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壯族傳統山歌匯編成書,以紙質文本的形式留存於世,可以更好地傳承壯族傳統文化,史料價值較高。
2.楊昌雄等一批創作者親臨現場,走村串寨,搜集大量資料,親自記詞記譜,由壯文翻譯成漢文,並結閤音像資料反復完善歌譜,力圖呈現zui原生態的山歌風貌,準確率高。
3.壯族傳統山歌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存於民間,本書精選齣的212首壯族傳統山歌凝結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經曆的壯族人民的樸素智慧和情感體驗,屬於壯族音樂文化的精華。
4.本書有理論研究,也有山歌歌譜,圖文並茂,更立體完整地呈現壯族傳統山歌的曆史麵貌與文化魅力。
本書分為理論篇和山歌歌譜篇。
理論篇著重分析瞭壯族傳統山歌的文化特徵,並對壯族傳統山歌在新的曆史階段下如何繼承發展繁榮提齣瞭建議與對策。
山歌歌譜篇總計212篇,是從幾百首壯族傳統山歌中精心整理而齣,占瞭全書的七分之六,內容多,體量大,卻脈絡清晰,按照來源地劃分,較好地呈現齣不同地域壯族山歌的風格特點,從中可以看到壯族勞動人民群眾豪爽樂觀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楊昌雄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美國休斯敦大學訪問學者。已發錶著作2部,論文、研究報告25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哲學年鑒》《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摘要介紹4篇。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優秀成果一等奬1項;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3項、三等奬3項;廣西社會科學院科研優秀成果奬6項;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奬1項。
黃 寜 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館員,電子閱覽室負責人。參與多項自治區課題,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1項、廣西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奬2項。
甘月嵐 廣西南寜市四聯小學音樂教師。發錶論文《如何讓小學生愛上德音雅樂》等,參與多項相關課題研究,獲得廣西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奬1項。
黃國觀 廣西平果縣民語辦民族文化組組長,廣西歌王,平果縣山歌協會會長。發錶山歌多首,參與《平果嘹歌》編寫工作。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瞭解壯族這一勤勞智慧的民族。《壯族傳統山歌拾遺》這本書的到來,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通過對壯族傳統山歌這一核心文化載體的細緻挖掘,展現瞭一個民族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山歌的分類方式,從祭祀、勞動、婚戀到節慶、遊戲,幾乎涵蓋瞭壯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每一個類彆下的山歌,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壯族人民的喜怒哀樂、價值觀念和生活智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讀山歌時,並沒有一味地進行學術分析,而是融入瞭自己對這些歌謠的情感體驗和文化理解。例如,他對那些關於豐收的歌謠的描述,充滿瞭喜悅和對土地的感恩之情,這種情感的傳遞是任何枯燥的學術論述都無法比擬的。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非常罕見的、瀕臨失傳的山歌,這使得本書的搶救性價值不言而喻。楊昌雄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他不僅是在記錄,更是在傳承,在用文字喚醒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歌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讓我感受到瞭中華文化多樣性的魅力。
評分這本《壯族傳統山歌拾遺》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壯族文化的一扇全新窗戶。一直以來,我對廣西這片土地的瞭解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印象中,比如桂林山水、少數民族風情,但具體到壯族,尤其是他們流傳已久的歌謠,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收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一開始還擔心會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但很快我就被書中鮮活的內容吸引住瞭。作者楊昌雄先生顯然是花瞭大量的心血去收集、整理和解讀這些珍貴的山歌。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歌詞,而是深入淺齣地介紹瞭這些山歌的背景,例如它們是如何在勞作、婚嫁、節日慶典等場閤演唱的,歌詞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智慧,甚至還涉及一些演唱的麯調和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勞動號子和愛情山歌的部分,那些歌詞充滿瞭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讀來仿佛能聽到勞動時響亮的號子聲,也能感受到青年男女在山間田野互訴衷腸時的羞澀與甜蜜。書中的許多歌詞都配有詳細的注釋,這對於我這樣初次接觸壯族山歌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讓我能夠理解那些古樸的詞語和隱晦的典故。楊昌雄先生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展示文化遺産,更是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對壯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世界以及他們與自然的緊密聯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拾遺”,更是一部關於壯族人民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讓我由衷地敬佩。
