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学符号史
:35.00元
作者:徐品方 张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0301701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新定价链接:数学符号史
内容提要
《数学符号史》研究了常见的200余个符号的来龙去脉,着重探讨了常用的100多个符号的产生、发展历史。作者从卷帙浩繁的古算史书中进行考证,以史为据,自成体系,可读性强。数学符号是数学文献中用以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等的记号。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算术篇
1.1记数符号的起源
1.1.1实物记号的诞生
1.1.2数的进位制符号
1.2悠久的中国数字
1.2.1数字符号的发现
1.2.2算筹记数
1.2.3商用数字符号
1.3巴比伦的记数法
1.3.1巴比伦的兴亡
1.3.2泥板上的楔形数字
1.3.3千古之谜
1.4尼罗河两岸数字
1.4.1金字塔之谜
1.4.2纸草书上象形记号
1.5有趣的希腊数码
1.5.1希腊文明的崛起
1.5.2三种记数符号
1.5.3早的大数表示
1.6美观庄重罗马数
1.6.1罗马帝国的兴衰
1.6.2端庄的罗马数字
1.6.3冗繁的记数法
1.7通用数码的始祖
1.7.1印度的变迁
1.7.2通用数码的始祖
1.8阿拉伯数码始末
1.8.1阿拉伯人的
1.8.2阿拉伯数码由来
1.8.3印度-阿拉伯数码的演变
1.8.4不准使用印度一阿拉伯数字
1.9美洲玛雅的数字
1.9.1玛雅兴衰之谜
1.9.2两个奇妙符号的记数法
1.10其他民族数字符号集锦
1.10.1希伯来的数字
1.10.2泰米尔文的数字
1.10.3僧伽罗文的数字
1.10.4越南古代的数字
1.10.5日本古代的数字
1.10.6欧洲中世纪数码
1.11零的父母
1.11.1巴比伦的零
1.11.2玛雅人的零号
1.11.3希腊人的零
1.11.4印度人的零号
1.11.5中国数码零
1.11.6柬埔寨等地区的零
1.11.70号的传播
1.11.80的故事
1.12酒桶上的 、-记号
1.13没有统一的×、÷号
1.14欧洲人怕分数
1.15小不点来到人间
本章附录数字符号趣味赏析
第2章代数篇
2.1一对“=”双生子
2.2不等号的浪花
2.3没有内容的括号
2.4负数不是荒谬的
2.5指数符号古今谈
2.6根号演变的趣史
2.7用字母表示数
2.8方程是代数的花
2.9揭开函数符号的面纱
2.9.1次发展(扩张)函数概念——解析的函数的意义
2.9.2第二次扩张函数概念——图像法表示的函数概念
2.9.3第三次扩张函数定义——科学函数的雏形
2.9.4第四次扩张——现行初中函数定义的来源
2.9.5第五次扩张(取消函数定义域的限制),第六次扩张(近代定义)和第七次扩张(现代函数的定义)
2.10实数肩上的虚数
2.11集合符号的春秋
2.12代数的其他符号
2.12.1值符号ll
2.12.2判别式符号△
2.12.3对数符号10g,In
2.12.4排列与组合符号Cnm,Prn
2.12.5无穷大符号∞
2.12.6极限符号lim
2.12.7自然对数底数e
第3章几何、三角篇
3.1点线面弧的符号
3.2几何中象形符号
3.2.1角的意义与记号
3.2.2平行与垂直符号
3.2.3多边形与圆的符号
3.2.4表意符号
3.3兀是文明的标志
3.4三角函数的符号
3.4.1正弦名称与符号
3.4.2余弦的名称与符号
3.4.3正切、余切名称与符号
3.4.4正割、余割名称与符号
3.4.5关于反三角函数符号
第4章高等数学篇
4.1美妙的微积分符号
4.2微积分其他符号
4.2.1增量符号△z
4.2.2和式符号∑
4.2.3不定式符号昔
4.2.4双曲函数符号
4.3高等代数中的符号
4.3.1行列式符号∑
4.3.2矩阵的符号()
4.3.3向量的符号r
4.3.4向量积符号
4.4同余式符号“三”
4.5数理逻辑符号
第5章符号学篇——论数学符号史
5.1什么是符号学
5.2数学符号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5.2.1意义
5.2.2重要性与作用
5.2.3数学符号的产生、比较和改革
5.3数学符号的特点
5.4数学符号的分类
5.5数学符号的教学
附录1本书符号年表
附录2数学字母符号的由来
附录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附录4数学家人名索引
主要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本来对“符号史”这个主题抱着一种“大概率会枯燥乏味”的预期,毕竟数学和历史的结合,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两边都不讨好的学术流水账。但是,张红和徐品方两位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高超!他们没有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冷冰冰地罗列“X在哪个世纪被谁引入”,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将每一个符号的诞生和演变都嵌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思想冲突乃至哲学思辨之中。比如,讲解“=(等号)”的由来时,作者会描绘当时数学家为了摆脱冗长文字描述的困境,那种迫切需要一个简洁视觉语言的场景,读起来简直就像在看一部微型的知识考古纪录片。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对纯数学不那么感冒的读者,也能在符号的演变中窥见人类认知边界拓展的艰辛与乐趣。它成功地把一门“硬核”学科的演进,转化成了一部生动的“人类智慧简史”。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和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希望进一步深挖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每当介绍到一个关键人物或一个重要的手稿时,作者都会清晰地标注出参考文献的来源,而且这些引用并非只是简单的书目罗列,有些地方还附带了简短的评注,指明了该文献在特定符号演变链条中的具体作用。这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提示去查阅了几篇原典的译本,发现书中的解读与原著的语境是高度吻合的,没有出现为追求流畅叙事而牺牲准确性的情况。对于我这种有“深度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一本好的历史类书籍,其价值有一半在于它能引导你去往何处,而这本书无疑是一张高精度的航海图,指引我探索知识海洋的更多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讨喜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那种略带复古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设计吸引住了。要知道,现在很多科普读物为了追求轻薄和成本,纸张质量和印刷效果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但这本《包邮 数学符号史》完全没有这种廉价感。内页的纸张选择恰到好处,既能保证墨色清晰,又不会反光得让人阅读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历史演变图示,都被巧妙地安排在版面中,既有足够的留白让眼睛休息,又保证了信息密度的合理性。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古老文字符号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插图处理,看得出出版社在美术设计上是下了真功夫的。拿在手里把玩,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有面子”的书,即便是作为书架上的装饰品,也显得品味十足。很多时候,阅读体验是从接触实物的第一秒开始的,而这本书,已经在这第一步就成功地俘获了我。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这从它能被知名科学出版社出版就能看出来,但让我真正感到惊喜的是它展现的跨学科视野。它不仅仅是数学史,它简直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在追溯某个希腊字母如何被阿拉伯学者吸收、又如何流传到中世纪的欧洲,并最终被伽利略或牛顿采纳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大量关于语言学、宗教对知识传播的影响、乃至印刷术发展对符号标准化的推动作用的论述。这让读者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数学语言,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历经了上千年的全球性、跨文化的碰撞与筛选。这种宏大的视野,让原本专注于微观符号的研究变得立体而丰满,也让我对“数学是世界通用语言”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通用性背后,是无数次努力和妥协的结晶。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市面上的数学科普书要么太浅,浮于表面,只能讲讲“斐波那契数列很美”;要么就是直接跳到高等数学的复杂证明,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足够深入,能解答我长期以来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我们要用π而不是用另一个希腊字母来代表圆周率?”这种“为什么是这个”的终极刨根问底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它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人物侧写,让冰冷的数字也带上了人情味。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与书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滋养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