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必要的喪失
定價:35.00元
作者:(美)維奧斯特,吳春玲,江濱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2140803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人的一生都在喪失:
母體、安全感、智齒、童年、敏銳、、青春、信任、夢想、好奇心、單純、伴侶、話語、權力、自由、健康、勇氣、容顔、親人、信仰、記憶、生命……
甚至連“喪失”這個詞本身,我們也無法把握
所以,放下心事,際會未來
☆ 心理分析大師硃迪思維奧斯特筆下的“個人心理編年史”
☆ 適閤全傢共饗的傢庭心理讀物,值得一生閱讀的心靈成長之書
☆ 融閤30多位心理分析專傢觀點,200多起經典案例
☆ 連續28周雄踞圖書暢銷榜TOP10,蟬聯《今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 美國再版10餘次,譯成32種文字,全球1000萬冊
☆ 帶我們走齣依賴、偏執、欲念、糾結的心理沼澤
內容提要
這本書講述為瞭成長我們必須要放棄的東西,不僅包括與所愛之人的分離,還包括我們有意無意的浪漫、夢想的破滅和期望的落空,追求自由、權力和安全感的幻想成為泡影,以及那個一度被認為是無堅不摧、青春永駐、永生不死的年輕自我的喪失。
這些喪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必不可少,因為失去、離彆、放棄會使我們成熟,沒有喪失便沒有未來。美國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傢,“缺失心理學之母”硃迪思維奧斯特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不完美是我們人生各階段不得不麵對的。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心想事成,世界不會圍繞我們轉動,但也不必對人生沮喪,我們要做的是翻開這本書,它會幫你真正地靜下心來,讓你擁有健康的心態。
目錄
Part 1 初的分離:脫離母體
Chapter 1 分離焦慮:“我要媽媽”
Chapter 2 一體幻想:神秘的結閤
Chapter 3 獨立意識:大無畏的冒險傢
Chapter 4 人格分歧:孤獨的大寫字母“I”
Chapter 5 愛的限製:“我要吞瞭你,因為我是這麼愛你”
Part 2 成長的代價:內心衝突
Chapter 6 愛的分割:媽媽又生瞭一個小寶寶
Chapter 7 危險欲望:從齣生起就已然存在
Chapter 8 性彆局限:當女孩成為女人
Chapter 9 內疚過度:我的植物死瞭,我就感到內疚
Chapter 10 責任領域:我們終於長大成人
Part 3 情感的掙紮:愛與哀傷
Chapter 11 理想褪色:生活是受約束的夢
Chapter 12 友情諒解:愛與嫉妒共存
Chapter 13 婚姻幻象:不要讓期待變成失態
Chapter 14 放手孩子:“媽媽,現在去上學的不是我們——是我”
Chapter 15 角色分配:你會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嗎?
Part 4 中年的疑惑:韶華已逝
Chapter 16 迎接哀傷:我無法接受,看著你的墓地……
Chapter 17 人到中年:成熟年代,彆樣情懷
Chapter 18 生命衰落:我變老瞭……變老瞭……
Chapter 19 走嚮死亡:這個世界會永遠繼續下去
Chapter 20 重建聯係:我們接受瞭所有不完美卻甜美的
作者介紹
硃迪思·維奧斯特(JudithViorst)美國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傢,傑齣的心靈導師,作傢,《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齣版的心理學經典著作有:《成年人的婚姻》《不完美控製》《必要的喪失》《人們和其他令人惱火的事情》。2011年,獲得由“美國女性及傢庭研究中心”頒發的“終生成就鼻祖奬”,被譽為“缺失心理學之母”,是美國當下受追捧的女性心理學大師。
文摘
序言
(四) 從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大膽地打破瞭時間邏輯的限製,采用瞭非綫性的敘事結構,這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場景,都像是散落的碎片,隻有當讀者將它們努力拼湊起來時,纔能看到一個完整卻又令人心碎的畫麵。作者似乎對“空白”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些沒有被直接言說的部分,那些留給讀者想象和填補的巨大留白,反而比任何濃墨重彩的描寫都更有力量。它沒有強行灌輸任何觀點,而是設置瞭一個個充滿張力的場景,讓讀者自己去麵對和解答那些關於“如何與不完美共存”的終極問題。這種開放式的處理,意味著每個人的閱讀體驗都會是獨一無二的,你讀到的“喪失”,很可能就是你生命中正在經曆或即將麵對的那個痛點。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進入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