評分我一直對民間文學和口頭傳統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許多傳統文化正麵臨著失傳的風險。因此,當我偶然看到《壯族傳統山歌拾遺》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對壯族山歌這一寶貴文化遺産的係統性梳理和保存。楊昌雄先生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將那些散落在民間、可能被遺忘的歌謠匯集起來,並進行瞭細緻的解讀。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山歌分類的嚴謹性,比如按照功能、主題、演唱形式等進行劃分,這使得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瞭解壯族山歌的豐富多樣性。例如,書中關於祭祀山歌的介紹,讓我看到瞭壯族人民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和對祖先的追思;而關於兒歌的部分,則展現瞭他們教育下一代、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不僅收錄瞭大量的歌詞,還穿插瞭作者對這些歌詞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他會分析歌詞的韻律、意象、比興手法,以及這些歌詞如何反映壯族人民的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這種深度分析讓這些山歌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曆史厚重感。這本書的齣版,對於研究壯族文化、民間文學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對於我這樣普通讀者,它則是一次絕佳的文化體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民族靈魂深處的歌唱。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有瞭更直觀、更感性的認識。我之前對壯族山歌的瞭解,大多是通過一些紀錄片或者文學作品的片段,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但《壯族傳統山歌拾遺》就像是直接把那些歌聲帶到瞭我耳邊。我特彆喜歡書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僅僅是羅列歌詞,而是通過講述每首歌歌詞産生的背景故事,讓我能夠理解歌詞背後的情感和生活情境。比如,有一段關於青年男女在田埂上互贈山歌的描述,作者不僅寫齣瞭歌詞,還描繪瞭當時的情景——微風吹過稻田,夕陽灑在歌者臉上,那種含蓄而又熱烈的情感,通過歌詞和文字的結閤,一下子就變得鮮活起來。這讓我意識到,山歌不僅僅是語言的錶達,更是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釋放和文化交流。書中還收錄瞭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歌,通過這些歌詞,我仿佛能感受到不同地區壯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地域風情。作者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一定付齣瞭巨大的努力,剋服瞭語言、地域、時間的障礙,纔將這些珍貴的文化碎片拼接起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雅緻,封麵采用瞭壯族特色的圖案,內文排版清晰,使得閱讀過程非常愉悅。總之,這是一本充滿瞭人文關懷和學術價值的書籍,讓我對壯族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這次閱讀《壯族傳統山歌拾遺》的經曆,簡直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文化發現之旅。我一直認為,最能代錶一個民族靈魂深處聲音的,莫過於他們的歌謠。這本書恰恰就是這樣一本,它讓我聽到瞭壯族人民最真摯、最淳樸的心聲。讓我感到驚艷的是,書中對山歌的呈現方式非常多元化,不僅僅是冰冷的歌詞,更包含瞭演唱的背景、歌唱者的情感,甚至一些麯調上的描述。這使得每一首山歌都仿佛擁有瞭生命,不再是靜止的文字,而是能夠流動、能夠感染人心的鏇律。我尤其被那些關於勞動和生活的歌謠所打動,它們粗獷而有力,充滿瞭對土地的熱愛和對辛勤勞動的贊美,讀來讓人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書中對愛情山歌的解讀也十分精彩,那些含蓄而又熱烈的錶白,讓我看到瞭青年男女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錶達方式。作者楊昌雄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用細膩的筆觸,將這些古老的歌謠重新賦予瞭生命。而且,他對於每首山歌的解讀都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能夠理解歌詞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曆史意義。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集和整理瞭大量的壯族山歌,更在於它通過這些歌謠,展現瞭一個民族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獨特的生活智慧,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