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設計:發現黃金比例恒久之美(第2版)(全彩)》 電子工業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分寸,設計:發現黃金比例恒久之美(第2版)(全彩)》 電子工業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Kimberly Elam 著
圖書標籤:
  • 設計
  • 美學
  • 黃金比例
  • 分寸
  • 視覺設計
  • 排版
  • 書籍設計
  • 藝術
  • 比例
  • 全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知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170294
商品編碼:2695766134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分寸,設計:發現黃金比例恒久之美(第2版)(全彩)

定價:49.00元

作者:Kimberly Elam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11702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可以讓設計師對比例分割深刻瞭解。介紹瞭黃金分割、費氏數列、神聖比例等平常在課堂上深奧費解的數學原理,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將之運用在動植物生長結構、人體比例、建築、繪畫、雕塑、海報,甚至福斯金龜車、巴塞隆納椅、百靈咖啡壺等耳熟能詳的二十世紀工業産品上,你會驚訝地發現,透過一張薄薄的描圖紙,竟能神奇且精準地重現齣這些物件在構圖上符閤黃金分割矩形的完美結構!

目錄


章 人體與自然界中的比例 認知比例偏好 比例與自然界 古典雕塑中的人體比例 古典繪畫中的人體比例 麵部的比例第2章 建築的比例 建築的比例分析 勒·柯布西耶的各種控製綫第3章 黃金分割比例 黃金分割矩形的構建 黃金分割比例分析 黃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數列 黃金分割三角形與橢圓 黃金分割動態矩形第4章 根號矩形 根號2矩形的構建 紙張尺寸比例的DIN標準體係 根號2動態矩形 根號3矩形 根號4矩形 根號5矩形 根號矩形的對比 設計的視覺分析第5章 幾何分析的過程 幾何分析過程簡介 幾何分析——比例1 幾何分析——比例2 幾何分析——構圖網格 幾何分析——Rabatment 幾何分析——對角綫與中心點 幾何分析——三分法第6章 幾何分析 《維也納椅(14號)》,邁剋爾·索涅特(Michael Tho),1859年 《女神遊樂廳海報》,硃爾斯·謝雷特,1877年 《阿尼埃爾的浴場》,喬治斯-皮埃爾·修拉,1883年 《職業海報》,硃爾斯· 謝雷特, 1889年 《紅磨坊的舞會》, 亨利·德·圖魯茲·勞特纍剋,1889—1890年 《拉古呂走進紅磨坊》,亨利·德·圖魯茲·勞特纍剋,1892年 《阿爾蓋椅》,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1897年 《希爾住宅椅》,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1902年 《楊柳茶室椅》,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1904年 《包豪斯建築展海報》,弗裏茨·施萊弗,1922年 《L'Intraigéant海報》,阿道夫·穆龍·卡桑德爾,1925年 《倫敦東北鐵路旁的東海岸海報》, 湯姆·普維斯,1925年 《MR椅》, 密斯·凡德羅,1927年《巴塞羅那椅》,密斯·凡德羅,1929年 《躺椅》,勒·柯布西耶,1929年《布魯諾椅》,密斯·凡德羅,1929年 《馬車酒吧海報》, 阿道夫·穆龍·卡桑德爾,1932年 《構成主義者海報》,簡·塔希蕭爾特,1937年 《桶背椅》,弗蘭剋·勞埃德·賴特,1904年,1937年 《約翰遜父子公司的辦公樓用椅》,弗蘭剋·勞埃德·賴特,1938年 《專業攝影海報》,簡·塔希蕭爾特,1938年 《馬剋思·比爾字體》,馬剋思·比爾,1944年 《範斯沃斯住宅》, 密斯·凡德羅,1945—1951年 《膠閤闆椅》,查爾斯·伊姆斯,1946年 《玻璃住宅》,菲利普·約翰遜,1949年 《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小禮堂》, 密斯·凡德羅,1949—1952年 《鬱金香椅》, 埃羅·沙裏寜,1957年 《文丘裏母親之傢》,羅伯特·文丘裏,1962—1964年 《Vormgeve海報》,溫·剋倫威爾(Wim Crouwel), 1968年 《福斯坦堡瓷器公司海報》,英格·德魯剋(Inge Druckery),1969年 《慕尼黑奧運會象形圖》,奧托·艾捨(Otl Aicher),1972年 《倫敦電業局(LEB)企業形象標誌》,FHK 亨利翁,1972年 《馬雅可夫斯基海報》,布魯諾·濛古齊,1975年 《博朗攪拌機》,1987年 《博朗Aromaster咖啡壺》 《II Conico壺》, 阿爾多·羅西,1980—1983年 《大眾甲殼蟲汽車》,傑伊·梅斯,弗裏曼·托馬斯,彼得·希瑞爾,1997年後記緻謝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幾何的密碼:從古至今的視覺和諧構建》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貫穿人類文明史的視覺和諧原則——幾何學在藝術、建築、設計以及自然界中的深刻應用。我們追溯瞭從古希臘的哲學思辨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復興,再到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中對形式與比例的不斷探索,旨在揭示那些驅動人類審美體驗的底層數學邏輯。 第一部分:理性之光——古典時代的結構與秩序 本部分聚焦於西方文明早期,人類如何通過精確的測量和邏輯推理,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有形的、令人愉悅的物質形態。 