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本书是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尤为详细。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易经杂说》内容提要:
敲门砖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样子。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此外,我们看见京剧中的脸谱,有的在额上画一个太极图,就是表征这位剧中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经》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坏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经》,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不管哪一种看法,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开始研究《易经》,所要走的路线,因为大部分人,以前还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在这里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样去读《易经》这部书,先从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了解它开始。至于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也还没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内,研究了大半辈子,还跟一个初学的人差不多。实际上,讲这门学问,我自己都是战战兢兢的,觉得自己非常肤浅,没有办法向大家报告,不过有一点点可以提供大家的,亦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
洁静精微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看法。《礼记》的《五经解》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洁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也就是说学了《易经》,他的心理、思想、情绪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非常宁静,澄洁。“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是无比的细密,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我常常告诉年轻的同学们:“晚上不要读《易经》。”不是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听到了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而我初也很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一读,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都不能睡觉,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生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找答案,不断发现新的道理,越研究越没完,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因为研究《易经》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于《易经》的评价,有如此之严重。
但是在《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怎么说呢?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鬼头鬼脑地扇动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创业时的“秘书长”,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学《易经》的人,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大将,推崇《易经》有如此的重要。
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书,到底画的是些什么名堂?非要弄个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么煞,就到街上买一个八卦回来,在门口一挂,好像就可以保险了,这中间究竟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这种作用?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太有品味了!封面那种低调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回到了那种沉静、需要慢慢品味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触感,不是那种光滑的、一看就是印刷厂流水线出来的廉价感,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粝的、书卷气十足的质地,翻起来沙沙作响,仿佛每一页都积淀了时光的味道。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午后,泡了一壶清茶,就着落地窗外的阳光开始阅读。一开始我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古代哲学,但这本书的排版非常人性化,注释清晰到位,很多深奥的概念都有现代语言的辅助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耐心引导你走进那个宏大而精微的世界。光是研究它引用的那些古籍版本考证,就能看出出版方在这次精选集上的用心程度了。读着读着,感觉整个心绪都被它沉淀下来了,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与深思。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很多“国学大师”的合集,但很多都是东拼西凑,观点零散,读完让人不知所云。但这一本的结构安排,着实体现了编辑团队的功力。它不是简单地把某位大家的不同时期的文章堆砌在一起,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哲学母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层层递进。比如,在探讨“天人合一”的章节,前几页是宏观的宇宙观,然后逐渐收束到个体生命如何安顿,最后落脚到日常生活的修行细节,逻辑链条非常严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高明的向导,从山脚下出发,一步步攀登至山顶,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风景。这种精心编排,使得知识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不会让人因为信息的碎片化而感到疲惫。对于想系统性了解某位大家思想脉络的读者来说,这种成体系的作品远胜于零散的资料汇编。
评分从收藏价值和阅读体验来看,这套书物超所值。作为一套精选集,它成功地避免了“贪多嚼不烂”的陷阱,做到了“少而精”。我仔细对比了其中几篇节选的内容,发现选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该哲人核心思想的部分,删减处理得非常得体,没有损害原文的完整性和精髓。而且,它的印刷质量绝对是达到了收藏级别。不仅仅是封面和纸张,内页的字体选用也十分考究,清晰易读,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在如今这个追求速成和廉价复制品的时代,能有一套如此用心制作的经典书籍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它不仅能供我反复研读,也是向友人展示我对国学文化尊重与热爱的最佳名片。这是那种买回家后,你会忍不住经常拿出来翻阅、爱惜的珍藏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知止”的论述,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有的韵律感,不激昂,不煽情,但字字珠玑,如同古琴被拨动时发出的那种悠远而绵长的余音。他似乎不急于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自己去“悟”。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高级,它要求读者投入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我发现自己常常读完一页,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里回味好几遍,体会那种意境。这让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洗涤。相比那些过于白话、急于求成的解读,这本书保留了原著的“气韵”,让人感受到思想的厚重与深远,读起来非常过瘾,也很有嚼劲。
评分我之前对这类国学经典一直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太高深、太玄乎,直到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里关于“变通”思想的阐述,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是教你刻舟求剑地墨守成规,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宇宙万物永恒变化的底层逻辑。作者的解读非常接地气,他没有停留在抽象的符号解析上,而是结合了大量历史典故和社会现象来佐证观点,让你感觉那些几千年前的智慧,和我们今天面临的职场困境、人际关系难题,居然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比如,他讲“时位”的把握,简直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部署教科书!我甚至拿书里的某几段话去跟我的团队分享,效果出奇地好,大家不再觉得那是老古董,而是发现了一套解决当下问题的思维工具。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将“天道”与“人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人读完后,对世界和自我都有了一种更具弹性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