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洋服裝史(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
定價:61.50元
作者:李當岐著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040165296
字數:630000
頁碼:394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p> 《西洋服裝史》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自修用書,對於廣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也是一本自學參考書。《西洋服裝史》是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共同組織編寫的服裝設計專業教材。
《西洋服裝史》資料豐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服裝專業的基礎理論教材,也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教學參考書,還是服裝設計人員及廣大服裝業餘愛好者的專業讀物。
內容提要
《西洋服裝史》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西洋服裝史》從曆史學、文化學、美學、設計學的角度,按時代順序係統地介紹瞭西洋服飾文化的發展過程。內容包括:古代服裝、中世紀服裝、近世紀服裝、近代服裝、現代服裝等。《西洋服裝史》資料豐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專業性較強是《西洋服裝史》的特點。
目錄
章 史前人類的著裝文化
節 獸皮衣服的穿用
第二節 織物的齣現
第三節 歐洲的史前文化
第四節 關於人類穿衣動機的學說
一、保護說
二、羞恥說(隱蔽說)
三、護符說(巫術說、圖騰說)
四、裝飾說
第二章 古代服裝
節 古代服裝文化的特點
一、古代的範疇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三、古代服裝文化的特點
第二節 古埃及服裝
一、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古埃及的宗教
三、古埃及的民族與社會
四、古埃及的服裝特色
五、古埃及的男裝
六、古埃及的女裝
七、古埃及的飾物與化妝
第三節 古代西亞的服裝
一、古代西亞的地理位置與文化背景
二、古代西亞的主要衣料——羊毛織物
三、古代西亞的民族與宗教
四、古代西亞的社會結構
五、古代西亞服裝的特性
六、美索不達米亞的服裝
(一)美索不達米亞的服裝材料、色彩和裝飾紋樣
(二)美索不達米亞的男裝
(三)美索不達米亞的女裝
七、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服裝
(一)敘利亞、巴勒斯坦的男裝
(二)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女裝
八、小亞細亞的服裝
(一)小亞細亞的男裝
(二)小亞細亞的女裝
九、米提亞、波斯的服裝
(一)雅利安人與褲子
(二)波斯服裝的特性
(三)波斯服裝的材料、色彩和裝飾紋樣
(四)波斯的男裝
(五)波斯的女裝
(六)波斯人的發型、化妝與服飾品
第四節 希臘文化圈的服裝
一、希臘文化圈的地理位置與文化背景
二、希惜文化圈的民族與宗教
三、希臘文化圈中的城市國傢及其社會生活
四、希臘文化圈的服裝特性
五、希臘文化圈的服裝材料
六、希臘文化圈的裝飾紋樣和色彩
七、愛琴文明的服裝文化
(一)剋裏特、邁锡尼的男裝
(二)剋裏特、邁锡尼的女裝
八、古希臘的服裝
(一)希頓(Chitio~~I)
(二)希瑪純(Himatiorl)
(三)其他服裝
九、古希臘的頭飾與化妝
十、古希喈的鞋履與裝飾品
第五節 古羅馬的服裝
一、古羅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羅馬人的社會生活與宗教信仰
三、羅馬服裝的特性
四、羅馬服裝的材料、色彩和裝飾紋樣
五、伊特魯利亞人的服裝
六、羅馬的男子服
(一)托加(toga)
(二)丘尼卡(tunlca)
七、羅馬的女裝
八、羅馬人的頭飾
九、羅馬人的服飾品和鞋履
第三章 中世紀服裝文化
節 拜占廷時代的服裝文化
一、拜占廷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拜占廷時代的服裝
三、拜占廷時代的鞋履、冠帽和服飾品
第二節 歐洲文化黑暗時代的服裝文化(公元5—10世紀)
一、歐洲封建社會初期的文化背景
二、日耳曼人的服裝文化
三、日耳曼人的發型、帽子和服飾品
四、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裝文化
第三節 羅馬式時代的服裝文化(公元ll—12世紀)
一、羅馬式時代與十字軍東侵
二、羅馬式時代的服裝
三、羅馬式時代的發型、帽子和服飾品
第四節 哥特式時代的服裝文化(公元13—15世紀)
一、哥特式時代的文化背景
二、哥特式時代的服裝
(一)衣服構成上古今、東西的交叉點
(二)13、14世紀的男女裝
(三)傢徽圖案的流行
(四)中世紀的鬥篷和毛皮文化
(五)男裝二部式的確立
(六)15世紀的男女裝
(七)服裝色彩的象徵意義
(八)內衣、手套的象徵意義
三、哥特式時代的鞋、帽子和服飾品
第四章 近世紀服裝文化
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文化(15世紀中一17世紀初)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
(一)意大利風時代(1450—1510)
(二)德意誌風時代(1510 1550)
(三)西班牙風時代(1550—1620)
三、16世紀歐洲各國服飾文化的交流
四、禁令
五、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品
第二節 巴羅剋時期的服裝文化(17世紀)
一、巴羅剋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巴羅剋時期的服裝
(一)荷蘭風時代(1620'一1650)
(二)法國風時代(1650-一1715)
(三)巴羅剋的審美意識與17世紀的服飾文化
(四)棉的傳播與印度花布的流行
三、巴羅剋時期的發型、化妝和服飾品
第三節 洛可可時期的服裝文化(18世紀)
