
七.等级森严的官服色彩
八.古代色彩体系的反思
第七篇:锦上添花
一.由直线到曲线
二.周王朝的锦绣
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四.纺织奇迹璇玑图
五.创新品牌陵阳公样
六.服装花纹上的政治谋略
七.那美丽的蓝花布
八.方圆长满中国风
第八篇:飞龙在天
一.和合的龙图腾
二.真龙天子出生
三.君权神授的效应
四.似有若无的年代
五.包青天打龙袍
六.夸张再夸张
七.龙成为主脉络
第九篇:百鸟朝凤
一.龙凤呈祥的局面
二.汉代凤凰的地位
三.唐代的凤凰热
四.霓裳羽衣的样子
五.凤冠霞帔
六.凤凰美学
第十篇:胡服骑射
一.忧患酝酿变革
二.胡服和汉服的区别
三.赵武灵王的攻坚战
四.秦汉的迂回之路
五.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六.难忘大唐的神韵
第十一篇:冠冕堂皇
一.独特的创造
二.良苦用心
三.冠的丰富
四.君子死,冠不免
五.秦始皇的算盘
六.刘邦的刘氏冠
七.巾对冠的挑战
第十二篇:人之
一.领、袖和
二.古代领型的变迁
三.领子上的文章
四.古代袖子的功能
五.袖子改写的历史
六.人物的特质
七.含义的升级
第十三篇:衣带渐宽
一.远古的腰带
二.带钩救了一位霸主
三.衣带诏的谜团
四.蹀躞带的华丽转身
五.唐朝的进一步改变
六.传说中的紫云楼带
七.文天祥的绅士风度
八.从衣带到民族心理
第十四篇:纨绔是非
一.3300年前的裤子
二.中原裤装的开始
三.礼仪必不可少
四.大文豪的豪放
五.上官皇后是一座里程碑
六.南边朝时期流行裤装
七.纨绔子弟现象
第十五篇:足下生辉
一.鞋在古代的地位
二.足下何以是敬称?
三.两位丢了鞋的国君
四.孔子也丢了鞋
五.谢安和谢灵运
六.鲁风鞋和遵王履
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十六篇:奇装异服
一.礼崩乐坏之后
二.奇装异服的类型
三.东汉孙寿的妖态
四.传说中的魏晋风度
五.魏晋风度哪里来?
六.服妖,还是服妖
七.往前一步是时尚
第十七篇:与貌相宜
一.绝非闲情的偶寄
二.神与形兼而论之
三.李渔审美的三大倾向
四.从个性出发的方案
五.哪些东西能入法眼?
六.争议仍在继续
七.裁衣学水田的意境
八.我是谁和我在哪儿
参考文献
拿到《中国衣裳》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非常“厚重”——不仅仅是纸张的厚重,更是内容上的丰富和深刻。作者以一种非常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服饰图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亲眼见证着一件件衣裳的诞生、演变和消亡。 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特点的分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秦汉时期服饰的解读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那个时期深衣的结构和穿着方式,并将其与当时的礼仪制度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深衣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度。 对于汉服文化,书中展现了其发展的脉络和多样性。作者并没有将汉服神化,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呈现它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平实的叙述,反而让我更加理解汉服的真实面貌,也更加体会到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书中关于服饰的材质、色彩、纹饰的讲解,也十分详尽。例如,书中会介绍古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可以使用的面料,以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服饰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变得具体可感,充满了历史的真实感。 总之,《中国衣裳》是一本能够让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优秀书籍。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能引发思考,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藏。
评分翻阅《中国衣裳》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仿佛有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别致,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论文体,而是将历史的厚重感与鲜活的时代气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像是老友般与读者对话,娓娓道来关于古代服饰的点点滴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 我被书中对不同时期服饰的细节刻画深深打动。比如,书中对明代服饰的描述,不仅仅是介绍了锦衣卫的飞鱼服和官宦的补服,更深入地探讨了那个时代服饰所体现出的精致、华美以及背后隐藏的权力象征。同时,对于女性服饰的描写,也充满了人文关怀,从她们的穿着打扮中,我仿佛能看到她们的生活状态、情感寄托,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绽放。 书中对汉服文化的阐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没有简单地将汉服定义为一种“复古”的服装,而是将其置于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探讨其演变、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对于汉服复兴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传承传统服饰文化,不仅仅是穿上它,更重要的是理解它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 最令我欣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精美的插图和文物照片,让那些遥远的服饰仿佛触手可及。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我甚至会花很多时间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纹饰、刺绣和裁剪方式,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 这本书让我对“衣冠楚楚”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装扮,更是内在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它不仅是一本关于衣服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精神史、文化史。它让我对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中国衣裳:中国古代服饰衣裳 汉服文化书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衣着风采,以及隐藏在华丽袍服下的丰富文化信息。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将那些沉寂在历史尘埃中的衣物重新赋予生命。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朝代服饰演变的梳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将服饰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审美潮流、甚至是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对唐代服饰宽松飘逸风格的解读,不仅仅是对美学的欣赏,更是对那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的一种映射。而宋代服饰的素雅、内敛,则又展现了另一个时代的独特气质。 书中对于汉服文化的探讨,更是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作者没有将汉服仅仅停留在“形制”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汉服所承载的礼仪、哲学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汉服仅仅是一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而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是连接古今的重要文化符号。 书中对于一些具体服饰的讲解,也做到了深入浅出。比如,关于古代官服上的纹样,书中会解释不同纹样的含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等级和权力。这样的讲解,让我能够从服饰的细节中,读懂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非常有启发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服饰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也让我对汉服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珍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服饰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这本《中国衣裳:中国古代服饰与汉服文化》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充满故事性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了中国古代的服饰世界。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将每一件衣裳都赋予了灵魂,讲述了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时代风貌、社会等级、礼仪制度,甚至是人们的情感与审美。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汉服不同朝代、不同形制的细致描绘。从先秦的深衣,到唐代的襦裙,再到宋代的褙子,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现。我能想象出唐朝仕女裙裾飞扬的雍容,也能感受到宋代文人雅士的清雅。作者在解读服饰的同时,也穿插了许多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和绘画,让服饰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个中华文明紧密相连。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看”,还包含了很多“懂”。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古代服饰的结构、面料、纹饰的寓意,以及不同身份的人如何通过服饰来区分。比如,书中对官服的介绍,让我明白了不同品级的官员在服饰上的细微差别,这背后蕴含着多么严谨的等级制度。而对于平民百姓的服饰,虽然相对简单,但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装的书,更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社会史、文化史。它让我对“汉服”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不再仅仅是荧幕上偶尔闪过的身影,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对汉服爱好者,还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不容错过的佳作。它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中国衣裳》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渊博的学者,条分缕析;时而又像一位富有激情的讲述者,绘声绘色。这种多变的风格,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吸引力。 我被书中对不同朝代服饰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变迁的描绘深深吸引。比如,书中在讲述唐代服饰的开放与多元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外交流,以及女性地位的变化。这种将服饰与社会史融为一体的写法,让我深刻体会到,衣裳不仅仅是蔽体之物,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书中对汉服文化的阐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汉服形制,更是深入探讨了汉服的哲学内涵、审美价值,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作者对于“汉服复兴”的思考,提出的观点非常有见地,让我对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关于服饰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配饰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也了解了当时人们在配饰选择上的讲究。这些细节的呈现,让古代服饰的整体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总而言之,《中国衣裳》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的图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古代服饰的好奇心,更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这本书是一次美妙的文化之旅,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