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秩序与历史卷三 埃里克·沃格林 著 译林出版社

人文与社会译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秩序与历史卷三 埃里克·沃格林 著 译林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里克·沃格林 著,刘曙辉 译
图书标签: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政治哲学
  • 历史哲学
  • 古典哲学
  • 西方哲学
  • 沃格林
  • 译林出版社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1729
商品编码:265021460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文与社会译丛
开本:32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沃格林五卷本哲学巨著《秩序与历史》第三卷,多角度透析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历史哲学观,继《以色列与启示》、《城邦的世界》之后,继续探寻真理与秩序在历史进程中的哲学体现,揭示具体历史情境所能给与当代人的深刻的启示。

内容简介

  《人文与社会译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从它在希腊古典时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统治时期达到的全盛。本卷正如其标题所示,主要是致力于对两位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探究顶点的伟大思想家的作品的研究。
  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城邦和宇宙的思考的生动分析,沃格林展示了旧的神话象征体系是如何被更为分化的哲学象征所取代。尽管对旧的真理象征的淘汰和拒斥可能会导致混乱而令人绝望的相对主义,但沃格林仍然将它当作某种关于历史进程的深刻思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历史并没有明显的“意义”,然而每个社会都同样追求过真理。尽管每个社会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开自己的命运,然而它们在各自的行为和制度中都创造出了承载各自生存意义的象征。历史就在对意义和秩序的共同追寻中获得了统一性。这种历史观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对当今时代有着诸多启示。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1901—1985),20世纪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生于德国科隆,求学于维也纳大学,并成为该校法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为躲避希特勒迫害,1938年和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沃格林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度过。主要著作包括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和五卷本《秩序与历史》。

精彩书评

  当代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斯特劳斯。
  ——詹姆斯·罗兹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一本用血写成的书。作者极为真诚。他相信他所写的东西对人类及其未来至关重要,也相信好生活依赖于正确答案。在此意义上,他的论述是高意义上的政治理论。这种论述从人的精神努力中提炼出意义,尽管表面上是悲观的,但深切的信仰却赋予它活力。
  ——卡尔·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

目录

编者前言
编者导言
前言
详细目录
第一部分 柏拉图
第一章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第二章 《高尔吉亚篇》
第三章 《国家篇》
第四章 《斐德罗篇》和《政治家篇》
第五章 《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篇》
第六章 《法篇》

第二部分 亚里士多德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第八章 科学与沉思
第九章 城邦的科学
第十章 性格类型和怀疑论
索 引


