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全三册) 科学与自然 书籍 |
| 作者: | 刘华杰 |
| 定价: | 258.0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 |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 ISBN: | 978750466573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美丽的夏威夷群岛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是考察地壳变动、适应辐射演化、生物多样性变迁的理想地点。植物爱好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踏着洛克的足迹,在近一年时间里在夏威夷群岛风餐露宿,攀爬数十条山道,实践着他所倡导的“博物人生”。作者追随徐霞客、奥斯贝克、华莱士、威尔逊、哈金森等博物学先贤,以人称的游记体生动记录并用精彩照片展示了作者所观察到的大量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本书为人们深度了解夏威夷的植物种类、本土种与外来种的竞争、生态变迁、植物保护、自然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自然爱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环境、准确识别当地物种以及尝试博物学生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
| 目录 | |
| 2011 / 8 夏威夷比我想像的要大,檀香山也如此。刚到校园,天气无比闷热,以为这一年可惨了,其实这一天是例外。很快熟悉了洛克参与创建的夏威夷大学校园植物园,并徒步几千米找到了洛克墓。不久又开荒种菜、炖薜荔汤。 走后门入住分形楼·020/初识夏威夷·028/校园就是热带植物园·030/真假面包果·032/大叶宝冠木和炮弹树·035/居家花园·039/篱笆上的风景·042/海桐·047/品尝多香果叶·052/山谷中的华人墓园·054/关注洛克,只因田松一句话·056/国立太平洋纪念墓园·061/准备要的植物学工具书·066/在夏威夷种菜·068/不能食用的诱人果实·069/莲叶桐·073/夏大的莱昂树木园·076/夏威夷植物来源的标注·079/品尝夹竹桃科植物果实·080/烤发财树的种子·082/炖薜荔汤·084/金叶·088/逸生的木质藤本萝藦科植物·091/外来种占满了山坡·095/见花不见果的甜百香果·098 2011 / 9 绕瓦胡岛一周,到处是优美的免费海滩。把岛上的植物园逐个瞧一遍,还数宁静之园呼马路西亚有味道。着手有规律地上山看植物。易抵达的地方几乎都被外来种霸占了。邝有良参议员留下数百箱档案和美丽的邝氏庄园。 走马观花瓦胡岛·102/琉球文化节·108/在竹林和蕨海中攀爬·110/二访莱昂树木园·117/夏威夷桃榄·121/比醋还酸的大叶藤黄果·126/瓜瓦与蔓露兜·129/假檀香木与美洲红树·136/福斯特植物园·142/呼马路西亚植物园·146/海蚀地貌与海岸植物·150/女王植物园·158/寇寇火山坑植物园·162/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167/瓦希阿瓦植物园·169/洛克获得荣誉学位的地方·172/马卡普乌海滩·173/邝氏庄园·182/卡哈纳山谷·188/再访宁静之园·192 2011 / 10 亲自烤制并品尝面包果,才明白班克斯当年为何极力它;我家若在热带,门前一定植一株面包树。桔梗科植物长成木本,在夏威夷根本就不算个事。在这里,半边莲亚科为优雅,是洛克的,如今也令人担心。做生态志愿者,干起树的体力活儿!开发美味野菜:过沟菜蕨。拜会民族植物学家,确证洛克的自学才能。万圣节很欢乐。 面包树与猴面包树·198/蕨类与摇叶铁心木·204/树蕨、瓜莲与樱莲·220/使君子科两种风车子·229/生态志愿者·233/洛克植物标本馆·243/拜会民族植物学家·246/菜园中的芜菁和香茅·248/大花倒地铃·249/帕利观景台·250/锯竹子和种树·252/采摘红果仔·256/采食过沟菜蕨·257/三明治岛·259/卡哈纳湾聚会·260/第三次志愿者劳动·263/大萼红豆木和火轮木·269/传奇人物洛克(骆约瑟)·271/张秉懿的植物画·273/万圣夜·275 2011 / 11 波利尼西亚人初来时,到处是本土植物、特有植物。西方人到来后植物与本地人有同样的命运:数量锐减。檀香木贸易使上层社会一部分人暴富,但好景不长。椰子砸头要赔钱。想吃面食得自己做擀面杖。洛克遗嘱执行人拿出洛克的手提箱,上面还挂着洛克手书的行李签。 特有种比例高·282/拉尼坡山道·283/珍珠港·300/再访卡哈纳山谷·302/小试马纳纳山道·305/贝聿铭的作品·308/避免椰子砸头·309/建筑学院的中国书画展·314/洛克纪念树·316/融入·318/仿佛见到洛克·319/削擀面杖·324/因为他是博物学家·326/刺果苏木·327/头伞飘拂·332/本土植物要紧·334/贯通多条山道·336/努阿奴山谷采竹笋·338 2011 / 12 金合欢和采木熬过盛夏,披上了新绿。留学生的生活一言难尽。马克吐温笔下的夏威夷。品尝小猴钵树和肉豆蔻的果仁。印度紫檀、绿檀、柚木这些好木头校园中就有。孙中山从这里带回了酸豆 |
| 编辑 | |
| 北大刘华杰教授踏着洛克的足迹追随徐霞客、奥斯贝克、华莱士、威尔逊、哈金森等博物学先贤探寻夏威夷群岛为自然爱好者实践博物人生提供一个范例一花一叶,一书一封,别样风情;一脉一息,一枝一景,异国花事。这是一套属于你的:干鲜花、手捞纸、檀岛植物、远行前的憧憬;散落成淡淡的墨迹,更待花事次第开放。每一本书都是的封面采用天然纸浆和鲜花手工制作而成 |
| 媒体评论 | |
| 博物学是人类认识大自然,记录自然界各类物体的特性,阐述人与大自然交往的一门古老学问。华杰在《檀岛花事》中以满腔博物情怀践行他所说的“博物人生”(living as a naturalist),开辟了个体与大自然对话的一条新途径。在众多的年轻人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当今,本书就愈发显得有着的价值。——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
