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分寸,设计:发现黄金比例恒久之美(第2版)(全彩)
定价:49.00元
作者:Kimberly Elam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11702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可以让设计师对比例分割深刻了解。介绍了黄金分割、费氏数列、神圣比例等平常在课堂上深奥费解的数学原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之运用在动植物生长结构、人体比例、建筑、绘画、雕塑、海报,甚至福斯金龟车、巴塞隆纳椅、百灵咖啡壶等耳熟能详的二十世纪工业产品上,你会惊讶地发现,透过一张薄薄的描图纸,竟能神奇且精准地重现出这些物件在构图上符合黄金分割矩形的完美结构!
目录
章 人体与自然界中的比例 认知比例偏好 比例与自然界 古典雕塑中的人体比例 古典绘画中的人体比例 面部的比例第2章 建筑的比例 建筑的比例分析 勒·柯布西耶的各种控制线第3章 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矩形的构建 黄金分割比例分析 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 黄金分割三角形与椭圆 黄金分割动态矩形第4章 根号矩形 根号2矩形的构建 纸张尺寸比例的DIN标准体系 根号2动态矩形 根号3矩形 根号4矩形 根号5矩形 根号矩形的对比 设计的视觉分析第5章 几何分析的过程 几何分析过程简介 几何分析——比例1 几何分析——比例2 几何分析——构图网格 几何分析——Rabatment 几何分析——对角线与中心点 几何分析——三分法第6章 几何分析 《维也纳椅(14号)》,迈克尔·索涅特(Michael Tho),1859年 《女神游乐厅海报》,朱尔斯·谢雷特,1877年 《阿尼埃尔的浴场》,乔治斯-皮埃尔·修拉,1883年 《职业海报》,朱尔斯· 谢雷特, 1889年 《红磨坊的舞会》, 亨利·德·图鲁兹·劳特累克,1889—1890年 《拉古吕走进红磨坊》,亨利·德·图鲁兹·劳特累克,1892年 《阿尔盖椅》,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1897年 《希尔住宅椅》,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1902年 《杨柳茶室椅》,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1904年 《包豪斯建筑展海报》,弗里茨·施莱弗,1922年 《L'Intraigéant海报》,阿道夫·穆龙·卡桑德尔,1925年 《伦敦东北铁路旁的东海岸海报》, 汤姆·普维斯,1925年 《MR椅》, 密斯·凡德罗,1927年《巴塞罗那椅》,密斯·凡德罗,1929年 《躺椅》,勒·柯布西耶,1929年《布鲁诺椅》,密斯·凡德罗,1929年 《马车酒吧海报》, 阿道夫·穆龙·卡桑德尔,1932年 《构成主义者海报》,简·塔希萧尔特,1937年 《桶背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04年,1937年 《约翰逊父子公司的办公楼用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38年 《专业摄影海报》,简·塔希萧尔特,1938年 《马克思·比尔字体》,马克思·比尔,1944年 《范斯沃斯住宅》, 密斯·凡德罗,1945—1951年 《胶合板椅》,查尔斯·伊姆斯,1946年 《玻璃住宅》,菲利普·约翰逊,1949年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小礼堂》, 密斯·凡德罗,1949—1952年 《郁金香椅》, 埃罗·沙里宁,1957年 《文丘里母亲之家》,罗伯特·文丘里,1962—1964年 《Vormgeve海报》,温·克伦威尔(Wim Crouwel), 1968年 《福斯坦堡瓷器公司海报》,英格·德鲁克(Inge Druckery),1969年 《慕尼黑奥运会象形图》,奥托·艾舍(Otl Aicher),1972年 《伦敦电业局(LEB)企业形象标志》,FHK 亨利翁,1972年 《马雅可夫斯基海报》,布鲁诺·蒙古齐,1975年 《博朗搅拌机》,1987年 《博朗Aromaster咖啡壶》 《II Conico壶》, 阿尔多·罗西,1980—1983年 《大众甲壳虫汽车》,杰伊·梅斯,弗里曼·托马斯,彼得·希瑞尔,1997年后记致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我一直认为“美”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感觉,很难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直到我读了《分寸,设计》。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多我们认为“顺眼”、“舒服”的设计,背后都遵循着一套严谨而科学的比例体系,而黄金比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书中对于“黄金分割”原理的阐述,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将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无论是建筑的宏伟,还是器物的精致,甚至是包装的陈列,都能从中找到黄金比例的踪迹,并理解其为何能带来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设计误区的剖析,让我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好看”,并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创意,而是忽略了最基本的分寸感。这对于我这个对设计略有涉猎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太太太喜欢了!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没想到完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分寸,设计》不愧是经典,而且这一版还是全彩的,视觉体验简直绝了!书里的案例分析做得太到位了,从建筑、艺术到日常用品,到处都能看到黄金比例的身影,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罗列,而是深入到为什么它会产生美感,以及如何去运用。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人体比例的那一章,以前觉得人身体很复杂,看了书里的图解和分析,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有规律可循,很多我们觉得“好看”的设计,其实都暗藏着黄金比例的逻辑。而且,它不只是讲理论,还教你如何去“测量”和“感知”分寸感,这点对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太重要了。以前觉得设计的东西要么好看要么不好看,现在知道可以量化,可以分析,真的太有成就感了!每天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感觉自己的审美都在悄悄提升。
评分自从我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分寸,设计》这本书就成为了我案头的常备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原则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观察世界”的指南。我常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让我觉得特别舒服的画面,比如一棵树的枝干分布,或者窗户的尺寸比例,然后就会想起书里的内容,去尝试理解其中的奥妙。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设计领域,而是将黄金比例的应用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自然界的规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都留下了它的痕迹。全彩的印刷让书中那些精美的案例图片栩栩如生,细节清晰可见,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讲解时,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数学公式,而是更侧重于黄金比例在视觉感知上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判断。这使得这本书的受众范围非常广,即使没有设计基础的人也能从中受益。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分寸,设计》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觉得“分寸”这个词很有意境。读完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言简意赅,意蕴深远”。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揭示了设计领域中一条通往“美”的捷径——黄金比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理论,只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将黄金比例的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变与不变”的讨论,解释了为什么黄金比例在数千年后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书中大量的插图和案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搭配文字讲解,让人一目了然。读这本书,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很多时候,美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迹可循的。它教会我用一种更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美,去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逻辑,这对我个人的审美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提升。
评分拿到这本《分寸,设计》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对自己的设计工作感到有些迷茫,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没想到,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样,帮我找到了那个“点”。它不仅仅是关于黄金比例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作者用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原理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大量引用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并且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比如,书中对一些著名画作、雕塑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些传世之作背后隐藏的数学逻辑,这让我对艺术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好,全彩的页面让各种图例都清晰可见,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它不像某些理论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