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荣获2017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奖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畅销30万册,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作者万维钢,蓄势力作。
★得到APP《万维钢 精英日课》精选典藏。
用新奇、刺激、野性的现代化精英思维
去洞察、理解、改变这个世界
喧哗时代,快人一步武装思维力
别让不靠谱的直觉左右了你的决策
内容简介
世界太快,你怎么超前一步?
新奇、刺激、野性的现代化思维在哪里?在新书里、在小众刊物里、在论文里、在网页里,在信息超载的时代,想要发现并捕获它们,并不容易。《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是"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精选,集结了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哲学等领域的新思想,并用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分享给你。不是所有人都有现代化思维,万维钢为之努力的,是时间用全球主流精英思想武装你。
作者简介
万维钢,曾用笔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和《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爱激发读者思考。新浪微博:@GK同人于野
精彩书评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
目录
PART 1 精英社会的神话 1
成功与运气 2
运气动力学 2
胜者通吃 7
信命不认命 12
攀比动力学 16
富而好礼 20
竞争不充分的领域里才有英雄 26
有一种声望很值钱 31
精英水平的道歉 35
国学的三个问题 39
说精英,谁是精英 42
PART 2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49
俭省 50
追逐者的绝境 50
有差别的人类劳动 55
从刻意练习到功夫在诗外 60
窈窕淑女效应 65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71
用进化论修心养性 75
PART 3 巨人的工具 81
巨人的战术、习惯和日常 82
呆伯特作者的经验之谈 82
指挥官的派头 88
给前辈铺路的人 92
风险投资人的养成 97
我怎样管理信息 103
三种浪漫体制 109
PART 4 决策的艺术 113
决断力 114
到底什么是厉害的决策法 114
选项的价值 120
成大事者怎么才能不纠结 125
用别人预测自己 130
实干家无须精确调研 135
宠物的超生问题--伪善还是妥协 140
二十层床垫级别的敏感度 145
斯多葛派哲学的安心之法 149
一段名言 150
一个心法 151
两种目标 152
到底什么叫"智慧" 154
PART 5 数据统治世界 159
指导生活的算法 160
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160
数学家告诉你怎样慢慢变老 164
数学家告诉你为什么难得糊涂 170
数学家告诉你好的时间管理 176
经济学是"老司机"的游戏 182
怎样识别"hype" 186
喜欢=熟悉+意外 191
行为设计学 195
两种技能增长曲线 200
PART 6 智识的尺度 205
破除成功学的迷信 206
为什么优等生不能改变世界 206
坚持,坚持,再坚持 213
企业家精神和包办婚姻 218
外向好,还是内向好 223
从"迷之自信"到"自我关怀" 228
谁愿意嫁给爱因斯坦 234
蜘蛛侠套装 239
一个大尺度的话题 245
那时候和这时候的亚当·斯密 249
老王的体能和老张的灵感 259
PART 7 洞见未来 263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264
幸运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 264
暗物质的陪伴 272
暗能量的惆怅 279
宇宙的视角 286
成熟度 = 对小概率事件的接受程度 294
科学家对诗人有失恭敬 296
平庸公司的厚黑学 300
跟《冰雪奇缘》学创造力魔法 306
一个神人的世界观 312
精彩书摘
"精英"和"普通人"真正的差异,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精英能够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而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能从长远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而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而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谈论想法,而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普通人把自由时间花在娱乐上
精英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强调公平
……
PART 1 精英社会的神话——成功与运气
运气可以放大
假设现在有两个人——A和B,他们的天赋、努力程度和见识水平完全一样,但是A的运气比B好一点点,大约好5%吧。那么请问,假以时日,A的个人收入会比B高多少呢?也是5%吗?
