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 名: 新课标 高中数学竞赛通用教材2 高二分册 第三版
:32.00元
作 者:蔡小熊 孙惠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13年7月第3版 2015年1月第15次印刷(印次具体请以实物为准)
I S B N:9787308053730
字数:510 000
页码:286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重量:370克
内容简介:
1.同步辅导,螺旋上升
每册分成三部分,即必修、选修与实战演练三个模块。从竞赛培训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竞赛内容与教材内容,从讲、练、考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必修部分与教材同步,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可直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选修部分可作为课外辅导的专题资料,选题有些涉及全国联赛二试及CMO、IMO试题;实战演练则可作为学习完全书的综合测试。
2.方法全面,点拨精要
每节专题均设有[知识点金]、[例题精析]、[赛点归纳]与[同步检测]四个栏目。[知识点金]囊括了与本节相关的所有知识要点与方法;[例题精析]力求向读者奉献典型的高考或竞赛题;[赛点归纳]是对全节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是“点睛”之处;[同步检测]则可作为巩固提高的配套练习。每题均附有详细解答,便于读者完成后及时反馈。
3.来源实践,实用高效
本书大多数内容是在浙江省理科创新实验班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它可以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本真正实用有效的竞赛辅导与同步提高材料。
目录:
必修模块(课堂同步拓展)
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第二讲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第三讲 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讲 不等式的证明
第五讲 不等式的应用
第六讲 平行与垂直关系
第七讲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第八讲 直线与直线方程
第九讲 圆与圆的方程
第十讲 圆锥曲线
第十一讲 概 率
选修模块(竞赛知识加强)
讲 递归数列
第二讲 周期数列
第三讲 均值不等式及应用
第四讲 柯西不等式及应用
第五讲 排序不等式与琴生不等式
第六讲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
第七讲 解析几何综合问题
第八讲 整数的性质及应用
第九讲 同 余
第十讲 不定方程
第十一讲 组合恒等式
第十二讲 组合计数
实战演练
同步综合模拟试题(一)
同步综合模拟试题(二)
同步综合模拟试题(三)
同步综合模拟试题(四)
同步综合模拟试题(五)
参考答案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独特,它不落俗套,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哲学,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像是在引导读者去探索数学的美妙和奥秘。行文中不时出现的那些带着启发性的评论,或者对某个定理发展历史的简短回顾,都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调的苦役,而更像是一场智力探险。我尤其喜欢它在引入新知识时所营造的那种氛围,让人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期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直接灌输有效得多。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竞赛的教材,其题目的选材和难度设置是关键。我发现这里的例题和习题的区分度很高。例题部分往往是用来巩固核心概念和展示解题思路的典范,每一步的推导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在旁边指导。而习题部分则展现出极大的挑战性,涵盖了各种变式和创新性的考法,真的能让人体会到在压力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这些题目不仅仅是考察记忆和计算能力,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做完一套下来,感觉自己的“数学肌肉”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思维的敏捷度和深度都有显著提升。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并非那种流水账式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基础概念的阐述方式,深入浅出,即使是初次接触某些难点时,也能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找到切入点。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怎么用”。这种注重底层逻辑构建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真正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感觉作者在设计知识体系时,有着非常宏观的视野,把各个章节的内容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集合。这种系统性,是很多同类教材所缺乏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让人感觉既专业又不失活力。我注意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锐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排版也挺讲究的,公式和图表的呈现清晰明了,这一点对于数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从整体的制作水平来看,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这让人在翻阅和学习的过程中心情舒畅。那种扎实的手感,让人觉得手中拿的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而不是那种廉价的应试材料。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几何图形,印制得毫无瑕疵,这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了很好的视觉基础。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的贴合度非常高。它紧密围绕着当前竞赛的趋势进行修订,很多新的题型和考察角度都被及时地纳入进来,保证了学习内容的先进性。这对于志在冲刺高水平竞赛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吃了定心丸。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解题技巧,更是一种“竞赛思维定式”的构建。通过对书中案例的反复揣摩,我开始学会预判考官可能的出题方向,并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前瞻性,使得我们在面对考试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而不是临阵慌乱。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培养了独立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