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3版刘彤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病理学3版刘彤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病理学
  • 诊断病理学
  • 刘彤华
  • 医学
  • 临床医学
  • 病理学诊断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医学教材
  • 病理学图谱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9787117166973
商品编码:26531225460
丛书名: 诊断病理学(第3版)(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目录


章诊断病理学的任务和准则
二章口、咽、涎腺和颌骨
三章食管、胃、肠和肛门
四章鼻腔、鼻窦、鼻咽和喉
五章气管、支气管和肺
六章纵隔、胸膜和心包
七章肝、胆、胰
八章腹膜、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
九章内分泌系统
十章泌尿系统
十章男性生殖系统
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
十三章乳腺
十四章淋巴结、骨髓和脾
十五章软组织
十六章骨和关节
十七章心血管系统
十八章神经系统
十九章皮肤
二十章眼和耳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作者介绍


刘 彤华,1929年11月13日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53年9月—1956年12月六 及七军医大学病理系助教,1957—1969年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病理系助教、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助教及助理研究员,1969年至今历 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1978—198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 任;1985—1995年任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1999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华病理学杂志》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五、六、七届副总编 辑,多届《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和英文版编委,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部司库。长期以来对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国内领先,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胰头癌对胰内胆管环形壁内浸润”和“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别获1985年和 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此后又针对胰腺癌基因改变进行了反义基因调控的研究,“人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性表型 的逆转”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近十余年来系统地研究了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其研究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除胰腺 癌的研究工作外,近年还开展了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已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和很高的造诣。现仍在临床 线工作,为临床解决了诸多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问题,许多在原单位不能确诊的病例,经她会诊后大多数都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发表论文180余篇,编书20 余本,其中4本为主编,2本为副主编。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30名,几十年来直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病理科进修生讲课。能融广博的 理论和多年的亲身经验为体,既教书又教人,曾多次被评为院校优秀教师。1988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 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24位名医之;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2003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内容简介:

    《诊断病理学》二版出版7年多时间,累计销售7000多册,在病理学和临床医学都具有性,是已被大家接受的经典工具书之。在这7年中病理学从形态 到分子水平均有很大的发展。医生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些以往从来没有见过的疑难病变,目前只能借助国际上病理专家们和国内病理专家们的知识 和经验来帮助解决某些疑难病理诊断。3版书中尽可能增加新的内容以期能帮助医院病理工作者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三版在二版的基础上:①增加新内容包括新的病变、分类和遗传学方面的内容;②尽可加入更多的彩色照片;多达1970多张;③删除了陈旧的、过时的诊断 方法;④各种疾病病变的形态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为本书的重点,并附上大量的彩图,图文并茂。

 