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看更合理的答案是500%,甚至更高。人类社会是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意味着初始条件好一点点,终结果不是按比例也好一点点,而是很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把初始优势放大很多很多。
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有40%出生在1月、2月和3月,只有10%出生在10月、11月和12月,为什么?因为他们小时候参加少年冰球队选材的时候是按照年龄分组的,而早出生的孩子在同一年龄段有将近一年的身体优势。
冰球从1月1日划线,小孩上学则是从9月1日划线,那么夏天出生的小孩一入学就是班里面年龄小的,这就吃亏了。年龄大的孩子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了领导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公司,出生在6月和7月的CEO,人数比平均值低了1/3。
经济学论文署名,一般把所有作者按照姓氏的个字母排列——按理说内行都知道这个规矩,可是为什么,那些个字母在字母表中越靠前的助理教授们,会越早被提升为正教授呢?为什么针对心理学教授的统计就没有这个现象?因为心理学论文署名不按字母顺序排列。
所以说,如果你出生的月份正好过线,你又姓“安”,那你就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可是如果你想出类拔萃,你还得再多几个这样的好运气才行。
2.运气可以累加
弗兰克在书中讲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简直如传奇一般。可以说不是一次两次,是一系列的好运气,才让他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正教授职位,才让他有机会搞那么多有趣的研究,写那么多专栏文章,我们才能看到他这本书。他甚至两次面临死亡的危胁,也是因为非常不可能发生的巧合才转危为安!
3. 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说得当然好,但现实问题是有准备的头脑太多,机遇太少。如果你仅仅凭借天赋和努力就能在一个领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那只能说明你这个领域不够热门,没有吸引到太多跟你一样有天赋,跟你一样努力的人。再者,难道天赋不也是一种运气吗?别忘了智商主要是靠遗传的。如果一个领域连天赋都不需要,仅仅靠努力就能有所成就——那只能说明这个领域,是个非常低调的领域。
……
PART 2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俭省
现代社会有一个大家默认的,但是一般不会明确说出来的主流价值观,那就是要追求更多——个人想要更多的财富,公司想要更多的资源, 多就代表成功。
这个价值观一旦说出来,我们就觉得不太合理,所以现在对它有一些批评的意见。在此之前,主流的意见,我看大概有两派。 一派是传统的消极避世思想,还有一派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这两派思想我都不以为然。
尽管有很多人呼吁限制发展,有很多书鼓吹极简生活,我从来没见哪个国家真的限制发展,也没遇到过哪个人真的在过极简的生活。过分追求“多”,好像是不对的。可到底哪里不对呢?怎么做才是对的呢?索南史恩的观点,就是避免陷入一味求多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利用手里现有的资源发展。《高手》书里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发展。
公式:更好地利用资源 = 获得更好的结果
PART 3 巨人的工具——高手的的战术、习惯和日常
超级畅销书作家费里斯做了一个播客节目,专门对名人访谈。他访问了大概一两百位名人,都是一线人物, 可以说是当世之俊杰。费里斯让这些牛人都讲讲自己的经验之谈,他把访谈内容编排在一起,我在这里挑选几位供大家参考。
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他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呆伯特系列漫画今天已在65个国家,被超过2000家报纸用25种语言转载。他不是世界上画画技能好的,但是他的画画技能能达到前25%的水平。他写笑话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好的,但是他写笑话的技能也能达到前25%的水平。现在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到一起,画“呆伯特漫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太少了。
我们得到了亚当斯的三条经验:
(1)要发展一个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2)判断一个灵感值不值,与其听大脑的,不如听身体的。
(3)在2-3个领域,达到前25%的水平。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SEALs) 指挥官的杰克?威林克。威林克在海豹突击队服役20年,参与过伊拉克战争,回来以后负责西海岸所有海豹突击队队员的训练,退伍以后跟人合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向商界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
我们从一个经历过战斗的特种部队指挥官的身上,大概可以学到这么三条:
(1)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2)你要对你的世界有极端所有权,任何事情负责到底。
(3)谦卑使人进步。
媒体策略师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他给大公司和畅销书作者提供咨询服务,他自己还出过4本书。霍利迪谈的不是媒体策略,而是怎么当学徒——他把这个道理称为“画布策略”。 所谓画布策略,就是学徒要善于给高手创造条件,让高手把事做好——只有这样,高手才愿意带你玩儿。
霍利迪的策略是,你不妨把所有功劳都给导师。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这本书,读完之后,真的让我对“高手”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高手就只是在某个领域特别厉害的人,比如围棋大师、投资奇才之类的。但李笑来老师通过这本书,把“高手”的定义延展到了更广阔的层面。他不是在教你某种具体的技能,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剖析了那些真正能在时代洪流中把握机遇、引领潮流的人,他们身上具备的那些共通的特质。 比如说,书中反复强调的“见识”这个概念,我之前很少这么深入地思考。很多人会把见识等同于知识,或者仅仅是信息的广度。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见识更是一种深度和穿透力。它意味着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预见趋势的变化,能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获得的,它需要持续的学习、深刻的反思,以及敢于挑战固有认知的勇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认知升级”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能力,而是我们的认知边界。一旦打破了这个边界,很多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得豁然开朗。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新视角,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微妙但深刻的改变,这是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读完《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真正的“成功人士”并非高高在上,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品质。