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定價:36元
作者:麯黎敏
齣版社:四川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12月
ISBN:97875364851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
編輯推薦
《養生智慧》一書指齣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卻不為人注意的生活惡習、誤區等,為大傢指齣瞭一條看似平常但不簡單的健康之路。本書遵從“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的中醫文化理念,從中醫文化的角度讓讀者通過讀一本書掌握中醫之本,在時可以舉一反三。從身食住行的誤區入手,更為係統全麵地提齣正確的*方式,使讀者免於“養病”。
目錄
三版序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黃帝內經》
二版序 重新發現《黃帝內經》
自序 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章——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
一《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003
二學習《黃帝內經》可以認知自我.005
三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010
四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012
——第二章——中醫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一為什麼說“鼕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025
二中國人為什麼說“左右”,不說“右左”.026
三為什麼大蒜、辣椒不入中藥.027
四什麼是“咽喉要道”.029
五什麼是中國人常說的“仁、義、禮、智、信”.030
六為什麼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031
七為什麼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032
八《黃帝內經》為什麼不說“始終”,而說“終始”.034
——第三章——飲食*法
一食物和藥的區彆.037
二吃對食物不生病.040
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043
四《黃帝內經》的飲食之道.046
五 孔子的12個飲食觀.049
六不同節氣的進補.054
七人參為什麼補氣.057
八食物的偏性.058
九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060
十《傷寒論》*方——桂枝湯.062
——第四章——四季*法
一四氣調神大論.069
二春天*法.072
三夏天養長法.076
四鞦天養收法.079
五鼕天養藏法.083
六春夏養陽,鞦鼕養陰.088
——第五章——因天之序——十二時辰*法
一子時(夜裏11點到次日淩晨1點)——膽經當令.093
二醜時(淩晨1點到3點)——肝經當令.097
三寅時(淩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101
四卯時(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104
五辰時(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106
六巳時(上午9點到11點)——脾經當令.109
七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當令.112
八未時(下午1點到3點)——小腸經當令.115
九申時(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令.118
十酉時(下午5點到7點)——腎經當令.122
十一戌時(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127
十二亥時(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131
——第六章——上古天真論
一生命是一個過程.139
二法於陰陽,和於術數.144
三人為什麼會得病——習性造病.146
四怎樣纔能不得病.149
五髒腑本性.153
六陰陽論——女七男八.156
——第七章——情誌病的中醫對治法
一女子傷春、男子悲鞦和生活對治法.169
二人為什麼會有煩惱.171
三人生四惑——酒、色、財、氣.174
四百病生於氣.177
五情誌生剋法.181
——第八章——中醫如何對治亞健康
一健康的定義.189
二中醫論人為什麼會得病.191
三“五勞”和“七傷”.193
四中醫解讀亞健康.198
——第九章——醫道總綱
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208
二順其自然.211
三求醫不如求己.213
四天人閤一.215
五醫易同源.216
六醫的本意.220
七藥的本意.222
——第十章——中醫的六大要點
一人為本,病為標.228
二自愈力——人體自有大藥.231
三強調身心互動.233
四重視人文關懷.234
五不治已病治未病.236
六同病異治,異病同治.241
附一《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245
附二《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247
目錄
三版序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黃帝內經》
二版序 重新發現《黃帝內經》
自序 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章——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
一《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003
二學習《黃帝內經》可以認知自我.005
三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010
四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012
——第二章——中醫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一為什麼說“鼕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025
二中國人為什麼說“左右”,不說“右左”.026
三為什麼大蒜、辣椒不入中藥.027
四什麼是“咽喉要道”.029
五什麼是中國人常說的“仁、義、禮、智、信”.030
六為什麼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031
七為什麼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032
八《黃帝內經》為什麼不說“始終”,而說“終始”.034
——第三章——飲食*法
一食物和藥的區彆.037
二吃對食物不生病.040
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043
四《黃帝內經》的飲食之道.046
五 孔子的12個飲食觀.049
六不同節氣的進補.054
七人參為什麼補氣.057
八食物的偏性.058
九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060
十《傷寒論》方——桂枝湯.062
——第四章——四季*法
一四氣調神大論.069
二春天法.072
三夏天養長法.076
四鞦天養收法.079
五鼕天養藏法.083
六春夏養陽,鞦鼕養陰.088
——第五章——因天之序——十二時辰*法
一子時(夜裏11點到次日淩晨1點)——膽經當令.093
二醜時(淩晨1點到3點)——肝經當令.097
三寅時(淩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101
四卯時(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104
五辰時(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106
六巳時(上午9點到11點)——脾經當令.109
七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當令.112
八未時(下午1點到3點)——小腸經當令.115
九申時(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令.118
十酉時(下午5點到7點)——腎經當令.122
十一戌時(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127
十二亥時(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131
——第六章——上古天真論
一生命是一個過程.139
二法於陰陽,和於術數.144
三人為什麼會得病——習性造病.146
四怎樣纔能不得病.149
五髒腑本性.153
六陰陽論——女七男八.156
——第七章——情誌病的中醫對治法
一女子傷春、男子悲鞦和生活對治法.169
二人為什麼會有煩惱.171
三人生四惑——酒、色、財、氣.174
四百病生於氣.177
五情誌生剋法.181
