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楞严大义今释 |
| 作 者: | 南怀瑾 著 |
| 定价: | 42.00 |
| ISBN号: | 9787309116113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3-2 |
| 印刷日期: | 2016-3-1 |
| 编辑推荐 |
|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的理论,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阅藏知津》卷 ( 十一)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严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楞严经》白话读本。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三月第二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 内容介绍 |
| 《楞严大义今释》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严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达雅,推陈出新,化古为今,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楞严经》解读本。 |
| 作者介绍 |
|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
| 目录 |
| 叙言 凡例 楞严大义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体论 问题的开始 心灵存在七点认识的辨别 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性自体的指认 第二章 宇宙心物认识论 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认识 自性和物理现象界的八种分析 客观的物理世界与自性能见的主观无二无别 自性本体超越自然与因缘和合 个别际遇与共同遭遇的原因 第三章 心理与生理现状为自性功能发生的互变 心理与生理的五阴作用经验的分析 心理与生理的六根作用(五官与意识)经验的分析 身心与外界作用(十二处)经验的分析 身心与外界之间(十八界)经验的分析 第四章 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同为自性功能的显现 地水火风空五大种性的剖视 心意识精神领域的透视 物理世间物质的形成 众生世界生命的成因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个人解脱成佛与群体的关系 自性真心证悟的法则与原理 解脱宇宙时空与物理世间束缚的法则与原理 修证自性的法则与原理 修证自性解脱的总纲 二十五位实地修持实验方法的自述 第六章 修习佛法的程序与方法 学佛修行人门的基本戒行 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的含义 地狱天堂的有无与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关系 十种仙道与天人间精神心理的关系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 性空正觉的基本认识 色阴区宇——生理与心理互变范畴的魔境 受阴区宇——感觉变幻范畴的魔境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行阴区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动与对宇宙心物 认识的偏差 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解脱五阴和直指明心见性的结论 楞严法要串珠 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 跋楞严大义今释 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它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锚点”。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甚至有些混乱的当代社会,人们很容易感到精神上的漂泊无依。而这类深入探讨核心哲学的书籍,就像是为我们的心智提供了一块坚实的基石。我观察到,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时,总能巧妙地关联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这让抽象的思辨落地生根,真正具备了指导实践的可能。与其说它是一本“讲解”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唤醒”的书,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真理、对秩序、对和谐的渴望。仅仅翻阅了前几章,我就有了一种久违的沉静感,这种感觉很难用具体的“知识点”来衡量,但它却是衡量一本真正有力量的书籍的试金石。
评分我花了些时间在网上搜集了关于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发现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这让我对阅读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最关注的是它如何将那些宏大而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能够被现代人理解和接纳的语言。很多探讨深层哲理的书籍,往往因为过于沉溺于术语和古文的引用,最终使得读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在这方面有着非凡的功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精神内核,又能在阐释上做到通俗易懂的平衡。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涉及心性修持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引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这本初探的印象,就让我感觉它像是搭起了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智慧和当下的困惑,让人相信,通过深入研读,定能获得一些关于生命本质的启发和安宁。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部分,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到位,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艰涩的论断,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叙事铺垫,慢慢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思维场域。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阐述时,总是能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让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生动起来,仿佛不是在阅读一篇学术著作,而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夜谈。这种对话式的叙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同时也保持了思想的深度和锐度。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个段落后,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其中的意味,甚至会因为某个观点而陷入沉思,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认知框架。这种能激发主动思考的阅读体验,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雅致的气韵,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感十足,看得出是用心选材的。内页的纸张质地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这对于我这种沉迷于文字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更值得称道的是,排版布局的精妙,字体的选择也相当讲究,疏朗有致,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深奥的内容,在视觉上一下子变得亲切了许多。我尤其欣赏那种在细节处体现出的匠心,比如封面烫金的纹理,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变化,每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新的发现之旅。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文字的海洋中去,但仅从外在的呈现来看,这本书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出版物,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在书架上为它留一个最显眼的位置,时常摩挲把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的载体,充满了对传统美学的敬意。
评分从装帧到内容,都能感受到一种对“道”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但这种尊重绝非盲目的复古,而是一种批判性继承的体现。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处理历史演变脉络时所展现出的广阔视野。它似乎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个特定学派的介绍,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精神地图,展现出不同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这种宏观的把握能力,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会迷失在细节的泥潭中,而是能始终站在一个高处,清晰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这种对整体性的追求,在我看来,是区别于许多碎片化知识产品的关键所在,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世界观构建的蓝图,非常适合那些渴望建立扎实理论基础的求知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