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學符號史
:35.00元
作者:徐品方 張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0301701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新定價鏈接:數學符號史
內容提要
《數學符號史》研究瞭常見的200餘個符號的來龍去脈,著重探討瞭常用的100多個符號的産生、發展曆史。作者從捲帙浩繁的古算史書中進行考證,以史為據,自成體係,可讀性強。數學符號是數學文獻中用以錶示數學概念、數學關係等的記號。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算術篇
1.1記數符號的起源
1.1.1實物記號的誕生
1.1.2數的進位製符號
1.2悠久的中國數字
1.2.1數字符號的發現
1.2.2算籌記數
1.2.3商用數字符號
1.3巴比倫的記數法
1.3.1巴比倫的興亡
1.3.2泥闆上的楔形數字
1.3.3韆古之謎
1.4尼羅河兩岸數字
1.4.1金字塔之謎
1.4.2紙草書上象形記號
1.5有趣的希臘數碼
1.5.1希臘文明的崛起
1.5.2三種記數符號
1.5.3早的大數錶示
1.6美觀莊重羅馬數
1.6.1羅馬帝國的興衰
1.6.2端莊的羅馬數字
1.6.3冗繁的記數法
1.7通用數碼的始祖
1.7.1印度的變遷
1.7.2通用數碼的始祖
1.8阿拉伯數碼始末
1.8.1阿拉伯人的
1.8.2阿拉伯數碼由來
1.8.3印度-阿拉伯數碼的演變
1.8.4不準使用印度一阿拉伯數字
1.9美洲瑪雅的數字
1.9.1瑪雅興衰之謎
1.9.2兩個奇妙符號的記數法
1.10其他民族數字符號集錦
1.10.1希伯來的數字
1.10.2泰米爾文的數字
1.10.3僧伽羅文的數字
1.10.4越南古代的數字
1.10.5日本古代的數字
1.10.6歐洲中世紀數碼
1.11零的父母
1.11.1巴比倫的零
1.11.2瑪雅人的零號
1.11.3希臘人的零
1.11.4印度人的零號
1.11.5中國數碼零
1.11.6柬埔寨等地區的零
1.11.70號的傳播
1.11.80的故事
1.12酒桶上的 、-記號
1.13沒有統一的×、÷號
1.14歐洲人怕分數
1.15小不點來到人間
本章附錄數字符號趣味賞析
第2章代數篇
2.1一對“=”雙生子
2.2不等號的浪花
2.3沒有內容的括號
2.4負數不是荒謬的
2.5指數符號古今談
2.6根號演變的趣史
2.7用字母錶示數
2.8方程是代數的花
2.9揭開函數符號的麵紗
2.9.1次發展(擴張)函數概念——解析的函數的意義
2.9.2第二次擴張函數概念——圖像法錶示的函數概念
2.9.3第三次擴張函數定義——科學函數的雛形
2.9.4第四次擴張——現行初中函數定義的來源
2.9.5第五次擴張(取消函數定義域的限製),第六次擴張(近代定義)和第七次擴張(現代函數的定義)
2.10實數肩上的虛數
2.11集閤符號的春鞦
2.12代數的其他符號
2.12.1值符號ll
2.12.2判彆式符號△
2.12.3對數符號10g,In
2.12.4排列與組閤符號Cnm,Prn
2.12.5無窮大符號∞
2.12.6極限符號lim
2.12.7自然對數底數e
第3章幾何、三角篇
3.1點綫麵弧的符號
3.2幾何中象形符號
3.2.1角的意義與記號
3.2.2平行與垂直符號
3.2.3多邊形與圓的符號
3.2.4錶意符號
3.3兀是文明的標誌
3.4三角函數的符號
3.4.1正弦名稱與符號
3.4.2餘弦的名稱與符號
3.4.3正切、餘切名稱與符號
3.4.4正割、餘割名稱與符號
3.4.5關於反三角函數符號
第4章高等數學篇
4.1美妙的微積分符號
4.2微積分其他符號
4.2.1增量符號△z
4.2.2和式符號∑
4.2.3不定式符號昔
4.2.4雙麯函數符號
4.3高等代數中的符號
4.3.1行列式符號∑
4.3.2矩陣的符號()
4.3.3嚮量的符號r
4.3.4嚮量積符號
4.4同餘式符號“三”
4.5數理邏輯符號
第5章符號學篇——論數學符號史
5.1什麼是符號學
5.2數學符號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5.2.1意義
5.2.2重要性與作用
5.2.3數學符號的産生、比較和改革
5.3數學符號的特點
5.4數學符號的分類
5.5數學符號的教學
附錄1本書符號年錶
附錄2數學字母符號的由來
附錄3物理科學和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符號
附錄4數學傢人名索引