《疑难病例诊疗指南》 精准诊断,拨云见日,引领疑难病症诊疗新篇章 在纷繁复杂的医学领域,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始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那些症状不典型、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的病例,如何才能拨开迷雾,直击病灶,为患者提供最精准有效的救治方案?《疑难病例诊疗指南》正是为破解这一医学难题而诞生的权威巨著,它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的智慧与临床经验,以严谨的态度、前沿的视角,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疑难病症诊疗工具。 本书并非对已知疾病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那些“不循常理”、“棘手难辨”的病例。它深入剖析了各种罕见病、少见病,以及一些常见病在特殊或复杂情况下的表现。通过对大量典型及非典型病例的深入研究,本书揭示了疾病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与陷阱,并提供了规避这些困难的策略与方法。 内容亮点与特色 聚焦疑难,精选病例: 本书精选了来自不同临床科室、不同疾病类型的疑难病例,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肿瘤科、免疫风湿科、内分泌科、感染科等几乎所有医学专科。每一个病例都经过反复推敲,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帮助读者触类旁通。 多学科协作,整合视角: 疑难病症的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同作战。本书打破学科壁垒,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编写。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诊断思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局、立体的疾病诊疗视角,强调跨学科会诊在疑难病症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病因分析,机制解读: 对于每一个疑难病例,本书不仅提供了诊断过程和治疗经验,更深入地探讨了疾病的潜在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前沿科学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诊断思路,逻辑梳理: 本书强调逻辑思维在疑难病症诊断中的重要性。它系统地梳理了从初步问诊、体格检查到辅助检查选择与判读的每一个环节,详细阐述了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如何逐步排除或确认可能性,直至最终锁定病因。对于每一个诊断线索,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读者构建严谨的诊断逻辑链。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书的核心理念。每一章节都充满了大量来自临床一线医生的真实病例分享。这些经验性的总结,包含了宝贵的临床观察、诊断技巧、治疗心得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众多资深临床医生的深度对话。 最新技术,前沿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本书积极吸纳了近年来在疑难病症诊疗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例如基因测序、高通量筛查、精准靶向治疗、新型影像学技术等。同时,也对未来疑难病症诊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为了使复杂的医学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本书采用了大量高质量的医学图片、图表和流程图。这些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疾病的病理改变、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流程,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适合哪些读者? 临床医生: 尤其是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免疫风湿科、内分泌科、感染科等专科医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的医生。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 面对当地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本书能够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识别和处理疑难病例。 医学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作为医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医学科研人员: 为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了解临床实际需求。 阅读本书的价值 提升诊断能力: 通过学习书中详尽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读者能够显著提高对疑难病症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优化治疗方案: 掌握前沿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为患者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规避误诊漏诊: 了解常见的诊断陷阱和误区,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的风险。 促进学术交流: 学习不同专家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应对临床挑战: 成为应对棘手病例的信心之源,为患者带来希望。 《疑难病例诊疗指南》是一本集理论深度、临床广度、技术前沿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它不仅是对现有医学知识的梳理与整合,更是对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探索与引领。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本书都将是您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宝贵伙伴。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探索疑难病症奥秘的旅程,为每一位患者争取最佳的诊疗机会。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实用价值简直是无价之宝。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疑难病例,或者对某些病变的细节不够确定,这时候一本内容详尽、参考价值高的病理学参考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罗列,更像是把几十年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浓缩在了一起。书中对各种常见和少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述,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学到分子生物学,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关注的细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一些复杂病变时,会深入剖析其演变过程和可能的鉴别诊断,这对于我们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书中列举的病例分析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它会引导我们从病理的角度去思考临床症状,找出疾病的根源。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手边,遇到棘手的情况时翻阅一下,总能从中获得启发,甚至直接解决困扰。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诊断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扎实了!作为一名医学生,病理学是我最头疼但又必须掌握的科目之一。之前看过的几本书,要么理论过于深奥,要么图片不够清晰,导致学习起来事倍功半。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才感觉找到了救星。它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上非常透彻,逻辑清晰,一点点地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让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书中大量的彩色图片和示意图更是锦上添花,那些病变形态在图像下变得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负担。我尤其喜欢它在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梳理得非常到位,让你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比如在讲到某个器官的炎症时,它会从细胞损伤、炎症介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招募到组织修复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描述,配合生动的插图,简直是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而且,书后的习题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检验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附带的解析也相当详细,能够帮助我们纠正错误。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用这本书,大家普遍反映效果很好,学起来没有那么枯燥,而且知识点记得更牢固。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我这种喜欢深度思考的学习者。它没有采取那种简单堆砌知识点的模式,而是更注重引导读者去理解病理学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它善于将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时,会先从细胞损伤的早期变化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炎症反应、组织修复以及最终的病理改变,并且在每个环节都配以清晰的图示和理论解释。这种“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构建起病理学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地记忆。我尤其欣赏书中在阐述一些概念时,会引用经典的文献和研究,这让知识的来源更加可靠,也让我对病理学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它在章节的安排上也很有条理,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前后章节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流畅。虽然有时候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消化,但一旦理解了,就会觉得豁然开朗,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读者,我深知一本好的病理学书籍,除了内容之外,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其次,书中的插图数量多且质量高,无论是显微镜下的组织切片,还是疾病发生机制的示意图,都清晰地展现了病理形态和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插图的下方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准确地指出了图示中的关键结构和病理改变,这大大减少了我们解读图片的难度。此外,章节的划分也非常清晰,重点内容采用了加粗、列表等方式突出显示,使得学习起来更加高效。这本书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形式上也追求极致,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病理学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记忆过程,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

作为一名病理学研究者,我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病理学资料来佐证我的研究方向和实验结果。这本书在这方面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参考手册。书中对各种病理过程的描述非常严谨,所引用的数据和图片也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验证,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经常在书中找到关于某些特定疾病的详细病理特征,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且,这本书在一些前沿病理学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时,会详细阐述其原理和应用,这对我设计实验方案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也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