一、洛可可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洛可可時期的服裝
(一)洛可可時期的男裝
(二)洛可可時期的女裝
三、洛可可時期的發型及服飾品
第五章 近代服裝文化
節 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服裝
(一)新古典主義前期的男裝
(二)新古典主義前期的女裝
(三)帝政樣式時代的男裝
(四)帝政樣式時代的女裝
第二節 浪漫主義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浪漫主義時期的服裝
(一)浪漫主義時期的男裝
(二)浪漫主義時期的女裝
第三節 新洛可可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新洛可可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新洛可可時期的服裝
(一)新洛可可時期的男裝
(二)新洛可可時期的女裝
第四節 巴斯爾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巴斯爾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巴斯爾時期的服裝
(一)巴斯爾時期的男裝
(二)巴斯爾時期的女裝
第五節S形時期的服裝文化
一、S形時期的文化背景
二、S形時期的服裝
(一)S形時期的男裝
(二)S形時期的女裝
(三)創造流行的設計大師與霍布爾裙時代
三、歐洲的服裝行會與男式女服的流行
第六章 現代服裝文化
節 女裝的現代化(1914—1929)
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二、現代女裝的形成
(一)男童式女裝與“傑爾遜奴”樣式
(二)夏耐爾與巴黎高級時裝的次鼎盛期
第二節 細長形與式(1930—1946)
一、經濟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前半期的服裝文化
(一)細長形女裝
(二)式的流行
(三)活躍於戰前的設計師
第三節 迪奧爾時代(1947—1957)
一、戰後的社會環境
二、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50年代末的服裝文化
(一)迪奧爾與他的“新樣式”
(二)“形”的時代
(三)巴黎高級時裝業的第二次鼎盛期
第四節 流行的轉化(1958—1972)
一、“年輕風暴”與動蕩的20世紀60年代
二、20世紀60年代的女裝
(一)女裝的單純化和輕便化(1958 1962)
(二)“反體製時裝”與“迷你”時代(1963—1967)
(三)高級成衣業的崛起(1968一1972)
第五節 流行的多樣化時代(1973一)
一、多樣化時代的巴黎高級時裝業
二、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女裝的變遷
(一)石油危機與寬鬆式時代(1973—1977)
(二)復古思潮與“形”的復歸(1978一1982)
(三)“破爛式”與熱(1983—1988)
(四)東歐劇變與20世紀60年代樣式復興(1989—1990)
(五)經濟蕭條與20世紀70年代樣式的重現(1991一)
參考文獻及書目
西洋服裝史年錶~
作者介紹
《西洋服裝史》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西洋服裝史》從曆史學、文化學、美學、設計學的角度,按時代順序係統地介紹瞭西洋服飾文化的發展過程。內容包括:古代服裝、中世紀服裝、近世紀服裝、近代服裝、現代服裝等。《西洋服裝史》資料豐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專業性較強是《西洋服裝史》的特點。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之前對“西洋服裝史”這個概念一直不太感冒,總覺得離自己的生活有些遙遠,也可能覺得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但是,當我翻開這本由李當岐老師撰寫的《西洋服裝史(第2版)》時,我的看法完全被顛覆瞭。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敘事方式,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時尚之旅。作者通過生動的筆觸,將不同曆史時期的人物和他們所穿著的服飾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幾個轉摺性時期服裝變革的解讀。例如,當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席捲歐洲時,曾經象徵著貴族階層的繁復華麗服飾是如何迅速被簡潔、樸素甚至帶有政治色彩的“平民化”服裝所取代的,這種宏大的曆史事件與微觀的服飾變遷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印象深刻。書中的圖片也恰到好處,配以文字,讓那些遙遠的時代仿佛觸手可及。而且,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服裝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哲學思想,讓我不僅僅是看到瞭衣服,更是理解瞭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生活和錶達自己的。它讓我覺得,服裝不僅僅是時代的裝飾,更是曆史的見證者。
評分這本書我終於讀完瞭,說實話,在翻開它之前,我對“西洋服裝史”這個概念其實是有點模糊的。我隻知道時尚在不斷變化,但具體是怎麼一步步演變過來的,我完全沒有概念。拿到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厚度,感覺內容應該很紮實。翻到目錄,我纔意識到,原來曆史上的服裝發展是如此的細緻和豐富,從古代的希臘羅馬,到中世紀的歐洲,再到文藝復興、巴洛剋時期,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象徵意義。作者李當岐老師的敘述非常生動,他不僅僅是在羅列服飾的樣式,更是將服裝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經濟背景下去解讀。比如,他會講到中世紀歐洲嚴格的等級製度是如何體現在人們的穿著上的,又或者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古典美的追求是如何通過服裝來錶達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巴洛剋時期服飾的描寫,那些繁復的蕾絲、華麗的絲綢、層層疊疊的裙擺,以及男性身上精緻的刺綉和假發,都仿佛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奢華與張揚。而且,這本書的圖片資料也非常豐富,很多都是我從未見過的珍貴插圖,這大大增強瞭閱讀的直觀性和趣味性。雖然有些地方的學術性比較強,需要仔細品味,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對“美”的定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曆史文化有瞭更生動的感知。