| 摘要 | |
本书属个人游记,写自己所见的夏威夷植物。 徐霞客峰峰手摩足抉,山水人文,妙笔摹画;奥斯贝克异域探察,植物风物,不嫌琐碎,一一收录。就游记而言,他们的著作体裁一致,性质相似,都属广义的博物。我写夏威夷植物,相对收敛,也是在博物的层面耗时费墨。 徐弘祖、怀特、梭罗、比安基、普里什文、利奥波德、狄勒德等对大自然的娓娓叙述从来就是我记录植物的动力,但他们的文字功夫恐怕是我一辈子也修炼不得的。我的书可能更像 英国植物学家哈金森(John Hutchinson, 1884—1972)的《一名博物学家在南非》,但人家是植物学大佬,我只是植物爱好者。本书更恰当的名字似乎是《一名植物民科在夏威夷》! 在中文或许还没有人像我这样看和这样写夏威夷的植物,在中国还没有人像我一样在“生物多样性的刑场”(威尔逊语)刻骨铭心地体会夏威夷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的矛盾。作为边界清晰、范围有限的海岛,夏威夷仍然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关地壳变迁(如活火山)、生物演化(如适应辐射、生态危机)、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研究之地。到夏威夷参观、访问、考察以及专程看花看鸟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也许本书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夏威夷。 书名《檀岛花事》中“檀岛”一词狭义上指美国檀香山(即火奴鲁鲁,梁启超称之汉挪路卢)所在的瓦胡岛,广义上指夏威夷群岛。一百多年前梁启超(1873—1929)在《夏威夷游记》(原名《汗漫录》)中说:“东坡在琼州有句云: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此二语可以移咏檀岛。竹林果园,芳甘木,杂花满树,游女如云,欧美人谓檀岛为太平洋中心之天堂,非虚言也。” 中国越来越在乎周边及更远的海洋,多了解一点夏威夷是应该的。2011年11月10日,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国会东西方中心(位于夏威夷大学东侧)发表演讲,其中说道:“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凭什么?美国的确是太平洋国家,中国也是。 不过,美国的夏威夷位于太平洋的正中央(我想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这一点),而原来夏威夷是独立的共和国,直至1959年才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中国人“自古”就与夏威夷有往来,学者甚至考证夏威夷土著人本来就是从江浙一带辗转过去的。 浩瀚的太平洋正中间“漂浮”着夏威夷群岛。它们与地球上任何一块大陆都不近,距巴布亚新几内亚都莫尔兹比港约6900千米,距东京6100千米,距斐济5000千米,距塔西提4400千米,距旧金山3800千米。 电影《夏威夷生死斗》(The Big Bounce)的故事是编造的,但其中的旖旎风光却是真实的。我到夏威夷,不回避美景,但 说实话,并不是冲美景而来,我在乎的是植物。 球上有洋,洋中有岛, 岛上有山,山中有植物, 的本土植物。 循着希拉伯兰特、洛克、圣约翰的足迹, 穿灌丛,钻幽谷,攀尖岭; 餐风宿露,木相伴。 不为一生一世的拥有, 只为今朝的短暂凝视: Loulu,Huluhulu,Hapuu,Lapalapa, Koa,Kawau,Kanawao,Haha, Iliahi,Wiliwili,Ahinahina, Ohai,Ohe,Ohelo,Ohia lehua! 认出了你,甭管我是谁。 我知道你的, 一花一叶,一萼一蕊。 这本关于夏威夷植物的书,先是写给我自己的,想延长自己的体验,为自己的经历保存点资料。时间长了,它也能起辅助记忆的作用。 本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记述的多是具体的木。我小时候写过一段日记,后来不写了。到了夏威夷,不知为什么突然又写了起来(也许与行前杨虚杰的约稿有关),从2011年8月8日抵达檀香山到2012年7月13日返回北京,我留下了较完整的日记。可能是因为时间充裕、比较悠闲,更可能是因为 |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书架,发现我收藏了许多关于园艺和植物养护的书籍,大多是教你如何在家中照料那些常见的室内绿植,或者如何打造一个英式花园。这些书实用性很强,但读完后总觉得缺少了一种“野性”和“探索欲”。我渴望的是那种真正深入野外、记录未被驯化的自然之美的作品。这部《檀岛花事》,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设想,作者可能花费了数年的时间,追踪不同季节、不同海拔的植物变化。也许第一册记录的是低海拔的海岸植物,第二册深入云雾缭绕的山地森林,而第三册则可能聚焦于高山苔原或火山岩地带的顽强生命。这种结构上的递进,本身就是一种叙事上的张力。我希望作者的文字能像显微镜一样细致,捕捉到叶脉的纹理、花粉的颜色,同时也要有航拍镜头的广阔,展现出整个岛屿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我期待从中找到一种久违的、与真实自然建立深刻连接的感觉。