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道来,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揭示了许多隐藏在成功背后的逻辑。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格局”的阐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突破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太狭窄,只看到了眼前的三亩地。 李笑来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看到了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他们不会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被一时的得失所困扰,而是始终着眼于更大的图景,思考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大局观”,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把精力浪费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错失了真正能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否过于局限于个人得失,是否缺乏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察。它鼓励我跳出舒适区,去拥抱变化,去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见识”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维上的启发,远比任何具体的理财技巧都要宝贵,它让我相信,只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终有一天也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高手”。
评分读完《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成功不仅仅是靠努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判断力。这本书没有给你灌输那些空洞无物的励志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例子,让你看到那些站在时代前沿的“高手”们,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出决策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选择”和“放弃”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都纠结于如何做得更好,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有时候更重要的反而是如何选择“不做什么”。 李笑来老师用一种非常朴实但深刻的方式,拆解了“聪明人”和“真正厉害的人”之间的区别。聪明人可能点子多,反应快,但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沼,或者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而高手则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最关键的那个支点,然后集中精力去突破。这种“抓大放小”的能力,以及对“优先级”的清晰判断,是很多人都缺乏的。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好像总是在原地打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可能是我在“该努力”的事情上,并没有真正“用力”。它教会我,要学会区分哪些是真正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情,哪些只是消耗精力的“噪音”。这种思维上的拨乱反正,让我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也更加敢于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干扰,将有限的能量聚焦到真正重要的地方。
评分《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对“成功学”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这类书籍可能充斥着各种空泛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更像是在与一位有智慧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从“见识”这个独特的角度,剖析了那些真正能引领时代的人身上所共有的特质。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拥抱不确定性”的论述。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人都渴望稳定和可预测性,但往往正是这种渴望,让我们错失了转瞬即逝的机会。而真正的“高手”,他们却能从不确定性中看到机遇,能够在这种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引领潮流。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于害怕风险,是否因为害怕犯错而错失了那些本可以尝试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成长和进步往往伴随着风险,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管理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它鼓励我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去学习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的决策。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动荡所影响,而是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内在力量的提升。
评分《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投资理财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时代“活得明白”的心灵鸡汤。我一直觉得,财富自由不仅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更是一种内心的自由,一种不再被物质束缚,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能力。而这本书,恰恰从“见识”这个角度,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长期主义”的探讨。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短期的诱惑所吸引,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真正的“高手”,他们往往拥有更长远的眼光,能够承受短期的寂寞和不确定性,坚持做那些当下看起来不那么显眼,但却能带来复利效应的事情。这让我反思自己很多过去的决策,是不是因为过于追求即时满足,而错失了那些更宝贵的长期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财富自由的基石,不仅仅是金钱的积累,更是认知能力的提升和长远目标的坚持。它让我意识到,与其焦虑于如何快速赚钱,不如先努力提升自己的“见识”,学会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如何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能产生“滚雪球”效应的事情上。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