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修订版) 陈有西 法律出版社

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修订版) 陈有西 法律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有西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史
  • 法律哲学
  • 法理学
  • 法律社会学
  • 中国法制史
  • 法治
  • 法学
  • 变革
  • 时代
  • 法律秩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弘一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36212
商品编码:255986526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修订版)

定价:68.00元

作者:陈有西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18362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陈有西,一位有良知、有胆识的法律学者在一系列争议件中,他以理性的声音、娴熟的诉辩技巧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着事件的良性发展,体现着中国律师的良知与操守。

目录


一、宪法行政法篇
 1.统治意志还是社会契约
 ——中国行政立法法理基础的再探讨
 2.我国行政法院设置及相关问题探讨
 3.关于行政处罚立法的几个问题
 4.中国行政诉讼的启动
 5.对行政诉讼困境的宏观思考
 6.以新的视野构建中国行政法学体系
 ——《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一书评介
 7.法治本体论
 8.要关注宏观上的执法不严问题
 9.关于依法治省的几个基本问题
 10.论市场经济环境下执法工作观念更新
 11.走向法治
 ——近年来中国法院改革运作状态
 12.《法官法》第十七条商榷
 ——质疑《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律师回避制度
 13.法院机构优化设置问题探讨
 ——以高级人民法院为研究视角
 14.“议员”四题
 ——读《美国宪法》随感
 15.论对行为的监督
 16.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为
 17.论公路“三乱”现象的法律控制
 18.诉权、行政权、司法权
 ——对一宗特殊反诉案的实证分析
 19.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的司法裁量
 ——一宗物价行政大案的启示
 20.合理性优先,还是合法性优先
 ——对一宗工商罚没行政案件判决的剖析
 21.逗号,还是分号
 ——兼谈国务院部委的法律规范解释权
 22.四十年前没收的宝玉该归谁
 ——论私有财产权保护和历史旧案的司法审查
 23.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律规范冲突及其冲突规范
二、刑法篇
 24.影响中国治安的三大宏观因素
 ——改革开放环境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25.论黑社会犯罪的存在基础及防治策略
 26.组织卖淫罪死刑存废之我见
 ——对汪红英案改判的几点法律思考
 27.论经济合同违约与经济犯罪的界限
 28.国际信用证欺研究
 29.论刑事证人保护
 30.娱乐的激情与法律的理性
 ——关于足坛反黑的若干法律界定
 31.税制刑法与中国税制的重构
 32.法官裁量与中国刑罚体系的完善
 33.新《刑法》实施后要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
 34.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
 ——北京大学高级法官班座谈研讨“错案追究制”侧记
 ……
三、经济法及其他篇
后记 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

作者介绍


  陈有西 浙江宁海人,一级律师,法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导师。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高级法官班进修行政法。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人权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安厅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曾经在浙江省委、浙江省公安厅、省高级法院工作,担任省政法委书记、高级法院院长秘书。曾经主持大学法律系、省社科院法学所工作。已经出版《定罪量刑指南》、《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适用概论》、《行政诉讼和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等专著、合著八部。历年发表法学论文和文章400余万字。曾借调高法院参与起草中国法院十年规划纲要,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法工委和国家行政立法课题组《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草案起草论证活动。作为律师,办理了大量刑事、经济、行政、知识产权案件,有的评为高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名案,中国文坛八大名案。曾获评浙江省杰出法学青年,浙江省律师事业突出贡献奖、杭州市授予法律中介服务业标兵、浙江省委省授予省级普法先进个人。是一位理论和实务兼长的法律学者。