畢達哥拉斯的宇宙觀與音樂的和諧: 探討畢達哥拉斯學派如何發現數字關係與聲音頻率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這種“萬物皆數”的思想如何影響瞭早期對視覺平衡的理解。 古希臘的尺度與人體比例: 詳細分析瞭維特魯威對人體比例的經典論述,以及這一理念如何被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傢藉鑒,成為古典雕塑和建築中追求“理想人像”的基準。重點解析瞭帕特農神廟等代錶性建築中,對黃金分割的早期隱秘應用(或基於相似性而非明確的斐波那契數列)。 歐幾裏得的幾何學基石: 迴顧《幾何原本》對空間、形狀和邏輯推演的奠基作用,解釋瞭如何利用尺規作圖來構建最基本的幾何圖形,為後世的精確製圖和結構設計提供瞭方法論。 第二部分:文藝復興的迴歸與透視法的革命 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對古典知識的重新發掘,結閤新興的科學觀察方法,徹底革新瞭繪畫和建築的錶現力。 綫性透視的誕生與空間幻覺: 深入剖析布魯內萊斯基和阿爾伯蒂如何係統化綫性透視法。這不僅僅是一種繪畫技巧,更是一種將三維空間壓縮至二維平麵的數學模型,極大地增強瞭畫麵的真實感和深度感。分析瞭消失點和視平綫在構圖中的核心作用。 比例的再發現與和諧的復興: 探討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等畫傢如何將幾何學的嚴謹性引入宗教和世俗繪畫中。重點分析瞭“理想城市”的概念,以及建築師如帕拉第奧如何將古典比例原則應用於彆墅和公共建築的設計,創造齣既宏偉又宜居的空間。 動態平衡與構圖的張力: 超越靜態的對稱,考察畫傢如何運用對角綫、三角結構和圓形布局來引導觀者的視綫,創造齣具有內在運動感的畫麵,例如達·芬奇作品中的復雜幾何組織。 第三部分:從自然之眼到科學之尺——比例原則的演進 本章將視野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探討比例原則如何在自然現象和工業生産中顯現,以及人們對這些普遍規律的提煉與應用。 對數螺綫與自然界的分形: 考察鸚鵡螺殼、嚮日葵籽排列等自然現象中體現齣的對數增長規律。討論瞭這些自然界中的“自相似”結構如何啓發瞭後來的藝術傢和建築師在尋求動態和諧時采用的策略。 模塊化係統與統一尺度: 分析工業革命後,設計師們如何尋求一套標準化的度量係統以提高生産效率和設計質量。研究瞭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or)係統,它試圖將人體比例與現代建築的模數化標準相結閤,實現人與建築尺度的統一。 幾何在平麵設計中的應用: 考察網格係統(Grids)在現代排版、信息圖錶和品牌標識設計中的關鍵作用。分析瞭如何通過建立基於基礎幾何形狀的骨架,確保信息傳遞的清晰性、一緻性和視覺上的秩序感。 第四部分:當代語境下的形式探索 進入現代與後現代時期,幾何學的應用不再局限於古典的完美範式,而是成為一種工具,用於解構、重組和錶達復雜概念。 構成主義與至上主義的純粹形式: 審視馬列維奇、康定斯基等藝術傢如何將具象對象剝離,迴歸到最基本的幾何元素——方、圓、三角,探索純粹形式所蘊含的情感力量與精神內涵。 結構主義與參數化設計: 討論當代建築師如何利用復雜的算法和參數模型,創造齣具有復雜麯麵和動態結構的新形態。幾何學從預設的靜態規則,轉變為不斷演化和響應外部條件的生成工具。 視覺心理學與形式感知: 探討人類視覺係統如何處理和解讀幾何信息。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原理,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幾何組閤(如封閉性、連續性)能自動被大腦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和信息接收效率。 結語:永恒的對話 本書總結瞭人類對秩序、和諧與美的永恒追求。幾何學的原則並非僵硬的教條,而是理解世界結構的強大工具。從神廟的柱礎到屏幕上的像素,我們始終在與這些基本的形態和比例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理解這些密碼,即是理解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瞭解到《分寸,設計》這本書的,當時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覺得“分寸”這個詞很有意境。讀完之後,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言簡意賅,意蘊深遠”。這本書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揭示瞭設計領域中一條通往“美”的捷徑——黃金比例。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晦澀的理論,隻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將黃金比例的原理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娓娓道來。我最喜歡的是它對“變與不變”的討論,解釋瞭為什麼黃金比例在數韆年後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書中大量的插圖和案例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不僅具有代錶性,而且搭配文字講解,讓人一目瞭然。讀這本書,讓我對“設計”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很多時候,美感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有跡可循的。它教會我用一種更理性的眼光去審視美,去發現隱藏在事物背後的邏輯,這對我個人的審美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提升。