评分从文学角度来看,我比较欣赏那种带有强烈个人哲学思考的自然写作。很多经典博物学作品,如梭罗的记录,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对物种的描述,更在于作者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我对话,完成精神上的洗礼。我猜测,这部记录夏威夷植物的日记,在详细记录花开花落的表象之下,也必然蕴含着作者对时间、生命循环、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态度的深刻反思。夏威夷,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堂”的地方,它的美丽背后,想必也隐藏着环境变化的警示。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种不矫揉造作、直面现实的态度,去描绘这种“美丽与哀愁”并存的复杂性。如果能读到一些关于当地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关于他们如何看待“Aloha精神”在植物生命中的体现,那将是极大的收获。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能让人在阅读后,心境沉静,同时对生命的力量产生全新敬畏之情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热带雨林的色彩感扑面而来,虽然我还没开始细读,但光是翻阅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排版,就已经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那份深沉热爱。我个人对植物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那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物种故事。我记得我以前读过一本关于亚马逊雨林植被变迁的著作,那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宏大,从地质变迁到生态演化,逻辑严密到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本书,从书名推测,应该会更侧重于微观的观察和日常的记录,可能更像一位博物学家的私人笔记,记录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生长习性、花开的微妙时机,甚至是某种植物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捕捉夏威夷那种独特的、混合了海洋气息和火山土壤的生命力。如果能有手绘草图的扫描件那就更完美了,那种铅笔或水彩的细腻质感,是任何高清照片都无法替代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能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能闻到花朵的芬芳,感受到热带阳光的温度。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常备的一本“小憩读物”,随时翻开都能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
评分前段时间,我沉迷于阅读一些关于生物地理学的书籍,探讨物种是如何跨越地理障碍,在新的环境中扎根、演化,甚至形成特有生态系统的。那些关于大陆漂移、火山活动如何塑造生物多样性的论述,总是让人感到宇宙的宏大和时间的漫长。那么,聚焦到“檀岛”(夏威夷的别称),一个相对孤立的群岛,它的植物群落必然充满了适应与特化的精彩故事。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在记录这些植物时,必然会触及到“特有种”这一迷人的主题。那些只生长在夏威夷的物种,它们的基因库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宝藏,但也因此异常脆弱。我非常希望作者能用一种既敬畏又冷静的笔调,去描述这种脆弱性,提醒读者保护这些自然奇迹的重要性。如果能在讲述个体物种的同时,辅以一些关于夏威夷地质历史的简短背景介绍,那就更好了。毕竟,没有火山的慷慨馈赠和漫长的隔离,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些奇特花卉。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古代文明园林艺术的专著,那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植物本身入手,而是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规划和驯化,将自然景观纳入到精神追求和权力象征体系之中。那本书读起来略显学术,但对于理解“园林”这一概念背后的文化内涵非常有启发。对比之下,这部关于夏威夷植物的日记,我猜想应该会更贴近生活和现场感。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资深旅行家在异乡的随笔那样,记录下那些突如其来的惊喜瞬间:比如在一次徒步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只在清晨盛开的奇异花朵,或者是在某个偏远海滩旁,一棵不知名的树木如何抵抗着海风和盐雾的侵蚀。我更期待作者的笔触能够兼具科学的严谨和文学的抒情。如果作者能穿插一些当地居民关于这些植物的传说或用途,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将植物的“生物学事实”与“人文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让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丰满。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超越教科书上的拉丁学名,真正认识这些远方生命的美丽与坚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