文摘


序言



《公司治理的演进与未来:理论、实践与挑战》 作者: 张伟 教授 (法学博士,知名公司法专家) 出版社: 现代法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5月 ISBN: 978-7-80678-901-2 --- 导言:公司治理的时代背景与核心议题 在全球化浪潮与数字经济的深刻变革下,公司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治理结构与运行效能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微观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本书聚焦于21世纪以来公司治理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系统梳理了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脉络,深入剖析了当前实践中面临的复杂挑战,并展望了未来治理模式的可能走向。 本书并非对既有法律条文的机械解读,而是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地带,提供一套结构化、批判性的分析框架。我们相信,一个健康的、负责任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平衡股东利益、保护中小投资者、维护员工权益、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所在。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理论的再审视与核心模型 本部分旨在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占据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批判性继承。我们认为,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范式已不足以应对当代商业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章:从代理理论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范式转移 详细考察了经典的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如何解释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并深入分析了其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信息不对称和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时。随后,重点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的兴起,分析了其理论基础、核心主张及其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如欧洲大陆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实践差异。本章通过案例研究,对比了两种理论指导下企业战略决策的不同倾向。 第二章:董事会的功能、构成与有效性评估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本章超越了对董事会“形式合规”的简单要求,着重探讨了董事会的“实质有效性”。内容涵盖: 1. 董事会构成的多元化与独立性: 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与实际效果,探讨了性别、专业背景多元化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2. 董事会的激励与问责机制: 审视了高管薪酬结构(如限制性股票、期权)如何重塑董事的决策动机,并探讨了基于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问责框架。 3. 董事会信息流与监督效能: 研究了信息技术进步对董事会决策支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关键风险信息能有效直达董事会。 第三章:股东权利的结构性保护与股东行动主义 股东权利的有效保护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本章重点剖析了股东在“一股一权”原则下的实际权力边界。详细分析了以下几项关键机制: 股东提议权与代理征集权(Proxy Contest): 分析了激进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s)如何利用现有规则挑战管理层,以及这种行动主义对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影响。 集体诉讼与代表诉讼的适用性: 比较了不同国家在允许股东代表公司追究董事责任的法律工具上的差异,并探讨了诉讼成本与司法救济效率的权衡。 特别决议与少数股东保护: 探讨了在涉及公司重大交易时,如何平衡多数控制权与少数股东的否决权或异议权。 第二部分: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的治理新挑战 随着资本的无国界流动和新技术的颠覆性应用,传统治理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部分聚焦于这些前沿和跨界议题。 第四章:跨国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与治理冲突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往往涉及多重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冲突(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治理的协调)。本章分析了“全球最佳实践”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 1. 属地治理与全球协调的张力: 如何在遵守东道国法律的同时,维护集团层面的统一治理标准。 2. 反腐败与合规体系的构建: 探讨了《反海外贿赂法》等域外法律对跨国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塑。 3. 主权财富基金与全球资本流动: 分析了主权基金作为大型股东对目标公司治理实践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风险。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ESG)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 环境(E)、社会(S)和治理(G)不再是公司治理的边缘议题,而是核心战略要素。本章深入探讨了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监管趋同性以及其对公司估值的影响。 “漂绿”(Greenwashing)的治理风险: 分析了企业在环境承诺方面过度宣传的法律责任和声誉风险。 气候风险的董事会责任: 探讨了董事会应如何将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纳入其风险管理框架。 社会责任的量化与治理嵌入: 研究了如何将员工发展、供应链人权等“S”因素转化为可衡量的治理指标,并纳入高管绩效考核体系。 第六章: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重塑: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 新兴技术对公司治理提出了结构性挑战: 1. 数据治理与董事会监督: 探讨了数据资产的定义、风险评估及其在董事会层面应如何被监督,特别是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合规。 2. 平台经济的垄断与治理: 针对大型科技平台,分析了传统竞争法和治理结构如何应对其超级集中化的市场权力与生态系统控制力。 3. AI决策的问责链: 当算法驱动的商业决策导致损失时,问责主体是谁?本章探讨了在AI辅助决策系统中,人类董事和管理层的最终责任界限。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与治理实践的优化路径 本部分立足于当前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未来治理体系的优化方向。 第七章:中小企业(SMEs)的公司治理特有困境 与大型上市公司不同,中小企业的治理往往受制于“人治”色彩浓厚、股权结构集中等特点。本章提出针对中小企业的实用性治理框架,强调家族企业治理的特殊性、职业经理人引入的障碍以及外部融资对治理结构标准的要求。 第八章:全球治理标准的趋同与本土化适应 总结了国际组织(如OECD、FSB)推动的全球治理原则,并对比了不同经济体在应用这些原则时所展现出的文化、法律和市场适应性。本章强调,有效的治理必须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具有高度的本土化韧性。 结语:构建负责任的、面向未来的公司治理体系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对公司治理的深入思考:它不仅仅是法律合规的最低标准,更是企业在不确定时代中实现长期、稳健价值创造的内在动力。我们呼吁,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向更具韧性、更包容、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案例分析详实,紧扣近年重大司法判例和监管改革动向。 前瞻性视角: 重点覆盖ESG、数据治理等21世纪新兴治理议题。 批判性思维训练: 鼓励读者跳出既有框架,思考治理结构背后的权力分配与价值取向。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律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这个主题感到格外好奇。在我看来,法律不应该是脱离现实的象牙塔,而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回应社会需求。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明了这一核心。我希望它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阐述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法律秩序是如何形成、如何运作,以及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它是否会探讨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变迁等因素对法律秩序的影响?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梳理,更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参与和塑造法律秩序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能否成为我理解当下中国法治进程的一把钥匙?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即深入阅读,而是先花了些时间在书店的静谧角落里,漫无目的地浏览了几页。封面上的“变革时代”几个字,就足以让我陷入沉思。如今的社会,变化的速度之快,仿佛让人难以喘息,传统与创新、旧有观念与新兴思潮,在法律的框架下激荡碰撞。我想,这本书定然是对这种纷繁复杂局面的一种梳理与回应。它是否能为我拨开迷雾,让我对当下法律秩序的演变有更清晰的认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变革背后,是否潜藏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与规律。也许,它能像一盏灯,照亮我探索法律秩序演进之路上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不再感到彷徨与无措。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能触及时代脉搏,引发读者对法治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法律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与力量。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对当前社会一些法律现象感到困惑的时期。总觉得有些规定似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新的问题又似乎缺少明确的法律指引。这本书的标题——“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修订版)”——仿佛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渴望从中找到对这些困惑的解答,理解法律秩序在面对剧烈社会变迁时,是如何调整、演变,甚至重塑的。它是否会探讨新技术、新业态对传统法律原则的挑战?是否会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秩序面临的跨境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帮助我理解法律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既稳定又富有活力的法律秩序。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种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框架,让我们能够更理性、更深刻地看待当下的法律现实?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声在外,他对法律的深刻洞察是众所周知的。而“变革时代”这个词,更是精准地概括了我们正经历的现实。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在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现有的法律秩序是如何应对的,又将走向何方。它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能够引起共鸣的社会事件,并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在各种利益冲突、价值多元的当下,法律秩序如何才能在“稳”与“变”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方法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规律?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专著,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与法治精神的深刻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让我的思想随之遨游。

评分

在众多关于法律的书籍中,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它提出的“法律秩序”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与“变革时代”紧密相连,这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我想象着,作者陈有西先生,是如何在这股时代浪潮中,捕捉法律的脉络,勾勒出其变迁的轨迹。是剖析具体的案例,还是进行宏观的理论建构?是回顾历史的经验,还是展望未来的挑战?我特别好奇,在这样一位法律大家的手中,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会如何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产生共鸣。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将法律仅仅视为静态的规则,而是理解它作为一种动态的、不断适应与发展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法律世界,让我感受到法律秩序在时代变革中的韧性与活力,也思考我们在其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