人文与社会译丛:秩序与历史卷三 作者:埃里克·沃格林 译者:[译者姓名]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这位深刻的思想家,以其宏大而细腻的史学视野,为我们呈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秩序与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在《人文与社会译丛:秩序与历史卷三》中,沃格林将我们带入一个更深邃的智识探索,聚焦于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石——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政治哲学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秩序的理解。本书并非对两位古希腊巨擘思想的简单罗列,而是运用沃格林独特的洞察力,穿透历史的迷雾,揭示他们思想的精髓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回响,并塑造着我们对秩序、正义与人生意义的认知。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沃格林并非孤立地研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而是将他们置于更广阔的人类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之中。他深谙,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无法脱离其产生的时代土壤,也都必然在后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甚至经历变异。因此,他不仅细致地梳理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如何构成了他对理想国家和社会秩序的设想,以及亚里士多德如何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细致观察,提出了“城邦”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并对不同政体进行了分类和评价。更重要的是,沃格林探讨了这两位思想家如何为后世的政治思想、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思想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启蒙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继承、被批判、被转化,并最终影响了现代世界的政治体制与价值观念。 在分析柏拉图的思想时,沃格林着重于其对“善的理念”的追求,以及如何通过哲学王的统治来实现一个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他揭示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并非纯粹的乌托邦幻想,而是对人类灵魂结构与社会组织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反思。对灵魂的理解,即理性、激情与欲望的分层,直接映射到他设计的等级森严的国家结构。沃格林特别强调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教育的重视,认为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他同时也审视了柏拉图思想中存在的潜在的极权主义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在后世的演变。 随后,沃格林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抽象理念不同,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与实践。他将政治学视为“实践科学”,强调对现实政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沃格林深入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目的,而人类的最高目的在于实现“幸福”(eudaimonia),这通常通过在城邦生活中实现德性来达成。他对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论断进行了深刻的解读,指出城邦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实现人的潜能、追求美好生活的必要场所。沃格林也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不同政体的分类,如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及其变质形式,并分析了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认为这是最稳定和最符合人性的政治形式。 本书的第三卷,如其标题所示,将“秩序”与“历史”紧密地联系起来。沃格林并不认为秩序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建构、被挑战、被重塑的过程。他追溯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如何跨越时空,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下引发讨论,并对后世的政治秩序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他会探讨柏拉图的理念如何在基督教神学中得到转化,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秩序观;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理论如何在罗马共和与帝国时期被重新诠释,成为法律与政治制度的基础。 更进一步,沃格林试图揭示,两位思想家对秩序的理解,本质上是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社会存在的根本意义的探索。他们都试图回答“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以及“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样的终极问题。这种探索,既是对神圣秩序的仰望,也是对人类理性能力的审视。沃格林认为,正是这种对秩序的追寻,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也正是历史的本质所在——即人类在追求更高秩序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塑造的历程。 本书还关注到,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历史进程所裹挟,或者被某些意识形态所利用时,所可能产生的偏离与扭曲。沃格林以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在某些历史时期,对“秩序”的追求可能演变成对自由的压制,对“理性”的运用可能导向对人性的漠视。他对于这些历史的教训的梳理,旨在提醒我们,理解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仅是学术的追求,更是对当下社会秩序与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人文与社会译丛:秩序与历史卷三》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史基础,并乐于进行深入的思考。然而,对于那些渴望理解西方文明思想根源,探究人类社会秩序本质,以及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埃里克·沃格林以其深邃的洞察力、严谨的论证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笔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解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及其历史回响的宏伟图景,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秩序的复杂性与演变性,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坐标。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两千多年的思想史,感受思想的力量如何塑造世界,又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沉浮与演进。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译文质量确实值得称赞。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古代哲学家的著作,常常因为翻译腔过重或者术语晦涩而望而却步,但这本译文读起来异常流畅自然,仿佛原作者就在用现代的语言与你对话。那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一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理论变得清晰易懂,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对古典思想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这种高质量的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述,更是思想的有效传递,让人能够真正沉浸到那个思想的世界里去思辨。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论证结构安排得极为精妙,逻辑推进如同精密的钟表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读完一个部分,你总能清晰地知道作者接下来会如何展开他的论点,但又常常在不经意间被他引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深层分析维度。这种阅读体验的张弛有度,让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需要专注,但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次合上书本,脑海中总会留下清晰的知识地图,知道哪些核心问题已经被理清,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全部注意力,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哲学洞察力的结合,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它没有直接跳入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从更广阔的文明变迁和思想脉络中去定位核心议题,让人立刻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古老的思想遗产。这种“大格局”的叙事手法,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整个人类文明的河流走向,视角非常独特且令人震撼。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哲学的思辨性完美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

评分

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严谨又不失灵活的态度。很多学者在介绍古典哲学时,容易陷入将历史人物“神化”或“过度简化”的误区,但这本书明显避免了这一点。它以一种近乎冷静的、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理论,挖掘其历史局限性,同时也肯定其永恒价值。这种平衡的立场,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思辨的张力,不会让人产生单方面的接受或盲目崇拜,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独立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实在太棒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之作。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庄重,那种古典的字体和排版,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这种精心打磨的纸质感,翻页时的触感和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都为阅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它就像一件艺术品,静静地散发着知识的光芒。对于我这种痴迷于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种高品质的出版,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长久珍藏的物件。我非常期待能有更多这样有诚意的译丛出版,让阅读的体验从内容延伸到触觉和视觉的全面愉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