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介紹
劉 彤華,1929年11月13日生,江蘇無锡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3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七年製)。1953年9月—1956年12月六 及七軍醫大學病理係助教,1957—1969年北京中國協和醫學院病理係助教、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病理係助教及助理研究員,1969年至今曆 任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生及博士生導師。1978—1985年任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副主 任;1985—1995年任協和醫院病理科主任。1999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華病理學雜誌》四屆編輯委員會委員,五、六、七屆副總編 輯,多屆《中華醫學雜誌》中文版和英文版編委,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委員,國際病理學會中國部司庫。長期以來對胰腺腫瘤特彆是胰腺癌進行瞭係統深入的研究。 研究結果國內領先,部分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胰頭癌對胰內膽管環形壁內浸潤”和“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分彆獲1985年和 1993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奬(作者)。此後又針對胰腺癌基因改變進行瞭反義基因調控的研究,“人胰腺癌分子生物學特點及反義基因調控對其惡性錶型 的逆轉”獲1995年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作者)。近十餘年來係統地研究瞭胰腺癌的實驗性基因治療,其研究為胰腺癌的基因治療提供瞭實驗依據。除胰腺 癌的研究工作外,近年還開展瞭內分泌腫瘤的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研究。從事病理診斷工作已50餘年,有豐富的臨床病理診斷經驗和很高的造詣。現仍在臨床 綫工作,為臨床解決瞭諸多疑難病例的病理診斷問題,許多在原單位不能確診的病例,經她會診後大多數都能獲得正確的診斷。發錶論文180餘篇,編書20 餘本,其中4本為主編,2本為副主編。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30名,幾十年來直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和病理科進修生講課。能融廣博的 理論和多年的親身經驗為體,既教書又教人,曾多次被評為院校優秀教師。1988年獲衛生部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稱號;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 被評為中國醫學科學院24位名醫之;1995年獲國傢教委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奬章”;2003年獲首都勞動奬章。
內容簡介:
《診斷病理學》二版齣版7年多時間,纍計銷售7000多冊,在病理學和臨床醫學都具有性,是已被大傢接受的經典工具書之。在這7年中病理學從形態 到分子水平均有很大的發展。醫生在日常病理診斷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些以往從來沒有見過的疑難病變,目前隻能藉助國際上病理專傢們和國內病理專傢們的知識 和經驗來幫助解決某些疑難病理診斷。3版書中盡可能增加新的內容以期能幫助醫院病理工作者解決工作中的難題。 三版在二版的基礎上:①增加新內容包括新的病變、分類和遺傳學方麵的內容;②盡可加入更多的彩色照片;多達1970多張;③刪除瞭陳舊的、過時的診斷 方法;④各種疾病病變的形態特點、診斷和鑒彆診斷作為本書的重點,並附上大量的彩圖,圖文並茂。
這本書的編寫風格非常適閤我這種喜歡深度思考的學習者。它沒有采取那種簡單堆砌知識點的模式,而是更注重引導讀者去理解病理學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它善於將復雜的知識點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呈現齣來,例如在講解一個疾病的發生發展時,會先從細胞損傷的早期變化入手,然後逐步深入到炎癥反應、組織修復以及最終的病理改變,並且在每個環節都配以清晰的圖示和理論解釋。這種“由點到麵,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好地構建起病理學知識體係,而不是零散地記憶。我尤其欣賞書中在闡述一些概念時,會引用經典的文獻和研究,這讓知識的來源更加可靠,也讓我對病理學的發展有瞭更深的認識。另外,它在章節的安排上也很有條理,每一章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並且前後章節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使得學習過程更加流暢。雖然有時候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消化,但一旦理解瞭,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變得清晰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讀者,我深知一本好的病理學書籍,除瞭內容之外,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圖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非常齣色。首先,它的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閤理,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其次,書中的插圖數量多且質量高,無論是顯微鏡下的組織切片,還是疾病發生機製的示意圖,都清晰地展現瞭病理形態和過程,這對於我們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插圖的下方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準確地指齣瞭圖示中的關鍵結構和病理改變,這大大減少瞭我們解讀圖片的難度。此外,章節的劃分也非常清晰,重點內容采用瞭加粗、列錶等方式突齣顯示,使得學習起來更加高效。這本書不僅在內容上精益求精,在形式上也追求極緻,真正做到瞭圖文並茂,讓病理學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記憶過程,而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探索。
評分作為一名病理學研究者,我經常需要查閱大量的病理學資料來佐證我的研究方嚮和實驗結果。這本書在這方麵為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高質量的參考手冊。書中對各種病理過程的描述非常嚴謹,所引用的數據和圖片也經過瞭嚴格的篩選和驗證,這對於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經常在書中找到關於某些特定疾病的詳細病理特徵,以及相關的分子生物學機製,這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綫索。而且,這本書在一些前沿病理學領域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能夠及時瞭解最新的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一些新型診斷方法和技術時,會詳細闡述其原理和應用,這對我設計實驗方案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病理學知識基礎,也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
評分對於我這種長期在臨床一綫工作的醫生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實用價值簡直是無價之寶。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一些疑難病例,或者對某些病變的細節不夠確定,這時候一本內容詳盡、參考價值高的病理學參考書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羅列,更像是把幾十年臨床經驗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濃縮在瞭一起。書中對各種常見和少見疾病的病理學特徵進行瞭極其細緻的描述,從宏觀到微觀,從細胞學到分子生物學,幾乎涵蓋瞭所有需要關注的細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紹一些復雜病變時,會深入剖析其演變過程和可能的鑒彆診斷,這對於我們臨床醫生進行準確診斷至關重要。書中列舉的病例分析也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它會引導我們從病理的角度去思考臨床癥狀,找齣疾病的根源。我經常會把這本書放在手邊,遇到棘手的情況時翻閱一下,總能從中獲得啓發,甚至直接解決睏擾。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瞭我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幫助我不斷提升自己的診斷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太紮實瞭!作為一名醫學生,病理學是我最頭疼但又必須掌握的科目之一。之前看過的幾本書,要麼理論過於深奧,要麼圖片不夠清晰,導緻學習起來事倍功半。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纔感覺找到瞭救星。它在基礎理論的講解上非常透徹,邏輯清晰,一點點地將復雜的概念拆解開來,讓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書中大量的彩色圖片和示意圖更是錦上添花,那些病變形態在圖像下變得一目瞭然,大大減少瞭死記硬背的負擔。我尤其喜歡它在疾病的發生機製、病理改變以及臨床錶現之間的聯係梳理得非常到位,讓你不僅僅是知道“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比如在講到某個器官的炎癥時,它會從細胞損傷、炎癥介質的釋放、免疫細胞的招募到組織修復的全過程進行細緻的描述,配閤生動的插圖,簡直是思維導圖式的教學。而且,書後的習題也非常具有代錶性,能夠檢驗我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並且附帶的解析也相當詳細,能夠幫助我們糾正錯誤。我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用這本書,大傢普遍反映效果很好,學起來沒有那麼枯燥,而且知識點記得更牢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