評分(一) 翻開這本書,首先被那種撲麵而來的蒼涼感深深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悲傷,而是一種曆經韆帆後的淡然與深刻。作者的文字像一把鋒利卻又不失溫度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現代人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空洞與缺失。我們總以為自己擁有瞭一切,但這本書卻像一麵魔鏡,照齣瞭我們為瞭追求所謂“成功”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失的那些真正寶貴的東西——也許是一段不被打擾的寜靜,也許是一份純粹的熱愛,又或許是與某個重要的人之間那種毫無保留的坦誠。讀完第一部分,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人生選擇,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進步”,背後究竟付齣瞭多少隱形的代價?這本書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劑,它更像是提供瞭一種清醒的視角,讓我們直麵那些我們曾經逃避或粉飾的“喪失”。敘事手法上,它似乎在不同的時間綫上跳躍,但每一次跳躍都恰到好處地呼應瞭主題,讓人在迷惘中尋找一絲被隱藏的綫索。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具挑戰性的,但也因此,它帶來的思考和觸動更為持久和有力。
評分(三) 我得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我近年來讀到過的最獨特的一種。它大量運用瞭意象化的錶達,晦澀中透著某種古老的智慧。初讀時,我甚至需要反復咀嚼一些句子,纔能捕捉到其中蘊含的多層含義。這種閱讀的“難度”,反而成瞭一種享受。它迫使你的思維從日常的快速瀏覽模式中抽離齣來,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近乎冥想的狀態。這本書的敘事聲音非常穩定,無論情節如何跌宕起伏,總有一種冷靜、超然的旁觀者視角貫穿始終,這使得那些極度私密和痛苦的場景,反而呈現齣一種宏大的史詩感。它探討的“必要的喪失”,似乎暗示著一種宇宙間的平衡法則:隻有不斷地捨棄那些不再適閤我們成長的東西,我們纔有可能嚮著某個更高遠的維度邁進。這需要讀者極大的耐心和投入,但迴報絕對是豐厚的——它會重塑你對“擁有”與“失去”的根本認知。
評分(二)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精妙,它不像傳統的敘事那樣綫性展開,而是像一幅復雜的多聲部交響樂,各個章節的鏇律時而交織,時而獨立,卻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情感洪流。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摹人物心理活動時那種近乎偏執的細膩。每一個人物的掙紮、每一次猶豫,都被捕捉得絲絲入扣,讓人仿佛能切身感受到他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的那種窒息感。它探討的“喪失”並非僅僅指嚮物質的失去,更多的是關於身份認同、情感連接以及對未來確定性的消亡。比如,書中對“記憶的磨損”那一段的描寫,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提醒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引以為傲的過往也會在不斷的重構中變得麵目全非。我閤上書頁的那一刻,腦海中盤鏇的不是情節本身,而是那種揮之不去的“錯位感”,仿佛我們都在努力適應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而我們自身卻在適應的過程中被悄悄地裁剪、重塑,直至麵目全非。這是一種關於存在主義的沉重探討,但作者卻用極其剋製的筆觸完成瞭這一切。
評分(五)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沉重而又啓迪”。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字裏行間滲透齣的那種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但正是這種對“失落”的深刻描摹,反而催生齣一種奇特的積極力量。它告訴我們,所有的失去都不是終點,而是蛻變的前奏。那些曾經緊握不放的東西,一旦鬆手,纔能騰齣空間去擁抱新的可能性。書中對“遺忘”的描寫尤其動人,它將遺忘描繪成一種仁慈的自我保護機製,雖然痛苦,但卻必要。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使得這本書遠遠超越瞭簡單的情感抒發,而上升到瞭一種哲學層麵的探討。讀完之後,我的內心深處似乎沉澱下瞭一些東西,那種浮躁感被一種堅實的、帶著些許傷痕的平靜所取代,這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