評分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一直對歐洲曆史的服飾風格很感興趣,總覺得那些古老的畫像裏,人物身上的衣服都充滿瞭故事。拿到《西洋服裝史(第2版)》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確實超齣我的預期。首先,作者李當岐老師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他用一種比較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學術性的語言,將各個曆史時期的服裝特色娓娓道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服裝的描述。中世紀的服裝,那種簡潔但充滿宗教意味的廓形,以及後期逐漸齣現的華麗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到瞭文藝復興時期,隨著藝術和科學的復蘇,服裝也變得更加注重人體美和自然比例,那種優雅、和諧的風格至今仍能引起共鳴。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給力,很多都是精選的繪畫和實物照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時期服裝的質感、色彩和細節。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麵料、工藝的介紹,比如不同時期人們是如何運用絲綢、天鵝絨、刺綉來展現財富和地位的,這些細節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有瞭更生動的想象。這本書讓我覺得,服裝史不僅僅是關於衣服的演變,更是關於人類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生動寫照。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來讀這本《西洋服裝史》,畢竟是中職教材,而且是“十五規劃教材”,感覺應該會比較係統和權威。拿到書後,整體的裝幀和排版都很不錯,紙張也比較厚實,拿在手裏很有質感。一開始我最關心的就是這本書的內容編排是否清晰,邏輯是否流暢。閱讀下來,我發現作者李當岐老師在章節的劃分上做得相當到位,從史前時期開始,一步步梳理到近代,每個時期的服裝特點、演變原因都介紹得比較清楚。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幾個關鍵時期演變邏輯的分析,比如為什麼某種款式的服裝會突然流行起來,又為什麼會被另一種風格所取代,這種“因果關係”的梳理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服裝史的發展脈絡,而不隻是停留在錶麵。而且,書中不僅僅是描述瞭貴族和上流社會的服飾,也關注瞭普通民眾的穿著,這讓我看到瞭不同社會階層在服飾上的差異以及互動,感覺更加全麵和真實。雖然作為教材,有些理論性的闡述可能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消化,但總體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服裝史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讓我明白,服裝不僅僅是遮體禦寒的工具,更是時代的縮影,是文化的載體,是身份的象徵。
評分我是一個對時尚設計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對曆史上的服飾風格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本《西洋服裝史(第2版)》。剛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篇幅和精美的插圖所吸引。讀進去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入。李當岐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服裝與社會背景的聯係,這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為,曆史上的服裝隻是簡單的美觀與否的問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服裝的設計和流行,往往與當時的社會製度、經濟發展、宗教信仰、藝術思潮甚至是技術進步息息相關。例如,書中對工業革命對服裝材料和製作工藝的巨大影響的描述,讓我清晰地看到瞭科技如何改變瞭人們的穿著方式和時尚的麵貌。還有,書中對不同時期人們如何利用服裝來錶達身份、權力、甚至是情感的分析,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和有啓發性。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女性服裝演變的章節,從束縛身體的緊身胸衣到後來逐漸解放的廓形,我看到瞭女性地位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如何在服裝上得到體現。這本書讓我覺得,西洋服裝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社會史,每一件衣服都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