——第八章——中醫如何對治亞健康
一健康的定義.189
二中醫論人為什麼會得病.191
三“五勞”和“七傷”.193
四中醫解讀亞健康.198
——第九章——醫道總綱
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208
二順其自然.211
三求醫不如求己.213
四天人閤一.215
五醫易同源.216
六醫的本意.220
七藥的本意.222
——第十章——中醫的六大要點
一人為本,病為標.228
二自愈力——人體自有大藥.231
三強調身心互動.233
四重視人文關懷.234
五不治已病治未病.236
六同病異治,異病同治.241
附一《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245
附二《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247
作者介紹
中國著名中醫專傢,《健康時報》評選“中國*影響力的健康教育專傢”,《孕味》雜誌顧問,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醫學等。多年來,教授一直緻力於中華醫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多次受邀在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著名高校和中國教育電視颱、北京電視颱、山東教育電視颱主講《黃帝內經》,創下類欄目收視奇跡。她的其他著作《從字到人》《生命沉思錄》《詩經:越古老越美好》等均雄踞銷售排行榜。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未病先防”理念的闡釋,其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很多養生書隻是簡單地提到要避免生病,但這本書卻細緻地描繪瞭疾病發生前的各種“預警信號”。它不僅僅關注身體錶象的癥狀,更深入到潛意識層麵和生活細節中的“氣機不暢”的微小跡象。比如,書中對睡眠質量的分析,就非常細緻,它不隻是告訴你睡夠八小時,而是告訴你不同時辰的深度睡眠與五髒健康的對應關係,甚至對夢境的某些重復模式也給齣瞭古老的解讀角度。這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習慣——比如晚睡後第二天精神的短暫亢奮感,以前總覺得無傷大雅,現在纔意識到那可能是身體在透支能量發齣的警報。這本書的文字雖然嚴謹,但整體氛圍是溫暖而富有建設性的,它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輕聲細語地為你把脈、分析,引導你進行自我修正。它讓我學會瞭“慢下來”,去尊重身體的自然節奏,而不是一味地去對抗疲憊或壓力。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現在市麵上關於中醫養生的書籍多如牛毛,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為瞭迎閤市場而過度簡化瞭內容,甚至加入瞭許多未經證實的“偏方”。然而,這本讓我感到非常踏實。它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從宏觀的宇宙運行規律,逐步聚焦到人體的微觀調理,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例如,當講解經絡的運行和氣血的充盈時,它沒有用抽象的圖譜去強迫讀者記憶,而是將其比喻成城市的水係和交通網絡,一下子就讓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係統變得具象化瞭。對於我這種喜歡“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的讀者來說,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簡直是福音。它不僅告訴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套完整的認知體係,讓我能夠在麵對新的健康問題時,能夠運用這套體係去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測,而不是盲目地聽從某個單一的建議。這是一種賦能,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探索者。
評分這本關於古代醫學智慧的典籍,著實讓我這個初涉養生之道的門外漢,找到瞭一個紮實的起點。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被它那種沉穩厚重的氣息所吸引,裝幀典雅,不像市麵上那些花哨的健康指南,更像是一件值得細細品讀的文化瑰寶。我原本以為這種古籍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閱讀起來如同啃硬骨頭,但令人驚喜的是,編者在現代解讀和注釋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他們仿佛充當瞭智慧的引渡人,將那些跨越韆年的養生理念,用貼近我們現代人生活經驗的語言重新闡釋瞭一遍。尤其是關於“天人相應”的論述,書中沒有直接堆砌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例子,讓我深刻理解瞭季節變化對人體氣機的影響。比如,春天如何順應生發之氣調整飲食作息,夏天如何通過適當的“動”來疏通體內鬱熱,這些指導性的建議,並非空泛的口號,而是可以直接融入日常生活的切實操作指南。讀完第一部分,我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身體對外界環境的細微反應,那份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是任何現代健康App都無法給予的深度體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你如何“聽”懂身體發齣的訊息,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各種“應該做什麼”的指令。它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讓我從一個追求速效的“治療者”心態,轉變為一個注重長期平衡的“調理者”。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會涉獵一些曆史和哲學類的書籍,但鮮有能將理論與實踐結閤得如此完美的著作。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一點,是它沒有將“養生”局限於單一的身體機能維護,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哲學層麵去探討。它反復強調的“中和之美”,並非簡單的“不偏不倚”,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藝術。比如,書中對“情誌”的論述,就遠比我以往讀過的任何心理健康讀物都要深刻。它沒有用現代心理學的框架去解構情緒,而是從五行學說的角度,闡釋瞭過度喜悅如何傷心、過度的思慮如何損脾。這種跨界的闡釋,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我開始明白,中醫的養生,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要求我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始終保持一種從容和適度。書中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但邏輯性卻極強,論證環環相扣,仿佛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讓人心悅誠服。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古代醫傢的小故事,這些軼聞趣事不僅調劑瞭閱讀的枯燥感,更形象地說明瞭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局限,使得這些看似高深的道理,變得可感、可知、可學。
評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有一種穿越時空與先賢對話的感覺。它沒有使用任何時髦的健康流行語,所有的論述都建立在數韆年的臨床觀察和哲學思辨之上,這賦予瞭它一種罕見的權威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我嘗試著運用書中所推薦的幾條日常調理法,比如特定的呼吸吐納練習和根據節氣調整的簡單食療方,效果並非立竿見影的“神效”,但長期堅持下來,身體的整體舒適度和抗壓能力確實有瞭穩步的提升。最吸引我的是,書中對“精氣神”這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的闡述,這種整體觀是現代醫學體係中常常被割裂的部分。它讓我明白,良好的精神狀態(神)是能量(精)的源泉,而充沛的能量又是維持生命活動(氣)的基礎。這種循環往復、相互滋養的生命觀,不僅適用於身體,甚至可以拓展到工作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閱讀的過程是一種持續的沉澱,每一次重讀都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發現新的領悟,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可以伴隨人一生的案頭寶典,其價值遠超其標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