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洋服装史(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定价:61.50元
作者:李当岐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040165296
字数:630000
页码:39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p> 《西洋服装史》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自修用书,对于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也是一本自学参考书。《西洋服装史》是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编写的服装设计专业教材。
《西洋服装史》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是服装设计人员及广大服装业余爱好者的专业读物。
内容提要
《西洋服装史》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西洋服装史》从历史学、文化学、美学、设计学的角度,按时代顺序系统地介绍了西洋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内容包括:古代服装、中世纪服装、近世纪服装、近代服装、现代服装等。《西洋服装史》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专业性较强是《西洋服装史》的特点。
目录
章 史前人类的着装文化
节 兽皮衣服的穿用
第二节 织物的出现
第三节 欧洲的史前文化
第四节 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一、保护说
二、羞耻说(隐蔽说)
三、护符说(巫术说、图腾说)
四、装饰说
第二章 古代服装
节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一、古代的范畴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古埃及服装
一、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古埃及的宗教
三、古埃及的民族与社会
四、古埃及的服装特色
五、古埃及的男装
六、古埃及的女装
七、古埃及的饰物与化妆
第三节 古代西亚的服装
一、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
二、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羊毛织物
三、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宗教
四、古代西亚的社会结构
五、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
六、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一)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男装
(三)美索不达米亚的女装
七、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服装
(一)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男装
(二)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女装
八、小亚细亚的服装
(一)小亚细亚的男装
(二)小亚细亚的女装
九、米提亚、波斯的服装
(一)雅利安人与裤子
(二)波斯服装的特性
(三)波斯服装的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四)波斯的男装
(五)波斯的女装
(六)波斯人的发型、化妆与服饰品
第四节 希腊文化圈的服装
一、希腊文化圈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
二、希惜文化圈的民族与宗教
三、希腊文化圈中的城市国家及其社会生活
四、希腊文化圈的服装特性
五、希腊文化圈的服装材料
六、希腊文化圈的装饰纹样和色彩
七、爱琴文明的服装文化
(一)克里特、迈锡尼的男装
(二)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
八、古希腊的服装
(一)希顿(Chitio~~I)
(二)希玛纯(Himatiorl)
(三)其他服装
九、古希腊的头饰与化妆
十、古希喈的鞋履与装饰品
第五节 古罗马的服装
一、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与宗教信仰
三、罗马服装的特性
四、罗马服装的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五、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
六、罗马的男子服
(一)托加(toga)
(二)丘尼卡(tunlca)
七、罗马的女装
八、罗马人的头饰
九、罗马人的服饰品和鞋履
第三章 中世纪服装文化
节 拜占廷时代的服装文化
一、拜占廷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二、拜占廷时代的服装
三、拜占廷时代的鞋履、冠帽和服饰品
第二节 欧洲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5—10世纪)
一、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背景
二、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
三、日耳曼人的发型、帽子和服饰品
四、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
第三节 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ll—12世纪)
一、罗马式时代与十字军东侵
二、罗马式时代的服装
三、罗马式时代的发型、帽子和服饰品
第四节 哥特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3—15世纪)
一、哥特式时代的文化背景
二、哥特式时代的服装
(一)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二)13、14世纪的男女装
(三)家徽图案的流行
(四)中世纪的斗篷和毛皮文化
(五)男装二部式的确立
(六)15世纪的男女装
(七)服装色彩的象征意义
(八)内衣、手套的象征意义
三、哥特式时代的鞋、帽子和服饰品
第四章 近世纪服装文化
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15世纪中一17世纪初)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
(一)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
(二)德意志风时代(1510 1550)
(三)西班牙风时代(1550—1620)
三、16世纪欧洲各国服饰文化的交流
四、禁令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品
第二节 巴罗克时期的服装文化(17世纪)
一、巴罗克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巴罗克时期的服装
(一)荷兰风时代(1620'一1650)
(二)法国风时代(1650-一1715)
(三)巴罗克的审美意识与17世纪的服饰文化
(四)棉的传播与印度花布的流行
三、巴罗克时期的发型、化妆和服饰品
第三节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文化(18世纪)
一、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一)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二)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三、洛可可时期的发型及服饰品
第五章 近代服装文化
节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
(一)新古典主义前期的男装
(二)新古典主义前期的女装
(三)帝政样式时代的男装
(四)帝政样式时代的女装
第二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服装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男装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女装
第三节 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新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一)新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二)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第四节 巴斯尔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巴斯尔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巴斯尔时期的服装
(一)巴斯尔时期的男装
(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
第五节S形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S形时期的文化背景
二、S形时期的服装
(一)S形时期的男装
(二)S形时期的女装
(三)创造流行的设计大师与霍布尔裙时代
三、欧洲的服装行会与男式女服的流行
第六章 现代服装文化
节 女装的现代化(1914—1929)
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现代女装的形成
(一)男童式女装与“杰尔逊奴”样式
(二)夏耐尔与巴黎高级时装的次鼎盛期
第二节 细长形与式(1930—1946)
一、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的服装文化
(一)细长形女装
(二)式的流行
(三)活跃于战前的设计师
第三节 迪奥尔时代(1947—1957)
一、战后的社会环境
二、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服装文化
(一)迪奥尔与他的“新样式”
(二)“形”的时代
(三)巴黎高级时装业的第二次鼎盛期
第四节 流行的转化(1958—1972)
一、“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二、20世纪60年代的女装
(一)女装的单纯化和轻便化(1958 1962)