主要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索引和注釋係統做得非常齣色,這對於希望進一步深挖研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注意到,每當介紹到一個關鍵人物或一個重要的手稿時,作者都會清晰地標注齣參考文獻的來源,而且這些引用並非隻是簡單的書目羅列,有些地方還附帶瞭簡短的評注,指明瞭該文獻在特定符號演變鏈條中的具體作用。這體現瞭作者紮實的研究基礎和對讀者負責的態度。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提示去查閱瞭幾篇原典的譯本,發現書中的解讀與原著的語境是高度吻閤的,沒有齣現為追求流暢敘事而犧牲準確性的情況。對於我這種有“深度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一本好的曆史類書籍,其價值有一半在於它能引導你去往何處,而這本書無疑是一張高精度的航海圖,指引我探索知識海洋的更多可能。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覺得市麵上的數學科普書要麼太淺,浮於錶麵,隻能講講“斐波那契數列很美”;要麼就是直接跳到高等數學的復雜證明,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巧妙地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足夠深入,能解答我長期以來的疑惑,比如“為什麼我們要用π而不是用另一個希臘字母來代錶圓周率?”這種“為什麼是這個”的終極刨根問底的需求得到瞭滿足;同時,它又保持瞭極高的可讀性,大量的曆史典故和人物側寫,讓冰冷的數字也帶上瞭人情味。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與書中的曆史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被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滋養的感覺,是閱讀體驗中最令人滿足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這從它能被知名科學齣版社齣版就能看齣來,但讓我真正感到驚喜的是它展現的跨學科視野。它不僅僅是數學史,它簡直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在追溯某個希臘字母如何被阿拉伯學者吸收、又如何流傳到中世紀的歐洲,並最終被伽利略或牛頓采納的過程中,作者穿插瞭大量關於語言學、宗教對知識傳播的影響、乃至印刷術發展對符號標準化的推動作用的論述。這讓讀者意識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數學語言,並非憑空齣現,而是曆經瞭上韆年的全球性、跨文化的碰撞與篩選。這種宏大的視野,讓原本專注於微觀符號的研究變得立體而豐滿,也讓我對“數學是世界通用語言”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體會——這通用性背後,是無數次努力和妥協的結晶。
評分我本來對“符號史”這個主題抱著一種“大概率會枯燥乏味”的預期,畢竟數學和曆史的結閤,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兩邊都不討好的學術流水賬。但是,張紅和徐品方兩位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高超!他們沒有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冷冰冰地羅列“X在哪個世紀被誰引入”,而是像講故事一樣,將每一個符號的誕生和演變都嵌入到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思想衝突乃至哲學思辨之中。比如,講解“=(等號)”的由來時,作者會描繪當時數學傢為瞭擺脫冗長文字描述的睏境,那種迫切需要一個簡潔視覺語言的場景,讀起來簡直就像在看一部微型的知識考古紀錄片。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對純數學不那麼感冒的讀者,也能在符號的演變中窺見人類認知邊界拓展的艱辛與樂趣。它成功地把一門“硬核”學科的演進,轉化成瞭一部生動的“人類智慧簡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討喜瞭!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那種略帶復古又不失現代感的字體設計吸引住瞭。要知道,現在很多科普讀物為瞭追求輕薄和成本,紙張質量和印刷效果總讓人覺得差點意思,但這本《包郵 數學符號史》完全沒有這種廉價感。內頁的紙張選擇恰到好處,既能保證墨色清晰,又不會反光得讓人閱讀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些復雜的數學符號和曆史演變圖示,都被巧妙地安排在版麵中,既有足夠的留白讓眼睛休息,又保證瞭信息密度的閤理性。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一些古老文字符號時,那種細緻入微的插圖處理,看得齣齣版社在美術設計上是下瞭真功夫的。拿在手裏把玩,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有麵子”的書,即便是作為書架上的裝飾品,也顯得品味十足。很多時候,閱讀體驗是從接觸實物的第一秒開始的,而這本書,已經在這第一步就成功地俘獲瞭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