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山右丛书二编(全十二册)
定价:2180元
作者: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25850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山右丛书》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山西大学、山西社科院等学术机构集中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点校,此次二编收录有曹于汴的《仰节堂集》等七部书稿。
目录
前言
整理出版说明
册
春秋皇纲论……………………………………………〔宋〕王 晳
姓解……………………………………………………〔宋〕邵 思
忠正德文集……………………………………………〔宋〕赵 鼎
拙庵集…………………………………………………〔明〕杜 斆
弊帚集…………………………………………………〔明〕王 翰
梁园寓稿………………………………………………〔明〕王 翰
涂水先生集……………………………………………〔明〕寇天叙
山海漫谈………………………………………………〔明〕任 环
第二册
户部奏议………………………………………………〔明〕王 琼
晋溪本兵敷奏…………………………………………〔明〕王 琼
第三册
孔文谷集………………………………………………〔明〕孔天胤
孔文谷续集……………………………………………〔明〕孔天胤
孔文谷诗集……………………………………………〔明〕孔天胤
文谷渔嬉稿……………………………………………〔明〕孔天胤
第四册
杨襄毅公甘肃奏疏……………………………………〔明〕杨 博
杨襄毅公经略疏稿……………………………………〔明〕杨 博
杨襄毅公宣大奏疏……………………………………〔明〕杨 博
杨襄毅公蓟辽奏疏……………………………………〔明〕杨 博
蒲坂杨太宰献纳稿……………………………………〔明〕杨 博
大椿堂诗选……………………………………………〔明〕杨 博
第五册
杨襄毅公本兵疏议……………………………………〔明〕杨 博
第六册
条麓堂集(上)………………………………………〔明〕张四维
第七册
条麓堂集(下)………………………………………〔明〕张四维
条麓堂续集……………………………………………〔明〕张四维
第八册
杨全甫谏草……………………………………………〔明〕杨天民
仰节堂集
附《曹门学则》《共发编》《共发续编》《乾台笔记》
《门人问答语》……………………………………〔明〕曹于汴
苍雪轩全集……………………………………………〔明〕赵用光
第九册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文集………………………………〔明〕张五典
张忠烈公存集…………………………………………〔明〕张 铨
第十册
国史纪闻………………………………………………〔明〕张 铨
第十一册
张司隶初集……………………………………………〔明〕张道濬
句注山房集二十卷·尺牍七卷………………………〔明〕张凤翼
第十二册
枢政録·策寇…………………………………………〔明〕张凤翼
孙忠靖公全集…………………………………………〔明〕孙传庭
慎守要録………………………………………………〔明〕韩 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对“人”的关注,而非仅仅是宏大叙事的堆砌。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挣扎、选择与情感起伏。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几篇书信和私人记录,那些笔触细腻、情感真挚的文字,瞬间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读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仕途的感慨,你会突然意识到,几百年前的人们,在本质上和我们并无二样,他们也经历着爱恨别离、荣耀与失落。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能力,是这套丛书带给我最大的精神馈赠。它教会我,真正的历史不是抽象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千千万万个鲜活的个体共同谱写的人生剧本。对于那些渴望从历史中汲取情感力量和人生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用最朴素也最深刻的方式,诉说着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套丛书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毕竟“全十二册”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些厚重,生怕是那种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晦涩难懂的古董。然而,实践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虽然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从地方志到名人传记,再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歌谣,但整体的逻辑性却出奇地好。我发现,很多看似零散的材料,经过作者的梳理和编排后,竟然能勾勒出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地域文化图景。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对一草一木、一颦一笑的细致刻画,让冰冷的文字瞬间鲜活了起来。我记得有一篇讲到某地祭祀仪式的段落,那种庄重肃穆的气氛,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让人不禁屏息凝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了,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风情画卷”。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现代社会,却渴望连接根源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得以窥见“何以为家”的深层含义。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厚重”。这种厚重感并非来自装帧的物理重量,而是源于其内容的广博精深和文化积淀的深不可测。它像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这十二册大致通读一遍,但每一次合上书卷,都会有一种“学海无涯”的谦卑感油然而生。它所蕴含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潜力是巨大的,对于后来的学者而言,无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原始素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地方文化发展的独特视角,区别于主流宏大叙事下的偏颇解读。阅读它,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的是对“慢阅读”的坚持,但它所回报的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快速消费品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一次对传统文献的致敬,也是一次对自我知识边界的拓展。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真正“沉浸式”体验历史的书籍,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深度解读”其实都停留在表面。《山右丛书二编》则完全不同,它更像是直接把一手资料摆在了你面前,让你自己去辨析、去体会。它的价值在于其原始性和完整性,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留下的文字,带着一种不可替代的重量感。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交叉引用的典故,每一次的“打井成功”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记述,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显示出超前的洞察力,这让我不禁对前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当然,阅读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反复推敲,甚至需要结合其他工具书辅助理解,但这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斗智斗勇”的过程,让阅读不再是消遣,而成为一种深刻的学术探寻之旅。
评分这本《山右丛书二编》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现在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忘,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珍贵典籍。书中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梳理,还是对地方风俗的描摹,都显得鞭辟入里,绝非泛泛而谈。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严谨又富有洞察力的笔法,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亲身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块精心雕琢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值得反复摩挲。尤其是在阅读那些关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记载时,那种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学养,着实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和排版的疏密得当,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愉悦感,让人愿意捧着它度过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午后。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地方文献和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