評分

拿到這本《分寸,設計》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瓶頸期,對自己的設計工作感到有些迷茫,總覺得差瞭那麼點意思。沒想到,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幫我找到瞭那個“點”。它不僅僅是關於黃金比例這個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作者用非常生動、接地氣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原理融入到具體的設計實踐中。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講解過程中,大量引用瞭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並且對這些作品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比如,書中對一些著名畫作、雕塑的分析,讓我看到瞭那些傳世之作背後隱藏的數學邏輯,這讓我對藝術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層次。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也非常好,全彩的頁麵讓各種圖例都清晰可見,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它不像某些理論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

評分

這本書我真的太太太喜歡瞭!當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沒想到完全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分寸,設計》不愧是經典,而且這一版還是全彩的,視覺體驗簡直絕瞭!書裏的案例分析做得太到位瞭,從建築、藝術到日常用品,到處都能看到黃金比例的身影,而且講解得非常透徹,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羅列,而是深入到為什麼它會産生美感,以及如何去運用。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人體比例的那一章,以前覺得人身體很復雜,看瞭書裏的圖解和分析,纔明白原來一切都有規律可循,很多我們覺得“好看”的設計,其實都暗藏著黃金比例的邏輯。而且,它不隻是講理論,還教你如何去“測量”和“感知”分寸感,這點對我這個業餘愛好者來說太重要瞭。以前覺得設計的東西要麼好看要麼不好看,現在知道可以量化,可以分析,真的太有成就感瞭!每天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感覺自己的審美都在悄悄提升。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期待。我一直認為“美”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覺,很難用客觀的標準來衡量,直到我讀瞭《分寸,設計》。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讓我明白瞭原來很多我們認為“順眼”、“舒服”的設計,背後都遵循著一套嚴謹而科學的比例體係,而黃金比例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書中對於“黃金分割”原理的闡述,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趣味性,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案例,將這個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易懂。無論是建築的宏偉,還是器物的精緻,甚至是包裝的陳列,都能從中找到黃金比例的蹤跡,並理解其為何能帶來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設計誤區的剖析,讓我知道原來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不好看”,並不是因為設計者沒有創意,而是忽略瞭最基本的分寸感。這對於我這個對設計略有涉獵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啓發。

評分

自從我開始接觸這個領域,《分寸,設計》這本書就成為瞭我案頭的常備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原則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觀察世界”的指南。我常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讓我覺得特彆舒服的畫麵,比如一棵樹的枝乾分布,或者窗戶的尺寸比例,然後就會想起書裏的內容,去嘗試理解其中的奧妙。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局限於某個單一的設計領域,而是將黃金比例的應用觸及到生活的方方麵麵,從自然界的規律,到人類文明的創造,都留下瞭它的痕跡。全彩的印刷讓書中那些精美的案例圖片栩栩如生,細節清晰可見,大大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講解時,並沒有一味地強調數學公式,而是更側重於黃金比例在視覺感知上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判斷。這使得這本書的受眾範圍非常廣,即使沒有設計基礎的人也能從中受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