(二)“反体制时装”与“迷你”时代(1963—1967)
(三)高级成衣业的崛起(1968一1972)
第五节 流行的多样化时代(1973一)
一、多样化时代的巴黎高级时装业
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女装的变迁
(一)石油危机与宽松式时代(1973—1977)
(二)复古思潮与“形”的复归(1978一1982)
(三)“破烂式”与热(1983—1988)
(四)东欧剧变与20世纪60年代样式复兴(1989—1990)
(五)经济萧条与20世纪70年代样式的重现(1991一)
参考文献及书目
西洋服装史年表~
作者介绍
《西洋服装史》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西洋服装史》从历史学、文化学、美学、设计学的角度,按时代顺序系统地介绍了西洋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内容包括:古代服装、中世纪服装、近世纪服装、近代服装、现代服装等。《西洋服装史》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专业性较强是《西洋服装史》的特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时尚设计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对历史上的服饰风格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西洋服装史(第2版)》。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篇幅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入。李当岐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服装与社会背景的联系,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为,历史上的服装只是简单的美观与否的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服装的设计和流行,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艺术思潮甚至是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例如,书中对工业革命对服装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巨大影响的描述,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穿着方式和时尚的面貌。还有,书中对不同时期人们如何利用服装来表达身份、权力、甚至是情感的分析,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和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女性服装演变的章节,从束缚身体的紧身胸衣到后来逐渐解放的廓形,我看到了女性地位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如何在服装上得到体现。这本书让我觉得,西洋服装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史,每一件衣服都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一直对欧洲历史的服饰风格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古老的画像里,人物身上的衣服都充满了故事。拿到《西洋服装史(第2版)》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超出我的预期。首先,作者李当岐老师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学术性的语言,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特色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描述。中世纪的服装,那种简洁但充满宗教意味的廓形,以及后期逐渐出现的华丽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艺术和科学的复苏,服装也变得更加注重人体美和自然比例,那种优雅、和谐的风格至今仍能引起共鸣。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给力,很多都是精选的绘画和实物照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期服装的质感、色彩和细节。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面料、工艺的介绍,比如不同时期人们是如何运用丝绸、天鹅绒、刺绣来展现财富和地位的,这些细节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了更生动的想象。这本书让我觉得,服装史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演变,更是关于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生动写照。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读这本《西洋服装史》,毕竟是中职教材,而且是“十五规划教材”,感觉应该会比较系统和权威。拿到书后,整体的装帧和排版都很不错,纸张也比较厚实,拿在手里很有质感。一开始我最关心的就是这本书的内容编排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流畅。阅读下来,我发现作者李当岐老师在章节的划分上做得相当到位,从史前时期开始,一步步梳理到近代,每个时期的服装特点、演变原因都介绍得比较清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几个关键时期演变逻辑的分析,比如为什么某种款式的服装会突然流行起来,又为什么会被另一种风格所取代,这种“因果关系”的梳理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服装史的发展脉络,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且,书中不仅仅是描述了贵族和上流社会的服饰,也关注了普通民众的穿着,这让我看到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服饰上的差异以及互动,感觉更加全面和真实。虽然作为教材,有些理论性的阐述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服装史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让我明白,服装不仅仅是遮体御寒的工具,更是时代的缩影,是文化的载体,是身份的象征。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西洋服装史”这个概念一直不太感冒,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有些遥远,也可能觉得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是,当我翻开这本由李当岐老师撰写的《西洋服装史(第2版)》时,我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叙事方式,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时尚之旅。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他们所穿着的服饰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几个转折性时期服装变革的解读。例如,当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时,曾经象征着贵族阶层的繁复华丽服饰是如何迅速被简洁、朴素甚至带有政治色彩的“平民化”服装所取代的,这种宏大的历史事件与微观的服饰变迁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印象深刻。书中的图片也恰到好处,配以文字,让那些遥远的时代仿佛触手可及。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服装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让我不仅仅是看到了衣服,更是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生活和表达自己的。它让我觉得,服装不仅仅是时代的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评分这本书我终于读完了,说实话,在翻开它之前,我对“西洋服装史”这个概念其实是有点模糊的。我只知道时尚在不断变化,但具体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我完全没有概念。拿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厚度,感觉内容应该很扎实。翻到目录,我才意识到,原来历史上的服装发展是如此的细致和丰富,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中世纪的欧洲,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作者李当岐老师的叙述非常生动,他不仅仅是在罗列服饰的样式,更是将服装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下去解读。比如,他会讲到中世纪欧洲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如何体现在人们的穿着上的,又或者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美的追求是如何通过服装来表达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巴洛克时期服饰的描写,那些繁复的蕾丝、华丽的丝绸、层层叠叠的裙摆,以及男性身上精致的刺绣和假发,都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奢华与张扬。而且,这本书的图片资料也非常丰富,很多都是我从未见过的珍贵插图,这大大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虽然有些地方的学术性比较强,需要仔细品味,但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美”的定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生动的感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