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认识心之批判(全二册,康德名著,牟宗三先生译注)
定价:108.00元
作者:牟宗三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53400709
字数:
页码:全二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新儒学集大成者经典译注。
*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毕生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内容提要
《认识心之批判》从作为认知现象的所谓“心觉”出发,步步审思,步步追问其何以成立之先验依据,从而确立人之所以能够认知的知性主体。在该书《序言》中,牟宗三写道:“主体有二:一曰知性主体,一曰道德主体。兹所言之‘认知心’,即知性主体也。逻辑、数学俱回归知性主体而得其先验性与夫*之安立,而知性主体亦正因逻辑、数学之回归而得成为‘客观的心’、‘逻辑的我’。”
目录
认识心之批判总目
上册
重印志言
序言
第1卷 心觉总论
第1章 认识论之前提
第二章 生理感中心中之现起事之客观化
第三章 心觉之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二卷 对于理解(知性)之*的分解
第1部 论纯理
第1章 逻辑与纯理
第二章 纯理与数学
第三章 纯理与几何
第二部 论格度与范畴
第1章 时空格度由*的想象而直觉地被建立
第二章 理解三格度由理解中之纯理之外在化而发见
第三章 思解三格度之说明
第四章 范畴之设立
下册
第三卷 *的决定与*的运用
第1部 顺时空格度而来之*的决定
第1章 有向量与无向量
第二章 时空与数学
第二部 顺思解三格度而来之*的运用
第1章 因故格度之所函摄
第二章 曲全格度之所函摄
第三章 二用格度之所函摄
第四卷 认识心向*方面之逻辑构造
第1章 本体论的构造
第二章 宇宙论的构造
作者介绍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3部译注作品。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初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其文本的密度惊人,每一个句子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深意。不同于那些追求流畅叙事的小说或通俗读物,这套书要求的是一种近乎冥想的专注。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彻底理解“先验美学”中关于时间和空间如何成为我们感性直观形式的论述,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对照着康德的原文和牟先生的细致解读。那种感觉,就像是硬生生地把一块顽固的石头,用理性的工具慢慢雕琢成型。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工具箱,教你如何去构建你自己的知识大厦。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内在一致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它不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哲学系统,一旦你接受了它的基本前提,后续的推论便水到渠成,展现出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美感。
评分坦白说,最初拿起这套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敬畏甚至畏惧的。康德的名声太过响亮,也太过“劝退”。然而,这套译注本,特别是牟宗三先生的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却丝毫不牺牲原著的深度。我发现,他不仅仅是做文字翻译,更是在进行一种深刻的“概念重建”。比如,对于“实践理性”的探讨,牟先生的批注常常能将康德在不同章节中看似矛盾的论述梳理得井井有条,指出了其内在的统一性。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哲学阅读,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更需要一位高明的“向导”。读完特定章节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试着用康德的“绝对命令”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这种将纯粹理性思考与日常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是这本书给予我最宝贵的馈赠之一。
评分一套两册,装帧精美,这份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我将其视为一本可以反复研习的“工具书”,而非一次性消费的文学作品。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例如,第一次读时可能只关注到了“认识论”的突破,但深入阅读后,才会发现“目的论”和“判断力批判”在整个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牟先生在注脚中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与康德哲学的潜在对话空间的探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理解康德的文化参照系。这本书带来的知识冲击是持续性的,它像一个思想的催化剂,让你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任何信息或主张时,都不自觉地启动那种批判性的、追问其“可能性条件”的思维模式。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带着怀疑的目光和严谨的逻辑去审视一切宣称的真理。
评分这本厚厚的哲学巨著摆在书桌上,光是掂量一下重量就觉得非同小可。我第一次翻开它时,那种感觉就像是踏入了一座用逻辑和严密思辨搭建起来的宏伟迷宫。康德的哲学体系,那种探究人类认知极限、构建理性王国的宏大抱负,总是让人在阅读中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与振奋。我特别喜欢牟宗三先生的译注,他的文字功力深厚,像是为我们这些初涉康德思想的读者搭建了一座稳固的阶梯,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先验演绎”、“范畴表”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揣摩那些对“物自体”与“现象界”的区分,这不仅仅是理解文本,更像是在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观。每当成功地跟上康德的推演,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它强迫你将日常的经验置于最严格的理性拷问之下,从而看到知识和道德的真正根基在哪里。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对自身心智边界的深度探险。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对思维习惯的彻底重塑过程。我以前习惯于从经验出发去构建世界,而康德则要求我们先假定认知的结构(先验条件),再去看经验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这种视角的颠倒,初读起来极不自然,甚至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眩晕感”。但正是这种眩晕,带来了对世界更深一层的理解。书中的语言风格本身就带着一种庄严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尽管牟先生的译注非常清晰,但康德原著的内在逻辑张力依然存在,读起来需要极高的心力投入。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放慢速度,常常需要借助笔记本记录下关键术语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否则很容易在复杂的论证链条中迷失方向。这本书绝不是可以消遣时随手翻阅的读物,它要求的是一种严肃的、近乎学术研究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